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702|回复: 0

[数学] 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数学课堂教师有效提问策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0 11: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1.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自身的素质是一切课堂教学活动的源泉,也是课堂提问成败的关键。具有高素质的教师能够有效地运用课堂提问的教学方法不断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发挥着导师的作用,而素质较差的教师则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不断地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教学效率。所以教师应该首先从提升自身素质的角度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结合参考的相关文献,中公资深讲师认为高素质的中学数学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有效知识量。教学活动是一个输出的过程,必然不能像无源之水,而要有足够的知识量作为支撑。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应该无所不通、无所不知,而是说我们应该具备足够有效的知识量。

首先必须对教学内容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教学目标。也就是教师要分析教材,正确地掌握重点,教材的重点是教学内容的主要矛盾,是关联全局带动全局,是所谓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内容;同时要准确的估计教材的难点,一般的,知识语言抽象,内在结构过于复杂,或者概念属性比较隐蔽,以及各种逆运算等等都可能产生难点,教师必须非常熟悉这些难点;另外教师要对教学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对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所要达到的要求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提出高效的问题。

其次教师也要对其他的相关知识有所涉猎,例如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技巧有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的知识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认识学生的心理,为更好地与学生沟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这就为教师提出有效的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各方面的知识都在不断更新,初中数学教学也是这样,其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也在不断改革之中,这就要求教师也要适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以满足教学内容的变化,因而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增加有效的知识量。

良好的教学风格。一个成功有效的问题必然是教师良好教学风格的结果,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要保持良好的教学风格,例如尽量避免采用方言来叙述问题。而要采用普通话来表述教师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更清楚的理解教师提问的重点;在叙述问题的过程中也要避免口头禅等不好的习惯,因为这些容易干扰学生的理解能力,降低提问的有效性。在表述问题的过程中,如果能够适时加入一些肢体语言能够帮助学生感性的认识抽象的问题。可见好的教学风格体现在教师一言一行的任何细节上。注意细节的教师一般都会有良好的教学风格,这样的教师一般学生听课的热情都会非常高,相应注意力也会非常集中,这从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关怀精神和责任感。具有关怀精神和责任感的教师一般都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充满了热情,对自己的学生也会非常关心,很容易与学生交流,在不断的交流中关心他们的学习进度、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困惑,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关心下教师会不知不觉地认识到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这样就非常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对每位学生都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此时就最大限度的利用了有限的课堂时间达到“因材施问”的目的,这样提出来的问题必然是最有效的。

2.优质问题的设计

优质的数学问题对于数学教学有着无法估量的价值。有价值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有效载体,它具有恰当的探索空间,具有较好的针对性、一定的趣味性,可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所以课堂上每节内容都应精心地恰当地设计有意义的优质问题。所谓“精心设计”应认真把握好以下“四度”:

(1)掌握好问题的难度

问题的难度控制是问题设计的关键因素。问题太难导致课堂“僵局”,学生处于启而不发的状态;问题过易,导致课堂“闹市”或“冷场”,会使学生处于“不思问题而热热闹闹”或“不愿思索而冷冷清清”的状态。因此,设计问题要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要以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为基点来设计,使解答问题成为“跳一跳,够得着”,即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设计。这样就不会让学生因问题太简单而不屑一顾,也不会让学生因问题太难而丧失信心。研究表明,那些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学生知道一些,但是仅凭己有的知识经验又不能完全解决,也就是说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产生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最具有启发性,最能使学生有目的地积极探索。

例如,在学习了矩形的特征后,不妨可以设计这种难度适中的问题:如图,在矩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O,∠ACD=67.5度,DE⊥AC垂足为E,交BC于点F。求∠ODE的度数。

(2)安排好问题的梯度

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活动也必然遵循这一认知规律。在教学中,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学生难以理解、领悟,教师可以采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方法,把一些较为复杂困难的问题设计成一组有梯度的问题串,以降低问题的难度。


例如,讲“终边相同角的一般表达式”时,提出问题:①30o角的终边在第几象限?②与30o终边相同的角还有哪些?③它们之间可能相差多少度?最少相差多少度?④这些角与30o角的关系是什么?怎样用30o表示它们?⑤把与30o角终边相同的角写一个表达式。以上几个问题的环环紧扣,就揭示了终边相同角的规律性,找出了终边相同角的般表达式,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环节,学生不仅明确了终边相同角的意义,而且懂得了知识的内在规律性,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也学到了思考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层层剖析、循序渐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彼岸和释疑明理的高峰。

(3)调节好问题的密度

提问虽然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但并不是越多就越好,“满堂问”和“满堂灌”是同样不可取的,课堂提问的成功与否,并不是看提了多少个问题,而是看提问是否能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是否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发现问题。

例如,有位教师在教有理数的乘法例题时这样问的:通常情况下,海拔的高度每增加1km,气温就降低大约6℃(气温降低为负)。某校七年级科技兴趣小组在海拔高度为1000m的山腰上,测得气温为12℃。请你推算此山海拔高度为3500m处气温大约是多少。

教师问:①谁来读题?②这道题的已知是什么?③要求是什么?④这道题需要注意什么?⑤用什么方法计算?⑥该怎么列式?⑦你能说出这样列式的道理吗?⑧这个式子应该先算哪一步?⑨有理数乘法法则是什么?⑩你会背吗?⑪怎么计算?⑫等于多少?

