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733|回复: 0

[资料] 教育心理学丨简答题常考考点:学习迁移、学习动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1 11:5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概述
题型:以客观题为主
学习动机的含义及分类 :
含义关键词:
引起 如有学习动机才来听课,引起学习行为
维持 如将学习行为维持下去,一直到解决问题
朝向 如将学习动机朝向与学习相关的事情,听课、查资料等

学习动机的三个功能:激发功能、维持功能、定向功能

两个基本成分:
内部学习需要(学习内驱力) 如兴趣、好奇心
外部学习期待(学习诱因) 学习结果的主观估计 如获得教师职位

学习动机的分类:
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动机性质):
内部学习动机:学习动力来自于知识内部 如学生觉得心理学有意思,自己去查资料
外部学习动机:学习动力来自于知识外部 如学生为了参加考试才来学习
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不适当的奖励容易把学生的内部动机转化为外部动机
德西效应:如果某人做某事是因为内部动机,就不要给予外部奖励,否则会
削弱内部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
高尚的学习动机:如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低级的学习动机:如为了名利而读书

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时间的长短:
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作用比较短、离现在近 如学习是为了通过考试
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离现在比较远的,往往指向个人将来的动机
如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根据动机在活动中作用的大小:
主导性学习动机:作用最大的一个、起主要支配作用的动机
辅助性学习动机:起次要、辅助作用的动机

奥苏伯尔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
认知内驱力:
内部动机,学生对知识感兴趣
自我提高内驱力:
为了地位、荣誉、物质奖励等产生的动机
如为获得三好学生称号、奖学金、班干部的职位等产生的动机
附属内驱力:
获得长者们(如家长、教师)或同学的赞许或认可 加强情感联系
题干关键词:家长、老师、长者、同学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中介:学习行为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型曲线):
题型:简答题
1.动机水平与行为效率呈倒U型曲线。每种难度的任务都有最佳水平,动机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任务完成。

2.随着任务难度的提高,最佳动机水平逐渐降低。对于中等难度的任务,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对于比较容易的任务,中等偏高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对于比较难的任务,中等偏低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任务的完成
如大考大玩,小考小玩

学习动机理论

强化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
提出者:马斯洛
学派:人本主义

成就动机理论

提出者:阿特金森、麦克利兰

分类:力求成功的动机 追求成功者倾向选择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
避免失败的动机 避免失败者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成败归因理论:
题型:选择退、简答题、材料分析
提出者:韦纳
含义:人们对自己成功或失败的反思

六因素:
能力 内在、稳定、不可控因素
努力 内在、可控、不稳定因素
运气 外在、不可控、不稳定因素
任务 外在、不稳定、不可控因素
身体状态
外界环境     

三维度:
内部、外部
稳定、不稳定
可控制、不可控制
归因为努力比归因为能力效果更好,因为努力是可控的
失败时可以归为外部因素,也可以归因为努力,即成功失败均可归因为努力

赛里格曼的习得性无助实验

个人经常失败,当他再遇到事情,即使这件事非常容易,也不会做出努力。

习得性无助的表现:
1.动机降低 不再主动挑战
2.认知出现障碍 在学习时效率低,觉得自己学不会
3.情绪失控 情绪低落、悲观

归因理论的教育意义:
题型:论述
1.根据学生的自我归因,可预测以后的学习动机。归因于努力成功可能性大,归因于运气以后可能不会获得成功。
2.学生的自我归因虽未必正确,但却是重要的。通过归因,对自己进行全面认识。
3.长期消极归因不利于学生个性成长。即习得性无助。
4.教师反馈是影响学生归因的重要因素。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口诀:与众不凡

自我效能感理论
提出者:班杜拉

人的行为的影响因素:
先行因素:在做某事之前的因素影响动机
结果期待:对某种行为导致某种结果的期待,如好好听课能学好
效能期待(名词解释):
对自己能否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估计

结果因素:
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因素:
直接经验 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这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
替代经验 看别人做事产生的经验 如看曾经不如自己的同学考上
言语说服 别人用语言劝说 如别人的安慰
情绪唤醒 处于积极情绪,做事积极;处于消极情绪,做事打不起精神。

