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883|回复: 0

[资料] 收藏!教师招聘考试易错的4个教育学知识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22 15: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易错点呈现】

1.考试中常见迁移类型本质定性

2.温故知新属于顺向迁移还是逆向迁移?

3.同化、顺应、重组性迁移内涵整理。

【易错点解析】

1.知识点呈现

(1)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

这是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而划分的三种类型。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零迁移指两种学习间不存在直接的相互影响,有时也称为中性迁移。

(2)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这是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进行的划分。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侧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3)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这是根据迁移的时间顺序进行的划分。如果是前面的学习影响后面的学习,则称为顺向迁移。逆向迁移指后面的学习影响前面学习所形成的经验结构。

(4)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这是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所进行的划分。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迁移到新情境中去。

(5)自迁移、近迁移和远迁移

这是根据迁移范围的不同所进行的划分。如果个体所学的经验影响相同情境中的任务的操作,则属于自迁移。近迁移即把所学的经验迁移到与原初的学习情境比较相似的情境中。如果个体能将所学的经验迁移到与原初的学习情境极不相似的其他情境中时,即产生了远迁移。

(6)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这是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而进行的划分。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

(7)低路迁移与高路迁移

根据迁移的自动化程度的不同将迁移分为低路迁移和高路迁移。

低路迁移指经过充分练习的技能自动迁移,不需要反省性思维。高路迁移涉及有意识地应用先前习得的抽象知识于新的情境。

2. 温故知新属于顺向迁移还是逆向迁移?

温故知新属于顺向迁移。

3.同化、顺应、重组性迁移内涵整理。

同化性迁移的本质是自上而下,顺应性迁移的本质是自下而上,在重组性迁移中,基本经验成分不变,但各成分间的结合关系发生了变化,即进行了调整或重新组合。重组性迁移的本质强调原有知识的顺序发生变化。

笔试易错知识点重点分析之强化与惩罚

【易错点呈现】

1.强化与惩罚的区别

2.负强化与惩罚在本质上的区别

3.正强化呈现的愉快刺激是相对谁来说的?

【易错点解析】

1.知识点呈现

所谓强化是指能够增强反应率的后果。不同类型的后果可以增强或者减弱行为。凡是能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强化物。正强化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负强化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反之,凡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惩罚。Ⅰ型惩罚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Ⅱ型惩罚通过消除愉快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负强化容易与惩罚相混。

行为被增强 行为被减弱

呈现刺激 正强化(呈现愉快刺激,如给以高分) 惩罚Ⅰ(呈现厌恶刺激,如给予批评)

消除刺激 负强化(消除厌恶刺激,如免除杂务) 惩罚Ⅱ(消除愉快刺激,如禁看电视)

2.强化与惩罚的区别

从以上知识点描述可以看出,强化强调的增强反应率,惩罚强调的是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两者在本质上不同。

3.负强化和惩罚

负强化属于强化的一种,它强调通过终止或消除厌恶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惩罚是呈现厌恶刺激或消除愉快刺激,来降低反应概率。两者在表述上基本上是相反的过程,所以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4. 正强化呈现的愉快刺激是相对谁来说的?

胡老师抱怨她班上的学生:“当他们违反纪律时,我对他们大喊大叫,但是他们却越来越不像话!”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增加,可以用行为主义的____观点来加以解释。()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对于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正强化。正强化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有的学生就问了,题干呈现的是愉快刺激吗?这里面就涉及一个问题,正强化的愉快刺激是对谁而言的。教师对违反纪律的学生大喊大叫,“大喊大叫”对于教师来说,是不好的;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正好是一种变相的关注,或者学习正好想看教师生气,所以“大喊大叫”正好符合了学生的需要,增强了他们违反纪律的频率。总结而言,正强化的愉快刺激是针对被实施人的需要而言的。

笔试易错知识点重点分析之人的身心发展

【易错点呈现】

1.顺序性与阶段性混淆

2.阶段性与不平衡性混淆

3.不平衡性和差异性混淆

【易错点解析】

1.人的心理发展规律本质定性

人的心理发展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其他还有整体性、稳定性与可变性。

“顺序性是指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可逆向发展。”“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无论其身体的发展还是心理的发展,都表现出一种稳定的顺序。”“在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这种顺序是固定不变的。先前的发展变化,又是其顺序序列中紧随其后的发展和变化的基础,顺序性所具有的这一特点,使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成为一种连续的、不可逆的过程。”从以上表述可以得出,人的心理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强调的是人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这种方向和顺序不可逾越,不可逆。如人的认知和思维能力发展必须先具体后抽象。

