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834|回复: 0

[资料] 教育综合知识点整理18年版(6)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12 15: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考点9.思想品德教育

考点(1)思想品德教育及其意义
1.概念:
广义的德育指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活动,德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德育等形式

狭义的德育指专指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动

2.意义:
①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②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③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考点(2)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1.德育目标:是教育者依据教育目的,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或结果

2.内容: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考点(3)思想品德教育过程

1.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2.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3.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①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②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③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④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考点(4)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1.简述中小学常用的德育原则
①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想正确的方向发展
  基本要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②疏导原则: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其积极向上

基本要求: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③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基本要求: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④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 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照教育目的的要求进行

基本要求: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要求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要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

⑤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基本要求: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进行不同的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2.简述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
⑴说服法     
涵义: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要求:明确目的性;富有知识性、趣味性;注意时机;以诚待人

⑵榜样法     
涵义: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德育的方法            要求:坚持严格要求;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注意检查和坚持

⑶锻炼法     
涵义: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要求:坚持严格要求;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注意检查和坚持

⑷陶冶法     
涵义: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方式: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要求:创设良好的环境;与启发、说服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⑸品德评价法 涵义: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德育方法。
要求:公平、正确、合情合理;发扬民主,多的群众支持;注意宣传与教育

考点(5)简述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1.政治课的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劳动
4.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5.班主任工作

考点10.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考点(1)班主任及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班主任指全面负责一个教学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与生活等工作的教师.班主任产生于班级授课制

2.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①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②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
③班主任是各任课老师的协调者                 
④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

考点(2)班级与班级管理
1.班级管理内容: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管理、班级教学管理、班级活动管理
2.班级管理的模式
①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②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区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代表人物:马卡连柯
③民主管理: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④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分解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  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3.简述当前班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班级管理制度缺乏动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降低

对策: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考点(3)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策略
1.简述班主任的常规工作
①了解学生  
②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③建立学生档案
④个别教育  
⑤班会活动   
⑥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⑦操行评定   
⑧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2.简述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①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②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③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④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⑤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3.简述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
⑴先进生的教育工作  
心理特征:自尊好强、充满信心;强烈的荣誉感;较强的超群愿望与竞争意识

教育方式:严格要求,防止自满;不断激励,弥补挫折;消除妒忌,公平竞争;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⑵后进生的教育工作
  心理特征:不适度的自尊心;学习动机不强;意志力薄弱

  教育方式: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加强学习方法的辅导

考点11.教育科学研究

考点(1)教学科学研究概述

1.教学科学研究的概念
教育科学研究:指以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各种科学方法,遵循科学的认识过程,根据对收集到的事实材料的分析,对假设或理论进行检验,以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及其客观规律的活动。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科学自身发展的基本途径。

2.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
①促进教育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②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前提
③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可靠保证   
④繁荣教育科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时间基础

3.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客观性原则:指教育科学研究当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以客观实际为准绳,根据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加以考察,排除一切主观偏见

系统性原则:指用整体的、系统的观点指导科研活动。科学研究必须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要有整体系统的观点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指中小学教育科研既要重视理论的指导,又要重视实践,将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起来,密切联系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使一切科学研究的结论都建立在广泛的严格的科学实践基础之上

教育性原则:指教育科学研究要符合教育的要求。这时由教育目的和任务决定的。教育科研要把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坚持教育性原则贯彻于教育科学研究的全过程。

考点2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

调查法:指研究者有计划地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考察,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研究有关教育实际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从而得出科学结论、指导教育实践的方法。

历史法:指人们研究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是以时间为线索,追寻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的思维方法。

实验法:指人工控制教育现象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教育现象的变化和结果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4-26 08:11 , Processed in 0.094211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