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教学原则是( )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 B.布卢姆 C.凯洛夫 D.赞科夫 2.依据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原则是( )。 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B.启发性原则 3.“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 A.《学记》 B.《论语》 C.《尚书》 D.《孟子》 4.《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 )。 A.因材施教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5.《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6.《礼记•学记》中提出“学不躐等”,讲的是教学要重视( )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7.《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下列哪些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8.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 A.学不躐等 B.各因其材 C. 开而弗达 D.温故而知新 9.下列体现的是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 A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B开而弗达则思 C学不躐等 D学而时习之 10.“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 )教学原则。 A.系统性 B启发性 C.思想性 D.巩固性 11.“拔苗助长”违背了( )教学原则。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2.“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按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3.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14.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了教学原则的(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15.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能力,这遵循的是(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6.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又要保持一定的难度和速度,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这主要体现( )的要求。 A.循序渐进和促进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B.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集体教学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17.“教育者应先受教育”说明转化后进生的( ) A.扬长原则 B.对事不对人原则 C.潜移默化原则 D.可接受性原则 18.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 ) A.具体细则 B.基本要求 C.方针政策 D.主要技能 19.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所遵循的主要教学规律是( ) 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20.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 )。 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 【参考答案】 1.D 2.D 3.A 4.D 5.C 6.C 7.C 8.C 9.B 10.D 11.C 12.C 13.A 14.B 15.C 16.A 17.C 18.B 19.A 20.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