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459|回复: 0

2015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预测题及答案(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14 11: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 一般来说,教育的影响往往不能马上显露出来,教师的劳动效果最终要在学生参加独立的社会实践后才能得到检验,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

  A.示范性

  B.长期性

  C.创造性

  D.复杂性

  参考答案:B

  2 教育行政法规的制定、发布机关是(  )。

  A.全国人大

  B.省级人大

  C.国务院

  D.教育部

  参考答案:C

  3 我国《教师法》将教师身份界定为(  )。

  A.准公务员

  B.专业人员

  C.知识分子

  D.国家干部

  参考答案:B

  4 ****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1901年

  B.1902年

  C.1911年

  D.1912年

  参考答案:C

  5 元杂剧中的“四大爱情剧”不包括(  )。

  A.《西厢记》

  B.《窦娥冤》

  C.《倩女离魂》

  D.《墙头马上》

  参考答案:B

  6 《教师法》第37条规定了“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的具体情形(条款)。其中不包括(  )。

  A.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B.教学方法不当,造成教学质量较差的

  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参考答案:B

  7 因果分析主要分析的是(  )。

  A.事物是什么

  B.事物有多少

  C.事物为什么

  D.考察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C

  8 (  )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A.爱国守法

  B.爱岗敬业

  C.教书育人

  参考解析:

  A【解析】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9 不管日益严峻的交通问题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如果能(  )到各种交通问题和交通本身一样古老,你就多少会感到(  )。自从人类开始依靠自身的努力向前发展,这个社会就一直在努力追求运动的意义,社会和技术依据新的需求不断做出(  )。

  依次填入括号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意识、轻松、调整

  B.联想、失落、更新

  C.认识、欣慰、反应

  D.考虑、遗憾、让步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A【解析】句中说的是交通问题由来已久,了解到这一点,对这个问题的态度便不会那么紧张,据此排除与此意明显相悖的B、D项。第三空中“调整”所含的主动改变的态度较“反应”更符合句意。本题选A。

  10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这一法律规定始出于(  )。

  A.《教育法》

  B.《宪法》

  C.《义务教育法》

  D.《立法法》

  参考答案:B

 11 科学家发现大洋底部的裂陷扩展从来没有停止过。这个发现可能会解答一个曾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地球每天的时间都比前一天延长1/7000秒,即每过一年,一天要延长0.5秒,据此预测,再过2亿年,一年将只有250天了。对“一个曾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的解答,最准确的是(  )。

  A.大洋底部的裂陷扩展,地球自转速度减慢

  B.大洋底部的裂陷扩展,地球运行时间缩短

  C.大洋底部的裂陷扩展,地球运行时间延长

  D.大洋底部的裂陷扩展,地球自转速度加快

  参考答案:A

  1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班主任的行为规范要求的是(  )。

  A.对学生要奖惩有据、公正,多表扬,不批评

  B.能建立各种教学常规,特别是课堂教学常规,并能预防不当行为发生

  C.帮助学生强化自助、自律,改变不良和不健康行为

  D.乐于与学生交往,尊重和信任学生

  参考答案:A

  13 下列历史事件中能体现我国对外友好交往传统的是(  )。

  A.雅克萨之战

  B.戚继光抗倭

  C.郑和下西洋

  D.郑成功收复台湾

  参考答案:C

  14 两耳失聪后仍坚持创作的音乐家是(  )。

  A.莫扎特

  B.舒伯特

  C.贝多芬

  D.巴赫

  参考答案:C

  15 现行的《教师资格条例》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和受托的高等学校受理教师资格认定申请每年(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参考答案:B

  16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说法错误的是(  )。

  A.保护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

  B.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C.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D.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条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二)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三)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17 在教育法制建设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我国全面进入依法治教轨道的是颁布与实施(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

  参考答案:B

  18 充分体现“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的文件是(  )。

  A.1984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试行)》

  B.1991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C.1997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D.2008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参考答案:D

