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275|回复: 0

[练习] 老舍与《骆驼祥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1 18: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一、作者介绍:

    老舍(l899—1966),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二马》。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1930年老舍回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授。这个时期创作了《猫城记》、《离婚》、《骆驼样子》等长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微神》等短篇小说。1944年开始,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他担任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兼北京文联主席,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1966年“文革”中不堪躏辱投湖自尽。

    二、作品分析:

    祥子所处的社会背景。《骆驼祥子》是以20年代军阀统治下的北京为社会背景的。在这个社会背景下人民麻木,势利,绝望,社会黑暗,腐朽。祥子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加上自身的原因一步一步地走向堕落。

祥子最初的形象是很完美的。不仅外貌“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有生气”,就连拉车的姿势也很漂亮。同时又有着淳朴善良,忠厚要强的农村农民的美德。他拼命拉车干活,把挣钱看成“天下最有骨气的事”。他认为自己年轻有的是力气,于是他相信自己能够凭借自己年轻,健壮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过上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这时期的祥子是充满希望,充满生气的,是有理想的。经过三年的努力工作他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车了。他以为自己的生活从此就要改变了,他还幻想着自己以后还能开一个车厂子呢。但生活的车轮并没有随祥子朴实的愿望转动,严峻的现实给了他第一次的打击。也就是祥子的“第一落”。他那用血汗换来的新车没拉多久就被军阀乱兵抢走了。

   “吃苦,他不怕,他得重新来过”祥子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目标,他决心重打鼓另开张。从此更加起劲地干活。在整个丢车事件中,不幸中大幸的是以外得到三匹骆驼。祥子如同得到三件宝贝,大有塞翁失马的韵味。他想着用骆驼去换车,想着就得到了一点安慰。回到城里之后的祥子因为“骆驼祥子”外号后,名声越来越臭。他的性格也逐渐的想消极变化,他开始羡慕烟酒,逛窑子。不过强烈的买车欲望使他产生了顽强的抵抗力。他变得比以前更自私了,他拼命和别人抢生意。连老弱病残的都抢,“像只饿疯了的野兽”只是希望尽早买到车。这个时期的祥子所暴露出来的为达到自己的目标而采取的行为和性格,其实已经为他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了。祥子的“第二落”是祥子去曹府拉包月车的时候,辛苦积攒的钱被孙侦探抢走了。

    祥子被逼和虎妞成亲后,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没有改变劳动者的本色。他的坚持倔强使虎妞成全了他买车拉车的愿望。然而祥子来不及再次振作,虎妞难产而死。为了给虎妞办丧事,祥子不得不卖自己的车。因为虎妞的死,祥子有过“就那么淡而无厌的一天天的混”的时候,但毕竟还是振作起来了。他发现了还有最后的一丝希望,他要回去找小福子,去找回幸福得知自己的意中人小福子也已经不在人世的时候,祥子终于不堪这最后的沉重的打击,他绝望了,跌倒了,再也没能起来。长久以来隐藏在他人性下的野性,兽性发作,原先的那股正气没有了/他吃,他喝,他赌,他嫖。他狡猾,他耍无赖,打架,占便宜,为了五十个大洋告密出卖人性命,甚至连他原本最喜欢的拉车他也讨厌了。他形容猥琐,举止肮脏,如同行尸走肉。
     这就是祥子的堕落过程,由精神向上到不甘失败到自甘堕落的过程。祥子的自甘堕落,不仅在于外在的社会的压迫,还在于内在的自渎心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祥子的悲剧命运还表现在他的人生悲剧和性格悲剧上。人生悲剧除了买车的三起三落外,还表现在他的婚姻悲剧上。虎妞利用其社会地位和经济手段对祥子的自主人格进行控制,她用剥削阶级的生活理想与权利意识无情地剥夺祥子成为独立劳动者的生活理想与主宰自我的人格意识。正式这场婚姻的严重腐蚀,才渐渐的摧残了祥子的生活意识和奋斗精神。祥子对婚姻的就范也意味着他要求自主的生活理想的破灭,也是他的软弱无力,“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人生悲剧的典型表现。祥子的性格悲剧集中表现在作为一个劳动者的美好品质的丧失和正常人性的蜕变。他初到城市,“想一棵树,健壮,沉默,而有生气。”充满了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自信。他诚实,善良,简朴,为了能自己买上车,忍受一切苦难。然而却经受一次一次的无情的打击,他终于向命运屈服,他成了失去灵魂的走兽。至此,祥子被剥夺的不仅仅是买车子的积储,更重要的是奋发向上的生活意志和劳动者的美德。

    三、人物形象分析:

