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706|回复: 0

[资料]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24 15: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第四章 中学生学习心理
专题九 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伴随:注意

◆考点 1:注意

1.概念: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集中。  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2.注意的分类

种类

目的性

意志努力

产生的条件或者规律

无意注意

不需要

主客观条件

有意注意

需要

目的、间接兴趣、组织和意志力

有意后注意

不需要

直接兴趣、熟练和系统化

3.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

注意的范围(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

◆考点 2:感觉

1.感觉的特性

(1)感觉适应:暗适应和明适应

(2)感觉后象:正后象、负后象

(3)感觉对比: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4)感觉的相互补偿

(5)联觉

◆考点 2:知觉

1.概念: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2.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考点 3:记忆

1.概念: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2.记忆的分类

按内容分为:形象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动作记忆;

按保持时间分为:瞬时记忆(1秒以内)、短时记忆1分钟左右,7±2)、长时记忆(1分钟以上);

按信息加工和存储内容的不同: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

3.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与遗忘回忆或再认

(1)识记:无意识记有意识记机械记忆意义记忆;

(2)遗忘的原因:消退说、干扰说(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压抑说(弗洛伊德)、提取失败说(舌尖现象);

(3)遗忘的规律由艾宾浩斯提出;

(4)回忆:不在眼前;再认:再度出现

◆考点 4:思维

1.概念: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2.特征:间接性、概括性。

3.分类

思维的凭借物

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思维的逻辑性

直觉思维、分析思维

思维的指向性

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思维的创新性程度

再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4.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流畅性(数量)、变通性(类型)、独创性(新奇独特)。


◆考点 5:想象: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幻想、理想和空想


◆考点 6: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简答题备考)


问题的特征——难易

迁移——正负

思维定势——积极与消极

功能固着

原型启发

动机的强度——中等强度


专题十 学习心理◆考点 1:学习动机 ★

1.概念: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


2.结构: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诱因)


3.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


4.学习动机的分类

分类标准

分类名称

注释

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

内部学习动机

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

外部学习动机

往往由外部诱因引起

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

高尚动机

核心是利他主义

低级动机

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

学习动机起作用的时间长短

远景性动机

与长远目标相联系

近景性动机

与短期目标相联系

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

直接动机

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

间接动机

与社会意义相联系


5.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相互作用

(1)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呈倒 U 型曲线关系

(2)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3)耶克斯-多得森定律: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较复杂的问题,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低些

--任务比较简单,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高些


6.学习动机理论

理论名称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行为主义

强化理论

巴普洛夫、斯金纳

强化能够促进学习动机

人本主义

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

5 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认知主义

成就动机理论

麦克里兰、阿特金森

追求成功者(50%)和避免失败者

成败归因理论

韦纳

三维度六因素

自我效能感理论

班杜拉

自我效能感——主观判断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成败经验(最重要);替代性经验;言语信息;情感状态等

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

维度


因素

成败归因维度

因素来源

稳定性

可控制性

内部

外部

稳定

不稳定

可控

不可控

能力

努力程度

工作难度

运气

身心状况

外界环境

7.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
2.重视立志教育——成就动机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考点 2:学习迁移

1.概念:学习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2.分类

分类标准

分类

含义

迁移性质

正迁移

积极的促进作用

英语→德语

负迁移

消极的促进作用

英语→日语

迁移的抽象水平的不同

水平迁移(横向迁移)

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

水果→蔬菜

垂直迁移(纵向迁移)

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

水果→苹果

迁移方向

顺向迁移

先前→后继

前摄抑制

逆向迁移

后继→先前

倒摄抑制

迁移内容不同

一般迁移(非特殊迁移、普遍迁移)

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具体内容

勾股定理→计算直角三角形边长

具体迁移(特殊迁移)

具体→具体

石→磊

迁移范围不同

近迁移

相似的学习情境

远迁移

极不相似的情境

小鸟→飞机

3.学习迁移理论

(1)早期迁移理论:形式训练说-沃尔夫(最早);共同要素说-桑代克、伍德沃斯;经验类化说-贾德;

关系转化说-苛勒

(2)现代迁移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贝尔、布鲁纳

◆考点 3:学习策略

分类:

(1) 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2) 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

(3) 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


专题十一 学习理论◆考点 1: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

试误说——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

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最重要)


