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626|回复: 0

[语文] 2015年中学语文教师招考预测试题二(共2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9 10: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四项中书写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荸荠苹果 完璧归赵 无精打采

B.恫吓茄子无动于衷歇斯底里

C.悱恻讹诈再接再励宏伟蓝图

D.奇葩瘸子处心积虑奋发图强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7月21日,在德国首都柏林,购买到《哈利•波特》完结篇的书迷们欣喜若狂

B.中国武侠电影以其高深莫测的功夫和博大精深的哲理,深受外国观众的喜爱

C.在记者的记忆中,洪灾区是这样的:大堤上绵延数里的救灾帐篷,数万群众安土重迁,在救灾帐篷里,白天日晒雨淋、晚上蚊叮虫咬

D.“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感,体现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纵观奥斯卡金像奖的获奖影片,虽然各有千秋,但它们的共性都是能给观众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任何一门艺术,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想象都会缺少灵性。

①空间的想象,

②赢得了观众的拥护;

③想象的空间,

④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感受。

⑤让观众丰富了影片,

A.③②①⑤④

B.①②③⑤④

C.③⑤④①②

D.①⑤④③②

4.“飢”和“餓”两词意义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

A.语法功能不同:“飢”除了做谓语外,还可以做定语;“餓”则只能做谓语

B.程度深浅不同:“飢”是一般的饿,即感到肚子空,想吃东西;“餓”是严重的饿,指根本没有饭吃或长时间未进食而受到死亡的威胁

C.范围广狭不同:“飢”可以用于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餓”只能用于人

D.侧重的方面不同:“飢”侧重于内在感受;“餓”侧重于外在表现

5. 根据中小学课程与教学的特点,对中小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应该注意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 )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A.成长纪录袋

B.考试成绩

C.学习习惯评价

D.结果评价

6.《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以下各项中,不属于这一系列中的一项是( )。

A.诗歌与散文

B.小说与戏剧

C.新闻与写作

D.文化论著研读

二、填空题(每空l分。共10分)

7.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1)柳永在《雨霖铃》一词中感慨:“_____________,更与何人说!”苏轼则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解嘲:“多情应笑我,_______________ !”

(2)杜甫在《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李煜则在《虞美人》词中感慨:“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李清照则在《声声慢》中一声长叹:“这次第,_______________?”

(3)苟子在《劝学》中说:“吾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 。”韩愈在《师说》中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9. 义务教育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________”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_________”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三、简答题(20分)

10.简析《神曲》的艺术特征。(8分)

11.试分析丁玲早期作品《莎菲女士的日记》中沙菲的形象。(6分)

12.请简述你对“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问题的认识。(6分)

四、鉴赏题(26分)

13.赏析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易卜生是挪威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揭露社会现实,却提不出拯救社会的办法,在《玩偶之家》中对娜拉出走以后往何处去未能解答。因此,列维陀夫说:“易卜生是天才的问号。”萧伯纳是英国现实主义大师,他的作品揭露资本主义的特征常用幽默讽刺的手法。平民看了为之感叹,统治者看了感到吃惊和不安。因此,列维陀夫评论说:“萧伯纳却是一个伟大的惊叹号。”我国著名作家唐弢在分析鲁迅的一生和他的作品后说:“鲁迅是一个伟大的句号。”

唐弢为什么说“鲁迅是一个伟大的句号”?请从鲁迅的一生和鲁迅的作品两个方面分别作出简要的回答。

14.赏析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①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杨 花

吴 融

不斗秾华②不占红,自飞晴野雪蒙蒙。

百花长恨风吹落,惟有杨花独爱风。

[注]①永丰:洛阳附近的一个地方。②秾华:盛开的花朵。

(1)这两首诗都以什么为写作对象?都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倾向?(2分)

(2)请分别赏析两首诗三四两句的表现手法和表达内容。(8分)

15.试赏析《离骚》的开篇艺术。(10分)

