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484|回复: 0

[资料]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汇编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16 11: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1、师生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2、课业及进程是指:课程。
3、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年代是1862年。
4、根据课程的制定者的不同,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5、课程结构的编制是指:课程设计。
6、学科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教学大纲。
7、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构成要素有本文部分和(说明部分)。
8、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9、课程目标有五个方面的规定性,它们是: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和指导性。
10、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被称为(课程类型)。
11、基础型课程是一种注重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课程。
12、从课程任务的角度,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三种类型。
13、从课程制定者角度,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种类型。
14、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一般称为(教育目的)。
15、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主要有三方面,即(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对学科的研究)。
16、从狭义上理解,制定某个学程的具体过程是(课程设计)。
17、影响学生学习特点的因素是(基础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8、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四个方面,分别是(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和灵活性)。
19、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0、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孔子。
21、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22、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是:赫尔巴特。
23、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间接性。
24、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洛克。
25、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
26、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
27、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要求在教学法中贯彻:启发性原则。
28、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巩固性原则。
29、《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
30、《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下列哪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循序渐进原则。
31、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32、《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循序渐进原则。
33、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谈话法。
34、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活动称为(教学)。
35、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36、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这是最早的关于教学过程思想。
37、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来说明教学过程。
38、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交往性)等方面。
39、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是(班级民主管理)。
40、实质教育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
41、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智力)。
42、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43、根据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叫(教学原则)。
44、直观手段一般可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
45、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讲授法)。
46、考试的核心环节是:命题。
47、一个测验能够正确地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称为测验的:效度。
48、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就说明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区分度。
49、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论证的是:夸美纽斯。
50、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克伯屈)。
51、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5-1 18:39 , Processed in 0.096426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