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117|回复: 0

启发式的教学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0 11: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启发式既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又是一个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是进行任何教学都应贯彻的。而启发式教学是运用任何教学方法都应坚持的。启发式教学是相对于注入式教学提出的,由于不入式无视学生在学习上主观能动性,而启发式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在教学中大力提倡启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那么,如何理解和运用启发式教学呢?下面结合中学语文教学,谈谈个人肤浅的认识。
  一、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
  的能力,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矗而羸发式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进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目的。运用启发式教学要紧紧围绕这一目的,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设计、组织、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典范文章是怎样通过形式表达内容,达到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的。
  遇到一篇课文,不知道怎样去分析,这是许多学生的通玻作为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努力增强教学的启发性,并从思维方法上给予一定的指导。教学是否具有启发性,不能只从形式上看,不能只追求课堂的热闹,提问的次数,学生发言的人次、时间,而要从实质上看教学是否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活动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提问不一定都具有启发性。象那些过于简单浅显的问题和过于复杂深奥的问题,都难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前者,学生不用去想,后者,学生又无从去想。运用启发式教学,也不一定每个问题都要求学生立即正确回答,更不必因为学生对有的问题不能立即答出或答得不对,就觉得启发失当。有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费此周折,更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
  有一个故事叫《乌鸦喝水》,它所阐述的道理,颇耐人寻味。乌鸦所以聪明,不但它喝到了水,而且它想出了办法填石子。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学生好比乌鸦,知识好比是水。教师的任务不是端着一盆知识之水让“乌鸦”喝,而是要培养“乌鸦”想方设法喝到水。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在于能不能把知识之水送进“乌鸦”嘴里,而在于会不会引导“乌鸦”在瓶子很高、瓶口又小,喝不着瓶子里的“知识之水”的情况下开动脑筋。
  二、认真备课,深入钻研教材,细致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运用启发式教学
  中学语文讲授一篇篇课文,绝不只是为了让学生懂它,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达到“不教”的目的。但是,为了达到“不教”的目的,先要教好每一篇课。教材是施教之材,是运用启发式教学的依据。运用启发式教学必须紧紧扣住深入理解分析教材,启发教师对教材的优美形式、深刻内容、内容形式的完善统一理解深透、掌握纯熟,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能力水平、学习习惯了然于胸,才能在课前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设计、组织好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才能在课堂上根据情况的变化,因势利导,启发得当。从而在学生不能回答问题的时候,启迪思路;在学生体会肤浅的时候,导向深入;在学生理解错误的时候,引向正确;在学生意见相持的时候,心中有底。也就是说,即使课堂情况发生意外变化,也能使之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分析教材,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果教师对教材钻研不深,掌握不熟,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不够,不但不能做到不离其宗,而且会形成课堂无法驾御的尴尬局面。总之,运用启发式教学,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教学中将提问与讲解、讲述等方法配合使用,增强教学的启发性。
  增强教学的启发性应争取做到使学生乐于思考,急于思考,便于思考。教学中,教师中否激发思维积极活动,关键在于提出的问题,能否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兴趣。如果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愿意去想,感到有兴趣,非想出来不可,那么他们就可能积极去思考。当然,教师的启发性还必须得法、适当,否则学生就不知从何入手。所以,教学要难易适度,当然,运用启发教学,不是学整堂课都是教师问,学生答,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把问答与讲解、讲述配合使用。以讲解解决难题,以讲述带过一股,以讲解、讲述提问准备条件,再以问题突出重点,羸发学生思维积极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教材。例如讲授《故乡》一课,在分析典型环境的基础上分析典型性格时,由教师结合情节发展,通过讲述人物的语情、行动、心理,进一步展示环境。鲁迅悲剧小说《故乡》是以“悲凉”为基调的。这从回故乡的心情、渐近故乡的感受、在故乡的见闻以及离故乡的沉思中看到“;全文通过“我”回故乡这件事的具体描述,不仅展示了主人公“悲凉”的心境,还展示了破败荒凉的旧中国农村面貌。