离 骚

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日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日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五、案例分析题(12分)

16.下面是一位教师在实施《荷塘月色》教学时的开头导入环节,试针对此设计作一评析。

(6分)

教师:我们对朱自清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他的什么散文名篇?是的,朱自清是一位散文大家,同学们对他的生平经历还知道些什么?(以上答问可灵活掌握,以下教师简述)

教师:是的,朱自清先生由一位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锻炼成长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诗人、作家、学者,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今天学习他的代表作品《荷塘月色》,从中又看到他在大革命失败的日子悲愤彷徨的复杂心情和了解他为什么要在对美好景物的描摹中排遣哀愁的原委。当然,教学重点应放在:作品结构、语言、技法的分析理解上,从而认识本文主旨。

17.《(论语)十则》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也是中学阶段学生较早接触的文言文。下面是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的片断。请根据这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课堂实际内容,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对于文言文教学的看法。(6分)

在正式的内容讲完之后往往要组织一些活动课,它是“大语文教育”的重要一翼。当年杭州二中的著名特级教师林炜彤先生曾对我说过:学生最讨厌什么样的课?——公开课;最喜欢什么样的课?——七扯八扯的课。我理解,所谓“七扯八扯的课”,其实就是活动课,就是教学内容向课外、向生活的延伸。由于能扩展视野,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又没有必须完成的作业,它备受学生欢迎。活动课还能密切师生关系,加深师生感情。别忘了,“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在这一课组织的活动是:

(1)网上拜访孔子。点击进入:①“中国孔子”网站;②孔子博物院;③孔子箴言名句。这些网站中有许多有趣的东西。

(2)中央电视台“千秋史话”节目之《孔子》(我这里有一套“千秋史话”的光盘)。电视往往是很有吸引力的。

(3)探究性学习。这一项最有价值。我这样安排: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你有疑,特别是“无疑之疑”吗?在适当的时候老师提出自己准备的问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句有什么内在联系?可能不可能没什么联系?先向学生交代,这个问题是许多人不解的问题,几个语文网站的“论坛”中都有人讨论这个问题,可惜结论都不能让人信服。你若能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一种创见。

六、技能应用题(14分)

1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爱这土地》

艾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

(1)如果请你来为九年级学生命制试题,请以这首诗为阅读材料,设计两道阅读理解测试题,并注明参考答案及分值(8分)

(2)如果要你用一课时讲授这篇课文,学生对象是九年级学生,请你为这堂课设计一份板书。(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解析]C项中的“再接再励”应为“再接再厉”。

2.C[解析]欣喜若狂:形容高兴到极点,高兴得像发了狂,也指十分高兴的样子。高深莫测: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多指学问、技术)。安土重迁: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与语境不符。刚柔相济: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补充,使恰到好处。

3.A[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横线前面说的是给观众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接下来必然谈想象空间,所以排除BD项;再来看文段最后一句,没有足够的空间想象都会缺少灵性,所以之前的内容应是想象的空间丰富了影片,也丰富了自己。故选A项。

4.B[解析]“餓”与“飢”这两个字在先秦以前各表其意,“飢”是一般的饿,即感到肚子空,想吃东西;“餓”是严重的饿,指根本没有饭吃或长时间未进食而受到死亡的威胁。后来通用,现在又简化成了“饿”字。比如《韩非子•饰邪》:“家有常业,虽饥不饿。”虽然吃不饱,但是不至于饿着。《淮南子•说山训》:“宁一月饥,无一旬饿。”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5.A[解析]根据中小学课程与教学的特点,对中小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应该注意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袋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6.C [解析]国家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分为“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故选C项。

二、填空题

7.(1)便纵有千种风情早生华发

(2)不尽长江滚滚来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怎一个愁字了得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师之所存也

