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229|回复: 0

[经验] 教师招考幼儿教师专业知识必考知识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30 15:5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名词解释:


1.智力:儿童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的概念性特征。它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像力等方面,其中思维能力是整个智力发展的核心部分。


2.结构游戏 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积木、积 塑、金属材料、竹制材料和黏土、纸浆等都是儿童结构游戏的绝佳材料。


3.自然后果惩罚法 不是人为的惩罚,而是通过事物自身的后果让儿童受到相应的处罚,使儿童从中体验到自身错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4.活动目标   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在一节课或一次活动中教师可能会提出这些目标,如要求幼儿掌握某一事物的名称、特征,学会使用某一种工具或学会观察和比较的方法等。这个层次的目标通常通过教师的活动计划或教案来体现。


5.幼儿园的保育工作   幼儿园的保育工作是幼儿园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是指成人为学前幼儿提供生存、发展所必须的环境和物质条件,同时给予精心的照顾和保护,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逐步增进他们生活自理能力。


6.环境决定论: 强调后天影响对发展的作用,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否认了遗传在发展中的作用。

7.发展: 指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8.独立自主原则: 指在学前教育中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独立性,让儿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主动进行各种活动,杜绝包办代替。


9.游戏化方法: 是学前教育的基本方法之一,对儿童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育。包括游戏活动教育化和教育活动游戏化。


10. 幼儿常规    即幼儿的行为常规。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将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有顺序地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让幼儿经常固定地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11. 幼儿园环境    从广义上讲,幼儿园环境指影响幼儿教育的一切外部条件,它既包括人的要素也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家庭、社会、自然等幼儿园外的大环境,也包括幼儿园内的小环境。狭义而言,它主要指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包括幼儿生活、学习和游戏的全部空间。


12. 完整儿童    指儿童的社会、情感、身体、智力和道德的发展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不能片面追求幼儿的特长和技能。


13. 移情法   强调认知一情绪系统的交互作用,综合运用认知提示、情感换位、巩固深化和情境表演等技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展开儿童认知和行为的教育。特别针对儿童期特有的自我中心化思维,能明显提高儿童的移情能力和认知水平,提高其社会认知水平和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养成。


14.直观形象法    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即教师采用直观教具或各种电化教育手段等,组织儿童开展观察、欣赏、演示、示范和范例等活动,以达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的的方法。


15.最近发展区    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概念,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两个阶段,一个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下一个阶段是儿童只有在成人的帮助下才可以完成的水平。在这两个阶段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16.儿童观   儿童观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到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


17.创造性游戏    是学前儿童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它包含有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等。


18.综合性原则    是学前教育基本原则之一,指在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时,必须以儿童身心的均衡发展为最高目的,围绕某一主题或方面,以儿童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儿童多层次、多角度的、多学科的发展。


19.行动操练法    是学前教育方法之一,指组织儿童反复练习一定的动作或活动方式,从而巩固其知识经验形成简单技能和行为习惯。


20.结构游戏    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


21.恩物     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是根据自然界的法则、性质、形状等用简易明白的物体制成的,作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初步训练。


22.儿童的发展     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23.社会本位的儿童观     在古代,人们之所以重视儿童,是因为儿童是氏族、社会或国家的财富,是家族传承和繁衍的工具,是未来的劳动力和兵源。儿童并不是作为独立的个体、社会群体的正式成员受到尊重,他们不过是父母的隶属物,没有任何权利甚至连最根本的生存权都 得不到保障。


24.人的个体社会化     人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25.我国的学前教育目标     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得以完整表述,即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26.活动性原则     源自于杜威的“做中学”,实际来自于苏联心理学家的“活动主导论’’和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儿童是在活动中建构他们的认知结构的,从而发展他们的智力和社会行为,而活动就是儿童这一主体与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27.分离焦虑     “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也就是说幼儿最初离开亲人、家庭、对新环境会产生不适应的现象。


28.家长参与     家长通过不同的形式,参与幼儿园的一些教育教学活动,协助教师的工作,以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达到家庭与幼儿园的相互配合和协调一致。


29.教育者    凡是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人都是教育者。


30.学前班      学前班是以学龄前1~2年的儿童为教育对象的教育组织形式。


32.情商     用来描述对成功至关重要的情感特征。它包括以下含义:同情和关心别人,表达和理解感情,控制情绪,独立性,适应性,受人喜欢,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坚持不懈,友爱,善良,尊重他人等。


33.幼儿园    是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专门机构,是幼儿教育机构的主体部分,幼儿园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1996年,国家教委发布的《幼儿园工作章程》规定:“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的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34.常规    幼儿常规是指幼儿的行为常规。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将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有顺序地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让幼儿经常固定地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35.年龄特征    儿童身心在一定年龄阶段中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及发展趋向,称为年龄特征。


