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976|回复: 0

[科学] 教师招聘物质科学基础知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3 22:4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水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无嗅的透明液体。
    ●水在1个标准大气压时,0℃为水的冰点。100℃为水的沸点。
    ●纯水在摄氏零度时密度为999.87千克/立方米,在4℃时密度最大,为1000千克/ 立方米。
    ●水的比热为4.2×103[焦/(千克·C)
    ●水有反常膨胀现象。
    ●纯净的水是绝缘体。
    ●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但水很容易通过对流传热。
水的化学性质
磁铁的性质
•     (1)吸引铁、钴、镍等物质(原理:被吸引的物质先被磁场磁化,后被吸引)
•     (2)指南、北方向(地磁场的作用,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指南针所指的方向不是严格的南北方向,是大致的南北方向)
•     (3)同名磁极相排斥、异名磁极相吸引

•     (1)正负电荷的确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原理:原子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质摩擦后易带负电荷。
•     (2)电流方向的确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金属导体靠自由电子的移动形成电流,所以在金属导体中电流方向与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     (3)导体和绝缘体。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但不能说成是不能导电)。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串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只有一条通路
(2)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
(3)各用电器之间相互影响
①电流:串联电路中电流强度处处相等: I=I1=I2.
②电压: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串联导体两端的电压之和。 U=U1+U2.
③电阻: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导体的电阻之和。 R=R1+R2.
并联电路的特点:
(1)电路有若干条通路。
(2)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的用电器,支路开关控制所在支路的用电器。
(3)各用电器相互无影响。
①电流:I=I1 +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的倒数和

物质的溶解
1.溶解
•         一种物质(溶质)分散于另一种物质(溶剂)中成为溶液的过程。
•         当两种物质互溶时,一般把质量大的物质称为溶质(如有水在其中,一般习惯将水称为溶剂)
•         2.溶液
•         分散质的粒子直径<1nm(10-9m)的分散系。分散质是分子或离子,具有透明、均匀、稳定的宏观特征。
•         
•         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其中,溶质相当于分散质,溶剂相当于分散剂。
•       3.浊液
•     分散质的粒度>100nm(10—7m)之间的分散系叫浊液。分散质是分子的集合体或离子的集合体,具有浑浊、不稳定等宏观特征。
•     浊液是不溶性固体颗粒或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分别为悬浊液和乳浊液,浊液不均匀,不稳定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1)声音的产生
•         声音是由于物体(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引起的。
•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         声源振动产生声音,声源振动停止,声音也就没有了。
•         (2)声音的和传播
•         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1)在同一物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2)在同一温度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气体中最慢。
•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3)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
•          1)耳廓一耳道一鼓膜一听小骨一耳蜗一听神经一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          2)听觉的形成:耳蜗内的感受器接受声音刺激,产生兴奋,由听神经将之传导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静电现象
•         电子的转移与重新分布所引起
静电现象不一定只是摩擦产生的
接触起电、感应起电,以及摩擦起电
光的传播与反射
•     (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等)。光在不均匀的介质里传播方向不定(早晨或傍晚的红太阳、烈日下的公路路面)。
•     (2)人看到周围物体的条件:
•     1)人要看到物体,必须要有光线,物体必须是发光的,也可以是能反射光的。
•     2)我们的眼必须在光传播的方向上,并且被眼接收。在画光路图时,光线的方向必须指向眼睛。
•     3)光信息必须能被我们的眼睛所感知。
•     (3)光的反射
•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2)光的反射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     (4)平面镜成像
•         1)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         2)像在镜面的后方,物到镜面的距离与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         3)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         4)像是虚像。
•         5)成像原理
引力、弹力、反冲力、摩擦力
(1)引力  所有物质之间互相存在的吸引力,即万有引力,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两物体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F=GMm/R2,G是引力常量,为6.67*[10-11] N*m2/kg2。
(2)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地面上同一点处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用关系式G=mg表示。通常在地球表面附近,g取值为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是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
•       (3)弹力
•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或体积改变叫做形变。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     弹力是接触力,弹力只能存在于物体的相互接触处,但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并不一定有弹力的作用。因为弹力的产生不仅要接触,还要有相互作用。
•     代表:拉力 压力 支持力 推力 张力
•     弹力的方向与接触面(或截面)垂直,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
•       (4)反冲力
•         反冲运动中,物体受到的反冲作用通常叫做反冲力。
•         火箭、喷气式飞机或水轮机、灌溉喷水器等 ...................
•       (5)摩擦力
•         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         2)物体之间产生摩擦力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           第一:两物体相互接触.
•           第二:两物体相互挤压,发生形变,有弹力.
•           第三: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趋势.
•           第四:两接触面不光滑.
•       3)分类
滑动摩擦力  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滚动摩擦力  一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作无滑动的滚动或有滚动的趋势时,由于两物体在接触部分受压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对滚动的阻碍作用,叫“滚动摩擦”。滚动摩擦实际上是一种阻碍滚动的力矩,一般用力矩来量度,不能叫滚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  当物体与另一物体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两物体的接触面之间有阻碍它们相对运动的作用力,这个力叫摩擦力。若两相互接触,而又相对静止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如只具有相对滑动趋势,而又未发生相对滑动,则它们接触面之间出现的阻碍发生相对滑动的力,叫做“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可变。静摩擦力作为反作用力时,是动物和人起动和运动的重要作用。
浮沉规律
•         (1)浮力的成因
•         液体或气体作用在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就是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原因。用公式表示为F浮= F向上-F向下。
•         (2)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阿基米德原理不仅适用于液体,同样也适用于气体。
•         阿基米德原理用公式表示为F浮=ρ液gV排。
•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材料(密度)、体积、形状及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深度无关。
•         (3)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
•         1)浸没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当F浮>G物(即ρ液>ρ物)时,物体就上浮,直至漂浮;当F浮<G物(即ρ液<ρ物)时,物体就下沉;当F浮=G物(即ρ液=ρ物)时,物体就可以停留在液体里任何深度的地方,称之为悬浮。
•         2)当物体在液体中漂浮或悬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它自身受到有重力,即F浮=G物。但在漂浮时V排液<V物,ρ物<ρ液;悬浮时,V排液=V物,ρ物=ρ液。
•         3)浮沉条件的应用:主要有潜水艇、飞艇、热气球等。
•         三个小球浸没在液体中的受力情况如右图所示,请在图下的括号中填上它们的浮沉情况.
摆及其规律
•         由一根不可伸长、质量不计的绳子,上端固定,下端系一质点,的装置叫做单摆。单摆在摆角小于10°的条件下振动时,可近似认为是简谐运动。单摆周期公式:T=2π√l/g.
•         周期与√摆长成正比
能量守恒
•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别的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