8.《文心雕龙》

9.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

三、简答题

10.(1)梦幻与现实的交融。《神曲》虽以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但丁的灵魂在理性和爱的指引下幻游三界达到至善境界的经历,有很浓厚的宗教幻想色彩,但作品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尖锐复杂的党派之争,反映了教皇和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这种梦幻与现实的交融,反映了作者对基督教文化和世俗文化的积极态度,体现了新文化的发展趋势。

(2)工整与协调的结构。《神曲》分为3部,每部33歌,加“序曲”,共100歌。各部篇章基本相等,《地狱》4720行,《炼狱》4755行,《天堂》4758行。长诗采用连锁押韵式衔接,每部诗的末尾均以“群星”一词作结。作品在整体上工整而协调,如象征痛苦和绝望的地狱色调阴暗,象征苦修和希望的炼狱则柔和明朗,作为幸福境界的天堂则色调绚烂明丽。

(3)象征、寓意、梦幻的手法。《神曲》从头至尾充满象征和寓意。森林、狮、豹、狼被称为《神曲》的四大象征;维吉尔代表知识和理性,贝亚特丽齐是爱和信仰的化身,他们象征着人的生活要有知识和爱的指引;三界之行是“人类精神”由罪恶到净化直至幸福的必然过程,地狱象征黑暗社会,天堂为理想境界,炼狱是人类由黑暗走向光明必经的痛苦历程。作品中许多人物也都有寓意,作品的结构也是象征的,“3”的含义(3部、33篇、3韵句)就意味着神学上的“三位一体”。

(4)《神曲》运用意大利民族语言写成,并采用了意大利的民歌形式。这就打破了正统的用拉丁文写作的惯例,使《神曲》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民族特色。

11.(1)她是“五四”退潮后背负时代苦闷和心灵创伤的现代女性。

(2)她蔑视封建礼教,憧憬个性解放,追求灵肉统一的理想爱情。

(3)理想的幻灭使她找不到正确的出路而陷入颓废,内心充满着矛盾和骚乱,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对社会作病态的反抗。

(4)莎菲的苦闷是“五四”时期获得个性解放的激进青年,在革命低潮中陷入彷徨、无主的真实写照。

12.(1)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

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3)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四、鉴赏题

13.(1)从鲁迅的一生来看,说他是一个句号,意为他的一生是完美的无憾的,完全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2)从鲁迅的作品来看,说他是一个句号,意为他的作品是冷静的,理性地剖析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现出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

14.(1)①杨柳(或柳树);②赞美(或褒扬)。

(2)①白诗采用了双关(或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表面上看,抒发的是对永丰柳独处荒园、无人观赏的痛惜之情,实际上又借此表达了人才不被欣赏和任用而遭埋没的感慨和愤懑。

②吴诗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同样面对春风,百花痛恨不已,恨自己的花瓣被吹落了,美貌被吹走了;而杨花则在春风中尽显自己的风采。

15.(1)追溯身世以示其高贵与清白,与下文的曲折人生形成鲜明对比。

(2)开篇就交代了诗人的“内美”,这实际上蕴含了楚国民族精神,是楚国精神的内化。

(3)熔铸神话传说,定下全篇浪漫主义基调。

(4)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把物的某些特质与人的思想感情、人格和理想结合起来,使物具有象征的意味,使情具有更具体的附着和寄托。

五、案例分析题

16.《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对于文学作品鉴赏,强调“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在阅读之初,向学生适当提供一些背景信息,将有利于学生的主动阅读。不过,必须注意教师的指导不能取代学生的自主阅读。上述案例中的教师,在散文鉴赏教学之初,就简单化地将相关的背景信息,尤其是带有明显态度倾向性的结论性意见直接传递给学生,将对学生的积极阅读及独特感受体验的获得产生极大的干扰及制约,是不可取的。

17.从正面论,优点有三:(1)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2)发挥了语文教学活动的功能;(3)注重拓展运用语文教学资源。