36.教育活动游戏化     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儿童对游戏的本能偏爱,满足儿童爱玩好玩的天性,以游戏的形式和方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主要形式是依靠玩具、想象开展游戏化活动。


37.家长接待日     由园所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园长或主要管理者接待家长的来访,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设立意见箱收集家长的意见,从而更好地改进和完善园所工作,拉近家长和园所之间的距离。


38.社区   社区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的人群从事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活动,并由此构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小社会。


39.人本位儿童观    求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各种权利,儿童一出生就具有一切道德的、理智的、身体的能力萌芽;教育机会均等;儿童是学习主体。


40.入园教育     指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引导新入园幼儿顺利和适应幼儿园的教育。


41.学校教育    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需要的人的活动


42.发泄法    发泄法是对儿童内在心理和生理能量进行疏导和派遣的一种有效方法。


43.社会性惩罚      也称心理惩罚,主要是指通过剥夺儿童的某些社会性愿望,从而达到促其“自省”和明辨是非的目的。


44.教育功能    是指教育本身所特有的对个体或社会所产生的功用或价直。一般这种功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现实层次。


45.育人效益    人们通过教育过程而获得的成果或收益。追求育人效益就是要以较少的教育投入取得较多的育人成果,或者以同等的教育投 入取得更多的育人成果。


46.学前教育效益    就是指学前教育发挥其功能的表现和结果,它是由学前教育功能决定的。


47.认同   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前儿童把教师的态度、信仰、特征、价值观作为他们自己的参照系,在大多数情况下,认同是指向或其他真实的榜样,但有时也同一种理想或想象的榜样相联系。


48.游戏    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是人的社会活动的初级形式。


49.角色游戏    儿童以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反映周围生活,儿童可以脱离当前对实物的感知,以表象代替实物作思维的支柱,进行想象,并学会用语言符号进行思维。


50.有规则游戏   以规则为游戏中心,摆脱了具体情节,用规则来组织游戏。


51.同伴关系    是指年龄相近的儿童之间的共同生活,共同游戏中建立起来的相互协作关系。


52.同伴互助   在两面三刀个或两个以上教师间发生的、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手段开展的,旨在实现教师持续主动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


53.教历研究     是教师通过对个人资料的收集,对自己思想轨迹的记录,来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在反思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时间能力,最后改进教学实践。


54.反思日记    是指教师通过对自己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的个人思想的记录,以次来促进其对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合适的呈现和揭示生活经验的一种语言方式。


55.案例教学     是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的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中教学方法。


56.亲子班    就是由社区组织的,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0-3岁未入园儿童,家长带孩子每周定期来园参与亲子活动的班级。


57.家长学校     是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进行社区教育职能的另一途径,即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正式机构与社区联合,举办家长学校,以有目的、有系统地向学前儿童家长传播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的知识,交流优秀的学前教育经验,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念,并掌握一定的学前

教育方法。


58.幼儿园心理环境    是指幼儿园内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心理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幼儿园人际关系,幼儿园精神氛围、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等。


59.教育观     教育观是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作用的根本看法。


60.行动操练法     即组织儿童反复练习一定的动作或活动方式,从而巩固其知识经验、形成简单技能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61.启蒙性原则    是指学前教育要对儿童进行最基本的、入门式的教育,为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62.保育    主要是为幼儿的生存、发展创设有利的环境和提供物质条件,给予幼儿精心的照顾和养育,帮助其身体和机能的良好发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地发展。


63.白板说    白板说是洛克的教育思想,他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心灵如同一块白板,没有任何的标记和观念,人的一切知识都是后天得来的,都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


64.个性   是指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65.亲子游戏    指父母与子女间或祖父母与孙子女间的游戏行为,它是以孩子为主体、父母为主导、家庭为单位而进行的。这是儿童游戏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儿童成长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66.依恋   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这个人主要是母亲,也可以是别的抚养者或与婴儿联系密切的人,如其他家庭成员。


67.角色扮演法    是指模拟现实社会中的某些情境,让儿童扮演其中的角色,尝试从该角色的立场上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体验情感,并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教师的指导,了解别人的需求和感受,从而更好地掌握与角色相适应的行为及规范。


68.讨论法     是儿童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主要是儿童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一些不了解的问题,认识模糊不清的问题、相互关系中矛盾的问题,甚至有错误看法的问题等,发表意见,共同商讨,相互启发和补充,从而获得正确、统一的认识。


69.学前初期    指儿童3~4岁这一年龄阶段,出于幼儿期的初期阶段,也是幼儿园的小班年龄。


70.感觉   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属简单的心理想象,主要与生理作用相关系,包括视、听、嗅、触、动与平衡觉等。


71.幼儿教育学   作为教育学的一个分支,是专门研究3~6岁幼儿教育和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3-29 10:39 , Processed in 0.090114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