  19 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但在地理上提的最多的却是长江。她影响着整个湖北的气候,土壤,物产,同时也酝酿了灿烂辉煌的楚文化。这段文字中的“她”指的是(  )。

  A.湖北

  B.洞庭湖

  C.地理特点

  D.长江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D【解析】本题比较简单。根据就近原则,很容易选出与“她”距离最近的“长江”。将“长江”代替原文中的“她”,文意不变,故D项为正确答案。

  )

  20 不同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而同一阶段的学生又具有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  )。

  A.以人为本,德育为先

  B.依循规律,尊重差异

  C.激发兴趣,鼓励创新

  D.自主探索,适应社会

  参考答案:B

 21 徐刚在课堂上突然大叫,有的同学也跟着起哄。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马上制止,让徐刚站到讲台边

  B.不予理睬,继续课堂教学

  C.稍作停顿,批评训斥学生

  D.幽默化解,缓和课堂气氛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D【解析】遇到此类事件,教师最恰当的处理方法是幽默化解,缓和课堂气氛。

  22 中国最早的工艺百科全书是完成于l7世纪30年代的《天工开物》。它的作者是(  )。

  A.徐霞客

  B.沈括

  C.鹂道元

  D.宋应星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D【解析】中国最早的工艺百科全书是完成于17世纪30年代的《天工开物》。它的作者是宋应星。宋应星(1587~1661),字长庚,江西奉新县宋埠镇牌楼村人。明末清初科学家。

  23 美国建国后第一位获得国际声誉的作家,有“美国文学之父’’之称的是(  )。

  A.欧•亨利

  B.华盛顿•欧文

  C.惠特曼

  D.库柏

  参考答案:B

  24 下列作品中,不是鲁迅创作的是(  )。

  A.《狂人日记》

  B.《林家铺子》

  C.《阿Q正传》

  D.《祝福》

  参考答案:B

  25 一个人面对壁垒,应该想尽一切办法绕过,一个人的能力会在绕过这些壁垒时体现出来;而且对你而言是壁垒的,对他人而言同样也是,若你能绕过,相当于把大部分竞争对手挡在了身后,那么最终跑在前面的始终是寥寥几个人。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  )。

  A.每一个人都一定会发现有很多的壁垒在面前

  B.面对壁垒,对自己要有信心,跟壁垒去对撞

  C.你绕过了壁垒,你就战胜了大部分竞争对手

  D.设法绕过壁垒会发现自身潜能,在竞争中成为领跑的强者

  参考答案:D

  26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

  A.萨拉热窝事件

  B.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C.慕尼黑阴谋

  D.德军突袭波兰

  参考答案:A

  27 美国巨片《拯救大兵瑞恩》以1944年一场著名的登陆为背景,不仅讲述一个气势恢宏的战争故事,更把战争中的人性刻画得栩栩如生。这场战役是(  )。

  A.伏尔加格勒战役

  B.诺曼底战役

  C.海湾战争

  D.越南战争

  参考答案:B

  2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印发的时间是(  )。

  A.2010年9月

  B.2009年9月

  C.2008年7月

  D.2010年7月

  参考答案:D

  29 人类胚胎干细胞是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中未分化的细胞。囊胚外表是一层扁平细胞,可发育成胚胎的支持组织(如胎盘等);中心的腔称为囊胚腔,腔内侧有内细胞群。内细胞群在形成内、中、外三个胚层时开始分化,内胚层分化形成肝、肺和肠等,中胚层分化形成骨骼、血液和肌肉等,外胚层分化形成皮肤、眼睛和神经系统等。由于内细胞群能发育成完整的个体,因而这些细胞被认为具有全能性。成人身上也有于细胞,主要分布于骨髓、血液、大脑、胰腺等处,比如骨髓和血液中就有造血干细胞。但是,这些成年干细胞非常稀少,较难分离和纯化。它们的作用基本上是确定的,例如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体内环境下的使命就是分化成各种血液细胞。下列对“人类胚胎干细胞”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人类胚胎干细胞即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外表的扁平细胞和囊胚腔内侧的内细胞群

