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211|回复: 0

[数学] 小学数学正比例简单的生活问题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0 12: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课题正比例教时 二   2   (10)
学  习
目  标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二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学  习
重  点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二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过程与方法
教  师  活  动
活动一:在情境中感受二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一)情境一:


2、填完表以后思考: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是否有关系?它们的变化分别有怎样的规律?规律相同吗?
说说从数据中发现了什么?
3、  小结: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随边长的增加而增加,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一定都是4。正方形的面积一边长的比是边长,是一个不确定的值。
(二)情境二:
1、一种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小时。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

3、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三)情境三:
1、一些人买一种苹果,购买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如下。

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也就是单价)相同。
4、说说以上二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结:
5、正比例关系:
(1)时间增加,所走的路程也相应增加,而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那么我们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2)购买苹果应付的钱数与质量有什么关系?
6、观察思考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四)想一想:
1、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吗?面积与边长呢?为什么?
师小结:
(1)正方形的周长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周长与边长的比值都是4,所以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
(2)正方形的面积虽然也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但面积与边长的比值是一个变化的值,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不成正比例。
2、小明和爸爸的年龄变化情况如下:
小明67891011
爸爸3233
(2)   父子的年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3)   爸爸的年龄=小明的年龄+26。虽然小明岁数增加,爸爸岁数也增加,但是小明岁数与爸爸岁数的比值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不是一个确定的值,所以父子的年龄不成正比例。

活动二:练一练。
1、 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二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每袋大米的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和袋数。
(2) 一个人的身高和年龄。
(3) 宽不变,长方形的周长与长。
2、根据下表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相对应的数值,判断当底是6厘米的时候,它们是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随高的变化而变化,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的比值不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成正比例。(也可以用公式进行说明)
3、  买邮票的枚数与应付的钱数成正比例吗?填写表格。先填写表格,再说明理由

应付的钱数随购买的枚数的变化而变化,而且比值不便。所以应付的钱数与买邮票的枚数成正比例。
4、找一找生活中成正比例的例子。
5、先自己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说理由。学 生 活 动
1、  观察图,分别把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情况填入表格中。请根据你的观察,把数据填在表中。
新   课 标 第一 网
说说你发现的规律。
2、请把下表填写完整。
说说你发现的规律: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
2、把表填写完整。
3、从表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相同;应付的钱数随购买苹果的质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相同。
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这二个量的比值相同。
请你也试着说一说。
请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1)把表填写完整。
与同桌交流,再集体汇报
在老师的小结中感受并总结正比例关系的特征
5、先自己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说理由。
板书设计
正比例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随高的变化而变化,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的比值不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成正比例。(也可以用公式进行说明)
教学反思
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二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5-24 13:02 , Processed in 0.079766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