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559|回复: 0

[音乐] 2015年教师招考:中国近代音乐史(器乐音乐及音乐家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5 10: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近代器乐由新型器乐和传统器乐两部分组成。新型器乐分中国乐器音乐与西洋乐器音乐两类。中国乐器音乐创作以二胡独奏音乐最为显著,西洋乐器音乐创作主要是钢琴、小提琴独奏音乐和管弦乐队音乐。

【中国乐器音乐】

★华彦钧(1893-1950)

又称“阿炳”或“瞎子阿炳”, 民间著名的音乐家,江苏无锡人。道士之子,幼年丧母,25岁双目失明,以卖唱、奏乐为生。他精通各种民族乐器,尤以二胡、琵琶的演奏造诣最高,却为生活所迫沦为街头流浪艺人,饱受苦难。敌伪时期,阿炳曾不顾敌伪暴力在群众中演唱抗日新闻。解放后,党和政府曾计划录制他的演奏曲目,但只初步录了6首,他既于1950年病故。他的作品渗透着传统音乐的精髓,表达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感受。

代表作品: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 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

★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是中国民间二胡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以为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全曲将主题变奏五次,随着音乐的陈述、引申和展开,所表达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发。其变奏手法,主要是通过句幅的扩充和缩减,并结合旋律活动音区的上升和下降,以表现音乐的发展和迂回前进。它的多次变奏不是表现相对比的不同音乐情绪,而是为了深化主题,所以乐曲塑造的音乐形象是较单一集中的。全曲速度变化不大,但其力度变化幅度大,从pp至ff。每逢演奏长于四分音符的乐音时,用弓轻重有变,忽强忽弱,音乐时七时伏,扣人心弦。

★刘天华(1895—1932)

江苏省江阴人,出生在一个主张新学的知识分子家庭。五四时期的民族器乐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是中国现代民族音乐的奠基人、开拓者,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创立专业二胡学派的奠基人,为二胡在高等学府争得了一席之地,同时他也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第一个用民族音乐创作技法规律,并吸取西洋音乐进步因素的专业民族器乐作曲家和革新家。1927年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以进行民乐改革为宗旨的“国乐改进社”。刘天华一生创有47首二胡练习曲、15首琵琶练习曲、10首二胡曲、3首琵琶曲、1首丝竹合奏曲等器乐作品。


代表作品:十大二胡曲——《病中吟》、《月夜》、《悲歌》、《良宵》、《闲居吟》、《空山鸟语》、《烛影摇红》、《苦闷之讴》、《光明行》、《独弦操》。

琵琶独奏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3首。

器乐合奏曲——《变体新水令》。

创作特点:

(1)在创作上,这些作品主题富于鲜明的标题性。

(2)在乐曲音调和曲式结构方面,即采用了散板和带引子、尾声的自由多段体结构等民族传统器乐因素,又成功地吸收了西洋音乐常用的“和弦琶音”和近关系转调、变奏曲式结构、自然音与变化音的并用等的因素,丰富了我国民族器乐语汇。

(3)在演奏方面,充分发挥了二胡的表现和特点,借用了其他中西乐器的演奏方法,如古琴泛音演奏,小提琴的跳弦、颤弦、换把等演奏手法,大大丰富了二胡的演奏技巧。

(4)在中国音乐史上第一次把二胡这种民族乐器搬上了音乐独奏舞台。

民族器乐的改进、发展和贡献:

(1)参考小提琴、钢琴等西洋乐器的教学经验,编写了包括47首练习曲的《南胡练习曲》和一套琵琶练习曲,改变了二胡、琵琶口传心授的旧教学方法;

(2)改制二胡,从而改良其音乐、音质;

(3)创造了二胡弓法、指法及其他演奏符号,改进了二胡的制造规格和记谱法,明确固定音高的定位,并吸收了提琴的某些演奏技法;

(4)参照西洋记谱法改进了传统的工尺谱,使用五线谱和工尺谱根据实际演唱记录了京剧唱腔——《梅兰芳歌曲谱》,还搜集整理了其他一些乐谱,是近代中国科学记谱、整理存活传统音乐的良好开端;

(5)改进琵琶教学,创作15首琵琶练习曲,将四相十品的传统琵琶加以改革,制作了六相和加半音品位的琵琶。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5-21 05:00 , Processed in 0.847343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