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647|回复: 0

[地理] 2015教师招聘考试中学地理模拟考卷及解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11 11: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满分为150分)
第一部分 地理教育理论与实践
填空题(10分)
1.地理教学论是研究          ,揭示           并用于指导          的学科。
2.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七个重要因素包括          、          、课程、          、反馈、          以及教学环境。
3.地理教学要培养学生进行实地考察、      、访问、收集分析二手资料和          的技能。
4.地理教学要以建立          为教学先导。
第二部分 地理专业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1. 在天体系统的层次划分中,太阳系属于(   )
A. 最高一级天体系统 B. 最低一级天体系统
C. 仅次于银河系的天体系统 D. 高于河外星系的天体系统
2. 当地球运行到九月二十三日时(   )
A. 夜弧和昼弧不等长 B. 北极圈内产生极夜
C. 晨昏线于北极圈相切 D. 南半球为春季
3. 人们总是在夜间看到北斗七星绕着北极星(   )运动
A. 西升东落 B. 东升西落
C. 顺时针方向 D. 逆时针方向
4. 不属于地球外部圈层的是(   )
A. 地幔圈 B. 大气圈
C. 水圈 D. 生物
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高压
B. 在没有摩擦力的情况下,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向平行
C. 水平气压梯度力愈大,风速就愈大
D. 摩擦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
6. 与大气逆辐射有关的现象是(   )
A. 雨后天空格外蓝 B. 城市上空多雾
C. 夏至日漠河市几乎是不夜城 D. 深秋阴天的夜晚无霜冻
7. 关于海洋表面盐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盐度最低的海区纬度最高 B. 同纬度海区, 暖流比寒流盐度偏高
C. 有大量河水汇集的海区, 盐度较高D. 盐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8. 河流径流季节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河床的渗流 B. 气候反常
C. 农田灌溉用水 D. 水源补给的变化
9. 承压水与潜水的根本区别是(   )
A. 补给方式不同 B. 地质条件不同
C. 排泄条件不同 D. 水位深浅不同
10. 目前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 岩浆的比重不同 B. 各层的厚度不同
C.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 D. 岩浆组成物质的不同
11. 关于地球六大板块划分的正确叙述是(  )
A. 把整个地球分为六大板块 B. 把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C. 把陆地分为六大板块 D. 把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12. 在野外识别地层先后顺序的正确方法是(   )
A. 观察地质构造 B. 鉴别地层中的化石
C. 根据地层上下排列顺序 D. 鉴别组成岩层的物质性质
13. 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是(   )
A. 没有无机环境、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分
B. 城市环境不是生态系统
C. 工业发达,生产者充足
D. 分解者不足,无法自净
14. 在温带森林食物网中,有“果实→鼠→鼬→狼”食物链,为避免鼠灾,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   )
A. 人工围捕
B.对生产者进行保护而建立正常的能量流动
C. 对次级消费者进行适当保护而建立正常的生态平衡
D. 对三级消费者进行适当保护而建立正常的生态金字塔
15. 赤道地区水资源比副热带地区水资源丰富,说明了自然资源(   )
A. 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衡性 B. 自然资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C. 数量是有限的 D. 生产潜力可不断扩大和提高
16. 关于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的正确叙述是(   )
A.磷矿主要集中在湖南云南四川贵州湖北等省
B.铁矿主要集中于辽宁、冀东和西北
C. 煤主要分布于华北、东北和华中地区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56.tmp.pngD.石油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
17. 图中阴影处所代表的能源,可能是(   )
A.沼气 B.核电 C.水电 D.煤气
18. 秸秆、柴草的燃烧过程是(   )
A.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B.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C.机械能转化为光能 D. 太阳能转化为热能
19. 依据农业地域性特点,我国应在(   )
A.黑龙江省种植甘蔗 B. 冀中南种植棉花
C.半干旱草原地区垦荒种粮 D. 江南山区发展水稻生产
20. 拉丁美洲地区粮食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沙漠化太快 B. 城市化速度太快
C.工矿业发展过快 D. 人口增长过快
21. 有关发展中国家之间农业生产差异的正确叙述是(   )
A.阿根廷和巴西等新垦区农畜产品出口较多
B.东亚和东南亚稻米产区劳动生产率较高
C.热带地区一些国家经济作物进口率较高
D.北极地区渔产品的商品率较高
22. 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世界上形成的两大工业地带是(   )
A. 西欧和美国 B. 日本和美国
C. 英国和美国 D. 澳大利亚和巴西
23. 下列工业部门受自然条件制约最明显的是(   )
A. 航天工业 B. 食品工业
C. 水能发电 D. 石油化工
24. 关于我国工业地区和工业地带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 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基地
B.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的能源、水源供应充足
C. 沿海工业地带矿产资源丰富
D. 陇海、兰新工业地带以钢铁工业为最重要