从反面论,不足有三:(1)在教学内容方面,过分强调“迷住”(吸引)学生,而将许多并非必要的东西纳入课堂;(2)在教学方法、手段的选用方面,同样为了照顾学生的兴趣,过多地采用了并非必要的上网、看电视等活动;(3)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还存在着脱离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储备与思维能力)实际的问题,比如“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对“许多人不解的问题”进行所谓的探究。

六、技能应用题

(1)①“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4分)

参考答案: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之情和为祖国献身的愿望。生前和死

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执著的爱,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爱。这真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

②本诗的抒情色彩浓烈,诗人为何将自己虚拟成一只鸟来达到这种抒情效果?(4分)

参考答案: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避免空吟无所依。

(2) 我爱这土地

艾青

鸟←―――假如———我

歌唱 爱

↓ ↓

—→土地(祖国)←一——


(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 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填空题(5分)

1. ________与________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________过程中进行。

3.“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和课程所具有的________的特点。

二、判断题(5分)

1.口语交际是一个单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 )

2.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 )

3.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自主、合作、探究。( )

4.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

5.建构主义强调媒体和资料并非用于辅助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而是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 )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

一、积累运用(22分)

1.填空题(12分)

(1)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________,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2)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柳永《雨霖铃》)

(3)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________ ,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荀子《劝学》)

(4)悦亲戚之情话,________。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名人传”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均是法国作家________的代表作品。

(6)方苞、姚鼐是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________的代表。

2.判断题(10分)

(1)“不求形似,遗貌取神”是唐代咏物诗的特征。 ( )

(2)爱默生、纳撒尼尔·霍桑、杰克·伦敦和丹尼尔·笛福都是美国作家。 ( )

(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林逋的诗句。 ( )

(4)《牡丹亭》是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爱情故事的明代著名戏剧。 ( )

(5)《老残游记》《官场现形记》《初刻拍案惊奇》和《孽海花》被称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 )

二、科技文阅读(10分)

     人类利用聚乙烯材料制成塑料袋使用的历史不过50年,但近年对塑料袋的指责却不绝于耳。全世界每年要消耗5000亿到1万亿个塑料袋。废弃的塑料袋造成了很大的环境污染问题,掩埋它们会影响农作物吸收营养和水分,污染地下水;如果焚烧塑料袋则会产生有毒气体,影响人体健康。所以,科学家十分关注如何处理那些垃圾塑料袋的问题。

      一般来说,将垃圾生物降解是解决其污染问题的有效方法。科学家用“呼吸运动计量法”来测量垃圾的降解率。他们在一个富含微生物的容器中放入作为测试样本的垃圾,例如报纸或香蕉皮,使它们暴露在空气中,微生物会一点点地吸收这些样本,并释放二氧化碳,单位时间内生成二氧化碳的水平是衡量降解率的一个重要指标。测试结果发现,报纸需要2到5个月完成生物降解,香蕉皮则只需要几天就足够了。然而当科学家用同样的方法对塑料袋进行测试时,却发现它毫无变化,根本没有二氧化碳生成,科学家们还提出,在阳光下聚乙烯内部的聚合链将发生破裂,  因此,聚乙烯可以见光分解,但这个过程可能漫长得无法确定。

       人们想了很多办法寻求塑料袋的替代品。纸袋很容易降解,自然成为首选。然而,制作纸袋需要耗费木材,一旦舍弃塑料袋而选择纸袋,大量的树木将被砍伐。生产一个纸袋所需的能量,相当于生产一个塑料袋的4倍。纸袋比同样大小的塑料袋重4倍,这意味着运输过程中纸袋耗能更高。另外,制造同等用途的纸袋要比塑料袋多产生70%的空气污染和50倍的水污染。同时,处理垃圾纸袋所需要的空间也更大。目前处理垃圾的方式是将垃圾掩埋并利用水泥隔绝,接触不到空气、水和阳光,纸袋的生物降解过程会极为缓慢。看来,不论是使用纸袋还是塑料袋,要保护环境,恐怕都得注意不要随意丢弃,而要循环、重复利用。统计材料表明,塑料袋的回收和再生产比纸袋的回收和再生产所需要的能量要少91%。