在此基础上就作者在典型环境中对人物的描写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进行分析:作者在《故乡》中写杨二嫂,只用了短短两百多字就成功地写出了一个典型人物,这是怎样一个人?作者写她有什么意见?随后引导学生扣住原文分析:杨二嫂,过去是一个在小镇上靠姿色招徕生意的,过着小康生活的小商贩,当时,人称之为:“豆腐西施”。二十后,她变成一个“凸颧骨、薄嘴唇、细脚伶停的圆规”。杨二嫂的外貌变化,有深刻的意义。由于当时社会对贫农的多种禁用词语、剥削化,使失去土地的农民闺土变得穷困和麻木,对此大家易于理解,但象杨二嫂这样一个“豆腐西施”的变化,就是“我这一个从小住在她家斜对门”的人,也“愕然”了。这说明由于当时兵匪官绅捐杂税的压近和摧残,不但使贫农破产,而且使象杨二嫂这样过去过着小康生活的人们,也不可避免地破产了,这更显示出当时农村的经济破败萧条的广泛性。杨二嫂不但外貌有变化,而且性格也大不一样了,过去“终日坐着”可算是文静的,现在她尖刻、泼辣,在“我”面前,她敢露出“鄙夷”的神色,“冷笑”地挖苦“我”“贵人眼高”。同时,她敢于揭露那此旧社会里“讨三房姨太太”“坐八抬大轿”的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方式,虽然,她找错了抨击的对象。杨二嫂自私,贪小便宜,这是由她的小市场身决定的,也是当时病态社会中一个典型代表,农村经济的破产引来了她这样的小市民随之破产,致使她二十年后,景况不如以前了。为了生存,她公开向“我”要些破烂木器回去用,走时“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可以说这都是生计所迫。
  这样讲述与启发提问归纳相结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既节省了时间,突出了重点,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虽以其科学求实的特点倍受青睐,广为时尚,但是,如果“启不得法”便会“启而不发”。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准确把握并巧妙运用方可收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之功效。那么,穷竟如何启发才能奏效呢?
  1、比中见异。范文讲读中的比较阅读法,可以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实现知识的迁移,这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此类比较,形式多样,可用于篇间句段,亦可用于体裁样式、表现手法。凡此种种均可以课堂教学中产生开窍效应。例如:学完鲁迅《故乡》之后,再叫学生读茅盾的《可爱的故乡》进行比较,并思考回答两个问题:1、两篇同是写故乡,目的有什么不同?2、因时代和写作目的不同,两篇在体裁、写作,特别是作者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方面有什么不同?通过阅读比较,创设了问题的情境,启迪了学生思维。
  2、层层剖析,寻找原因。有些记叙性的课文,情节比较完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俱全,对于这样的课文,抓住其结果,引导学生分析、研究造成如此结果的原因,还是有较好效果的。例如,在进行《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教学时,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提出这样一问题:课文结尾,菲利普夫决定从哲尔赛鸟返回时,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碰到于勒,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经过分析讨论后,发表如下看法:①怕女婿知道了对婚事不利。②是于勒为人造成的,如果于勒是一个品德很好的人,菲利普夫妇不会如此。③是于勒太穷的原因,如果于勒此时富有,菲利普夫妇一定会和他相认。④是菲利普夫妇的原因,他们的头脑中只有钱。⑤是那个社会制度造成的,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金钱关系。这些不同的看法,各有各的道理。最后,在教师的点拨下,大家统一认识,造成此事的直接原因是菲得普夫妇只认钱和于勒穷,其根本原因是那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制度。
  3、小处设疑,维浅维实。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所提问题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宜实不宜虚,“斜是指把一个问题分解成几个点,“浅”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探寻新的领域;“实”是说问题要提的具体、明确。这样做,便能克服提问设疑中的盲目性,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善于启发,是一种艺术,其基本特征是:在讲读前精心设计足以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生肄、质疑、释疑的过程中接受知识,得到能力、智力的培养训练。掌握这种艺术,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使学生从单纯的“听而有得”的被动局面转移到“思而有得”的主动局面中来。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探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具体的做法则多姿多彩。下面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具体运用的几种手段:
  (一)目的启发
  要使学生主动学习,首先要从学习外进行启发,这是最基本的。教师的教育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凑效,而是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渗透中达到: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进行社会理想教育的同时,还要进行职业理想教育,更要强调知识(特别是语文知识)在人精神生活中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其就特别强调知识在精神生活中的作用:“知识确是学生将来从事工作不可缺少的,另一方面,又是学生现在和将来精神生活的重要一部分”。要启发学生懂得: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我们的精神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否则将会空虚和枯燥无味!学生明确了学生目的,就能主动、自觉的学习。
  (二)悬念启发