   祥子是老舍笔下一个20年代普通的人力车夫的形象,但他鲜明的性格和悲剧性的人生道路使之具有高度的典型意义。老舍笔下的祥子是一个真真切切的人,来自乡间,带着中国农村凋敝的大背景,也带着农民的质朴和固执,有着自己的信念和追求的人。祥子的“三起三落”是他精神堕落的过程,也是整篇小说发展的主要线索。在他的“三起三落”中,他的悲剧形象就越来越真实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祥子由一个勤劳质朴的劳动者堕落成一个自私,不幸的社会病态里的产儿,是一个浸透了血泪的悲剧。祥子的悲剧的造成有着个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当时社会的原因和祥子自身的原因。

    社会的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旧社会的压迫。祥子想自己买一辆人力车的愿望,就想农民梦想拥有土地一样,只不过是一个独立劳动者的最低愿望,然而这个很平常的愿望在那个社会竟好象是一种奢望。祥子历尽艰苦,饱尝委屈,三起三落。欲独立自主,终不得。祥子只能成为这个社会的不幸儿。他不可能一个人的力量来与这个黑暗的社会抗衡,所以这个黑暗的社会就将他变成了一个个人主义的末路鬼。二是虎妞的诱骗。祥子和虎妞的生活理想存在着相当大的冲突,他们的婚姻是没有爱的“强扭的瓜”,有的只是虎妞对祥子的剥削和控制。对于祥子来讲,虎妞的纠缠是一钟灾难,这是一个资产阶级的丑女的引诱和腐蚀无产阶级强男的悲剧。就作品的伸层含义来讲祥子和虎妞比祥子和骆驼更具有重要性。在造成祥子的命运悲剧的过程中,虎妞的介入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的因素。

    祥子的自身原因是造成他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特别是他思想上的局限性和心理上的脆弱特点。祥子与生俱来的小农意识和狭隘眼光,尤其是他个人奋斗的理想是造成他悲剧主观因素中最基本的一点。他好强,不愿认同一般洋车夫混混噩俄混日子的生命颓废,因此他不合群,死命赚钱,“不得哥们”但现实就如同小马儿祖父说的那样“干苦活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都难”当祥子有群体意识的时候也是他自己遇到挫折的时候。在向群体看齐的过程中,他不仅没有克服原由的个人私心,走向更高的道德境界的集体主义而是迅速坠到丧失人生追求的精神麻木状态。祥子的自私也是他堕落的根源。在他堕落之前,他的自私与小福子的牺牲精神以及小马祖父年轻时的热心肠相对照就已经很明显了。虽然他对他人也有深切同情的一面,但跟他们相比他的那点同情心就显的不足一提了。祥子深爱着小福子,却因为她肩负着养家的责任而离开她,这样也就是他后来完全没有希望的时候,希望能和小福子在一起生活而小福子已经死了的时候,他才会绝望从此堕落,我觉得这应该叫做“有因必有果”。自己没有什么的希望的时候才想到曾经被自己放弃的人,这就是他自己的自私造成了自己的悲剧命运。

    祥子他自己的生命意志不够坚强的缺陷也是导致他命运悲剧的重要原因。祥子就想骆驼一样坚强,仅仅表现在肉体的吃苦上,表现在对灾难的承受力和反抗力上。憨厚的祥子实际上有着一颗脆弱的心,他并不是挣扎到绝望的时候才放弃人生追求的,而是从自己一的一些生活经验来预料未来的失败而停止奋斗的。对于外在来历量的压迫,祥子既没有分析压迫的根源,也没有内省自己的问题。每一次的打击都会增加祥子对自己生命价值的否定。他总是自问,要强又怎样呢?烟,酒,色对他都是一钟诱惑在虎妞对他的诱骗和伤害中,祥子没有足够的意志力来战胜自己本能的冲动。祥子岁自己没有丝毫的反省将责任推给伤害他的人。就因为这样祥子的命运才会更加悲惨。

    看来造成祥子的悲剧命运的除了当时黑暗的社会对他的压迫和腐蚀之外,最重要的祥子自身的思想局限性和他的自私,意志不坚定,不会自我反省等等的自身原因。所以说一个人的生命或者说命运是在自己手上的。祥子的悲剧性就在于他对自己的命运的屈服。祥子具有很强烈的悲剧意味是因为祥子被剥夺的不仅仅是车子,积储,还有作为劳动者的美德,还有奋发向上的生活意志和人生目的。美好的东西的毁灭并不是表现为肉体的死亡,而是人的精神上的毁灭。祥子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摘了去”古人说:“哀莫大于心死。“这就是为什么祥子的形象会具有特别强烈的悲剧韵味的原因所在了。
    四、《断魂枪》分析

