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491|回复: 0

[资料] 教师招考50道教育学易考易错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25 15: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0 1

(单选)下列表述中,将教育视作一种方法的是(    )。

A.教育是振兴经济的基础
B.我从这个报告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C.你的孩子真有出息,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D.我今天听了一场关于愉快教育的学术报告

0 2

(单选)教育活动的诸多矛盾中,最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是(    )

A.教与学的矛盾   
B.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
D.主体与客体间的矛盾

0 3

(多选)下列属于原始教育特征的有()。
A.教育没有阶级性
B.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紧密地联系
C.教育水平低
D.教育具有强制性

0 4

(单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古代教育的()。
A.严格的等级性      
B.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分离和对立
C.教育目标明确      
D.鲜明的阶级性

0 5

(多选)下列属于中国古代官学的是()
A.西周的国学  
B.汉代太学  
C.唐朝国子监
D.宋代书院

0 6

(多选)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

A.公共性和生产性  
B.公益性和免费性  
C.科学性  
D.国际性

0 7

(多选)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的具体表现是(    )
A.教育普及化的开始
B.教育体系制度化
C.教育法制化的形成
D.“教育机会均等”口号的提出

0 8

(单选)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    )。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教育管理现代化   
C.人的现代化   
D.教育内容现代化

0 9

(多选)以下属于孔子的教学内容特点的是(    )
A.偏重社会人事,宗教成分较少
B.偏重文事,轻视武事
C.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D.我国分科课程的开端

1 0

(单选)墨子在教育学生时注意“子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这体现的教育原则是(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全面发展   
D.量力施教

1 1

(单选)在人性与教育作用关系的问题上,王夫之提出“性日生日成”和“习与性成”的观点,旨在强调(    )

A.人性如素丝  
B.人性无善无恶
C.人性具有生成变化说  
D.人性具有稳定性

1 2

(单选)苏格拉底问答法分成三步,其中第三步是()

A.讽刺   
B.助产术   
C.定义     
D.归纳

1 3

(单选)教育史上第一个承认游戏的教育价值并有系统地把游戏列入教育过程的教育家是()。

A.福禄贝尔  
B.夸美纽斯  
C.蒙台梭利   
D.维果茨基

1 4

(单选)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教育思想家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昆体良      
D.苏格拉底

1 5

(多选)约翰•杜威,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其思想内容主要包含(    )。

A.教育即“生活”、“成长”、和“经验改造”
B.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的
C.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
D.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

1 6

(单选)“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够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的生长能力。”持这种观点的人,在教育目的上主张(    )。

A.教育准备生活说      
B.教育适应生活说
C.教育超越生活说      
D.教育改造生活说

1 7

(单选)我国创办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机构是(    )

A.乡村幼儿园   
B.湖北武昌的湖北幼稚园
C.鼓楼幼稚园  
D.蒙养院

1 8

(多选)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相同点是(    )

A.承认教育和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B.承认教育对改造生活的重要作用
C.认为生活含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D.认为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E.认为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改造

1 9

(多选)中外教育史上,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流派有(    )

A.教育独立论  
B.教育万能论  
C.人力资本理论  
D.筛选假设理论

2 0

(多选)夸美纽斯的主要教育思想有(    )

A.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B.普及初等教育
C.第一次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D.教育心理学化。


怎么样?做完了吧!
来来来
跟着答案对一遍!
评论区给我正确率呦~
👇👇
(下滑看全部)
1、C
解析: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教育”一词。这些用法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作为一种过程的“教育”,表明一种深刻的思想转变过程,如“我从这部影片中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中的“教育”;又一类是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如“你的孩子真有出息,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中的“教育”;再一类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教育”,如“教育是振兴地方经济的基础”中的“教育”。

2、C
解析:我们认为,在教育活动的诸多矛盾中,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才是最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这对矛盾的存在及其解决是教育活动最简单、最一般的本质规定,是构成教育研究最直接和最基本的单位。可以说,这对矛盾才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此矛盾的存在才是教育者的存在、教育内容的存在之理由。

3、ABC
解析:在原始社会里,教育一般跟诸如冠礼、祭祀、图腾崇拜等原始的宗教、仪式等紧密联系在一起,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场所、教育者、书本教材,更不可能有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教育活动主要是靠年长一代的言传身教。

4、B
解析:奴隶社会中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分离与对立的状况,反映在教育上就表现为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的脱离。由于奴隶主阶级主要依靠对奴隶的占有权享有奴隶的全部劳动及其成果,他们并不关心生产,他要生活得更好,主要是靠占有更多的奴隶。这就决定了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只有奴隶主的子弟才能进学校,在劳动中苦苦求生的奴隶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利,而且他们从事的劳动及技艺也同遭鄙视。

