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填空题 1.杜威 2.负强化 3.维果斯基 4.6~8岁 5.科技 教育 案例分析题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教师担负着培养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社会主义的教师职业道德更是以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为指导,从根本上区别于以往的教师职业道德。 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该老师的言行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没有履行好教师的职责。 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该教师行为是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轻视,是对学生的敷衍,没有做到爱岗敬业。 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该教师是“以考试作为自己讲课的标准,并叮嘱学生一定要死记硬背”,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更扼杀了学生的创新和探究精神。 简答题 1.行动研究就是指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通过行动与研究的结合,创造性地应用教育理论去研究与解决不断变化的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及自身专业化水平的一种研究活动。 行动研究有以下特点:研究主体是教师,包括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研究对象是教育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研究的目标是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质量和效益,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研究的策略是在日常的学校生活和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中,边行动边研究;研究过程具有系统性和开放性。系统性表现为行动研究的开展有一般的操作程序;研究方法具有广泛的兼容性。 2.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具体目标。 总目标: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且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教学实践改进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3.(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4.(1)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2)能够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3)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倡导合作交流,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4)尊重学生需要,保护学生自尊心,培养学生自信心。 (5)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要求。 (6)能够让学生留下思考空间,让学生充分发展。 5.(1)“知”在这里不仅是指“知识”,它包括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需要了解的一切认识的对象; (2)“认知”不仅是书本上的,课堂上的认知,还包括学会认识,学习各种社会学习规范,掌握学习的工具、求知的手段,等等; (3)学会认知,要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有探求未知的热情,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科学的人文精神,掌握举一反三的科学方法; (4)学会认知,不能在学校教育中一次完成。“求知”将是一个在认识和实践之间无数次反复、不断“完成”而又重新开始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