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596|回复: 0

[体育] 体育教师招聘笔试运动生理学—血液简单知识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23 11:3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教师招聘考试中,运动生理学知识点涵盖的内容比较多,尤其是血液这一模块,是某些地区的易考点。这里为大家梳理了运动生理学中血液相关的基础知识点,帮助大家理解和消化,希望大家及时的关注。

1.血浆

血浆蛋白质是血浆中多种蛋白的总称,包括不同分子大小、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其中以白蛋白最多,球蛋白次之,纤维蛋白最少。其主要功能是:(1)作为多种物质和激素的载体;(2)维持血浆正常的pH;(3)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保持血管内外水平衡,白蛋白是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因素;(4)参与机体免疫功能,血浆中的免疫球蛋白质和补体是参与机体免疫的主要蛋白质;(5)参与血液凝固与纤溶过程。

2.血细胞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的功能主要是运载氧气和二氧化碳、缓冲酸碱和免疫的功能。白细胞与机体保护和防御等功能有关。血小板的功能是促进止血、加速凝血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

(二)内环境

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所以把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内环境中理化因素的变动不超出正常生理范围,以保持动态平衡,这一生理现象就称为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内环境相对稳定,细胞新陈代谢才能正常运行,才能保持细胞的正常兴奋性和各器官的正常的机能活动。所以,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三)血液的功能

1.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血液能维持水、氧和营养物质的含量;维持渗透压、酸碱度、体温和血液有形成分等的相对稳定。这些因素的相对稳定会使人体的内环境相对稳定。只有在内环境相对稳定时,人体组织细胞才有正常的兴奋性和生理活动。

2.运输功能

血液运载氧气和二氧化碳、营养和代谢产物等功能。血液不断的将机体所需要的氧气和影响物质运载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同时又将组织细胞的代谢终产物二氧化碳、水和尿素等运载到肺、肾、皮肤和肠管等排出体外。

3.调节作用

血液将内分泌的激素运到周身,作用于相应的器官(称靶器官)改变其活动,起着体液调节的作用,所以血液是神经—体液调节的媒介。另外,血液在调节体温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防御和保护作用

血液由防御和净化作用,白细胞对于侵入人体的微生物和体内坏死的组织都有吞噬的分解作用,称为细胞防御。血液中含有多种杂役物质,如抗毒素、溶菌素等,称为抗体。当机体损伤出血时,血液能够在伤口发生凝固,防止继续出血,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1.血量

正常人体的血液总量约为体重的7%~8%,男性高于女性,幼儿体内水量较多,其血液总量约占体重9%,体格强壮、肌肉发达者血量高于瘦弱者。

2.PH值

正常人血浆的pH值相对恒定,约为7.35~7.45.这是由于血液中有强大的缓冲系统,还有肺、肾功能的协助。当血浆pH值小于7.35时为酸中毒,大于7.45时为碱中毒。血浆pH小于6.9或大于7.8时都将危机生命。

3.渗透压

渗透压是一切溶液所固有的特性,其大小与溶质颗粒数目有关,与溶质颗粒的大小无关;水分子通过半透膜向溶液扩散的现象称为渗透;溶液促使膜外水分子向内渗透的力量叫渗透压或渗透吸水力。血浆渗透压由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两部分组成。

二、运动对血量的影响

正常成年人的血量:体重的7%~8%。人体在安静状态下,大部分的血量都在心血管中迅速流动,这部分血量称为循环血量。一部分血量潴留在肝、肺、腹腔静脉以及到下静脉丛等处,流动缓慢,血浆较少,红细胞较多,这部分血量称为贮存血量。

1.从事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血浆容量和血细胞容量都明显增加,而血细胞容量增加较明显。

2.在长时间耐力型运动时:在长时间耐力性运动时,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引起红细胞的溶血,肾脏和消化道也常常排出少量红细胞,但一般数量极少,对循环血中红细胞总数影响不大,红细胞不会发生显著变化。