    老舍的《断魂枪》发表于一九三五年,是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且不说它短短的篇幅中情节展开的起伏跌宕引人人胜,也不谈它人物塑造的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光是小说蕴涵的社会历史文化意义,就非常耐人寻味。
  谈到小说蕴涵的社会历史文化意义,有人引用作者的话说:“‘一个文化的生存,必赖它有自我批判,时时矫正自己,充实自己,以老牌号自夸自傲,固执地拒绝更进一步,是自取灭亡……由于个人的自私保守,祖国有多少宝贵的遗产都被埋葬掉了。’老舍痛感这种‘把生命闹着玩’的国民劣根性已经构成了我们民族潜在的危机的基因,故而借沙子龙断魂枪的泯灭,发出呼啸,以期唤醒那些仍倘佯在‘东方的大梦’中的国民的灵魂。”此种看法虽有作者的话作注脚,但笔者仍然不能赞同。依据这种思路,有人认为沙子龙纯粹是个负面人物形象,说他“在时代的狂涛巨浪面前驻足不前,抱残守缺,自甘沦落……(这种性格心态)像一贴精神的腐蚀剂,使沙子龙昔日的智慧机敏,蜕换为愚钝麻木,江湖上的豪侠义气演化为狭隘自私,传世的绝技,无端地变成了时代的殉葬品”(冉忆桥)。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是极不公允的。但这种看法又是极其流行的。
  自前苏联模式的文学理论传人当代中国以来,完全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历程的角度分析评价文学、文学中的人物与事件,已成定式;并美其名曰:历史唯物主义。其实,不管从一九三五年老舍写《断魂枪》时的初衷,还是从这篇小说客观蕴涵的社会历史文化意义来看,都远不同于鲁迅与他的《阿Q正传》。而分析文学,也并不是惟有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这一个角度可行。笔者打算从人文精神这一角度切人作品的分析。
  同样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从社会物质功利角度看,国术不如洋枪;从人文精神角度看,洋枪远不如国术;从科技含量角度看,国术不如洋枪;从文化含量角度看,洋枪远不如国术。中国武术是几千年东方传统文化精神结出的硕果。国术不仅有外在的功夫,更有内在的精神境界。
  国术到底有什么内在的精神境界呢?借助两联古诗,或许可以让我们揣摸到国术的内在精神境界。
  “万一砉然禅关破,美人如五剑如虹!”(龚自珍)
  这一联诗本是描述参禅悟道的境界,说是参禅者一旦彻悟真谛,便觉石破天惊,但见美人如玉,雪刃如虹。这是一种参禅悟道的境界,也可说是一种中国武术的境界。因为中国的各种道术是相通的。古人云,诗道如禅道。其实剑道亦如禅道,达到出神人化之妙境时,其内在精神一般无二,其外在性相亦极为相似。
  此诗以美人喻禅,以剑道喻禅。所谓“美人如玉”,意指其润若凝脂,柔若无骨,圆融熟化,了无隔碍;虽然柔润之极,却又至坚至刚。喻示禅理真谛,无所不包,无柔无刚,无坚无润,一切的一切,尽在其中。所谓“剑如虹”,意指其锋刃雪亮如幻彩之光,剑气逼人如贯天之虹,异彩纷呈,变幻莫测。貌若虚幻之光,实则锋利之极;看似浮光掠影,实则剑锋无所不在,杀人无痕。喻示禅理真谛,看似虚幻无物,实则真实无比,无坚不摧,无往不胜。
  仔细体味之,与其说是在谈禅道,不如说是在谈剑道,在谈国术的内在精神境界:至坚至刚,却以至柔至润之性相出之;至真至实,却以至虚至幻之性相显之。
  “两头俱截断,一剑倚天寒!”(明极禅师)
  此联本是禅僧偈子,可以说是以禅喻剑,亦可以说是以剑喻禅。禅道剑道本来无别。
  所谓“两头俱截断”,意谓断绝世俗分别智,将成败得失生死荣辱一概置之度外;由此便回归了物我两忘浑然归一的原初本真状态,这也就是“一剑倚天寒”的境界,也就是人与天同运,与道合一的彻悟真谛的境界。
  这是禅道的境界,也是剑道的境界。剑道达至化境,剑客必然将成败得失生死荣辱一并超越,由此物我两忘,人与剑与天浑然合一:剑气化为净天之光,人体化为混元之气,顺天而动,与道同运,剑光冥明,与天俱寒!漫天寒光,似虚还实,无处不是刀光剑影;变幻莫测,似幻还真,寒光闪处物无一存。静而圣,无物能伤其皮毛;动而王,攻敌而无往不胜。
  《断魂枪》中似没有细写什么国术的精神境界,但却写了三个人——王三胜、孙老者和沙子龙——不同的武术表现。其实这也就是绝不相同的三种武术境界。
  王三胜靠着两只牛眼,一身横肉,几把死力气,只能以力胜人,唬唬外行,全无内功,更无内在的精神涵养。
  孙老者有绝佳内功,脑门亮,眼眶深,眸子黑得像两口深井,森森地闪着黑光。与王三胜比武,紧盯着王的枪尖儿,神威内蕴,眼珠子似乎要把枪尖儿吸进去。兵刃未接,王三胜心里先就虚了。交起手来,孙老者小试手段,便将王三胜打得落花流水。