  B.人类胚胎干细胞就是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腔内侧的内细胞群

  C.人类胚胎干细胞是人类囊胚中可发育成胎盘、肝、肺、骨骼、皮肤等的全能性细胞

  D.人类胚胎干细胞不仅指人类囊胚中未分化的细胞,也指成人身上的成年干细胞

  参考答案:B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

  3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曾经三十天蛰居山庄,足不离户。坐在阳台上记录每天落日下山的分秒和它落下时与山棱碰触的点的移动。有时候,迷航的鸟不小心飞进屋内,拍打着翅膀从一个书架闯到另一个书架,迷乱惊慌地寻找出路。在特别湿润的日子里,我将阳台落地玻璃门大大敞开,站在客厅中央,守着远处山头的一朵云,看着这朵云,从山峰那边漫漫飘过来、飘过来,越过阳台,全面进入我的客厅,把我包裹在内,而后流向每个房间,最终分成小朵,从不同的窗口飘出,回归山岚。

  夏天的夜空,有时很蓝。我总是看见金星早早出现在离山棱很近的低空,然后月亮就上来了。野风吹着高高的树,叶片飒飒作响,老鹰立在树梢,沉静地看着开阔的山谷。我独立露台,俯视深沉的老鹰。

  有一年的12月31日晚上,朋友们在我的山居相聚,饮酒谈天,11时半,大伙纷纷起立,要赶下山,因为,新年旧年交替的那一刻,必须和家里那个人相守。朋友们离去前还体贴地将酒杯碗盘洗净,然后是一阵车马启动、深巷寒犬的声音。5分钟后,一个诗人从半路上来电,电话上欲言又止,意思是说,大伙午夜前刻一哄而散,把我一个人留在山上,好像……他说不下去。

  我感念他的友情温柔,也记得自己的答复:“亲爱的,难道你觉得,两个人一定比一个人不寂寞吗?”

  (选自龙应台《寂寞》)

  问题:

  (1)用“沉静”“深沉”形容老鹰,说说你对老鹰这一形象的理解。

  (2)请列举作者在蛰居生活中关注自然的举动,并思考她所追求的生活境界是什么。

  (3)文章写朋友们在我的山居相聚,这与文章的题目“寂寞”有何关系?说说你的理解。

  参考解析:

  (1)老鹰的形象已经被作者人格化了,它“沉静”“深沉”,像一个自然界的智者,作者在关注老鹰的过程中,把自己所推崇的独立、冷静的人生态度也附着在老鹰身上了。

  (2)记录落日的时间和状态,留心迷航的鸟,守着远处山头的云,仰视夏日夜空的金星,注视立于树梢的老鹰。作者在与自然的对话中,追求一种释放心灵、物我相融的生活境界。

  (3)这段文字写朋友们在“我”的山居相聚后,无一例外地回到现实生活中,这与“我”选择留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作者又特别提到一个诗人对“我”的问候,这种问候自然友善温柔,但更能看出他们对“我”内心选择的不理解,而这种心灵的隔阂其实正是“我”寂寞的根源。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位老教师在谈及从教经历的时候,说道:20年前,我是一名师范生,走出师范大学的校门后,成了一名教师。20年来,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不断塑造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我在师范大学时,不仅认真学好各门功课,还认真学画画、练美术字、参加诗朗诵会、创作舞蹈。我也很喜欢音乐,学指挥、练习弹琴。夏天在小小的琴房里练弹琴,尽管蚊子叮,浑身是汗,却乐趣无穷,整个身心都沉醉在琴声中了。

  当教师之后,我坚持每天黎明即起,坐在校园的荷花池畔背唐诗、宋词,背郭沫若、艾青、普希金、海涅、泰戈尔等中外名家的诗篇,用优美的诗篇来陶冶自己的情操,我摘抄的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就有厚厚的几本。20年来,为了搞教育科研,我又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还阅读了许多中外教育家的论述及国外教学实验的资料,做了不少卡片。学习对一个教师来说是永无止境的追求。我常常用屈原的话来鼓励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问题:

  (1)你认为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结构?

