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86|回复: 0

[数学] 小学数学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教案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0 12: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13-18页  信息窗3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实际计算中,能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探究减法的性质。
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猜测、归纳、比较的学习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3、结合具体的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结合律、交换律和减法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简便计算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探究减法的性质。
难点: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这样一组题目,一起来看一下。
课件出示:
说说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27+54=54+27
34+(20+7) =(34+20)+7
  (48+36)+64 =48+(36+64)
   35+(39+65)=(35+65)+39
师:你能和同学们说说它们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律吗?(学生活动) 
说说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27+54=54+27      加法交换律
34+(20+7)=(34+20)+7   加法结合律
(48+36)+64=48+(36+64)  加法结合律
35+(39+65)=(35+65)+39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师:你们是这样想的吗?这个等式中(最后一个等式),首先运用了加法交换律,交换了39和65的位置,接着又运用了加法结合律,把35和65先相加。大家想到了吗?这样算有什么好处?
师:对!同学们,在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时候,有时运用加法的运算律能使计算变得简便起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板书课题: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出示情境图。(课件出示)
西古石小学开展植树活动,下表是四、五、六年级的同学参加植树的棵数。
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29棵46棵54棵
(1)引导学生看图,并说一说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
(3)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选择性的进行板书,如:三个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
2、学生列式。
这张表中记录的是西古石小学四、五、六年级的同学参加植树的棵树。四年级29棵,五年级46棵,六年级54棵。要求“三个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你会列式吗?(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29+46+54  。(师读题,语速稍慢一点,帮助学生审题,为后面发现加数凑整、运用运算律进行简算做准备。)
3、探究计算方法。
(1)老师提问:这道算式,按照运算顺序应该怎样算?你觉得还可以怎样算?你能写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吗?在本子上试着做做,再和同学们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小组合作,研究计算方法。
① 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② 小组长负责记录。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全班交流。
谁愿意把你的计算方法与大家分享一下?(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做法,老师要有意识的选择二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对比。学生在讲解时老师要组织学生认真倾听,并对不明白的地方提出质疑。)
投影出示:
29+46+5429+46+54
=75+54  =29+(46+54)   
=129(棵)   =29+100  
  =129 (棵)  
2、比较算法。
比较一下,你们认为哪种算法简便?同学们,在计算几个数连加时,如果发现哪二个数加起来刚好可以凑整,即能凑成整十数或是整百数,我们就怎么办呢?(指生答)对!就把它们先相加起来 。这样计算就变得简便了。为什么能够这样做呢?(生答)说得好!是因为可以运用加法的运算律。
3、尝试应用。
老师这里有二道题请你们用简便方法算一算,再和同学们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课件出示)
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吗?
(1)69+75+25  (2)78+(47+22)
师:回顾这二题的计算过程,思考一下,比较在运用加法运算律时,二题有什么不同?
预设回答:
生1:第1题直接应用加法结合律。
生2:第2题既要应用加法交换律,还要应用加法结合律。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师:运用运算律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同学们以后在解决问题时,即便是题目中没有提出简算的要求,只要能运用简便方法计算的,都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你能很快算出每组气球上三个数的和是多少吗?(课件出示)

学生独立完成,与同学交流算法,体会“凑整”的思想。
2、计算比赛游戏(课件出示第16页自主练习第5题)
分别用二种方法计算下列各题,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1234+700+30026+(89+74)
350+195+105+850  147+89+53+11
724+435+565+1076 11+13+15+17+19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计算比赛的游戏。同桌二人中,一人用加法的运算律计算,一人不用加法运算律,同时开始,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反过来互换一下方法,再比一次。现在开始! (学生活动)
3、指导学生完成教材16页第6题。(探究减法的性质)
师:加法中有运算律,那么减法中有没有这样的运算律呢?(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我们一起来探索减法中的运算律。(课件出示)

师:观察第6题中的每行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独立思考后,先在小组内交流。
集体交流:一个数连续减去二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后二个数的和。
思考:这个规律反过来怎么说?
集体交流:一个数减二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连续减去后二个数。
(2)老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概括:一个数连续减去二个数或几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几个数的和。这个规律叫减法的性质。(板书)
(3)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减法的性质吗?指名回答,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a-b-c=a-(b+c)
小结:运用减法的性质也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4)类化练习,效果检测。课件出示教材16页第6题(3)小题。

①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明白每道题的计算依据是什么?
②重点指导721-303、900-405二题。
在巡视的过程中,可能发现做得正确的学生,可先让他们说说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老师在此基础上概括:303接近300,我们可以把303看作300+3,
721-303=721-(300+3)=721-300-3。同理,900-405=900-(400+5)=900-400-5。
计算依据也是减法的性质。
4、指导学生完成第17页自主练习第7题。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第(1)(2)二题,老师巡视,集体订正。
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说说怎样解答。
5、出示第18页自主练习第10题。

此题灵活性较大,内容含量也大,答案不唯一,只要能使计算简便都是正确的。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订正。重点让学生说说填数的根据以及理由,明确应用运算律的简便。
6、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引导学生多交流各自的收获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板书设计:
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29+46+54 29+46+54 减法的性质
=75+54   =29+(46+54)a-b-c=a-(b+c)
=129(棵)=29+100   
=129 (棵)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计算题教学常常枯燥、乏味,但本课我注重创设情境,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改编,以学生参加植树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计算。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明白和掌握算法,同时又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2)计算比赛游戏安排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掌握了本课知识后,进一步对比体验运用加法运算律所带来计算的简便,以增强运用加法运算律的自觉性。由于是游戏方式,可灵活组织,安排激励,并注意调节气氛和节奏,使学生适当放松。
(3)教材16页第6题,让学生明白掌握“减法的性质”。老师没有直接讲解什么是减法的性质,而是让学生在完成第6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并总结概括出来,培养了学生概括能力和学习能力。学习了这个性质外,还要让学生会用这个规律进行简算。所以,教学过程中安排了较多的巩固练习题,老师充分利用这些练习题,让学生能灵活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算。
2.使用建议。老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课堂教学时间,适当删减练习题目,灵活调控学生的练习量。
3.需破解的问题。应用运算律能使有些计算简便,简便运算应该是学生的主动追求和自觉行为。但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不知道什么情况下简便计算,有的混合运算也乱加括号。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能更有效解决?
相关链接: 青岛教学资源网www.mmedu.net.cn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辅导网http://www.jhshuxuefudao.net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5-23 01:19 , Processed in 0.073278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