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774|回复: 0

[资料] 【干货】教师招聘【高频易错】考点(2),小心扣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14 15:4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1.反映一个国家配合经济政治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考点】教学过程
【难度】中等
【考查频次】低
【答案】C
【解析】本题出自河南招教真题。本题考查的是概念。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各项规定的总称。教育制度具体包括学校教育制度、学校管理制度、教育行政体制、教育政策法规和教育价值理念等。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育体制是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
学校领导制度指的是学校内部按照一定原则所建立的组织管理制度。
故选C。
2.小明期中考试不理想,父母答应如果期末考试能考好,就带他去国外旅游,于是小明刻苦学习,期末考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从学习动机理论来看,这属于(  )
A.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B.直接的远景性动机
C.间接的近景性动机   
D.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考点】学习动机分类
【难度】中等
【考查频次】中
【答案】C
【解析】本题出自河南招教真题。根据动机作用时间的长短,也就是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动机可以分为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近景动机是指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动机。远景动机是指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动机。   
按动机和活动本身的关系,动机可以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直接动机是来自活动本身的吸引,只能对活动本身感兴趣。间接动机是来自活动的附属物。比如活动得到表扬。  
题干中小明认真学习,准备考试,是为了能够到国外旅游,是间接动机。旅游是近期计划,因此属于近景性动机。综上,应该选择间接的近景性动机。故选C项。
3.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的是(  )。
A.原始社会的教育       B.古代学校教育
C.近代教育             D.现代教育
【考点】教育发展
【难度】低
【考查频次】中等
【答案】B
【解析】古代教育具有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象征性即能不能受教育和受什么样的教育是区别社会地位的象征。在古代学校教育中,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故选B项。

4.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
A.自主、合作、创新      
B.自主、合作、探究
C.主动、合作、改革     
D.提高、发展、创新
【考点】新课程改革
【难度】中等
【考查频次】高
【答案】A
【解析】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高度概括的说就是自主,合作,创新。自主就是强调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合作就是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平等交流。创新,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开拓进取,勇于冒险。故本题选A。(参考《新课程改革思考》)考生须注意题干考查的是转变的基本精神而非现代学习方式。
5.一个人面对问题情景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指向性       D.独创性
【考点】创造性思维
【难度】低
【考查频次】高
【答案】B
【解析】创造性思维主要特征有三个:(1)流畅性;流畅性是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多少。(2)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3)独创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前辈的方法。本题考查的是概念,综上可知应选B项。考生需注意流畅性和变通性的区别,流畅性侧重量多,变通性侧重类别多,变通性是在流畅性的基础上发展的。
6.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
A.互补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答案:B
解析:解题关键在于“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指的是不同的人智力发展的早晚不一样,强调的是个别差异。

【提示:有的同学易错选不平衡性,是因为只看到了早晚。注意不平衡性的先后(早晚)体现在个体内部,是有的方面……有的方面……而个别差异强调的是个体间差异,指的是有的人……有的人……】

7.儿童的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反映。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答案:C
解析:解题关键在于题干强调的是高速发展期,强调的是发展速度不同,因此选不平衡性。

【提示:有的同学易错选阶段性,是因为只看到了“新生儿与青春期”两个阶段。注意不平衡性的同一方面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不同的年龄段上,但强调的是发展速度不同。阶段性也强调年龄段,侧重的是不同阶段的特点矛盾和任务不同。】

8.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答案:D
解析:解题关键在于题干强调的是小学和中学的教学任务不同,因此选阶段性。

【提示:有的同学易错选顺序性。注意题干表述,如果题干中说儿童的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这里体现的是顺序性。若是说小学儿童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学应该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这里体现的是阶段性。】
9.《学记》中指出,“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这体现教学应遵循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D
解析: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古语的意思,这是“长善救失”在《学记》中的出处,整句话的意思是不同的人的问题是不一样的,应该针对性的施教,利用优点克服不足,强调针对性,因此选个别差异性。

【提示:有的同学易错选互补性。注意题干表述,题干选自《学记》意思是:有的人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人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有的人急于求成,专找捷径;有的人畏首畏尾,遇难即止。教者应全面看待学生的优缺点,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做到取长补短,长善救失。这里的长善救失是因材施教的具体表现。】

10.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教育必须做到(  )。
A.长善救失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教学相长

答案:A
解析: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者对暂时落后和某些方面有缺陷的学生应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扬长避短、长善救失,因此选A。

【提示:注意与第四题的区别,不能死板识记“长善救失”对应哪条规律,具体要看题干的表述。】
11.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违背了个性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答案:A
解析:这道题是争议题,一般而言,“一刀切、一锅煮”既可能违背个别差异性的(对一个阶段不同的人施教),也可能违背阶段性(对不同阶段的人施教)。由于考编真题参考权威教材,就出处而言,王道俊、王汉澜主编的《教育学》第57页中讲述阶段性时指出“在教育工作中搞“一刀切”、“一锅煮”,叫娃娃同成年人一样的听报告、搞活动、开批判会,把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成人化”。当然出处中指出来违背阶段特点一定是违背阶段性,然而有的教材参照此说法,默认“一刀切”、“一锅煮”即违背了阶段性,因此选A。当然若是题干中限定在同一年龄段、年级(排除阶段性),那就侧重个别差异了。