      目前,科学家们也在抓紧研制廉价易得且能够降解的塑料。我们期望,不远的将来垃圾塑料袋的处理不再是问题了。

(《塑料袋的科学迷思》)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呼吸运动计量法”是测试垃圾降解率的唯一有效方法

B.在太阳光照射下,微生物的参与能加速塑料袋的分解

C.可降解垃圾在空气中与微生物作用,产生化学变化实现生物降解

D.同样大小的纸袋与塑料袋相比,前者的运输成本比后者低很多

2.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塑料袋污染环境的主要原因是它的难以降解性

B.使用纸袋比使用塑料袋要有利于保护环境

C.未来的可降解的塑料袋的成分不大可能是聚乙烯

D.现在看来,使用塑料袋比使用纸袋节约能源

3.根据文意回答问题。

在可降解的塑料袋发明之前,解决塑料袋污染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方式是什么?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10分)

      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日:“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日:“得无难乎?”叔孙通日:“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日:“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日:“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日:“若真鄙儒’也,不知时蛮。”

      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通日:“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日:“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①。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传言“趋”。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

     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 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②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竞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日:“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日:“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试卷来源:[url]www.kao910.com[/url]

(取材于《史记·叔孙通传》)

[注]①肄:学习、练习。②谒者:官名,掌接待宾客及赞礼。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 益:更加

B.度吾所能行为之 度:估量

C.若真鄙儒也 鄙:品德低下

D.竟朝置酒 竟:直至……终了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3.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叔孙通有眼光、识时务的一组是( )。(2分)

①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②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

③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④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⑤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

⑥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④⑤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诗词赏析和古诗文默写(6分)

1.古诗词赏析(4分)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1)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文默写(2分)

(1)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_______。(韩愈《师说》)

五、现代文阅读(12分)

想 象

凯·杰罗姆

     记得那天,我到大英博物馆去查阅有关接触性枯草热治疗方面的资料,我猜我大概得了这种病。

     取下一本医书,我一口气读完了所有的相关内容。然后,我懒散地胡乱翻着书页,粗略地研究起疾病来。没等着看完一连串的病症征兆,我便意识到自己得的就是这种病。

     我坐在那里呆呆地发愣,陷入绝望之中。过了好一会儿,我又拿起那本书,翻了起来。翻到伤寒——仔细看了它的各种症状,我发现我又得了伤寒,想必我得此病已经好几个月了,竟然还茫然不知。不知我还患有其他什么疾病?

     翻到舞蹈病,我发现,正如我预先料想的那样,我也患有这种疾病。我开始对自己的病情产生了兴趣,并决定一查到底。我开始按字母顺序逐个检查——翻到疟疾,我知道自己已经出现了疟疾的某些症状,两个星期后进入急性发作期;翻到肾小球肾炎,我心中稍微感到一丝安慰——我得的只是其中较轻一种,就目前状况而言,我还可以活上几年。此外,我还染上了霍乱,并伴有严重的并发症。而白喉对我来说似乎是与生俱来的疾病。我不厌其烦地按照26个字母统统检查了一遍,结果发现,唯一没有得上的疾病就是髌前囊炎。

    起初,我对此颇有些伤感,心中似有几分失落。为什么我没有得上髌前囊炎呢?不过,过了一会儿,我的心渐渐变得开朗起来。我想,从药理学讲,我不是已经得了其他各种常见的疾病了吗?没有得上髌前囊炎那就算了吧!反正痛风已经处于恶性晚期了。

    我陷入了沉思。我想,从医学角度来说,我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病例,对于医学院学生来说,我更是一个极为难得的病例!如果学生们有了我,他们也就无须到医院去实习了——我就是