一道例题教师就提问了12次,如此高频率、就理解和把握教材而言,应当是无可非议,但问题也是明显的。把教学内容分析得过细,提出的问题过小,限制了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剥夺了他们发现、体验的机会,也学生只能亦步亦趋地跟在后边了,完全丢失了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淡化了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功能。

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切不一可为提问而提问,提问过多过滥,学生应接不暇,没有思考的余地,易造成学生的疲劳和不耐烦,必然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的兴趣。而提问过少过疏,则整个课堂缺少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难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并且也不利于教师了解和调控学生的状态。所以,课堂提问要适度适时,既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使提问发挥最好的效果。

其实,这道例题只需这样提问即可: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计算?当学生回答出用有理数乘法计算时,教师再问有理数乘法法则是什么。这样的问题给学生以充分自由选择的空间,引发学生参与讨论。学生必须经过深入思考,在答问时,展示的是自己理解、感悟的过程,训练的是思维、表达的能力。且能够面向全体学生,较长时间的思考为学生理解知识提供了可能,也为中差生感悟知识点,提供了时间的保证,这样使他们也有所得,而不是浮光掠影,匆匆而过,一无所获。


(4)选择好问题的角度

问题设计要分别着眼于知识的不同侧面,并注意体现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如新知识之间的联系、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新知识与社会生活之问的联系等。从这些“联系点”着手提问,能帮助学生对知识形成多角度的、丰富的理解,有利于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使他们在面对具体问题时能更容易地激活这些知识,灵活地运用它们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后,可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图,己知AD//BC,AD=BC,AB与CD相交于点0,AE=BF,你从题设中可以得到哪些结论,并说出理由。

同学们积极思考,发言踊跃,得到了相关线段相等,线段平行,角相等,三角形全等,平行四边形等十几个结论。一题引发出了多个结论,多种证法,训练了学生多角度、多方位观察、思考、论证问题及选择合理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课堂教学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在新课程下研究课堂教学提问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提问必须服从于全新的教学理念,要使课堂教学提问能面向全体学生,能激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能有利于师生的互动,能适应于交流合作等多样的自主学习方式,能有力地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3.语言的有效性

语言是课堂提问的载体,有效提问的前提就是学生首先要能够听得懂教师的问题,另外数学语言又具有其特殊性,包含着数学独特的思想,所以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有效性,力求做到语言准确,简洁,具有启发性、直观性和思想性,同时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幽默性。

(1)语言准确。准确的语言是学生理解的基础,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必须用词精当,语句严谨,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例如梯形中的底边就要表述为底边,而不要表述为“这个边”,“那个边”。

(2)语言简洁。提问中叙述每一个概念在准确、完整的前提下,要力求简洁明了,做到字字句句都表示一定的意义,注意克服语言罗嗦或其他语病,另外使用数学语言还可以大大缩短语言表达的长度。在引入提问背景的时候也要注意简洁,言简意赅,点到为止,不要在背景的引入上占用太多的时间。

(3)启发性。提问中教师的数学语言应注意启发性,因为启发性的数学语言能够引人入胜、激励思维,给学生以发人思考的意境,促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人活泼状态。

(4)直观性。教师的语言必须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要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有趣味,此外提问中还要注意语速、语调、姿势、表情的运用和相互配合,使学生在这些暗示中跟上教师的节奏,理解问题的核心。

(5)思想性。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任何语言都是一定思想的反映,数学也一样,其中处处都渗透着辩证唯物主义的光辉思想。教师在提问中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是否能够体现数学的逻辑思想,是否能够在提问中体现出数学思想将影响学生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大大增加提问的有效性。

(6)一定的幽默性。风趣幽默的数学语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消除紧张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兴奋的状态下进入学习佳境,保持持久的学生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效果。如果教师能在提问中使自己的语言具有一定的幽默性,那么学生将会更主动的去思考问题,积极回答问题,从而增加提问的有效性。

4 教师及时准确地评价问题的回答

教师对学生答问结果及表现给予的明确、有效的评价,其实质是教学信息的反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应该站在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赏识学生的角度,因为学生答问积极性、答问质量与教师的肯定、赞许成正比,因此教师的评价方式很关键。

(1)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和反应,对学生表示尊重,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回答,即使学生朝向一个错误的答案方向,也不要立即打断。

(2)对于学生的回答和反应,教师要及时妥善的处理。学生回答问题正确,要给予语言或非语言的积极的评价,应给予及时的表扬。但是表扬要明确。学生的答案中哪些是恰当的,哪些是有创造性的?避免对每一个回答都笼统地说“很好”,要把由衷的赞赏留给确实出色的回答。回答问题不够完善,教师不要包办代答,也不要轻易找别的学生进行补充,而应通过教师巧妙的启发,化难为易,仍由原先被提问的同学答出,然后对其适当鼓励。