5、ABC
解析:书院开始为私学,后来发展为半官半私性质,并独立于官学私学之外。

6、ACD
解析:公益性免费性为近代教育的特征,而非现代教育的特征。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包括公共性和生产性、终身性、未来性、科学性和国际性。

7、ABCD
解析: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的具体表现:
第一,教育普及化的开始。近代社会,资产阶级为培养本阶级所需要的人才,要求教育权收归国家所有,以国家法令的形式推行初等教育的普及。现代社会,伴随社会民主进程的加持和社会民主制度的逐渐完善,普及教育开始演变成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国家行为。
第二,“教育机会均等”口号的提出。18世纪启蒙思想家提出“教育机会均等”的口号。经过斗争,在法律上得以确认。20世纪中期以来,教育机会均等已由一个教育问题演变为一个社会政治问题。
第三,教育法制化的形成。教育立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是教育民主化的根本保证,是国家干预和管理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  
第四,教育民主化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民主化是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8、C
解析:教育现代化是实现人的现代化。若题干中无人的现代化,就选择教师素质的现代化。

9、ABC
解析:孔子教育内容是六经,偏重社会文事。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因此轻视武事。从他与学生樊迟的对话可以看出其轻视生产劳动。而我国分科课程的开端是西周时期的六艺。

10、D
解析:墨子在论述量力时有两句经典的论述:子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不可,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

11、C
解析:王夫之倡导人性的生成变化说。认为人性不是天生的,是后天习得的。“性日生日成”。强调教育的作用:一是继善成性,使之为善;二是可变因失教形成的恶习。

12、B
解析: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分为讽刺、定义和助产术。题干给出了前提考查的是三步这个版本。所以选B。

13、A
解析:幼儿教育之父福禄贝尔最早承认游戏的价值,他在幼儿教育的实践中开发出“恩物”,并将其列入教育过程。

14、B
解析: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首倡教育适应自然的教育原则,他的著作《论灵魂》将灵魂分为营养的、感觉的、理性的为教育必须包括体育、德育、智育提供了人性论上的依据。

15、ABCD
解析: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教育无目的论。杜威认为,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的理论为基础,对教材和教法等做出和传统观念不同的论述。道德教育论。杜威说:“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

16、B
解析:此观点为杜威的教育适应生活说。
相关知识区分:
斯宾塞:教育准备生活说
杜威:教育适应生活说
陶行知:教育改造生活说
格鲁斯:生活准备说(游戏论)

17、B
解析:1903年,我国创办了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湖北武昌的湖北幼稚园(即现在的湖北省实验幼儿园)之后,在北京上海相继成立了蒙养院。

18、ABC
解析:陶行知和杜威的相同点:承认教育和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反对将教育与生活分离;认为生活含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承认教育对改造生活的重要作用。

19、ABCD
解析: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流派有: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理论;筛选假设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社会化理论。

20、ABC
解析:此题争议项在B。夸美纽斯提出了“将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的泛智主义教育观,并由此大力主张普及教育于全体儿童和民众。



歇一歇,再来30题,做完,是不是感觉要哭了?这正确率也太低了!




0 1

(单选)18世纪中期西方大学开始设立教育学讲座,教育学逐渐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为有志于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提供理论指导。标志着教育学科独立的著作是(    )。

A.《普通教育学》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大教学论》                          
D.《爱弥儿》

0 2

(单选)关注知识与权力意识形态关系的教育学流派是(    )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批判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文化教育学

0 3

(单选)教学要着眼于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做到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意识与潜意识、科学与艺术的统一。这一教学原则反映的是个体发展的(    )特征。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稳定性和可变性   
C.不均衡性   
D.整体性

0 4

(单选)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新课程改革价值取向出现的变化是。

A.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B.由统一硬性规定走向开放、灵活的管理。
C.由关注个体走向关注整体  
D.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

0 5

(多选)下列选项中属于教育的经济功能的是。

A.积累人力资本提高个体劳动生产力  
B.促进科技的生产转化应用创新
C.推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国家事务
D.培养管理人才,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

0 6

(多选)校园文化的内容有(    )

A.校风校貌   
B.名言警句   
C.校史文化   
D.班规校纪

0 7

(单选)教育形成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是(    )

A.学制的出现
B.部落的形成  
C.学校的出现  
D.专职教师的出现

0 8

(单选)20世纪初,在西方的影响下,体育的重要性已被国人所认识,(    )正式确立了体育在新式学校中的地位,这也是中国首次实行的现代学制。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0 9

(多选)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    )等方面。

A.普及性   
B.免费性   
C.基础性   
D.强制性

1 0

(单选)教师的专业能力素养,除要求具有熟练的教学技巧、良好的教学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