    他们的“实习医院”。他们所要做的就是在我身上研究研究,然后就可以拿到他们的毕业文凭了。

    我不知道自己究竟还能活多久,我得做一番自我检查。我摸了摸自己的脉搏。起初,我什么也摸不着,不久那脉搏又突然跳了起来。我掏出怀表,测算脉搏的次数,大概每分钟147次。我又摸了摸心脏,竟然发现它已经停止跳动了!后来,我渐渐意识到我的心脏还在那里,想必也没有停止跳动。只是我对此无法解释而已。我看了看自己的舌头——我尽量把舌头伸得长长的,闭上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来检查。我只能看见自己的舌尖,得到的唯一收获是:我比以前更加确信我得了猩红热。

    走进阅览室的时候,我是一个健康快乐的人;出来的时候,我变成了拖着衰弱病躯的重症病人。

    于是,我去看了医生。他是我的一位好友,他摸了摸我的脉搏,又看了看我的舌头,后来不知怎么地谈起了天气。之后,他问:“你究竟哪里不舒服?”

    我说:“老兄,我不会告诉你我得了什么病,让你白费那么多时间。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我没有得什么病——我没有得髌前囊炎。除此之外,什么病我都有。”

    我还把自已是如何发现这些疾病的过程如实告诉了他。

    随后他解开我的衣服,紧握着我的一只手腕,在我胸部一阵乱敲;又把脑门贴到我的身上。最后他坐了下来,开了一个处方,然后把它叠起来递给我。我接了过来,随手揣进衣兜里,走了出去。

    我径直来到一家最近的药店,药剂师看了看处方,又将它退了回来。他说他不收这种处方。

    “你不是药剂师吗?”我问。

    “我是药剂师。如果我经营一个商店兼营家庭旅馆的话,我倒是可以为你效劳。可我只是一个药剂师,我无能为力。”

     我看了看那处方,上面写道:“一磅牛排,外加一品脱啤酒,每隔六小时服用一次;每天早晨散步十英里;每天晚上十一点上床睡觉。此外不要满脑子都装些你不明白的东西。”

1.小说主人公称自己是“实习医院”,请谈谈它的意思和表达效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请概括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小说主旨,你怎样理解医生为“我”开出的“处方”?小说以“处方”作结有何妙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30分)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填空题

1.工具性人文性

2.平等对话

3.文化功能人文学科

二、判断题

1.错[解析]口语交际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2.对[解析]略

3.错[解析]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4.对[解析]略

5.对[解析]略

第二部分 专业基础知识

一、积累运用

1.填空题

(1)淮水东边旧时月

(2)暮霭沉沉楚天阔

(3)虽有槁暴

(4)乐琴书以消忧

(5)罗曼·罗兰

(6)桐城派

2.判断题

(1)对[解析]略

(2)错[解析]丹尼尔·笛福是英国作家。

(3)对[解析]略

(4)对[解析]略

(5)错[解析]《初刻拍案惊奇》不是四大谴责小说之一。清末“四大谴责小说’,是《官场现形记》《孽海花》《老残游记》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二、科技文阅读

1.C[解析]A项“唯一”说法错误;B项原文并没有说“在阳光照射下”;D项文中提到“运输过程中纸袋耗能更高”。

2.B[解析]由“制作纸袋需要耗费木材,一旦舍弃塑料袋而选择纸袋,大量的树木将被砍伐”、“另外,制造同等用途的纸袋要比塑料袋多产生70%的空气污染和50倍的水污染”、“同时,处理垃圾纸袋所需要的空间也更大”可知,B项不符合文意。

3.(1)循环、重复利用塑料袋。

(2)①用纸袋替代塑料袋不可取,因经济、环保成本过高。②循环、重复利用塑料袋,可减少“白色污染”。③塑料袋回收再生产成本较低。

三、文言文阅读

1.C[解析]C项,据第三段“若真鄙儒也’’之前的内容“鲁有两生不肯行,日:‘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和叔孙通笑着说:“你等真是……的儒生”及下一段众儒生被征召的情况来看,叔孙通此处断不会认为他们“品德低下”,应当译为“见识浅陋”。