明确学生回答得“对不对”这是绝对不能含糊的,对就对,不对就不对,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交代,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后,就算事情结束了,立即转入另一项活动,这不仅会失去提问的积极作用,而且还有可能造成知识上或情绪上的混乱


(3)评议回答“好不好”可以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知识掌握的准确度,②知识理解的深广度,③知识巩固的牢固度,④错误的数量与性质,⑤口头表达能力,⑥是否有创见。这方面的工作,比“对不对”的明确难度更大,有相当的教师对此采取消极态度。这样会严重影响课堂效率。

5 课堂提问需要注意的问题

(1)习惯性无意义提问

一是教师的语言习惯问题。如说话时常习惯问一些“是不是啊?”、“为什么呢?”,说得多了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但只注意教师的这些习惯性语言,对实际有价值的问题则漠然置之。二忽略了教学的内容。也是“是不是啊?”、“为什么呢?”等之类的问题。所提的问题没有多少思维容量,通常在课堂上使用诸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语言,只追求课堂热闹,造成课堂上的“虚假繁荣”,却根本无任何教学效果。

(2)偏离集体式提问

教师在提问前往往已经有了回答的对象,结果这种提问只引起某个同学或者某些同学的注意,忽视了其他同学的利益。既是对全体学生的不公正,也无法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3)评价缺失性提问

这里是所说的评价缺失是指对学生思维过程缺乏有效评价,往往只是关注了学生思维的结果,有时评价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比结果更重要。如果对学生的积极的思考过程进行有效的,鼓励性的评价,那么就会进一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4)缺乏导向性提问

教师在提问时,往往没有注意给学生必要的引导,指明学生思考的方向,就是我们俗话说的“搭桥”,导致学生在思考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思维无法集中在某一点上,造成思维过于扩散,无法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5)惯性思维提问

这种思维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既有同学对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理解,也有教师对教学设计的安排,服务于教师的教学思路。这种提问很容易操作,流程清晰流畅。但是对学生的思维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发作用,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6.总结与建议

(1)总结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而实现的。所以课堂上必须保证师生之间有充分的互动和交流,而课堂提问是实现课堂交流的一条重要途径。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学习。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状态和真实想法,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从学习的目标看,学习旨在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深刻。对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提问把知识置于一定的问题情景中,给学生提供“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的机会,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更深入地激活自己的原有经验,理解和分析当前的问题情景。通过积极的分析、推论,可以建立解决这类问题的新思维,对问题中所蕴含的关系和规律形成新的理解。


此外,在问题设置上要注意“度”的把握,课堂提问内容要有难易差别,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假如内容过于简单,达不到启发的目的;提问的内容过难,又让学生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因此,要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设计一些适合的问题,并可由浅入深,让学生循序渐进,从而让他们的思维经历发现的过程,而不会感到高不可攀。对学生的回答,尤其是标新立异的,要给予表扬,采用描述性和发展性的评语。当学生回答不正确时,尽量挖掘答案的正确成分,也可以就他的过程如:回答问题的勇气、声音的洪亮等作出鼓励,不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使其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2)建议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常用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启发式的基础。精心地设计课堂提问,哪些提问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提问带给学生的思考性如何,将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钻研教材 钻研教材是教师一项重要而又深刻细致的工作,是备好课、上好课、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深刻领会课改理念与教材编写意图。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呈现要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通过教学实践,体现数学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

② 精心设问 问题设计是课堂提问的基础,是课堂提问顺利进行的关键,问题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重视问题的设计,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教师要针对不同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把握好问题的难度、梯度、密度、角度,并通过多种方式来呈现问题。

③ 耐心听答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学会使用等待这种技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长的时间,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同学来回答,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思考时间;二是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也应该等待足够的时间,再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或者再提另外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详细说明、斟酌、补充或者修改他们的回答。从而使回答更加系统、完善,而不至于打断其思路。教师使用等待技巧,学生在答问中就会发生一些重大的变化,如学生会做出更长的回答;会有更多的学生自愿回答问题;学生的回答会更具有分析性、创造性和评价性;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的现象有所减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成就感明显增强等等。

④ 有效评价 对回答正确或有创造性的学生,教师应充分肯定,可继续追问学生是否还有更好的方法;对回答不完全正确的学生,应肯定其正确的部分,并提供线索继续补问使其完善;对回答错误的学生,应找出其错误思路,暂时延缓评价,可以转问其他学生,再评价其各自优点及错误之处。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对问题的回答进行再组织。学生有时会提出古怪的问题与回答,教师切勿批评学生,而应引导和解答。

课堂提问的优化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且是课堂教学改革中必须重视的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它的效应不单单表现为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在学习中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此良性循环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不断得到锤炼与增强,这样才能使他们从“学会”逐步走向“会学”。对优化课堂提问的思考能让教师更好地激活课堂提问的技能与技巧,促使其自觉的审视反思,改进教学目标和相应的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发展为本。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5-16 21:23 , Processed in 0.102402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