1 1

(单选)(    )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衡量教师是否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

A. 教师的年龄
B. 教师的体系
C. 教师的素养
D. 教师的能力

1 2

(多选)课程的构成通常包括(    )
A.课程标准  
B.教材  
C.教师用书  
D.练习册

1 3

(多选)综合课程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    )

A.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      
B.社会本位的综合课程
C.知识本位的综合课程      
D.儿童本位的综合课程

1 4

(单选)“在科学课程中,学生将通过科学探究等方式理解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技能,体验科学过程与方法,初步理解科学本质,形成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句话表述的课程目标是(    )

A.表现性目标
B.行为性目标  
C.普遍性目标   
D.生成性目标

1 5
(单选)“世界以外无书籍,事实以外无教材。”这体现了(    )的课程观。

A.学科中心   
B.人文主义   
C.社会再造主义  
D.活动中心

1 6

(单选)新课改以来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
A.自主、合作、创新   
B.自主、合作、探究
C.主动、合作、改革   
D.提高、发展、创新

1 7

(单选)认为只有为学生理解和接受了的东西才能称的上是课程,这是主张课程的本质是什么的观点(    )

A.知识   
B.经验   
C.活动   
D.学科

1 8

(单选)将教育评价的结果作为决定升留级,分班编组选择教程,机智,指导职业定向的依据。这体现了教育评价的()

A.调节功能
B.激励功能
C.诊断功能
D.管理功能。

1 9

(单选)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可以有目的、有重点地突出某一种或某几种教学要素,以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这是教学设计的(    )

A.创造性      
B.操作性     
C.统合性      
D.凸显性

2 0

(单选)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性质目的完全不同
B.共性与个性相互包含
C.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对立关系是主要,包含关系是次要
D.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包含关系是主要,对立关系是次要

2 1

(单选)为防止教师教学陷入学科本位,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体现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新的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表现在(    )方面。

A.学习领域
B.科目
C.模块
D.学段

2 2

(单选)作为重要课程形式的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    )

A.延伸   
B.拓展   
C.深化   
D.补充

2 3

(单选)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A.二者之间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C.相互促进的关系              
D.相互包容的关系

2 4

(单选)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不包括(    )

A.当前的形势   
B.学生的年龄特征   
C.学生的思想实际   
D.德育的方法

2 5

(多选)下列关于“体谅模式”的正确理解有(    )

A.采取中性立场,虚心接纳别人的观点      
B.教育即学会关心
C.学龄前阶段是其所说的“社会试验期”   
D.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2 6

(多选)下列教育研究方法中属于调查法的是(    )

A.观察   
B.测验   
C.问卷   
D.查阅资料

2 7

(多选)教育实验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主要特征是(    )。

A.有变革   
B.有理论假说   
C.可重复操作  
D.有控制

2 8
(单选)教育中的非人道性的表现包括(    )

A.心罚   
B.体罚   
C.经济体罚   
D.以上都是

2 9

(多选)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要求是(    )

A.师德为先   
B.爱岗敬业   
C.能力为重   
D终身学习

3 0

(多选)下列哪些人员不能取得教师资格(    )

A.受到剥夺政治权利刑事处罚的
B.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
C.受到刑事处罚的
D.实施违法行为的



怎么样?做完了吧!
来来来
跟着答案对一遍!
让我看看谁能全对
👇👇

1、A。
解析:此题争议点主要在AC两个选项,破题点在题干中的18世纪中期以来。《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而《大教学论》只是教育学独立的开始。

2、B。
解析:批判教育学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在西方教育理论界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认为在教育研究中应当采取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公平现象进行批判,关注知识与权力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知识是资产阶级再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的一种手段。

3、D
解析:整体性指的是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以其整个身心投入教学生活,并以整个身心来感知、体验、享受和创造这种教学生活。教师所面对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整体的人,尽管这个整体不是“完美”的整体。因此,教学应该面对学生整体身心,正如杜威所说“:我们所需要的是儿童整体的身心和整个的心灵来创造学校,并以更圆满发展的心灵和甚至更健全的身体离开学校”。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性,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注意做到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意识与潜意识、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4、A。
解析:新课改以来,教育工作者熟悉的"教学大纲"改成了"课程标准"。这是不是仅仅是名称的变化,至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第二,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第三,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第四,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5、ABD。
解析: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是再生产劳动力和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此题易错项为D,D选项关键词在管理二字,侧重的是教育经济功能的第一个方面即再生产劳动力。因此此题选ABD。

