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65|回复: 0

[语文] 《乡愁》教学设计(九年级下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6 16: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周至县 西宝中学 王敏
  教材分析:
  《乡愁》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诗歌,本单元所选的四首诗都是现代诗歌中的名家名篇,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表达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他们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体会与欣赏诗歌中美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学习重点:学习现代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让学生体会美。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教学设想:我的教学设计是把本课教学分为“听读——诵读——解读——质疑欣赏——拓展”。通过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理解加深,对乡愁这一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乡愁曲》营造氛围。
  用《思乡曲》作为整节课的背景音乐
  一、设情景,导入新课(出示课件1:题目、作者)
  同学们,你们有过想家的感觉吗?谁能谈谈想家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其实,老师和你们一样,离家久远了就会想家,特别是夜深人静时更是难以入睡,每当这时我就会吟诵王慧敏的《想家的心情》其中两句至今记忆犹新:想家的心情,是母亲倚栏凝望的眼睛;想家的心情,是游子凭窗凝眸的憧憬;想家的心情,谁都体会的到,谁也说不清。
  是的,想家的心情,谁都体会的到,谁也说不清。同学们想家,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海外的游子,特别是台湾同胞,由于海峡的阻隔,他们有家难回,那才是真正的“愁”啊,真正的痛。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于光中先生的《乡愁》,一起走进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去倾听诗人的内心呼唤。
  二、教学目标(出示课件2)
  指一名学生读教学目标。
  三、作者简介(出示课件3)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余光中先生,小时候和母亲一起的合影,老年的余光中。写《乡愁》诗的情景简介。
  四、诵读指导(出示课件4:图文并茂朗读节奏)
  同学们继续看屏幕,认真听朗读录音,感受一下诗歌的感情基调和诗歌的朗读节奏。
  问:这首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学生答:哀伤、深沉、悲凉)
  那我们应该用怎样语气去读?(缓缓的)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首是我们应该用缓慢的语气去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4页,根据屏幕提示,边小声读边划出朗读节奏。
  指名读1、2节
  指导:这两节语速要再慢些,要读出思念之情。再指名读
  指名读第三节
  指导:这一节表达的是生离死别,要读出适当的颤音。后来啊,“啊”要读成“y”,因为“啊”前边的“来”字的韵母是“ai”,母亲在里头的“头”要读轻声。教师范读,生齐读。







  指名读第四节
  指导:这一节音调要上扬,要要有荡气回肠的感觉,“在那头”要一字一顿。教师范读,生齐读。
  学生齐读全诗。
  五、解读
  1、想景悟情(出示课件5课文图文录像)
  问:同学们读得很好,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对家乡祖国的思念之情)
  这种感情看得见吗?
  师:要把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感情表达出来,就要借助意象,意象就是诗中的形象。
  请同学们帮忙找一找诗中借助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这浓浓的思乡之情?(板书:邮票船票
  坟墓海峡)其实诗人是巧妙运用了诗歌创作的一种方法:托物言志
  诗是精当而含蓄的艺术,只懂得这四个意象还不够,还应该根据意象想象诗歌表达的具体内容。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想景悟情。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生分组讨论5分钟)
  问:通过讨论哪个同学先来演绎一下诗歌的内容?(指名两位同学发言)
  同学评价、教师评价
  问:哪位同学再来演绎一下诗歌内容?
  评价并深情小结:同学们表达的太好了,动了感情,老师也被深深感动了。是啊,诗人在他的诗《从母亲到外遇》中这样写道:大陆是母亲,不用多说,烧我成灰,我的汗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土地……我离开他时,才二十一岁呢,再还乡时已六十四岁,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长江断奶之痛已43年,这含泪的呼唤揪扯着我们每个人的心。
  师生共同概括诗歌每一小节抒发的感情。
  第一节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之情。(板书:亲情)
  第二节是对妻子的怀念,(板书:爱情)
  第三节诗人表达的是一种深深的哀痛[板书:哀痛]
  第四节表现的是诗人盼望祖国统一(板书:盼统一)。
  作者由个人的悲欢到民族感情的寄托,由前三小节的思亲之情上
王敏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5-16 13:55 , Processed in 0.079281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