2.A [解析]A项均为介词“趁机”。B项:到(动词)/的(助词)。C项:按照(介词)/在(介词)。D项:所字结构,助词,可译为“的”或不译/被(介词),被动句固定句式“为……所”。

3.B[解析]②写的是高帝的做法,据此可排除A、C两项;⑤写的是叔孙通帮助恢复古礼后的效果,不能说明其“有眼光、识时务”,据此可排除D项。

4.(1)您所侍奉的将近有十位君主,都是靠当面阿谀奉承取得亲近、显贵的。

(2)叔孙先生真是大圣人,通晓当代的紧要事务。

参考译文:

叔孙通是薛地人。等到项梁到了薛地,他就跟随了项梁。项梁兵败定陶,他又跟随怀王。怀王被尊为义帝,叔孙通又被留下来事奉项羽。汉高帝二年,汉王刘邦率领五路诸侯攻入彭城,叔孙通投降了汉王。汉王兵败西逃,于是叔孙通就一直跟随汉王了。

汉高帝五年,天下已经统一,诸侯们在定陶共同拥戴汉王为皇帝。当时汉高帝把秦朝那些严苛的仪礼法律全部取消,制定了一些简单易行的规矩。群臣在朝廷饮酒作乐争论功劳,醉了有的狂呼乱叫,甚至拔出剑来击打庭中立柱,高帝为这事感到担忧。叔孙通知道皇帝更加讨厌这类事了,就劝高帝说:“那些儒生虽然很难为您攻城略地,可是能够帮你守住已有成果。我愿意去征召鲁地的儒生,跟我的弟子们一起制定朝廷上的仪礼。”高帝说:“这事大概会很困难吧?”叔孙通说:“我希望能多采用古代礼法,并让它和秦时礼仪制度结合起来,从而制定新的仪礼。”高帝说:“可以试着办一下,但要让它容易让人明白,估计我能够做得到的再确定下来。”

于是叔孙通奉命征召鲁地儒生。鲁地有两个儒生不肯跟他走,说:“您所侍奉过的人主将近有十位了,您都是凭当面阿谀得到了信任和富贵。我们不忍心做您所做的事情,我们不去,您走吧,不要玷污了我们!”叔孙通笑着说:“你们真是见识短浅的书呆子,不懂得时代的变化。”

于是和征召来的三十人一起西行,连同在皇帝身边有学问的侍从和他自己的弟子一百多人,演习了一个多月,叔孙通说:“皇帝可以试着来看一下。”皇帝视察后,让他们演习一下新制定的礼仪,然后说:“我能做到这些。”于是命令群臣都来学习。

汉高帝七年,长乐宫建成,诸侯群臣都来朝贺。礼仪规定,天亮之前,掌管赞礼的谒者负责礼仪事务,引导大臣按照尊卑次序进入殿门,庭院中设置车马步兵以拱卫皇宫,排列兵器,张挂旗帜。司仪传令“快步走”。殿下郎中们在台阶两边并排站着,每边有几百人。功臣、诸侯、将军、军吏按照顺序排列在西边,脸朝东;文官从丞相以下都排列在东边,脸朝西。这时皇帝才乘着辇从寝宫出来,众官员手持旗帜,传呼警戒,引导诸侯王以下直至六百石级的官吏按照次序上前向皇帝致贺。从诸侯王以下所有的大臣无不惊恐肃静。到典礼完毕,又举办宴会。在殿上侍坐的大臣都俯伏低头,按照地位高低的次序起身上前,给皇帝敬酒。斟酒九次后,谒者宣布“酒席结束”,御史巡察执法,发现有不依照仪式做的就把他带走。直到朝贺酒宴结束,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和行动失当的人。这时汉高帝非常得意地说:“我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尊贵啊。”于是授给叔孙通太常的官职,赏赐黄金五百斤。叔孙通出宫后,把五百斤黄金都分赠给各个儒生了。这些儒生都高兴地说:“叔孙先生真是圣人,通晓当代的紧要事务。”

