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068|回复: 0

如何让教师培训更有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0 02: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本帖最后由 王占艳 于 2010-6-10 02:41 编辑

编者按

教师培训效果不佳可以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现在,教师的培训经费逐渐得到了保证,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自然就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什么样的教师培训受欢迎?培训组织者应该如何确定培训内容,如何选择培训方式?本期的三篇文章值得从事教师教育工作的老师们关注。欢迎各级各类教师教育机构和部门将自己的成功经验形成文字与同行们共享,也欢迎一线教师将自己经历的有意思的培训活动记录下来并发给我们。

因为它,我爱上了综合实践活动

——记一次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教研

□ 陈菊华

    三年前的一个秋日,我参加了一次市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教研。那次活动触动了我心底的那根弦,让我窥见了进入新课程的那扇门,更改变了我的教研之路。

听讲座  知理论

    活动分两天进行,第一天在绍兴市塔山中心校的礼堂听讲座,几位来自一线的老师讲解了一至六年级“土生土长”的、充满绍兴地方风味的《综合实践活动》教材。
    因为讲述的都是自己亲身的经历、切实的感受,提供的都是实实在在的第一手资料,表现的是综合实践活动先行者的风范,听课的老师都兴致勃勃,以往培训课堂常见的打瞌睡、发短信、小声交谈等现象几乎没有出现。一整天,会场秩序井然。
    至今仍依稀记得诸暨市的丁晓霖老师这样介绍六年级教材:这册教材的学习对象是六年级孩子,我们在选材上就特别注意尊重他们的自主性,比如设计了“今天我当家”、“我来当个小律师”等活动主题。同时,为了给高年级孩子更多的探究机会,像“调查近视现状”、“探究食物的营养成分”等主题也被编辑在内。此外,教材中还有许多活动主题是为他们以后的生活埋伏笔的,如“我为自家出点子”、“存款利率计算”等。这样一讲,我们不但明白了综合实践活动虽没有指定或固定的教材,但活动主题一定要切合学生实际,还知晓了活动题材的选择是可以有多丰富。接着,丁老师还介绍了在具体指导一个活动时可以采用的方法、程序等,让我明白了指导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的一般步骤。此外,丁老师还讲了好多活动中发生的有趣的小插曲,更是让大家身临其境,意犹未尽!
    (插叙:所以,窃以为,要想讲座吸引听众,要想你讲的内容深入人心,生动、真实、崭新的自身经历是最好的吸铁石。生动:可以带点幽默,或表白大多数人的需求,和台下的听众套近乎,这样大家听了会比较舒服,有更多的认同感。真实:一定不能人为地拔高,更不能把老鼠吹成黄牛那么大,要知道台下的老师都是明白人,能听出个所以然,别以为人家没做过就不知道黑白了。崭新:你在上面讲的必须是“一家言”,引用或剽窃别人的东西会让人觉得还不如去看杂志或网页,那样不是更轻松点?)

观现场  学操作

    第一天的讲座让我们知道了综合实践活动是什么,第二天湖塘中心校的现场会则教会了我们怎么做综合实践活动。
    一大早,在教研员汤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相约在市委党校上了车,直奔湖塘中心小学。
    到了湖塘中心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参观“越文化”馆。那里有“酒文化馆”、“桥文化馆”、“民俗馆”等,展出的都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东西。有各种酒瓶,各式商标,有家门口的小桥,有从小就耳熟能详的方言……哈,原来这些都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真新鲜!
    接下来的课堂观摩让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有了完整的、直观的感受。
    课堂展示安排了两节课。一节是让孩子们利用牙膏壳等废物,动手制作小物件,以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养。小组合作能力、观察力、想象力,甚至保护环境的意识等,都能在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中找到蛛丝马迹,都能在学生的作品展示和介绍中得到见证。
    另一节课则更让我们大开眼界,让我们毫不犹豫地爱上了综合实践活动。
    这是“探究酒文化”系列活动中的一次子活动——了解“绍兴黄酒的制作工艺流程”。只见老师说明了活动要求和活动方法后,就放任孩子跑出了课堂。于是,课堂的主阵地从学校搬到了“塔牌”酒厂,从教室搬到了车间。孩子们像一群放飞的小鸟,纷纷进入各个车间。他们三五成群,有的记录着车间名称,有的向工人打听着什么,有的观察着、讨论着在不同阶段酒的不同形态……这期间,老师似乎成了局外人,只是在几个“搔头挠耳”的同学耳边嘀咕了几句。大约半个多小时后,孩子们被集中到了“塔牌”酒厂的一个会议室里,酒厂厂长成了座上嘉宾,老师邀请他为孩子们讲解酒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厂长讲得不赖,孩子们的笔更是刷刷地动着……在厂长激情洋溢的介绍之后,老师布置作业:小组合作完成酒的制作程序,并写出活动心得体会。