【提示:此题为争议题,结合各地真题,仅出现“一刀切”、“一锅煮”的选择了阶段性,因此优选阶段性。】
再来一组辨析: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
       把认知策略这一部分的常考题、易混题做了个汇总。       这个思路可能和你之前学的不一样。思考下,选择一个:坚持自己或者调整自己,都可以。       以下内容供参考:
复述策略
复述策略(rehearsal strategies)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 常用的复述策略:(1)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排除相互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5)复习形式多样化(6)画线记忆方法:复述就是排除整体画线,利用多种复习
精细加工策略
所谓精细加工策略(elaboration strategies),就是通过把所学的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应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新信息合理化。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
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
(1)记忆术:位置记忆法、缩减和编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联想法
(2)做笔记
(3)提问
(4)生成性学习
(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记忆方法:精打细算的女人天天利用背景做生计题
组织策略
组织策略(organizational strategies)指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
常用的组织策略:
(1)列提纲
(2)利用图形(流程图、网络关系图)
(3)利用表格

记忆方法:利用图表列提纲
三者区别
      复述策略是使学习者的注意保持在学习材料上。      精细加工策略是无中生有,增加信息。      组织策略是忠实原材料,创造新形象。练一练
第1题
林琳在听课时,时常将学习内容的要点以划线的方式在书上做标记。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复述策略 B.调节策略 C.监控策略 D.计划策略
第2题
英语早自习时,为了能够背诵和默写课文,小兰一边轻声朗读,一边用手抄写,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复述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第3题
数学老师要求学生反复背诵乘法口诀表以保持长时记忆,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组织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D.元认知策略
第4题
认知策略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叫做(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第5题
学生为保持信息,对信息进行不断重复,以巩固所学知识,这种学习策略为(  )。
A.复述策略 B.调节策略 C.加工策略 D.计划策略
答案
1.A2.A3.C4.A5.A
第6题
抄写属于复述策略。
A.正确 B.错误
第7题
【多选】复述策略主要包括(  )
A.整体记忆和分段识忆 B.尝试背诵
C.多感官参与学习 D.分散复习
第8题
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   )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C.元认识策略 D.复述策略
第9题
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第10题
在复杂知识的教学中,可采用指导学生释义,写概要,创造类比,用自己的话写出释、解释、自问自答等具体技术,这是有效且适合于学习与记忆陈述性知识策略中的(  )。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讲授策略
答案
6.A7.ABCD8.B9.B10.B
第11题
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是(  )。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元认知策略
第12题
小丽在学习时为了记住数字、年代等枯燥无味的知识,常对其赋予意义,使记忆过程生动有趣。小丽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 D.计划策略
第13题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采用画示意图方式来表述、分析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这种方式属于采用下列哪种学习策略(   )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监控策略
第14题
做笔记是一种常用的(   )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元认知策略
第15题

对所学过的材料用列提纲的方法进行归纳的是(   )
A.元认知策略 B.复述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答案
11.C12.B13.B14.C15.D
第16题
小学教师引导学生按偏旁部首归类识字,他所运用的教学策略是( )。
A.组织 B.复制 C.资源管理 D.精细加工
第17题
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有人按偏旁结构归类识字,有人按字母拼音归类识字,这属于( )
A.复述策略 B.元认知调节 C.精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第18题
(  )是指对要记忆的新信息,按照项目之间的相似性或项目之间在关系归类,并形成一定结构模式的过程。
A.复述 B.维持性复述 C.组织 D.精制性复述
第19题
先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然后写出重点的策略属于(  )
A.元认知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复述策略
第20题
老师在教授课文时采用列提纲的形式来板书,这里老师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元认识策略 D.总结策略
答案
16.A17.D18.C19.C20.B
第21题
一位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生用列课文结构提纲、画网络图的方法促进学习。这里所教的学习策略是( )。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制策略 D.组块策略
第22题
《红楼梦》一书,关系复杂,散见于各章,鲁迅先生综合各章信息后,制作了一张主要人物关系表,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组织策略中的利用表格 B.复述策略中的表格化
C.精细加工策略中的利用表格 D.组织策略中的利用网络关系
第23题
学生在学习一篇议论文时,边读边勾画出文章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辅助理解,这种学习方法属于( )。
A. 复述策略 B. 精细加工策略 C. 组织策略 D. 做笔记策略
第24题
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依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种学习方法属于(  )
A. 精加工策略 B. 组织策略 C. 复述策略 D. 做笔记策略
第25题
因怀疑自己解题错误而重新审题,因阅读遇到障碍而反复阅读。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 精细加工策略 B. 复述策略 C. 组织策略 D. 元认知策略
第26题
下列哪项属于认知的实例(  )。
A. 学生在考试之后能准确的预测自己的分数   
B. 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 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D. 利用复述策略记忆
答案
21.B22.A。此题是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老版)书上原例,具体内容见后面图片。23.C24.B25.D26.D。选项A、C是元认知策略;选项B是学习迁移。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3-29 23:01 , Processed in 0.117580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