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51|回复: 0

[语文] 《烛之武退秦师》公开课简案 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6 16: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备课人:彭彩霞
   (注:本节课分析课文中第三、四自然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语言文字简练,巧妙地描述“烛之武游说秦君”一事。
    学情分析:
    学生具有一定的文言文鉴赏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虚词在文段中的用法,如,“之、以、而”等,积累文言文知识。
    2、高超的游说艺术。
    教学重点:
    理解较难的虚词在文段中的用法,如,“之,以,而”等,积累文言文常识。
    教学难点:
    高超的游说艺术
    教学方法:
    朗读法 、问答法、自主合作与探究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演讲“不要忘记爱国的先辈们”
        师 :不要忘记郑成功等这些爱国的先辈们,郑成功他用武力维护国家领土完整,而有一位人士用他的“三寸之舌”保全了国家的领土,他就是烛之武。
板书:烛之武退秦师
师:上一节课我们分析了第一、二自然段。让我们来回顾一下:
1、字词:贰(从属二主);军(驻扎);子(你)
2、句式: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倒装句);辞曰、许之(省略句)
3、我们知道烛之武为什么退秦师,(秦晋围郑),是谁担任去说退秦穆公一职(烛之武) 今天我们这节课,分析与探讨烛之武怎样来退秦师的。
(二)、朗读
1、请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2、老师点评,并且予以指导。  
(三)、翻译
1、学生进行翻译。
2、老师与学生共同评论、纠错。
(四)、字词的理解
1、学生提出问题。
2、老师给予相应的见解。
(五)、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为三大组,看哪一大组表现积极。
论题:烛之武怎样劝说秦君的?
1、摆事例,说道理(利弊关系)
2、攻心(戒心、贪心、疑心……)
3、气节(不卑不亢)
4、得体(注意尊称,语义委婉)
(六)、总结
烛之武是一位出色的辩士。(知晓地理历史、心理、语言与逻辑等)
(七)、作业
试题纸上的练习
   (八)、板书设计
“亡郑无利于秦”(地理角度)
正  害                                     退               







反     “晋无信且贪,不可共事”(历史角度)秦
合  利 “舍郑有利于秦”(地理角度)        师

附:      烛之武退秦师的作业

⒈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军:军队)   B、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C、是寡人之过也(是:这) D、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⒉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B、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D、若不阙秦  阙秦以利晋
3、下列“其”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君知其难也    B、共其乏困    C、又欲肆其西封    D、吾其还也
4、与“许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邻之厚,君之薄也    B、夫晋,何厌之有
C、敢以烦执事          D、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5、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
B、秦伯说,与郑人盟:秦伯很高兴,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您曾经接受晋国的恩惠。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您能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6、本文选自《               》。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_______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               所作。
它是与《              》、《              》合称为“春秋三传”。
7、        本文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是:
①                   ;②                 ;③                   ;④                 。
   8、实践题(结合材料来说)
    一年一度的校运会就要开始了,长跑的项目根本没人报,这可愁坏了班里的体育委员。大家
都刚刚进入高中,对谁都不了解,可是报名期限已经临近,运动会的成绩事关班集体的荣誉,如果你是体育委员,该怎样向大家做动员呢?  
彭彩霞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6-17 21:47 , Processed in 0.08754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