  但比起沙子龙来,孙老者只能是望尘莫及。
  其实,小说并无一处实写沙子龙展露武功。只是开头写了一句:平生创出“神枪沙子龙”五个宇,在西北走镖,二十年没遇着对手;结尾处写了一句“沙子龙关好了院门,一气把六十四枪刺下来”。也就是说,作者对沙子龙的武术功夫,几乎全是虚写。其实,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所谓“真人不露相”,所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中国道术(包括武术),达到至高绝佳的境界,是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
  但沙子龙的武术确实是达到了至高绝佳之境界的。
  中国的几千年不断的传统人文精神血脉,无外乎儒道两家(禅学是儒道释合流的产物)。东方至高的道术境界,其精神内涵,无外乎儒道互补。外儒内道,达到圆融浑一完美统一的境界,道术也就修成了正果。沙子龙可以说是修成了正果的高人。
  过去二十年,沙子龙可以说是“达则叱咤风云,兼济天下”;如今,沙子龙可以说是“穷则敛气守节,独善其身”。沙子龙是有信仰有崇尚的。国术不仅是他的武艺,国术内在的人文精神更是他的灵魂信仰、精神支柱。时运不济时,他怎忍任它沦为街头杂耍,他怎能丧失气节,与污浊同流!
  细察沙子龙其人,白昼黑夜,判若两人。白日里其所作所为如道隐之士,随缘任运,和光同尘,自然无为,与世无争。夜深人静的时候,则关起门来,回想当年纵横天下的威风,演练他的五虎断魂枪。这分明是个铁骨铮铮的武士,有一种不屈抗争的儒家精神。这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境界,恰如前述古诗所示的国术至高境界:至坚至刚,却以至柔至润之性相出之;至真至实,却以至虚至幻之性相显之;似虚还实,无处不是刀光剑影;似幻还真,寒光闪处物无一存;静而圣,无物能伤其皮毛;动而王,攻敌而无往不胜。
  谈到他的不传枪法,论者多有贬抑,众口一词说他自私保守,抱残守缺。你让他传给谁?传给王三胜,任他至尊至爱的国术绝技,沦为王三胜之流唬人混世的玩意儿?传给孙老者又如何?这个不识时务的倔老头儿便是得了这枪法,哪里又经得起洋枪一个弹丸儿?败在洋枪之下不也是亵渎了国术绝招?所以沙子龙叹一口气说:“那条枪和那套枪都跟我入棺材,一齐人棺材!”字里行间听得到楚霸王项羽的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哪里放得下他的至爱虞姬?沙子龙哪里放得下他的至爱五虎断魂枪?时运不济啊,时运不济奈若何!
  都说他的不传枪法是由于心灰意懒,我想读者应该从“不传,不传”的叹息中听出弦外之音:“要传!要传!”只待时来运转,国术重登大雅之堂,为光大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大显身手的时机来临时,沙子龙必然会传,当然要传!否则他一夜夜演练那五虎断魂枪干什么?
  说老舍写《断魂枪》与鲁迅写《阿Q正传》那样,是为了批判国民的劣根性;说老舍对沙子龙与鲁迅对阿Q一样,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根本是牛头不对马嘴。鲁迅对阿Q,是嬉笑怒骂,极尽讽刺鄙薄之能事。老舍对沙子龙,却是极为同情,尊崇赞赏有加。比之王三胜、孙老者,谁都看得出,作者的至爱在沙子龙。老舍同情沙子龙的生不逢时,满腔热情地将他写成了一个时代悲剧的英雄角色。他尊崇他的恪守气节,不与污浊同流;赞赏他的静待时机和不屈的抗争精神。
  阿Q身上体现的纯属传统文化的负面性,沙子龙身上体现的基本上属于传统文化的正面性。阿Q是个负面形象,沙子龙基本上属于正面形象。
  科技是全人类公用共有的武器,是每个民族为了自己的生存发展,都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而各民族传统文化中不绝的人文精神,是民族的个性所在,是民族的灵魂依托。不能将科技和人文精神放在一个社会物质功利平面上作比较。更不能把民族传统文化之精华与国民劣根性混为一谈。
  老舍写作《断魂枪》的初衷,肯定不是批判沙子龙身上的所谓国民劣根性。但前面所引话语确为老舍所言,却不是一九三五年写作《断魂枪》时所言,而是后来在某种意识形态压力下对作品主题意蕴的追认。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5-29 04:20 , Processed in 0.100823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