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楼主: 高放

[语文] 2012版中学语文说课稿优秀模板汇总(100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8 15:58:34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高中语文说课教案:胡同文化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抓住课文要点,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体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是一篇好文章,普普通通的胡同,在作者的笔下,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它用富有京味而有精练的语言概括了北京胡同的特点,又用北京人特有的生活方式表达出了胡同文化的内涵,再后,用真实的感情表达出了对北京胡同特有的感情。而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正是:概括要点,提取精要。因此,在对《胡同文化》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着力于引导学生概括出文章的要点,提取精要。京味的语言是文章的一大特色,也是本学期唯一的一篇,所以应该好好的让学生品读、欣赏,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觉。这也正好体现了新大纲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鉴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确立如下的三个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阅读全文,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流露的感情,并借以培养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能力。
  (2)、体会《胡同文化》中浓郁的文化气息,并借以理解汪曾祺散文的特点。
  (3)、引导学生注意本文语言朴实、雅致的特点。
  3、教学重点:
  概括胡同文化的内涵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对胡同文化的感情,训练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能力。
  4、教学难点:
  同教学重点。
  二、讲教法
  课文:1、文章篇幅比较长,但是比较浅白,可以用来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同时找关键词、句,概括出要点,提取精要。2、优美的语言要用声音来品读才有味道,让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它的妙处。3、结合有关语句,进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欣赏京味的语言。4、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进行讨论引向更深入的思考。
  课时安排:1课时
  布置预习:
  1、什么是胡同文化?2、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点?
  3、胡同文化的内涵是什么?4、作者对胡同有着怎么样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由歌曲《故乡是北京》引入,让学生感受一下浓浓的北京风味,由现实生活中走进古老的北京城,去看看古老的胡同。
  2、第一步:概括要点,提到精要。默读课文,结合预习(1、2、3),找出相关的内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举例:
  (1) 由“什么是胡同文化”开始提问,直接入题,让学生首先明白胡同文化也就是北京市民文化。
  (2) “胡同的特点”,学生很容易找到,教师可能用三句领起句让学生找出相关句子品读,如“北京的胡同真多啊;北京的胡同真奇啊;北京的胡同真静啊”
  (3) “胡同文化的内涵”指导学生抓中心句,学生很快就可以找出来。
  3、第二步: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感情。让学生朗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作适当的点评。老师指导欣赏下列句了:
  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
  有窝头,就好。大腌萝卜,较好。小酱萝卜,好。臭豆腐滴几滴香油,更好。虾米皮熬白菜,最好!
  这两个句子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个,哪一个更能表现出北京人易于满足?为什么?经过讨论,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也煅练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结合课练习,让学生去品味,去欣赏,去感受作者的感情。
  4、第三步:细读最后三个自然段,体会作者感情:(伤感留恋 理解)
  5、第四步:小结全文。(北京的胡同造就了特有的北京的胡同文化,。那么,我们有没有想到有着悠久历史的四中也有着它独特的文化呢?让我们也学学汪曾祺先生,写一篇《四中文化》?课外延引的写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也会引起他们对身边人,身边事的观察,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
  附板书设计:(略)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楼主| 发表于 2011-8-18 15: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高中语文说课教案:劝学
  一:说教材:
  《劝学》是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单元主要是先秦诸子散文,其篇目的顺序安排也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定,前面两篇分别是孔子的《论语》和《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而《劝学》则是《荀子》的开篇之作,主要讲述了荀子对学习观的理解。为什么要选择这篇呢?首先,荀子是继孔孟之后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而且,《劝学》是荀子对学习观的理解,所以放在这个位置,对于已经熟悉高中学习方式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高中语文教材大纲要求我们:继续熟悉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一般用法,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而本文又是一篇文言文阅读课文,从文体上讲,又是一篇典型的总——分式议论文,所以,这篇文章的教学既要担负起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任务,又要把在精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延伸,能力迁移,形成基本技能的双重任务。基于此,我确立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实词如:劝、中、就、假、绝等等,虚词如:而、焉、以、其、之。
  (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2)掌握背诵的技巧。
  3、 德育目标: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根据这些教学目标我确立了本文的重难点:
  1.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
  2.理解比喻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
  二、说教法:
  学生通过前一单元的文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基础,而且,我所教授的班级中有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在教师地点拨下较准确地分析文言文的各种特殊现象,比如词类活用、句式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所以拟定采用以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突破重难点。主要的教学设想是:
  1、抓住学生好新好奇的特点,利用幻灯片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集中注意力,并激发其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以思维训练为中心,通过提问、讨论、学生质疑学生答疑、教师点拨的方式饿授课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解决文字障碍,并掌握文言知识,特别是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以文章的脉络为基础,在自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每段中找出比喻句,并引导学生得出比喻的含义和他们的内在关系,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轻松转化成学生的认知结构。
  4、在授课的同时注意提醒学生背诵课文的技巧.