  在古黄章回小说里,往往在情节向前推进时,中途打了一个结,让它暂时挂起,给读者产生一个期待的心境,且“且听下回分解”悬念来吸引读者往下看,这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如在《背影》一课中,作者朱自清在开篇写道“我与父亲不见已四年有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景”讲到此处,教学适时启发:为什么不能忘的是父亲的背景呢?这就给学生造成一个悬念。跟着提问:一般作品描绘人物部位最多的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明确:人最富于表情部位应该是面部,应着力于面部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
  ,这是文学作品惯有的手法:而《背影》这课书,为什么抓住人“背影”不惜笔默作具体细致的刻画呢?教师引导学生在讨论中逐步领悟这里描写的“背影”是进入老境“颓唐”父亲的背影,它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一个印记。父亲在家境惨淡,奔走谋职之时,还不辞劳苦,不怕麻烦送儿子上北京,还很难的爬过铁路为儿子买桔子。这“背影”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真挚的爱,“背影”是父子依依惜别中给儿子烙下一个深刻、不可磨灭的印象。如果还有囿于描绘人物的神情、音容笑貌,就不能象描写:“背影”那样更突出,更深刻地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个构思,作者独具匠心;这个悬念,激发学生细细往下看,品字里行间,学生的求知欲在悬念中激发出来了。
  (三)情感启发
  情感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作者缘情而发,把自己强烈的情感演变为文字。因此,激发情感必须披文入情,才能深切感受作者传递出来的感情,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出色的文艺的作品,语文文字必须作者有趣的最贴合的符号。”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是看见徒有迹象有死板的符号,怎样接近作者的旨趣呢?教师应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让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如《卖炭翁》中有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分析这句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卖炭翁身上穿得很单薄,为什么还希望天气更寒冷此呢?还不矛盾吗?衣单思暖,人之常情呀!为什么呢?因为卖炭老人希望天寒能卖上好价钱,否则,不要说生活无着落,就连买件单薄的衣掌的指望也会落实的。这样一启发,学生就能理解老人这种矛盾的心理,蕴含着多大的痛苦的辛酸啊!这就激发了学生对卖炭老人的深切同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
  (四)媒体启发
  所谓媒体启发,主要是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华进行启发,如电化教学、电脑、幻灯,录音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复杂为简单,图文并茂,形声结合,试想,在教高尔基散文诗《海燕》时配乐朗诵比一般范读效果更佳。又如在教《小石潭记》时,如画一幅“隔篁竹,闻水声”,周围“青树翠蔓,中间”全以石为底,、鱼儿在潭中往来翕忽”似与激者相乐的小石潭在投影片上,小石潭的方位,概貌,情趣就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如果用电视录像或电脑媒体。色、形、声结合,更使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五)对比启发
  教学中运用相互联系而又容易混淆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正反对比和新旧对比,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在比较对比分析中加深理解,又在理解基础上加深记忆。以《故乡》一课为例,课文以闺土形象的描写,可采用对比启发,分析时,教师提问:中年闺土与少年闺土对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少年闺土:“紫色的圆脸,红和圆实的手”,说话滔滔不色,说的都是海边无穷无尽的稀奇事:中年闺土:“灰共的脸”夹着“皱纹”,“松树皮的手”,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年变成一个“木偶人”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多子、乒荒、苛税等原因造成的。这样一对比启发,学生对课文理解就加深了。
  (六)设疑启发
  在教学中,要尽力去打破学生头脑中的“平静”,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波澜”
  ,也就是激发学生的疑问,引发他们在生疑-置疑-释疑的循环往复中探求新知,发展智能。设疑的作用不可低估,它使学生在寻疑中产生求知欲望,形成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动力,使学生学习具有自觉探索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变色龙》一课,在授课前设计几个问题要学生预习、思考:1.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2.他“善变”的明显特点是什么?3.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一变再变?4.作者为什么要塑造“变色龙”这个形象?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边看书边思考;这比上课不作任何预习,一上课就讲,效果更佳。
  先进的方法能赋予启发以丰富的内涵。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明确: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要把学生真正置于主动者位置,变向学生奉送真理为引导学生发现真理,一旦我们这样做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将会出现全新的局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3-29 22:41 , Processed in 0.701312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