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150|回复: 0

参加教师招考工作的心得体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5 13: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由参加“教师公开招考”而想到的……

到蜀山当评委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这次的教师公开招聘规模很大,光小学语文学科就招了41名,其中绿色通道免笔试的20名,通过笔试过关招聘21名。据说这是几年来招收教师最多的一次。听说,这次前来蜀山报名的教师就有1万多人,比考公务员还难,可谓是盛况空前了。

真不知是教师地位空前提高使人们趋之若鹜了,还是外面的待岗人数太多?或许是两者都有吧,但可能后者原因更多一些。自从大学扩招以来,上个大学相对来说已经变得很轻松了。上完大学就面临着找职业。找什么职业呢?很多人想到了教师,有的填志愿时就想好了将来当教师了,于是很多人选择了师范院校。这几年合肥学院、合肥师范学院毕业生不少,当然也包括省内的师范院校。最著名的要数安徽师范大学了,那是面对中学的,前来报考小学的似乎并不多。

据说省内的一些师范院校高考分数线相对比较低,只要达线一般都可以入学。这样的院校省内还真不少,安庆师范学院、阜阳师范学院、合肥学院、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淮南师范学院、皖西学院、铜陵学院、巢湖学院、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肥师范学院、宿州学院……有十多个呢。

    这些师范院校每年要毕业大量的学生,他们一股脑儿涌出校园,要工作、要生存。省城是他们的首选地。因此,出现那么多人报考教师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如果包括往年毕业的,哪有不爆满的。可是招收的教师数量有限,除了赞助教育局报名费而外,很多人似乎没留下什么痕迹。

        这次庐阳区招收小学语文教师20名,人数也是前所未有的。可是报名的人更多,竟然有1600多人。80选一,可见竞争多么残酷。据我所知,去年的教师招考就有三个人因零点零几分之差而名落孙山,多么可怕!有多么可惜!

可是,一方面是大量的大学生挤破头往学校挤,另一方面学校里的教师却却显得吊儿郎当,心不在焉。上班炒股的有之、玩游戏视频的有之、开小差办私事的也有之,得过且过的、身在曹营心在汉、不给钱不干事也大有人在。有的教师经过千辛万苦终于考入编制,如同一下子进入避风港,身心一放松下来就再也听不起精神,什么职责啊,纪律啊,努力啊,奋斗啊,都见了鬼,成天想的只是自己。这是一种心理的扭曲。其实扭曲的不是个人的内心,而是这种制度本身。

门内越舒适,门外会越激烈。进的人越少,通道越拥挤。不过,仅仅靠这种考试去阻挡千军万马,肯定是行不通的;门外和门内的压差太大,终究也是行不通的。门内的休闲舒适,只能让这种压差越来越大,也只能让门外和门内的人的内心更加扭曲……

一方面是门外千军万马,另一方面是学校缺人。你很难找到不缺教师的学校。缺教师,很多学校只能花钱招聘教师。听说有一所学校70多教师,居然有40多都是招聘来的,每年都要花时间招教师。招聘的教师又不稳定,今天走了明天要再招,给学校带来很大烦恼。无论是学校、学生、家长都希望保持教师的稳定状态,可是40多招聘的教师想保持稳定谈何容易啊!

招40多教师是比较极端的现象,而校聘教师人数都在10个以上却非常普遍,以每位教师每年8000—10000元计算,每年学校就要花费近十万资金。这对没有多少收入的学校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但也没有办法,学校不可能因为缺教师而关门大吉吧。

缺教师是因为学校不进教师。不少学校已经多少年没有进教师了。教师的老龄化、大龄化现象比较严重,有的学校最年轻的教师也有三十多岁了,有学校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大多在一个年龄层次上,这批教师有一年要退休的话,学校非得瘫痪了不可。总的来说,学校里年轻教师普遍缺少,二十几岁的教师寥寥无几。这也与这几年学校控制进人的政策分不开。教师的大龄化、高龄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工作的开展,特别是教科研活动的开展。

我认为改变目前这种现状的最行之有效的策略就是建立科学合理的 “教师进出长效机制”。要想办好学校,就要做到教师有进有出。光进不出,只会养懒汉。因为一旦进入教师编制,就如同进入恬静的港湾,躺在工作的小船里看星星、看月亮、看太阳东升西落,等到退休的那一天到来。让教师的工作热情靠个人激发,用所谓的“文化”带动。这些都是不靠谱的。如果是职称什么的都已经到手,想激发点激情什么的,只能是一个字:难。

但是,如果在这个港湾里开一个不小的出口。就是说,教师在港湾里一不留神就有可能从这个出口溜出去的话,恐怕那些看星星、看月亮的人就会加倍小心了。因为优哉游哉就有可能一不小心被甩了出去,平日里必须瞪大眼睛,看住出口,还会有心思炒股、玩游戏吗!

看那些办学质量很高的学校,很多都是建立了教师进出机制的。就是说,教师要有进有出:教师不停地“进”,能保持学校的始终有新鲜的血液,但还要不停地出,以完成学校的新成代谢。这样才能保持学校办学质量,使学校保持最佳状态。“动态平衡”是大自然生存的最基本规律,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人就是在不停地“进”“出”之中生存和生长发展的。其他动植物也一样。整个大自然都是如此,破坏了这种动态平衡,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这种“进出机制”还包括教师的流动。这次苏州之行,看到的是他们那积极向上的教师集体,其中就有一个长效机制的效果,那就是教师的流动。学校里有10%的教师是流动来的。教师流动已经常态化,大家已经适应这种流动,这个学期在这个学校,过一段时间很可能就会到了另一所学校。这是很正常的了。人们常说的“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想,这种“教师进出和流动机制”不出十年也会在我们的身边出现的。我们身边的一所民校也是名校,据说一个会上就“开”掉7名教师。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6-1 09:24 , Processed in 0.096357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