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17|回复: 0

[数学]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0 12: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系统、全面地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以便学生更好地明白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有关的规律性的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概念、空间概念、统计概念,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总复习——分数乘、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118页总复习第1——5题。
教学目标:
1.明白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倒数的意义,分数乘除法的关系,掌握分数乘、除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乘除法的计算。
2.掌握比的意义,明白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3.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能熟练地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地解决分数除法问题。
教学重点: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分步复习活动准备
将学生课前就本节复习内容提出的知识性问题和难点问题分类整理,制成问题卡,交由3位学生主持复习。
师:同学们,经历了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为了帮大家更好地复习整理本节知识,我们请3位同学分别主持复习。现在请第一位主持人出场。
二、复习分数乘除法的知识
1.主持人持知识问题卡提出问题,分别指名回答。
分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与整数乘法相同吗?
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与整数除法相同吗?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什么叫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2.主持人持难点问题卡提出问题,指名回答。
分数乘、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分数除法的计算具体要注意几点?
0有倒数吗?为什么?1呢?
3.老师组织学生活动
计算。
3/4×2/5= 2/3×5/6= 7/9×18=3/10÷3/4=5/9÷5/6=
21÷7/9=3/10÷2/5=5/9÷2/3=6/11÷5/12=
4.复习比的知识
第二位主持人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知识性问题:
什么叫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怎样求比值?
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
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怎样化简比?
难点问题:
为什么比的后项不能为0?
求比值与化简比有什么区别?
练习:
3÷4=()/()=()/12=():32=12:()
说出下面每个比的前项、后项,并求出比值。2:5  0.6÷0.3  4/7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8:12  0.25:0.45  1/4:1/8
(5)复习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第三位主持人上场。
怎样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呢?

主持人点4名同学板演教材第118页第3、4、5题。
对4名学生做的情况进行评议。
对比观察第3题第(1)(2)小题。
数量关系式是:原价×1/5=现价
第(1)小题已知原价求现价,用乘法计算。第(2)小题已知现价求原价,用除法计算或用方程解。
学生归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规律。
单位“1”的量已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单位“1”的量未知,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
验证第4、5题。
第4题,把地球总面积看作单位“1”,求单位“1”的量用除法计算。
第5题,先出示学生画的线段图。观察线段图结合明白:火车的速度已知,第1个单位“1”的量是火车的速度,求小汽车的速度用乘法计算,第二个单位“1”的量是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是未知的,要用除法计算。
主持人归纳:区分分数乘、除法问题,判断把谁看作单位“1”以及是已知还是未知,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此外还应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真正掌握知识。
师:归纳得真好。今天三位主持人在场上还有很多精彩表现,请同学们评一评。
三、应用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七第5题。
(2)完成练习二十七第10、11题。
(3)完成练习二十七第7、8题,学生做后汇报思路和方法。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活动,你的学习有什么新的收获?


第二课时  总复习——百分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119页总复习第6、7题。
教学目标:
1.明白百分数意义,掌握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
2.熟练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百分数问题,明白百分数问题的结构特征,归纳百分数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百分数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归纳知识,形成体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百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有,只要我们留心它,发现它就在我们身边。
1.投影出示下面一段文字:
湖南汩罗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流失率低得令人咋舌。10年前初中是2.5%,小学是0.02%,现在小学连续10年的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初中流失率始终控制0.2%,近三年的数字是0.18%,0.17%和0.15%.
2.学生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
百分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1)百分率=()/()×100%
(2)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多(少)的数/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3)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一个数×(1+N%)=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
(4)售价×几折=实付钱数
收入×税率=应纳税额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总复习——空间与图形
教学内容:教材第110、120页第8——10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按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2.明白和掌握圆和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经历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整理运用过程,体验应用知识,归纳概括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物体的位置,圆的特征、特性。
教学难点: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物体的位置。
出示教材第119页第8题主题图。师:图上画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我们怎样确定物体的位置呢?
师: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有二种,即按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你能说出每一手棋所下的位置吗?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说一说,再指名汇报。
二、复习圆的知识
(出示一个圆)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圆的知识,你知道哪些知识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相互说一说,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1.圆的认识。
圆心。用字母O表示,确定圆的位置。
半径。用字母r表示,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直径。用字母d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二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都相等。
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即d=2r或r=d/2
2.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等腰梯形、圆都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1条、3条、2 条、4条、2条、1条、无数条对称轴。
3.圆的周长
圆周率。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圆周率。用字母∏表示,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C=∏d或C=2∏r。
4.圆的面积
知道半径求圆的面积。S=∏r2
知道直径求圆的面积。S=∏(d/2)2
知道周长求圆的面积。S=∏(C/2∏)2
知道近似长方形的宽求圆的面积。
知道近似长方形的长求圆的面积。
5.环形的面积
环形的面积=大圆面积—小圆面积
=∏R2—∏r2
=∏(R2—r2)
三、巩固练习
练习二十七第1、11、12题。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指导,再集体讲解。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又有哪些收获?


第四课时  总复习——统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120页第11题。
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会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分析解决数学问题。
3.经历扇形统计图的认识过程,体验直观观察,分析问题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会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
教学过程:
一、回顾。
1.统计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然后指名说一说。
2.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表示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二、分析扇形统计图
出示某企业职工的文化程度情况扇形统计图



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获取信息。
问:该企业职工中,哪种文化程度占的比重最多?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企业大学文化程度的职工占1/4。
B该企业职工中,中专生与初中生之和多于高中生。
C该企业职工中没有文盲。
D以下说法都对。
在该企业职工中,哪二种文化程度的人数相等?
若该企业有职工1000人,那么小学文化程度的职工有多少人?
该企业职工中,有大学文凭的人比有高中文凭的人少多少?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并相互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三、请你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出下面的信息,然后回答问题。
超市一天的销量中,服装类占35%,烟酒类占30%,文化用品类占20%,糖果类占10%,药类用品占5%。如果超市一天的收益是5500元,算一算,每一类用品分别收益多少元?
四、巩固练习
教材第120页第11题。
教材练习二十七第16、17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全班集体订正。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5-22 17:44 , Processed in 0.103806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