科温顿的自我价值理论
1.高驱低避型。趋向成功不怕失败型。“成功定向者”“掌握定向者”
2.低趋高避型。不求有功,只求无过。“逃避失败者”如为自己失败找理由
3.高驱高避型。想成功,怕失败。“过度努力者”“隐讳努力(偷偷努力)”
4.地驱低避型。“失败接受者”如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学习动机理论
题型:简答题
如何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
1.启发式教学
2.控制动机水平
3.妥善奖惩
4.指导归因

口诀:根据起因,控制奖惩。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概述
学习迁移(训练迁移)的含义: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范围: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
例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学习迁移的类型 :
根据迁移的性质:
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如学骑自行车有利于骑摩托车,举一反三,学了数学中的定理运用到物理

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消极影响。如学骑自行车不利于骑人力三轮车、汉语拼音的学习阻碍英语的学习

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时间顺序:
顺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如学骑自行车有利于骑摩托车
逆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如学会骑摩托车后自行车骑得更好了。
例子:前摄抑制前面学习对后面学习的干扰作用顺向负迁移
倒摄抑制后面学习对前面学习的干扰作用逆向负迁移
温故知新顺向正迁移

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不同
水平迁移(侧向、横向迁移)同一抽象、概括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如学了苹果再学香蕉,学了三角形再学正方形

垂直迁移(纵向迁移)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
分类:自下而上的迁移,即下位学习
自上而下的迁移,即上位学习

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
一般迁移(非特殊迁移、普遍迁移):
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如原理、原则、态度、方法、能力和习惯的具体应用。如勾股定理的运用
具体迁移(特殊迁移):
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组成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新的情境中。如学习了“石”对学习“磊”的影响,学习了英语26个字母进行英语拼写,会把一个基本动作用到新的舞蹈中

冯忠良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要的心理机制的不同进行划分(举例):
同化性迁移:一种自上而下的迁移如学了鱼有利于学习金鱼、带鱼
顺应性迁移:一种自下而上的迁移如学习了报纸、收音机、电脑再学计算机网络,然后在产生媒体包含计算机网络
重组性迁移:具体迁移、特殊迁移如把网络战争游戏三个概念进行有力结合形成战争游戏,把英文字母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单词

学习迁移理论

早期的迁移理论
1.形式(官能)训练说:
界定:最早的关于迁移的理论,强调进行训练,只重视能力不重视内容,对人的官能进行训练。缺乏科学依据。
类型:一般迁移强调能力的迁移

2.相同要素说:
提出者:桑代克、伍德沃兹
实验:图形面积的估算
结论:两种学习之间之所以产生迁移是因为有共同要素。
迁移类型:属于具体迁移

3.概括化理论:
提出者:贾德
实验:水下打靶实验
结论:两种学习之间之所以产生迁移是因为学习者在活动中形成了泛化的共同原理。
迁移类型:属于一般迁移

4.关系理论(关系转换说):
提出者:苛勒(格式塔学派)
实验:小鸡觅食实验
结论:两种学习之间之所以产生迁移是因为学习者觉察到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迁移类型:属于一般迁移

当代的迁移理论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重点):
提出者:奥苏贝尔、布鲁纳
前提:学生形成的认知结构
观点: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高、可辨别性大、稳定性强就能促进对新知识学习的迁移。
可利用性:原有认知结构得有相应的知识基础
可辨别性:把原有知识和新知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区分开
稳定性:原有认知结构牢不牢
口诀:辨利稳
只要是有意义学习,都存在迁移

产生式理论:关于技能学习的理论
提出者:安德森
前提:学生形成的认知技能
观点:是桑代克共同要素说的现代化(桑代克解释的知识的迁移,安德森解释的是技能的迁移)
两项技能能否迁移在于两项任务之间有产生式的重叠

学习迁移与教学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共同要素说)
2、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
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学习情境影响迁移
4、学习的定势和态度
名词解释:定势
定势(即心向)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实验:陆钦斯的量杯实验
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
5、认知结构的特点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影响迁移
6、学习策略的水平
7、学生的智力
8、学生的年龄
9、教师的指导
口诀:策定结,才知情,志玲师

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1、精选教材
教师应选择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如学科基本结构。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如何把教材的内容按照他们之间的关系编排好,使之产生促进作用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得以体现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学习策略的水平会影响迁移水平。多教授学习策略。
口诀:材策程内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4-19 18:19 , Processed in 0.093851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