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对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某位学生深思熟虑,错误少,其认知方式属于( )。 A.沉思型 B.冲动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2.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人际关系而有效的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方式( )。 A.课堂管理 B.课堂纪律 C.课堂规范 D.课堂控制 3.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碰撞,迸出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这种思维训练方法称为:( )。 A.讨论法 B.头脑风暴法 C.启发法 D.用途扩散法 4.义务教育是一种( )。中公教育提供 A.普及性教育 B.自愿性教育 C.强制性教育 D.淘汰性教育 E.选拔性教育 5.教学评价的模式有( )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模式 C.CIPP模式 D.任务模式 E.CSE模式 6.形成学生不良品德的主观因素有( )。 A.孤僻性格 B.错误的道德认识 C.异常的感情表现 D.明显的意志薄弱 E.不良的行为习惯 7.教学方法的选择受教学目的、学科性质、内容和学生认识规律的制约。(判断题) 8.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判断题) 9.《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6周岁的公民。(判断题) 10.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是没有的。(判断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