25. 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增长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许多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迅速
B.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都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C.有些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呈现负增长  
D.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迅猛增长
26.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密度差异 B. 国家政策
C.自然资源的丰欠程度 D. 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
27. 在一些城市出现的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事件是由于(   )
A.噪音污染造成 B. 工业废水造成
C.汽车尾气 D. 城市垃圾造成
28. 建国初期,我国各类城市增长最快的是(   )
A.大中城市 B. 中小城市
C.大中小城市 D. 大城市和小城市
29. 以下属于环境反馈作用的是(   )
A.太阳耀斑增多 B. 两极极光减少
C.地球可能因CO2增多而日趋变暖
D. 森林因被砍伐而不断减少
30. 协调人类和环境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
A.搞好国土整治 B. 预防自然灾害
C.控制人口增长 D. 参加国际协作
二、填空题(10分,每空1分)
31. 不论冷锋还是暖锋,其锋面都是向      气团一侧倾斜。暖锋形成的降雨主要在
         气团一侧。
32. 自流水盆地补给区的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属于      。在      以下的地面打穿隔水层,才会形成自流井。
33.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经济发展既能满足人类      ,又对      的生活环境不构成危害。
34. 天安门广场上的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3月21日的升旗时刻应是________。一年中升旗时刻最早的日期应是      。
35. 为了使人类同环境能够协调发展,就是要解决人类同环境      的矛盾,促进人类与环境的。
三、读图、填图题(30分,每题5分)
36. 读下图,回答:
(1)人站在极点,面向0°经线,他的前方应是    方(向)。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57.tmp.png
(2)A点的线速度(大于、小于或等于)      B点的线速度。
(3)如果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冬至日,那么C 点:昼长    小时,太阳高度       。
(4)随着地球的自转,当B点转过的角度恰好是360°时,这一日被叫做      日(太阳日或恒星日)。
37. 读下面“我国北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下述各个问题: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58.tmp.png(1)图中A→B→C自然带的分布,显示了          的分布规律,其产生受      条件影响较大。
(2)B自然带的名称是      。C自然带中分布的绿洲,属于地带性或非地带性中的                   现象。
(3)在图中的A自然带内,有我国全国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      。
38. 读下面英国工业分布图,填空回答:
(1)图中      字母第一次技术革命中形成的      工业基地伯明翰。
(2)图中      字母代表新兴      工业基地苏格兰地区。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59.tmp.png
(3)图中      字母代表______在新的原料、燃料基地形成的      工业城市阿伯丁。
(4)第一次技术革命发生在英国,它以       发明为标志,使工业布局由      。
(5)图中字母      代表的大城市,每天有一百多万人作“钟摆式”移动,形成这种人口移动的因素是      及高速公路、地铁等交通事业的发展。
39. 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的含义: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5A.tmp.png
A           ,           B          ,
C          ,            D          ,
E          ,            F          。
(2)将下列选项的代号分别填入A → F(与图中含义相同)的空格内:
①石油、铜②烧油产生的烟尘③工业废液、固体废弃物④稻米、西红柿⑤森林
⑥工人、农民⑦酸雨腐蚀⑧水利工程
A:          B:             C:         
D:          E:             F:         
40. 下图是36°N附近 的某地1950年(A)和1990年(B)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5B.tmp.png
(1)图中的耕地类型是                  。
(2)B图与A图相比,在土地利用方面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①                       ②                          。
(3)B图与A图相比,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判断的理由是          。
(4)该地在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方面的核心问题是          ,应遵循的原则是                            。
41. 读“上海及附近地区简图”,回答:
(1)自来水厂的取水口将移到黄浦江上游的A处,因为该处:(   )
①距市中心近
②交通方便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5C.tmp.png
③水质较好
④接近旅游区
(2)B地是宝山钢铁总厂,它的工业布局属          ________格局。
(3)C是金山石化总厂,它远离市区,从环境因素考虑,因为它属于:    (   )
①基本无污染工业②轻度污染工业③严重污染工业
(4)D地正在建设          核电站(位于浙江省)
(5)E地是近郊区,应是什么农业基地:(   )
①粮食②棉花③出口作物④蔬菜和副食品
四、简答题(20分)