四、古诗词赏析和古诗文默写

1.古诗词赏析

(1)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因;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境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2.古诗文默写

(1)影入平羌江水流

(2)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五、现代文阅读

1.“实习医院”是主人公自认为百病缠身的形象表述,它运用比喻达到幽默的效果。

2.以“想象”为线索,以心理活动描写为主要方式来展开故事情节。

3.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使故事情节更加真实细腻,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其中“呆呆地发愣”写神态,“绝望”“伤感”写心理,这些描写重在刻画主人公的脆弱;“闭一只眼”“睁一只眼”“看伸长的舌头”写行为,突出他检查自身症候的专注与仔细,由此刻画了他的敏感与多疑。

4.这“处方”是针对“我”敏感多疑的心病开出的“心药”,目的是劝慰我解除思想负担,轻松愉快地健康生活。小说以幽默的“处方”作结,巧妙地揭示了作品的主旨。

六、写作

例文:

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

     在博物馆的书法展览中,我被那些极具气韵的展品震住了,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突然间一幅作品映入眼帘,它单个字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却别有味道,形神俱佳。我有些看呆了。
    “那是郑燮的字。”一个沉沉的声音。我转过头去,是一个笑眯眯的老爷爷。
    我禁不住感叹道:“这字太美了,虽然不似柳体欧体的正统,但不妨碍它独特而一体的美,真不愧为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之作。”
    老人笑了起来:“这就是中国和而不同的大智慧啊。单是从一幅小小的书法便可看出。每一个字歪歪斜斜,似乎并不美观,但将其融为一体,却具有极强的包涵一切、蕴藏万物的能量。”
    “这是一种具体意义上的大同,即容纳一切不相同的和吧,”我说道,“这种和不是强制所有事物的同一,反倒是各美其美,美人所美。”
    老人点点头,指着面前一幅幅作品:“你看,板桥的字,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中华智慧又何尝不是如此。它从没有具体的范式,没有统一的索求,古人将他们的智慧,放开于我们面前,任由我们一窥其所有,将各种文化、各种元素吸收并存于其中,最终臻于一种和的境界。看看你眼前每一幅传世佳作吧。每一幅都拥有其特殊的韵味,即使如板桥这般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也是脱胎于最本原的精神。”他突然停下笑笑,“大概从仓颉造字就赋予了这种能量吧。”
    我思索着,说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个人应该也是如此吧。只有获得和的力量,才能如此地将个性极强的字幻化为一体。和而不同,就意味着存在不同,不,必须是不同,只有如此,才能不刚愎自用,局限于自已狭小的空间内,看不到一切,也没有气度感受这一切。”
   “ 所以有人说郑燮的书法是不可无一,也不可有二的。”老人回答道:“他便是那个唯一,便是那个不同。你看看那些大家的字,金农、八大山人、张旭,狂放与收敛并存,刚健与阴柔并存,看似如此个性鲜明,但他们同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个脚印,一脉相承。中国:文化以其独有的气度包容着这些匠心独具的存在。”
   “和而不同,我从没如此认真地思考过这样一幅字画所藏有的智彗。”我感慨道。
    老人拍拍我的肩:“中华智慧从来不是什么虚幻的东西,它早已渗入每一个具象之中了。你好好看看。”
    我沉浸于那黑与白的交替之中。当回过神时,转头再寻,老人已不见踪影。
    不论是名人效应,还是人云亦云,都是不可取的。这种现象出现一次就应该被遏止被教育,简单地说,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5-24 07:45 , Processed in 0.792548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