三、运动对血细胞的影响

(一)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1.运动对红细胞数量的影响

①一次性运动对红细胞数量的影响

一般认为,进行短时间大强度快速运动比进行长时间耐力运动红细胞增加得更明显。在同样时间的运动中,运动量越大,红细胞增加越多。不过这种增多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血浆的相对和绝对减少有关,不能以单位容积血中红细胞的绝对数值作为评定红细胞数量变化的依据。

②长期运动训练对红细胞数量的影响

经过长时间的系统的运动训练,尤其是耐力性训练的运动员在安静时,其红细胞数并不比一般人高,有的甚至低于正常值,被诊断为运动性贫血。

由于运动员血容量增加与红细胞量增加相比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增加血浆量为前提,所以血细胞容量的相应指标如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含量等比一般人有降低的趋势。虽然单位体积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不高,但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总量较高。

2.运动对红细胞压积的影响

红细胞压积即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健康成年人为全血标本中0.37~0.5、即37%~50%,女子低于男子。运动时红细胞数量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红细胞压积的变化。其红细胞压积值的变化基本与红细胞数的变化相一致。

运动中红细胞数量和红细胞压积的变化与训练水平有关。运动员与一般人之间有差别。优秀运动员与训练水平较低的运动员之间也有差别。另外,从事不同类型的项目和运动也会有差别。对我国自行车运动员定量负荷前后红细胞压积的测定表明,优秀运动员运动前后红细胞压积没有明显变化。而训练水平较低的运动员红细胞压积在运动后即刻明显增加。这提示:训练水平较低的运动员,运动时由于红细胞压积增加(血液浓缩),使血粘度增加,致使循环阻力增加和心脏负担加重,从而限制或降低了运动能力。

3.运动对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

运动时红细胞流变性依运动强度不同、运动持续时间不同和训练水平不同而有所差别。一次性极限强度运动也会使红细胞滤过率降低、悬浮粘度增加、红细胞变形性降低。

(二)运动对白细胞的影响

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增加的最大幅度出现在最大负荷运动停止后即刻。其增加的幅度随最大负荷运动的持续时间延长而增加。运动后白细胞的恢复与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运动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白细胞恢复的速度越慢。

(三)运动对血小板的影响

一次性剧烈运动后即刻血小板数量、血小板平均容积增加,血小板活性增强,循环血中血小板聚集趋势也增加。这些变化可能与运动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有关。

四、运动对血液凝固和纤溶能力的影响

(一)血液凝固

当血管受伤出血时,会立即形成凝血止血。止血由血管的损伤部位收缩,血小板粘附、聚集、变态,从而形成白色血栓,然后由血液凝固系统形成纤维蛋白(胶冻状血块)完成止血过程。血液凝固最终是血浆中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成为很细小的网状构造,并网罗许多血细胞而成为血凝块。

(二)纤维蛋白溶解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凝血过程中生成的纤维蛋白可在一系列水解酶的作用下,变成可溶性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这种血液凝固后出现的血凝块重新液化的现象称为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纤维蛋白溶解的基本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即纤溶酶原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降解。

(三)运动对血凝和纤溶能力的影响

1.一次性运动对血凝和纤溶能力的影响

一次性运动引起血凝系统和纤溶系统机能亢进。

2.长期运动对血凝和纤溶能力的影响

长时间坚持体育锻炼对血凝系统不产生明显影响,但可提高血液的纤溶能力。通过系统长期的运动锻炼,能使血液纤溶能力保持在正常范围,并且不致因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五、运动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血红蛋白过低或者过高都会影响运动员的运动能力。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即出现贫血,氧和营养物质供给不足,必然导致工作能力下降。血红蛋白值过高时,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和压积也必然增多。这样,血流的粘滞性增大,造成血流阻力增加和心脏负担过重,使血液动力学改变,也会引起身体一系列的不适应和紊乱。因此,保持血红蛋白值在最适程度范围,可使运动员得到最佳机能状态,这也是科学地进行训练的有效途径。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3-28 16:14 , Processed in 0.096167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