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630|回复: 0

[资料]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4 17: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哪一项不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调查法
2.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属于
A.策略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3.智商(IQ)等于
A.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B.实际年龄与智力年龄之比乘以100
C.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乘以100
D.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4.提出社会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5.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机械学习
D.有意义接受学习
6.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A.自我期待感
B.自我归因
C.自我效能感
D.成功动机
7.“植物”“动物”等具体概念的理解影响着对“生物”概念的理解,这是
A.正迁移
B.负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8.日常生活经验中感到,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保持得更牢固,这种想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A.双重编码理论
B.深度加工说
C.图式理论
D.知识分类学习论
9. 也叫做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A.具体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理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10.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停滞现象
1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A.复杂方案
B.学习计划
C.可行方案
D.思维程序
12.常常用砖头垒砌,却没想过可以用它来画线,这种情况是
A.思维定势
B.原型启发
C.功能固着
D.酝酿效应
13.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不包括
A.家庭教养方式
B.道德认知
C.社会风气
D.同伴群体
14.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
A.信息加工
B.智力活动
C.信息输入
D.心理变化
15.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认知
B.道德观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16.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称为
A.行为塑造
B.行为训练
C.行为矫正
D.行为强化
17.下列有关操作技能的特点正确的是
A.物质性、协调性、简缩性
B.适应性、协调性、简缩性
C.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D.观念性、协调性、适应性
18.分配学生座位时,老师最应该关心的是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B.学生听课效果
C.后进生的感受
D.人际关系的影响
19.就一个测验的优劣而言,最为重要的指标是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20.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达到阶段的重要标志。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成分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__________。
2.论文题一般较常使用的有两种类型:_________和_________。
3。依据评价的功能,教学评价有_________评价与_________评价。
4.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心理学家是_________。
5.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包括两方面:_________和_________。
6.学习动机_________时,对学习效果最有利。
7.小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具有__________,同时也缺乏__________。但发展的趋势是稳定的、和谐的。
8.一般认为,态度和道德形成过程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与内化三个阶段。
9.过度学习达到_________%时,记忆保持效果最佳。
10.提出假设常用的方法有 和_________。
11.研究者认为,__________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12.认知策略因所学知识的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复述、精加工和组织策略主要是针对_________知识的。
13.对“认知的认知”指的是_________。
14.根据动作的连贯性与否将操作技能分为__________操作技能和一操作技能。
15.__________是指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16.马斯洛提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最高级的是_________的需要。
17.根据学习动机的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8.完形一顿悟说认为完形是一种__________,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19.在认知风格中,与场独立型相对的认知风格是__________。
20.自我意识包括__________成分、__________成分和__________成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征。
2.简述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学习及其规律。
3.心理评估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4.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有哪些?
5.如何从个性人手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
四、论述题(10分]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儿童的良好态度与品德。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都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2.B【解析】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
3.A【解析】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简称IQ。智商等于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4.D【解析】提出社会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班杜拉。
5.A解析】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6.C【解析】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
7.D【解析】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迁移;二是自上而下的迁移。前者指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影响着上位的较高层次经验的学习,如对“植物”、“动物”等具体概念的理解影响着对“生物”这一概念的掌握。
8.A【解析】双重编码理论是指识记一件具体事物时,可以采用语义和表象的双重编码,而抽象材料难以用表象编码去表征它,而形象材料可以用语义和表象的双重编码去记忆,因此,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保持得更牢固。
9.D【解析】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10.C【解析】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高原现象。
11.A【解析】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12.C【解析】功能固着即从物体通常的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
13.B【解析】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包括: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和同伴群体。
14.D【解析】根据认知学习理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心理变化。
15.A【解析】道德认知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知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
16.A【解析】行为塑造是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17.C【解析】操作技能属于技能的范畴,具有一般技能所有的特点,但又具有与其他技能不同的一些特点。主要有: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和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18.D【解析】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应该关注的是座位安排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人际关系和谐了,有助于课堂纪律的维持。