  三、说学法:
  由于初高中对文言文的掌握程度的要求有所不同,高中要求得更深,所以,这对于部分学生特别是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听不懂,看不懂的挫折感可能会更加严重,这时候,学生只有从教师身上得到肯定,才能建立起自信心,也才能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学生的年龄层决定了他们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的特点,所以,在学生的学法上我设定:
  1、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发表见解,并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
  2、学生在学习本文时将遇到一些知识障碍,如“虽有槁暴,无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生词比较多,又是判断句式,学生比较难于理解,所以教师更做好点拨工作,首先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尝试翻译重点句子, 从而教给他们处理这类问题的能力。
  3、学会辨析词义,并对重点字词的意思进行归纳总结。
  四:说教学程序:
  布置预习:预习《劝学》,找出比喻句,思考每一段的比喻句的含义和它们的内在联系。
  第一课时:
  1、导入:以《花未眠》中“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入手,引出人不能因为能力有限自然美无限就停止审美,停止审美意味着死亡的结论,使他们更深刻的明白,学习不能因为没有止境就停止学习。自然导出新课
  2、解题。包括:
  (1)、“劝”的意思为鼓励,并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中的句子(国人皆劝),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
  (2)、荀子简介,复习孔子和孟子的相关知识。
  3、 听磁带并对照注释,正字正音。主要有:輮、槁暴、舆、跬步、骐骥、锲
  根据预习,学生对不理解的字词进行质疑,其他同学答疑,教师进行点拨。
  4、找出第二段中的五个比喻句,并分析其含义和内在联系。
  “青,取之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輮木为轮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得到提高和发展,并且能够改变原来的状态。
  5、约五分钟时间给学生按照论证过程尝试背诵。
  6、 仿照第二段的分析方法,尝试以相同的方法分析第三、四段的比喻句的内在联系
  7、 归纳:本文的设喻有什么特点: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
  设喻方式多样(类比、对比、正面、反面)
  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
  7、 总结: 《劝学》以“劝”字统领全文,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三个角度说明了“学不可以已”的论点。
  五、教学设计依据:
  通过学生的讨论、质疑和答疑,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这样循序渐进,能发散重难点,使其迎刃而解;又有利于学生从大出入手,品味细微知识,并形成好的阅读习惯,逐渐形成一个学习系统。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楼主| 发表于 2011-8-18 15:59:03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高中语文说课教案:劝学
  一:说教材:
  《劝学》是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单元主要是先秦诸子散文,其篇目的顺序安排也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定,前面两篇分别是孔子的《论语》和《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而《劝学》则是《荀子》的开篇之作,主要讲述了荀子对学习观的理解。为什么要选择这篇呢?首先,荀子是继孔孟之后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而且,《劝学》是荀子对学习观的理解,所以放在这个位置,对于已经熟悉高中学习方式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高中语文教材大纲要求我们:继续熟悉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一般用法,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而本文又是一篇文言文阅读课文,从文体上讲,又是一篇典型的总——分式议论文,所以,这篇文章的教学既要担负起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任务,又要把在精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延伸,能力迁移,形成基本技能的双重任务。基于此,我确立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实词如:劝、中、就、假、绝等等,虚词如:而、焉、以、其、之。
  (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2)掌握背诵的技巧。
  3、 德育目标: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根据这些教学目标我确立了本文的重难点:
  1.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
  2.理解比喻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
  二、说教法:
  学生通过前一单元的文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基础,而且,我所教授的班级中有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在教师地点拨下较准确地分析文言文的各种特殊现象,比如词类活用、句式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所以拟定采用以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突破重难点。主要的教学设想是:
  1、抓住学生好新好奇的特点,利用幻灯片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集中注意力,并激发其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以思维训练为中心,通过提问、讨论、学生质疑学生答疑、教师点拨的方式饿授课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解决文字障碍,并掌握文言知识,特别是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以文章的脉络为基础,在自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每段中找出比喻句,并引导学生得出比喻的含义和他们的内在关系,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轻松转化成学生的认知结构。
  4、在授课的同时注意提醒学生背诵课文的技巧.