◆考点 2: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2.刺激泛化与分化。

泛化:对相似刺激作出相同反应;分化:对相似刺激作出不同反应。

◆考点 3: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1.基本观点

应答性行为:刺激→反应(被动)

操作性行为:反应→刺激(主动)

2.强化原理


条件

行为发生频率

例子

强化

正强化

给予一个愉快刺激

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

奖励

负强化

摆脱厌恶刺激

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

学生进步明显,教师撤销处分

惩罚

呈现一个厌恶刺激

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

如体罚、谴责等

消退

无任何强化物

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

如不予理睬

3. 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

逃避条件作用:厌恶刺激出现

回避条件作用: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

◆考点 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观察学习的四个子过程:注意、保持、再现和动机

2.强化的分类: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考点 5: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考点 6: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1)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2)教学观:(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
专题十二中学生发展心理◆考点 1: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阶段

年龄

特征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仅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环境,应付外界事物。

获得了课题的永恒性(9~12个月)

前运算阶段

2~7岁

1.“万物有灵论”;

2.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3.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

具体运算阶段

7~11岁

1.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守恒性);

2. 思维具有可逆性(儿童思维发展的最重要特征)

形式运算阶段

11~16岁

1. 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

2. 2.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2.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与教育

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启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考点 2:中学生的情绪发展

1.情绪的基本分类: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

2.情绪状态分类:心境、激情、应激和热情。

3.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理智感(智力活动)和美感。

◆考点 3:中学生人格发展

1.气质类型

气质类型

高级神经活动过程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气质类型特点

胆汁质

强、不平衡

不可遏止型(兴奋型)

精力旺盛,好冲动(张飞)

多血质

强、平衡、灵活

活泼型

活波好动,反应迅速(贾宝玉)

粘液质

强、平衡、不灵活

安静型

安静稳重(牛顿、达尔文)

抑郁质

强、平衡、不灵活

弱型(抑郁型)

行为孤僻,多愁善感(林黛玉)

2.认知风格:

场独立性(内部参照,毛泽东,理科)和场依存性(外部参照,周恩来,文科)

冲动型(反应快,易出错)和沉思型(深思熟虑,错误少)

同时性(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和继时性(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

3.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学前期(4~6岁):主动感对内疚感

学龄期(6~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

青年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第六章 中学生心理辅导
专题十三中学生心理辅导

◆考点 1:中学生的障碍性问题: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恐惧症和网络成瘾。


◆考点 2: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强化法、系统脱敏法、惩罚法、消退法、认知疗法(改变不良认知)、来访者中心疗法和理性—情绪疗法。



第七章 中学德育
专题十四中学德育◆考点 1:品德的心理结构

道德认识(核心部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考点 2: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1)依从(从众和服从)

(2)认同(实质:对榜样的模仿;出发点:师徒与榜样一致)

(3)内化(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

◆考点 3:道德

1.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对偶故事)

阶段

年龄

特征

自我中心阶段

2-5岁

无道德规则阶段,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

权威阶段

5-8岁

1.他律道德阶段;

2.严格遵守规则;

3.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客观结果)。

可逆性阶段

8-10岁

1.自律道德阶段;

2.认为规则是可改变的;

3.可根据行为动机判断对错(主观动机)。

公正阶段

10-12岁

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道德两难故事)

三水平

六阶段

含义

前习俗水平(<10岁)

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服从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

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

习俗水平(10-20岁)

“好孩子”定向阶段

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要求,寻求认可。

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服从社会规范,尊重法律权威。

后习俗水平(>20岁)

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看中法律的效力,法律可变

普遍伦理定向阶段

最高阶段,人命关天,生命无价

3.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升学就业指导教育。


4.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的统一过程。

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5.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德育过程是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性、反复性、逐步提高的过程。


6.德育原则 ★

(1)导向性原则——政治思想,德育品德的导向;

(2)疏导原则——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有话好好说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对人,严和爱相结合

(4)知行统一原则——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正面引导,纪律约束,对事不对人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辩证,一分为二

(7)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指校内外两方面

(8)因材施教原则


7. 中学德育的途径: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各科教学(基本途径);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校外活动;共青团组织的活动;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班主任工作。


8.德育方法 ★

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陶冶教育法、道德修养法、品德评价法。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4-26 03:49 , Processed in 0.108471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