6、ACD
解析:此题易错项为B,名言警句范围太大,如果学校将相关名言警句作为学校教育内容,那么名言警句属于校园文化。

7、C。
解析:教育形成相对独立形态主要是指教育活动脱离劳动与生产,形成类似于政治、经济、文化等的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其典型标志是教育实体的出现。奴隶社会后期学校的出现标志着定型的形式化教育的出现。因此,此题选C

8、B.
解析:随着西方对中国侵略的加深,在先进中国人的倡导下,体育的重要性在清末已经被人们所认识。清政府在1903年颁布的“癸卯学制”,正式确立了体育在新式学校中的地位。这个学制规定体操科目为各级各类学校所必修,小学堂每周3学时,中学堂每周2学时,大学堂除个别学科外均为3学时,还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宗旨、体操科目的内容和要求作了规定。

9、ACD
解析:所谓普及性,指的是义务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不能单纯地为升学而准备。因而,义务教育中的小学教育在教育理念上.应以大众教育、全民教育为方向,体现“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所谓的基础性,指的是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就个人来讲,它是一个人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阶段,对每个公民个人的思想品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小学教育是接受中等教育的基础。强制性指的是义务教育不仅是受教育者的权利,也是由社会各阶层、各方面和国家各部门共同承担的义务。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也就是说,为了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必须依靠国家法律的强制力量。

10、B
解析:教师的教育教育专业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11、C
解析:教师的素养是做好教育活动的前提,也是衡量教师是否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教师劳动的特点及任务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职业心理素养。

12、ABCD
解析:此题考查课程内容,关于课程内容,《教育学基础》中给出课程的构成通常包括课程标准、教材、教师用书、练习册等。各构成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其整体效应取决于各构成要素的协调配合。除此之外,还须知道教学内容的载体主要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13、ABD。
解析:综合课程有三个研究对象,学科本位、社会本位以及儿童本位。

14、B。
解析:行为性目标是以设计课程行为结果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规范与指导的目标,它指明了课程结束后学生自身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15、B。
解析:人文主义课程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校的课程应该以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和特征为基础,以追求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课程应使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发展。学校课程的选择应从人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学科逻辑出发。代表人物是卢梭和杜威。题干出自卢梭的言论,即重视儿童的“直接经验”。故本题选B。

16、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新课改以来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精神而非学习方式的内容,因此高度概括地说,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就是自主、合作、创新。自主就是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独立性,在学习的内容上、时间上、进度上,更多地给予学生自主支配的机会,给学生自主判断、自主选择和自主承担的机会。合作就是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平等交流。创新就意味着不固步自封、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所以创新、探究和发展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17、B
解析: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课程就是学生获取经验尤其是直接经验的过程

18、D
解析:教学评价的管理功能有时也被称为“证明”或“甄别”功能。它指的是教育管理部门和教育机构会把教学评价的结果当作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分流的根据之一,并据此调整学校教育发展的布局、方向和改进教育教学活动。

19、D
解析:凸显性指的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可以有目的、有重点地突出某一种或某几种教学要素,已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如教师可以在教学方案中突出某一教学方法的运用、某一部分教学内容的讲述、某一种新教学环境的设计,从而使教学活动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富有层次感。

20、D
解析: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二者相联系,又有区别,是矛盾的统一体。一方面,考试作为当前社会条件下相对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选拔模式,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评价和选拔,而是促进选拔与评价的多元化与过程性,所以二者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

21、A
解析:学习领域由课程价值相同或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设置学习领域有利于在学习领域的视野下研制各科课程标准,指导教师教学,防止陷入学科本位;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体现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2、D
解析: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的课程,是指学校在党的方针政策、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的指导下,以明确而独特的办学教育哲学为指导思想.以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在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价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会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探讨、设计或与研究人员或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编制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是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3、B
解析: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其品德发展的过程。因此德育过程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过程,而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主体的发展过程。

24、D
解析: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主要有:德育目标、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文化传统的制约作用等。

25、ABD
解析:体谅模式认为的社会实验期是12-18岁的青少年时期。

26、ABCD。
解析:调查研究绝不只是单纯地靠观察记录有关事实,而是要综合运用观察、谈话、问卷、测验以及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等方法手段从而使认识从经验层次深入到理论层次,并进一步把握所研究的教育现象或问题的现状、发展特点以及存在问题。

27、ABCD。
解析: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以一定的教育理论及其假设为指导,有目的地控制和操纵某些教育因素或教育条件,通过观测与所控制的条件相伴随的教育要素或教育现象变化的结果,来揭示教育活动规律的一种方法。

28、D。
解析:非人道性即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权利,没做到关心爱护学生,没有使教育过程和教育目的充满仁爱和人道精神。题干中的ABC三个选项均为教师非人道的表现。

29、ACD。
解析: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30、A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四条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3-29 06:30 , Processed in 0.117415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