  三、说学法:
  由于初高中对文言文的掌握程度的要求有所不同,高中要求得更深,所以,这对于部分学生特别是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听不懂,看不懂的挫折感可能会更加严重,这时候,学生只有从教师身上得到肯定,才能建立起自信心,也才能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学生的年龄层决定了他们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的特点,所以,在学生的学法上我设定:
  1、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发表见解,并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
  2、学生在学习本文时将遇到一些知识障碍,如“虽有槁暴,无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生词比较多,又是判断句式,学生比较难于理解,所以教师更做好点拨工作,首先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尝试翻译重点句子, 从而教给他们处理这类问题的能力。
  3、学会辨析词义,并对重点字词的意思进行归纳总结。
  四:说教学程序:
  布置预习:预习《劝学》,找出比喻句,思考每一段的比喻句的含义和它们的内在联系。
  第一课时:
  1、导入:以《花未眠》中“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入手,引出人不能因为能力有限自然美无限就停止审美,停止审美意味着死亡的结论,使他们更深刻的明白,学习不能因为没有止境就停止学习。自然导出新课
  2、解题。包括:
  (1)、“劝”的意思为鼓励,并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中的句子(国人皆劝),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
  (2)、荀子简介,复习孔子和孟子的相关知识。
  3、 听磁带并对照注释,正字正音。主要有:輮、槁暴、舆、跬步、骐骥、锲
  根据预习,学生对不理解的字词进行质疑,其他同学答疑,教师进行点拨。
  4、找出第二段中的五个比喻句,并分析其含义和内在联系。
  “青,取之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輮木为轮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得到提高和发展,并且能够改变原来的状态。
  5、约五分钟时间给学生按照论证过程尝试背诵。
  6、 仿照第二段的分析方法,尝试以相同的方法分析第三、四段的比喻句的内在联系
  7、 归纳:本文的设喻有什么特点: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
  设喻方式多样(类比、对比、正面、反面)
  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
  7、 总结: 《劝学》以“劝”字统领全文,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三个角度说明了“学不可以已”的论点。
  五、教学设计依据:
  通过学生的讨论、质疑和答疑,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这样循序渐进,能发散重难点,使其迎刃而解;又有利于学生从大出入手,品味细微知识,并形成好的阅读习惯,逐渐形成一个学习系统。
 楼主| 发表于 2011-8-18 15:5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中语文说课教案:劝学
  一:说教材:
  《劝学》是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单元主要是先秦诸子散文,其篇目的顺序安排也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定,前面两篇分别是孔子的《论语》和《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而《劝学》则是《荀子》的开篇之作,主要讲述了荀子对学习观的理解。为什么要选择这篇呢?首先,荀子是继孔孟之后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而且,《劝学》是荀子对学习观的理解,所以放在这个位置,对于已经熟悉高中学习方式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高中语文教材大纲要求我们:继续熟悉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一般用法,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而本文又是一篇文言文阅读课文,从文体上讲,又是一篇典型的总——分式议论文,所以,这篇文章的教学既要担负起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任务,又要把在精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延伸,能力迁移,形成基本技能的双重任务。基于此,我确立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实词如:劝、中、就、假、绝等等,虚词如:而、焉、以、其、之。
  (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2)掌握背诵的技巧。
  3、 德育目标: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根据这些教学目标我确立了本文的重难点:
  1.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
  2.理解比喻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
  二、说教法:
  学生通过前一单元的文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基础,而且,我所教授的班级中有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在教师地点拨下较准确地分析文言文的各种特殊现象,比如词类活用、句式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所以拟定采用以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突破重难点。主要的教学设想是:
  1、抓住学生好新好奇的特点,利用幻灯片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集中注意力,并激发其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以思维训练为中心,通过提问、讨论、学生质疑学生答疑、教师点拨的方式饿授课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解决文字障碍,并掌握文言知识,特别是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以文章的脉络为基础,在自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每段中找出比喻句,并引导学生得出比喻的含义和他们的内在关系,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轻松转化成学生的认知结构。
  4、在授课的同时注意提醒学生背诵课文的技巧.