“阶段性是指人的发展变化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越。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越,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从总体上看,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阶段性是指在儿童发展的连续过程中,其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会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点。”从以上表述可以得出,人的心理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强调是人的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特征不同。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相邻的年龄里会出现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发展特征,我们就把相邻的年龄划成一个年龄段。根据年龄特征的共性与个性不同,我国心理学家将人的心理发展分成了八个阶段。

“不平衡性是指人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进行的,不同系统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是不同的;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不平衡性是指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并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动,在不同的年龄期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有明显差异的。”从以上表述可以得出,不平衡性主要强调的是儿童心理发展不是一种速度进行的,是有快慢之分的。

“互补性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技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补偿;其次,人的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也具有互补性。”“互补性是指人在总体发展水平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技能互补性特点,以协调人的各种能力,使其尽可能的适应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以上表述可以得出,互补性一方面强调心理补偿,一方面强调生理与心理互补。

“个别差异性是指儿童发展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前提下,个体与整体相比较,每一具体儿童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方面,都可能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尽管正常人的发展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个别差异仍然非常明显,每个人的发展优势、发展速度、高度往往千差万别。”从以上表述可以得出,个别差异主要强调的是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有个性的。

整体性是指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整体的人,他既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还表现出个体的独特性。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并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使人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整体性。人的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教育要把学生看做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完整和完善的人。

稳定性是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人在身心发展阶段、发展顺序和每一阶段变化过程及速度等方面大体上是相同的,具有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环境、教育或其他条件的不同,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人,其发展水平又是有差异的,具有可变性。可变性是绝对的,稳定性则是相对的。

2.顺序性与阶段性

顺序性强调方向顺序,不能超越和逆转。因此教育教学要循序渐进,即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进行教学,不能在学生还不具有抽象思维能力的时候进行纯理论教学。

阶段性强调年龄阶段特征,如皮亚杰将人的认知发展分为了四个阶段,我国心理学家将人的发展分为了八个阶段。

3.阶段性和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强调的是人的心理发展速率问题,即有快有慢。阶段性仅强调年龄阶段特征。如“儿童心理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时期,新生儿期和青春期。”这个题干中既有年龄段,又有“高速”,两个并存,但是题干更强调的是“高速”,因此,这句话更多的体现了人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4.不平衡性和个别差异性

不平衡性主要强调的是个体内部心理发展的速度不同,个别差异性是个体相对他人而言表现出的不同特征。

笔试易错知识点重点分析之直觉特性

【知识点本质内涵定性】

知觉的基本特性包括知觉的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

“人所处的环境复杂多样。在某一瞬间,人不可能对众多事物进行感知,而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与此同时把其他事物作为知觉背景,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分化对象和背景的选择性是知觉最基本的特性。”知觉的选择性描述的是知觉对象和背景的选择与转换。

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加以识别的过程。知觉的整体性强调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知对象进行加工理解,并以概念的形式标示出来。其实质是旧经验与新刺激建立多维度、多层次的联系,以保证理解的全面和深刻。在理解过程中,知识经验是关键。知觉的理解性强调对事物对象的本质认识,以及每个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不同的。

知觉的恒常性是指人的知觉映像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的过程。”“当知觉条件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强调知觉映像的不变

【易错点分析】

1.用红色笔画出书中的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选择性。

2.歌德说:“我们见到的只是我们知道的。”这说明知觉具有理解性。

3.“窥一斑而知全豹”——常用来比喻人们在观察事物时,虽然只看到了事物的部分,但却可推知事物的整体,这是知觉整体性的一种表现。

4.“外行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是说内行人看事情看方法与本质,外行人看事情只能看看外表,看看热闹,强调的理解性。

5.换了衣服依然能认识,强调知觉映像的不变,属于知觉的恒常性。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4-20 15:10 , Processed in 0.23132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