19.B【解析】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的程度,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效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 测量的东西的程度,亦即测量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区分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测验的信度和效度。信度是一个测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但对于一个高质量的测验而言,效度的重要性大于信度。
20.C【解析】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具有多维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的特征,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
二、填空题
1.忠诚
2.有限制的问答题开放式论文
3.配置性诊断性
4.勒温
5.学会调适 寻求发展
6.中等程度
7.依附性原则性
8.依从认同
9.150
10.算法式启发式
11.发散思维
12.陈述性
13.元认知
14.连续性断续性
15.变式
16.自我实现
17.内部动机外部动机
18.心理结构
19.场依存型
20.认识情感意志
三、简答题
1.【答案要点】(1)由无意识识记为主要的记忆方式到有意识识记成为主要的记忆方式。(2)由机械识记占优势到意义识记逐渐占重要位置。
(3)具体形象记忆仍占有主导地位,而抽象记忆占有重要地位。
2.【答案要点】(1)基本内容。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所谓的联结指的是某情境仅能唤起某些反应,而不能唤起其他反应的倾向。学习的作用就是在于将与生俱来的原本联结或永久保存或消除或改变。一定的联结通过试误建立。一定的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渐减少错误而形成的。
(2)基本规律。
①准备律。准备律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准备状态对学习的影响的原则。如果学习者有学习准备而又被给予学习活动,就会感到满意;如果有准备而不进行学习就会感到失落。也就是说,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感到烦恼;反之,如果学习者无准备状态而被强制学习也会感到烦恼,即当此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反而感到烦恼。
②练习律。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增大;如果不运用,则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小。也就是说SR联结随着联合使用的增多,变得越来越强;反之,变得越来越弱。在后来进一步实验的基础上,桑代克又修订了这一学习规律:没有奖励的练习是无效的,联结只有通过有奖励的练习才能增强。
③效果律。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作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则其联结就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其联结就会削弱。这是桑代克关于学习的一条重要规律。桑代克认为,当前的行为结果对未来行为起着关键作用,奖励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学习是通过行为受到奖励而进行的。
3.【答案要点】(1)心理评估的含义。
应用多种方法所获得的信息,对个体某一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这一过程称为心理评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评估,是指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心理评估既可采用标准化的方法,如各种心理测验;也可以采用非标准化的方法,如评估性会谈、观察法、自述法等。
(2)心理评估的意义。
①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与咨询是一项高度个别化的教育工作,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制定正确的辅导与咨询方案,首先必须正确找出个体的问题症结,了解他所处的环境的特征,准确地把握他认识世界的独特的观念系统,否则,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只能是无的放矢。
②检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手段。心理评估不但是了解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及其行为表现的工具,也是评价心理健康教育绩效的工具。心理健康教育成效如何,只能从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症状的减轻、心理素质的改善加以确认。
③增强学生自我认识的途径。辅导教师如果能采用恰当的方式就评估中了解到的事 实与当事人进行交流,引导学生用新的思维方式对过去意欲逃避的生活经历重新加以领悟,将有助于心理障碍的消除。因为心理障碍、情绪困扰往往是由当事人缺乏自知、拒绝接受某种情感而产生的。从积极方面讲,学生从评估结果中了解自己的潜能与优势,也有利于自己在这些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4.【答案要点】(1)强化法。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
(2)代币疗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
(3)行为塑造法。这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而设计的培养新反应或行为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主要是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4)示范法。观察、模仿教师呈示的范例(榜样),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
(5)暂时隔离法。暂时隔离法是指在某种特定时间不对不良行为给予强化,同时转移情境,使行为不良者对新的情境产生厌恶的方法。
5.【答案要点】创造性与个性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从个性人手来培养创造性也是促进创造性产生的一条有效途径。
(1)保护好奇心。
应接纳学生提出的任何奇特的问题,并赞许其好奇心。好奇是创造活动的原动力,可以引发个体进行各种探索活动,应给予鼓励和赞赏,不应忽视或讥讽;应该经常鼓励学生发现新的问题,并去探索他们发现的问题。
(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对学生所提问题,无论是否合理,均以肯定态度接纳;对出现的错误不应全盘否定,也不应指责,应鼓励学生正视并反思错误,引导学生尝试新的探索;对学生的错误如果有所批评,要告诉他们理由,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这样才能使他们敢于提出新的问题。
(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应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观点,并尽量采取多种形式支持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来理解事物。对平常问题的处理能提出超常见解者,教师应给予鼓励。例如,在解决数学题目时鼓励他们想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在写作文时鼓励他们自己选题;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尝试创造活动带来的积极体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分,在各种创造活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贯穿整个创造活动的始终。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进行丰富的想象,不拘泥于常规的答案。给学生机会进行猜测,并尽量让他们获得猜测的成功体验。在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方面,可以应用实物、图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组织参观、访问,开辟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使学生头脑中的表象更为鲜明、完整。
此外,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使学生受到创造者优良品质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激发他们见贤思齐的心理需求。
四、论述题
【答案要点】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
(1)有效的说服。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教师的说服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教师进行说服时,还应考虑学生原有的态度,应以学生原有的态度为基础,逐步提高要求。
(2)树立良好的榜样。榜样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及榜样所示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到观察学习的效果。
(3)利用群体约定。由于群体约定的约束力和群体压力的存在,教师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做出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
(4)价值辨析。即引导个体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努力去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价值辨析有多种策略,不论应用什么策略,一种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须经历三个阶段,即选择阶段、赞赏阶段和行动阶段。个体只有从头至尾地完成这一过程,才能说他真正具有了某个稳定的价值观念,也才能较持久地指导行动。
(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除上述所介绍的各种方法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等方法对于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和改变都是非常有效的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4-20 06:58 , Processed in 0.204045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