42.填充图亦称空白图或暗射图。利用填充图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对地名及位置的记忆,熟悉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有助于理解地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填绘地图的能力。它是将地理知识通过教学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和知识的有效手段。在中学地理课中,从初一到高中都配有《地理填充图册》供学生练习。谈谈如何充分发挥《地理填充图册》的作用。

五、应用题(20分)
43.给出全球气候变化的一课时教案
第一部分 地理教育理论与实践
填空题
1.地理教学现象和问题;地理教学规律;地理教学实践
2.教师;学生;方法;教学目的
3.绘制地图;运用统计数据
4.地理空间概念              试题来源:www.kao910.com 考教师网
第二部分 地理专业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天体系统包括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总星系。
2.D 【解析】九月二十三日为秋分日。
3.D 【解析】地球由西向东转。
4.A 【解析】地幔圈为内部圈层。
5.C 【解析】略。
6.D 【解析】深秋阴天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7.B 【解析】海洋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为:由副热带海区向高纬度和低纬度海区递减。在不同纬度海区,主要考虑寒暖流的影响,受寒流影响的海域,海水蒸发减弱,盐度较低;受暖流影响的海域,蒸发量增大,盐度较高。其次考虑近岸地区河流注入量的大小,河流水注入量较大的海域受河水稀释作用强,盐度降低幅度大,盐度较低,河水注入量较少的海域,受河水稀释作用小,盐度降低幅度小,盐度较高。  
8.D 【解析】河流的补给条件是决定河川径流变化的主要因素。
9.B 【解析】地下水有两种不同的埋藏类型,即埋藏在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的潜水和埋藏在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承压水。二者埋藏地质条件不同。
10.C 【解析】地球是由不同物质和不同状态的圈层组成的球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3个圈层。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主要是以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作为依据的。  
11.D 【解析】岩石圈在侧向上可划分为大小不一的六大板块。
12.B 【解析】化石能够客观地反映所在地层的新老顺序,在一般情况下,地层的层位越高,所含化石的种类越丰富,其面貌与现代生物越接近;反之,地层层位越低,所含化石的结构越趋于简单,种类越单调。
13.D 【解析】城市生态系统中自然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弱,容易出现环境污染等问题。
14.C 【解析】次级消费者以老鼠为食。
15.A 【解析】自然资源形成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衡性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是一一相对应的。
16.A 【解析】我国磷矿资源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其中滇、黔、川、鄂四省的磷矿储量占我国保有储量的66%。
17.A 【解析】沼气是有机物经微生物厌氧消化而产生的可燃性气体,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一般含甲烷50~70%,其余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氮、氢和硫化氢等。
18.B 【解析】略。
19.B 【解析】A种甜菜;C种草,发展牧业;D多层次布局。
20.D 【解析】拉丁美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仅次于非洲,高增长率必然会带来粮食问题。
21.A 【解析】阿根廷、巴西等国开发历史短,人少地多,发展速度快,机械化水平较高,农畜产品出口较多。
22.A 【解析】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形成西欧和北美两大工业地带。
23.C 【解析】略。
24.A 【解析】沪宁杭工业基地我国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效益最高的综合性大型工业基地。  
25.D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尤其是现代医药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传播,使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死亡率急剧下降,世界人口进入第二次也是有史以来最迅猛的增长时期。  
26.D 【解析】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有意识行为,人们之所以愿意从一个地区迁到另一个地区,主要受自然环境(气候、土地、水源等)、社会经济环境(教育、收入、交通、就业等)影响,其中,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别,是造成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  
27.C 【解析】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在阳光下进行复杂化学反应,所形成的二次污染物称为光化学烟雾。
28.A 【解析】略。
29.C 【解析】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变化了的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作用叫做环境的反馈作用。  
30.C 【解析】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已是当前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首要问题。
二、填空题
31.冷  冷32.潜水  承压水位33.当前的需要  子孙后代  
34.6时  6月22日 35.对立  统一
三、读图、填图题
36.(1)北(2)大于(3)24  46°53′(4)恒星
37.(1)经度地带性  水分(2)温带草原带  非地带性现象(3)松嫩平原  三江平原
38.(1)C  钢铁(2)B  电子
(3)A  石油(4)蒸汽机  分散趋向集中(5)D  地价上涨和环境恶化
39.(1)A 物质和能量  B废弃物  C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
D人类对环境的改造作用  E人类社会  F环境
(2)A①④ B②③ C⑦ D⑧ E⑥ F⑤