  三、说学法:
  由于初高中对文言文的掌握程度的要求有所不同,高中要求得更深,所以,这对于部分学生特别是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听不懂,看不懂的挫折感可能会更加严重,这时候,学生只有从教师身上得到肯定,才能建立起自信心,也才能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学生的年龄层决定了他们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的特点,所以,在学生的学法上我设定:
  1、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发表见解,并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
  2、学生在学习本文时将遇到一些知识障碍,如“虽有槁暴,无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生词比较多,又是判断句式,学生比较难于理解,所以教师更做好点拨工作,首先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尝试翻译重点句子, 从而教给他们处理这类问题的能力。
  3、学会辨析词义,并对重点字词的意思进行归纳总结。
  四:说教学程序:
  布置预习:预习《劝学》,找出比喻句,思考每一段的比喻句的含义和它们的内在联系。
  第一课时:
  1、导入:以《花未眠》中“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入手,引出人不能因为能力有限自然美无限就停止审美,停止审美意味着死亡的结论,使他们更深刻的明白,学习不能因为没有止境就停止学习。自然导出新课
  2、解题。包括:
  (1)、“劝”的意思为鼓励,并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中的句子(国人皆劝),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
  (2)、荀子简介,复习孔子和孟子的相关知识。
  3、 听磁带并对照注释,正字正音。主要有:輮、槁暴、舆、跬步、骐骥、锲
  根据预习,学生对不理解的字词进行质疑,其他同学答疑,教师进行点拨。
  4、找出第二段中的五个比喻句,并分析其含义和内在联系。
  “青,取之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輮木为轮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得到提高和发展,并且能够改变原来的状态。
  5、约五分钟时间给学生按照论证过程尝试背诵。
  6、 仿照第二段的分析方法,尝试以相同的方法分析第三、四段的比喻句的内在联系
  7、 归纳:本文的设喻有什么特点: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
  设喻方式多样(类比、对比、正面、反面)
  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
  7、 总结: 《劝学》以“劝”字统领全文,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三个角度说明了“学不可以已”的论点。
  五、教学设计依据:
  通过学生的讨论、质疑和答疑,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这样循序渐进,能发散重难点,使其迎刃而解;又有利于学生从大出入手,品味细微知识,并形成好的阅读习惯,逐渐形成一个学习系统。
发表于 2011-9-1 11: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跪求管理人员加QQ1601371543   谢谢
发表于 2011-9-1 12: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 就是按级别太低看不到附件。。。。
发表于 2011-9-1 17: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才能下载啊
发表于 2011-9-21 16:4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样才能下下来呀,能发给我么?ppab_hdwq@qq.com
发表于 2011-10-8 11:4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给力,很实用,赞一个
发表于 2011-10-8 11:5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用啊,怎么下载呢?
发表于 2011-10-17 19: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限感激,无限感激丫
发表于 2011-10-17 22: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1-12-4 17: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师招考二维码
回复 1# 高放


    正是我所需要的,谢谢!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发表于 2011-12-8 15:32:55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好东西一定要分享啊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发表于 2011-12-8 18:43:25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291992618该文章转自[-浙江教师考试网] ,咨询企业QQ:4000539212.原文链接:http://www.zjjsw.org/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3-29 13:22 , Processed in 0.12739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