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554|回复: 0

[资料] 2019教师招考复习资料划重点考点(1),绝对干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2 10:4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教育学部分
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发展
1、教育的概念
  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2、教育的三大因素  :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教育活动的中介,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注:这里第三点紫色部分书上写的是“教育措施”最多出填空。)

3、教育的起源
  a.教育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
  b.教育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c.教育劳动起源说(凯洛夫)

(三种起源要知道哪三种把人物对应上。一般选择或简答)。

2、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人文主义教育】代表人物:伊拉斯谟、莫尔、蒙田和培根
其特征    1、人本主义;
               2、古典主义;
               3、世俗性;
               4、贵族型
3、近代社会的教育
特征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4、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
  a、教育终身化
  b、教育全民化
  c、教育民主化
  d、教育多元化
e 、教育技术现代化
(一般是简答、案例分析)

二、教育学的发展
1、 教育学的含义: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学科。(名词解释)

2、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
   a.《学记》:世界第一部教育学书籍,诞生于战国后期,是中国的教育学雏形(填空、选择)
b. 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
    c. 墨家的教育主张。

       3、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  
a苏格拉底【产婆术】
b柏拉图【《理想国》,最早提倡“与学习与游戏”的人,重视早期教育;男女平等接受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
c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强调注重人在教育中的发展,主张分阶段教育,提倡和谐的全面发展教育】

          4、教育学的建立与发展  
        A、教育学学科的诞生: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B、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选择)
         C、教育学的发展
               a.马克思教育学的发展【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于国民制度》,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马卡连科《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育诗》】 实验教育学(梅伊曼和拉伊)文化教育学
              b.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 批判教育
               c.当代教育学发展
               d..教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专题二 小学教育
一、 义务教育
1、 义务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概念:义务教育是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意义:义务教育标志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优惠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既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既可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书上有案例分析)

2、《义务教育法》
      1、颁布与实施:1986年4月六届人大审议通过《义务教育法》,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制度的确立;1992年4月,国务院批准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制度更加具体、规范;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进行了修订,自2006年9月1日起实施。

      2、基本内容【指导思想:培养“四有”新人;对象及年限;学制;管理体制(国务院领导,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3、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a.普及性;b.基础性c.强制性。(选择)

二、 小学教育目的
1、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
德育(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智育科学知识文化技能:阅读、书写、表达、计算机基础知识;自然社会生活常识)
        体育(培养意志力)
        美育(鉴赏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文明素养)
        劳动技术教育

2、素质教育   基本内涵
     三大要义:
  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核心】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创新是教育的灵魂

(素质教育出案例分析、多选)

专题三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 个体身心发展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顺序性
  阶段性
  不平衡性
  互补性
  个别差异性
(选择题,看书上,要区分他们几个,其中常出“揠苗助长”选“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内发论(强调内在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孟子(人性本善)、弗洛伊德、威尔逊(“基因复制”)、格赛尔(成熟机制)】

外铄论(强调教育环境的作用)【荀子(性恶论)、洛克(白板说)、华生(“一打婴儿”言论)】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内在与外在共同作用)
                           【斯特恩<德国>】
(内发和外铄论比较重要,看好都有谁,常出多选)

3、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
   遗传【可能性】
   环境【将可能性转化为现实】
    学校教育【加速个体发展】
    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因素】
(选择:出个案例,问你是受什么因素影响,一般都是区分遗传和环境)

二、 小学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特殊任务
1、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a.观察 b.注意 c.记忆 d.思维 e.情感 f.自我意识
2、童年期儿童学习的特征  
a、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
b、学习动机——老师父母的夸奖
  c、对学习形式的兴趣甚于学习内容
  d、对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加

专题四 学生与教师
一、 学生
学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1、学生的本质属性  
        a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b学生是处于不断发展中的人。
(案例分析、简答)
2.学生的本质特征:
a、发展性b、有潜能 c、差异性d、主动性e、独立性

3、 学生身份和法律地位: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四大原则: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4、 学生的合法权利与义务
权利:(1)生存权;(2)受教育权;(3)人身权。
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机构的管理制度。

二、 教师
1、教师职业特点    1、传道授业者
                      2、知心者
                      3、管理者
                      4、协调者
                      5、研究者
(简答)

2、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教育目的的全面性;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教师劳动的主观能动性
      3、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4、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5、劳动成果的精神性

3、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权利:
1.教学活动
2.从事科研
3.指导学生学习,评定学生成绩
4.按时获取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带薪休假
5.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以及建议
6.参与进修或其他培训

义务:1、遵纪守法、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方针政策,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开展有益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4、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内容
     教师的职业能力素养  
   (1)学科专业素养;
   (2)教育专业素养;
   (3)综合能力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1)热爱教
(2)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
(3)健康的心理,愉悦的情感;
(4)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新型师生关系
1、内涵
  教育关系: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人格关系: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道德关系: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2、要求与意义  
  要求: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意义: 有助于挖掘师生关系的潜在教育价值;
              有助于改善师生的学校生活状态;
              有助于师生道德人格的健康发展;
               有助于师生追寻崭新的生命意义。

3、 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2.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要发扬教育民主;
4,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4-20 20:50 , Processed in 0.100830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