说课  晓门道

    紧接着便是老师的说课。老师从整个活动的主题确立,内容安排,目的意图等都讲了个透彻,同时也提到了活动的注意点,介绍了活动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相应的解决预案。比如,这个活动老师的最大功夫应下在活动前,如事先考证对学生提示的方法,摸清活动路线,为学生做好后勤服务——联系活动场地,准备所需条件等。在活动中,老师的指导一定要把握火候,捏好分寸,该出手时才出手,即要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实践,去摸索,去体验,老师只要在孩子出现难处时指点一下即可。
    哦,懂了,全懂了!全体参与活动的老师在两天的理论学习和课例观摩中真正读懂了新课程的新产物——综合实践活动。
    如今的我经常回想起这次教研活动,因为它,我爱上了综合实践活动,走上了教研之路。我经常感叹:有效的引领,是教研活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绍兴市灵芝镇创业完小)




我这样做教材培训

——一名乡镇教研员的教材培训经验

□ 纪成涛

    在经历了几年课改思想的洗礼之后,一线教师最需要什么?怎样的教材培训更有效?基于这一思考,我们在学期初进行教材培训时变教师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变一言堂为多元互动,变集中培训为集中交流与分散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开展需求调研,提高培训针对性
    进入新课改,大部分一线教师都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各式培训。无论再高一级的专家讲座和报告,无论再新颖的观点和理念,很多老师已不觉新鲜。尽管每次培训后我们都要求教师写体会、感悟和收获,可是细看这些资料,又有多少是发自肺腑的呢?培训之后看效果,我们不难发现一些“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一堂堂令人啼笑皆非的课,一个个名不副实的档案,使身为教研员的我从内心里对培训的价值和效果产生了怀疑。
    我认为,现在大多数教师不是缺少理论层面的引领,而是缺少实践经验的指导,乡镇教研员应该是二者之间的桥梁、纽带。我们应当考虑众多一线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接受能力,更应当考虑他们在课改中的真实体会和想法,毕竟,他们处于课改的最前沿。搞教材培训,首先要知道一线教师的困惑是什么,他们到底需要什么?这是我们设计培训方案,制定培训计划的前提。
    为了使我们的教材培训更有针对性、实效性,我们在进行培训之前面向一至三年级语文教师进行了“问卷式”调查,然后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分析,将问题归纳、整理,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性的问题,如:识字写字教学的基本方法、读书的时间安排、写话教学的方式等具体问题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有了实际问题作基础,培训就具有了现实针对性。
    二、本土化引领,多元互动
    “培训——教研一体化”是我们组织教材培训的指导思想。我们共安排了四个环节,分别是:课例研讨、经验介绍、教材分析与辅导、调研反馈。每个环节都要求有教师的反馈,或问题,或意见和建议,使每个教师的思维在活动期间都处于一种参与状态,使教师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这就要求教研员及时、适时捕捉活动中的“互动点”,并把它传给其他教师,以此来调动全体教师研讨的积极性。
    课例研讨。
    安排这个环节有两个目的:其一,让所有参与教师针对这节课进行讨论,发现课堂上的问题,帮助执教者解决问题,进而形成一节近乎完美的教案设计;其二,现场展示课例研究的全过程,为参训教师渗透一种教研思路,指导他们的校本教研或校际教研。
    经验介绍。
    这是一个同伴互助的过程。我们选择专业成长较快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一支骨干教师团队,由他们向参训教师介绍自己的教学经验、成长经历。教研员则需要精心考虑如何激活现场,让更多教师参与其中。如在二年级语文版教材培训时,李燕老师谈了如何进行识字教学、写字教学、说话写话教学等方面的经验。教研员则因势利导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各位老师都谈一谈,自己是怎样进行说话写话教学的?这样一来,所有教师都要进行反思、交流和对比,从而辨别出哪种教学方法更有效,而老师们的发言也可能会给李燕老师注入新的灵感。
    教材分析与辅导。
    这是教材培训的核心环节,也是教材培训中“盲点”最多的环节。对于低年级语文教学而言,教材内容几乎是固定的,无外乎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写话教学等几方面。培训者是否能提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建议,这才是参训教师最为关心的,也是教材培训的价值核心。
    基于这个考虑,我们在本次教材培训中安排了几名骨干教师,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担任教材分析及教学辅导的任务。每一名教师阐述的是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经验,不代表绝对的权威,大家可能就某一问题进行争鸣。此时,组织者(教研员)的调控至关重要,要努力使争鸣最后能达成可行的、有效的意见。
    调研反馈。
    这是教研员的报告,也是教师们最为关注的环节。我认为处理好这个环节应有两个前提:其一,教研员必须对每个年级教师的教学实际问题了如指掌,并有具体的建议和意见;其二,教研员对每个年级的教材应有充分的理解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教研员应该敢于引领,善于引领,才能为一线教师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体现教材培训的真实价值。
    三、跟踪培训,让培训效果更明显、更持久
    教材培训的目的:一是帮助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新教材,二是要解决他们对教学、对教材的困惑,三是要通过合作互助、平等交流的教研方式,帮助他们提升专业化素质。可是,教师的教学问题不是通过参加一天、两天的教材培训就能彻底解决的,更何况他们在教学实践中还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因此,培训应该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在培训之后,有必要进行跟踪调研与辅导,即“追踪培训”。我们可以适时地到各校进行听课,组织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进行“校际会课”,选择地域邻近的学校教师上示范课。这样既避免了本校教师长期互相听课无新鲜感的、低水平重复的弊端,又达到了以课会友、平等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我认为,对一名乡镇教研员来说,他所关注的不应该仅仅是学校,还应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每一位教师的发展,引导学校和教师大胆、积极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校际联片教研,形成一种“平等、交流、协作、互助”的教研文化。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肥城市仪阳乡小学教研室)




