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795|回复: 1

[练习] 【每日一练】2016年6月28日教师考试试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28 08:3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1.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 )

① 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②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

③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④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A.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是(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国家利益论

3.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含义的理解应该是( )。

A. 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文件

B. 课程标准规定的各学科课程

C. 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课程

D. 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化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和潜隐形课程四大类课程

4.( )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A. 国家课程标准 B. 地方教材 C. 校本教材 D. 教学大纲

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 )

A. 陶冶教育法 B. 说服教育法 C. 榜样示范教育法 D. 实践锻炼教育法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楼主| 发表于 2016-6-28 08: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答案及解析:
1.选A。【解析】略。
2.选C。【解析】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是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及中国古代的孟轲等人;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国外的斯宾塞、涂尔干、孔德等;辨证统一论: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目的论。
3.选D。【解析】略。
4.选A。【解析】略。
5.选C。【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指班主任自觉地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心灵受到感化,进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方法。三种方式:师爱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5-6 20:10 , Processed in 0.105677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