透镜的光学原理及使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
•       (2)放大镜
•           像的性质:放大、正立、虚像
•         使用:被观察物必须放在焦点以内。
•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一种方法是用公式计算,放大倍数 = 明视距离(25厘米)÷焦距
(3)显微镜
成像光路图
像的性质:放大、倒立、虚像。
•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         注意事项:
•         1)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
•         2)环境光线较强时,用平面反光镜,较暗时,用凹面镜。
•         3)用左眼观察,同时右眼张开。(便于边观察边画图,小学课本图是错的)
•         4)要移动物像的位置时,移动方向与视方向相反。
•         5)安放在前方略偏左。
物质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         (1)物理变化
•         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前后,物质的种类不变、组成不变、化学性质也不变。构成物质的微粒没有变,只是微粒间隔发生了改变。
•         (2)化学变化
•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称化学反应。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常伴随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如蜡烛燃烧。
热与热运动
(1)分子运动论  一切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布郎运动,扩散现象);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         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所以温度是分子热运动的宏观体现。
•         (3)热能(内能)
•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
•         物体的内能在微观上与分子的热运动有关,在宏观上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快,内能增加。
•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         (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做功(能的转化)  热传递(内能的转移)
•         (5)热传递的规律
•         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直到温度相等为止。
•         条件是有温差   
•         方向由高温物体或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物体或低温部分  
•         结果是热平衡(温度相同)
•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而不是温度。
•         (6)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         热传导 是固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沿着物体传递)。在气体或液体中,热传导过程往往和对流同时发生。
•         对流   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来传热的方式叫做对流。
•         对流是液体和气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气体的对流现象比液体更明显。
•         利用对流加热或降温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         一是物质可以流动,二是加热方式必须能促使物质流动即上冷下热。
•         辐射  热由物体沿直线向外射出,叫做辐射。
•         用辐射方式传递热,不需要任何介质,因此,辐射可以在真空中进行。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4-19 18:52 , Processed in 0.115312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