  (2)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能力结构?

  参考解析:

  (1)知识结构

  ①学科知识,②学科教学知识,③通识性知识。

  (2)能力结构

  ①教学设计,②教学实施,③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④教育教学评价,⑤沟通与合作,⑥反思与发展。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我们现在不知该怎样面对我们的班主任,她对我们动不动就是一顿骂,甚至打上几巴掌,有一次把一个同学都打得流鼻血了。还有一次,有个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因一些知识点不懂提出疑问,班主任就说了一些很刺激的话,然后课也不上了,坐到讲台上就向我们大发脾气,说什么400分以上的同学留下来听课,其他同学不愿意上课、听不懂就滚到操场上玩去!让我们不上课,我想问她有这个权利吗?她曾经找我们班的一个女生谈话,说:“×××,你看你脸皮蛮厚的,我从初一到初三都在说你,你一点愧疚感都没有,说难听点就是死不要脸。”我们都管她叫变态老师!

  问题:

  结合教师职业道德,谈谈你对案例中教师的看法。

  参考解析:

  (1)这位班主任缺乏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2)她没有做到关爱学生。例如,她肆意打骂学生,侮辱学生人格,没有做到依法执教。

  (3)她没有做到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有讽刺、挖苦、歧视学生和体罚学生的行为。

  (4)没有做到为人师表。教师职业具有示范性,她对学生的打骂、侮辱,呈现给学生不良的人格形象,不能做到为人师表。

  (5)没有做到终身学习。业务水平不高,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三、写作题(本大题共1小题,50分)

  3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

  要求: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一篇论述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参考解析:

  【参考样例】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一次,一位客户前来洽谈合作事宜,留意到这个条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事情虽小,却告诉我们一个朴实的道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即只有指给人们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授之以渔呢?

  授之以渔,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

  就这个事情来说,写一个“注意安全”的条幅谁不会呢?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光靠这个提示是很难做到的。殊不知窨井盖坏了,如果不及时更换,单靠一个“注意安全”的提示,照样会有人不小心掉下去;大雨滂沱,如果只是提示“小心淋雨”而不助以雨具,照样会有人淋雨生病;下班路上,人多车挤,如果只是提示“注意交通安全”而没有交警指挥交通,依然可能会发生交通事故。事实说明,只有讲究科学的方法,拿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授之以渔,必须做到对症下药。

  事物总是千差万别的。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有做到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梯子只有横放,才不会倒下伤着人,这就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再拿我们的学生来说,每一门功课的学习方法都不尽相同,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和志趣也不尽相同,老师只有做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才能使学生学到真正的本领,才能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如果只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师生双方就是再努力,也不会有多大的收获。

  授之以渔,还必须勇于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时候,很多事情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过反复实践才能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而且,好的方法也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逐步得到完善。那位客户之所以要求把条幅改为“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正是他在使用梯子的实践中摸索出的经验。人们总是嘲笑纸上谈兵的赵括,殊不知造成其悲剧的根源在其父赵奢身上,因为他根本没有给过赵括实践的机会。身为将军,赵括并没有经过亲身的实践,整日与父亲空谈理论,以致他根本没有从父亲那里学到真正的用兵之道。再加上他的轻率自负,兵败被杀就是很自然的事了。可见,如果不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再好的名师也很难教出高徒。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只有我们掌握了授之以渔的科学方法,才会有吃不完的“鱼”。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6-12 01:56 , Processed in 0.088118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