40.(1)旱地(2)①林地减少②公交、居民住宅用地、沿海滩涂面积扩大(3)水土流失加剧,森林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多,沿海滩涂面积扩大(4)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工农业生产
41.(1)③(2)临海型(3)③(4)秦山(5)④
四、简答题
42.【答案要点】(1)课前充分准备。备课时,教师除认真完成填充图练习外,还应分析其中的知识点。有些教师在讲课中需要补充,有些在布置作业时最好讲一讲。如果课堂时间不充裕,要提前准备小黑板或课后辅导,以做示范。
(2)教学生明确填绘的目的。填充图练习要求学生在熟悉地图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默填,故教师应首先指导学生看图例、明确地理事物的地图表示;再结合《地图册》和课本插图复习有关课文,熟悉填绘对象的名称、位置、范围和分布特点;然后独立完成填图作业,防止盲目乱填,或不假思索地机械抄图,力求所填内容正确、位置准确,把填图练习真正作为学生巩固所学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手段。
(3)注重规范化形成训练。规范化的填图练习是培养学生绘图技能的好办法,一开始就要严格要求,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图方法:注记的写法要求字体端正、大小匀称、排列整齐,用大小不同的字体反映地理事物的级别、主次,使全图注记层次分明、易读易记。地理要素符号的描绘要规范统一,以课本图例为依据。此外,安排填图时内容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简单的填空、填图到复杂的绘图、析图都是如此,且还要求能够利用图来说明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联系,使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掌握绘图的方法,养成正确的填图习惯,提高填绘地图的能力。
(4)从美育的观点出发,力求整洁、美观。在学生做填图练习时,要求以《地图册》和课本插图为范例,填出的符号和注记清晰、工整,主次分明;渲染的色彩明快、淡雅,对比性强,能反映地理事物的联系和变化;整个图面要协调、美观、爽目。
(5)认真批改、分析、讲评。对每次填图作业,教师都应及时批改,按作业要求批出具体得分,并进行分析讲评,肯定成绩和优点。对好的作业进行传阅,对填得好的同学予以表扬,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以此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指正,以免加深错误印象;对个别不认真的同学予以批评,以端正学风。另外,通过对作业的认真分析,还可以检查教与学的效果,使教师深入分析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优缺点,扬长避短,优选教法,并结合学生实际,指导学生改进学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五、应用题
43.                    2.4 全球气候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资料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
2.举例说明全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了解人类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有关的气候资料,并将气候变化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运用在地理学习过程中。
2.从不同温度带的代表性气候变化,去发现问题,并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探究解决目前气候变化的应变措施与对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积极地适应自然规律,并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改造自然的观念。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
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教学难点】
1.历史时期和19世纪末以来气候的变化。
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教学设计】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气候变化的概念
气候变化是长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根据不同的时间尺度,分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和近代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寒冷期与温暖期交替
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距今1万年以来,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
近代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来气温升高
2.近百年来气候变化的特点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气温升高。
我国气候变化的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从地区分布看,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是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从季节分布看,我国冬季增温最明显。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全球变暖最明显的后果之一是海平面上升,并会影响到农业生产和整个水循环过程。如下表所示:

后果及表现成因
海平面上升改变海岸线海水升温,海水热膨胀
沿海低地被淹极地增温,冰川融化
农业变化低纬国家农作物减产温度升高,蒸发加剧,干旱加重,供水不足
高纬国家农作物增产温度升高,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
水资源不稳定与供需矛盾旱涝的频次、强度增加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
径流减少蒸发增强

(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略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5-3 23:13 , Processed in 0.120202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