有效教研要“三变”

□ 路法勇

    有效教研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的一种民主、开放、科学的教研机制,也是一种坦诚、包容的学习文化。它应建立在教师的主观需要、真心参与、真诚交流、虚心借鉴的基础之上。多年的教育实践使我认识到,找准真问题是有效教研的起点,确保教师的主体地位是有效教研的关键,恰当的组织方式是开展有效教研的基础,适宜的环节安排是有效教研顺利开展的保证。从现实情况来看,实现有效教研需要有“三变”。
    一、变任务为需求
    一提到教研,老师们谈得最多的往往是每周要听多少节课,写几篇教学反思,每学期要承担几节公开课,参加多少次集体备课,每学年要读几本书,写几万字的学习笔记。大量数据足以证明教研活动开展得是轰轰烈烈、有形有据,但令人不解的是,教师的专业成长却未收到预期的效果。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一位老师的一句戏言似乎给出了答案:“我是一名糖尿病患者,为什么老是让我喝葡萄糖呢?”
    由“量变到质变”是不变的真理,但只靠下任务、压担子的方式达到量的积累,未必能实现质的提升。我认为,“对症下药”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有我们的管理者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和教师一起去观察、调查,寻找在教师中存在比较普遍的真问题,并通过认真研究,敏锐地发现问题的实质,从而确定一个明确的研讨主题,变教研任务为老师的成长需求,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研。
    二、变被动为主动
    教师是教研的主体,教师的状态如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作为主体的教师处于主动的、能动的、积极的状态,才能实现有效教研。要确保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应赋予教师三种权利。
    确定主题的参与权。教研活动的主题应在教师的亲自参与下确定下来,应是教师从感到迫切需要解决的教学实际问题中选择出来。从发现和提出问题环节开始,就应确定教师的教研主体地位,让教师清楚地知道为什么要开展这次教研活动,这次教研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自己应该如何去主动参与,从而使教师从“要我参加教研活动”转变为“我要参加教研活动”。
    活动内容的知情权。研讨主题确定之后,要让教师提前知道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和要求,以便教师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避免教师在活动时处于茫然状态或是随机式的即兴发言,使其表达有条有理有据有深度。
    观点表达的选择权。这就是说,在教研活动中,不是管理者或主持者去规定教师说什么、怎么说.而是由教师自己去确定应该展示什么、用什么方式展示,表达什么、用什么方式表达。正是因为选择权掌握在教师自己手中,教师就能够表现出一种积极的主动精神。
    教研活动必须是教师自己从内心中需要的活动,必须是教师以主体的身份积极主动要求参加的活动。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是看教师是否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选择权。
    三、变积累材料为注重实效
    可能是出于某种需求,现在有的单位十分重视教研材料的积累,不仅要求教师使用统一的笔记本、反思本、教案纸、活动记录表格等等,而且还要教师把随堂的听课记录、参加教研活动的记录事后再认真工整地誊写一遍,然后整理存档,可谓高标准、严要求,但对教研的效果却很少问津。
    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形式,积累材料只能代表开展了教研活动,不能反映教研的成效。有效教研的落脚点,要放在教师知识的增长、理念的提升、行为的转变、能力的提高等方面,要经得起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要让教师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研之有用,研之有得,研之有效。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5-2 02:18 , Processed in 0.096978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