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085|回复: 0

[资料] 教师招考教育综合复习笔记(思路版)心理学模块,非常实用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9 19: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心理学模块】

1、认知发展与教育

1、感知觉及其规律的应用

(1)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域感觉器官的事务的个别的反应。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务的整体的反应。(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2)社会知觉的几种偏差:

社会刻板印象:概括群体的特征并用于每个人中。

轮晕效应(光环效应):有某种特征就会对其他特征作出相似判断。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

近因效应:最近效应

投射效应:自己怎样也认为别人怎样。(自私的人总以为别人也很自私。)


(3)知觉的规律:

知觉的选择性:挂图和黑板上的字

知觉的理解性:设计图纸,专业人员能看懂内容和意义

知觉的整体性:窥一斑而知全豹

知觉的恒常性:无论何时都觉得红旗是红色的(颜色、形状、大小、亮度恒常)


(4)应用:

(一)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运用感知规律进行直观教学

学生掌握知识包括四个环节:感知、理解、巩固、应用。


为了提高学生感知教材的效果,就需要运用直观教学手段。

常用的直观教学形式主要有:

1、实物直观:通过观察实物和标本,演示性实验,教学性参观等方式,为知识的领会理解提供感性材料。

2、教具直观(模象直观)通过模型、仪器、图片、图表、幻灯等手段。摸拟实物的形象而提供感性材料。

3、言语直观:通过语言的生动具体描述、鲜明形象的比喻,合乎情理的夸张等形式,提供感性认识加深理解。

三者配合使用,把语言和形象合理结合起来,才能收到完好的效果。


(二)遵循感知规律,提高直观教学结果。

1、根据感知对刺激度依有性的规律,作用于感觉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被人们清楚地感知到。

2、根据知觉中对象和背景的对比规律,在绘图、制作教具或准备实验时,应力求使对象与背景的差别显著。在教学中,凡要学生重点感知的对象都必须突出强调,使它们从其内容中突出出来。

3、根据相对静止背景上运动对象易被知觉的规律,教师应设法使教具变静为动。如活动卡片,活动模型及电影、电视、录像、幻灯片视听工具。

4、根据知觉的整体性,凡是在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而被我们清晰地感知。

5、感知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要求在直观教学中,动员学生,多种分析器参加活动。


(三) 用感知规律培养学生的视察力。既能巩固观察所获得的知识,又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观察力: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一)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

(二)要有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

(三)有针对土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四)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

(五)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3、记忆: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1)记忆的品质:

敏捷性:速度和效率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


(2)记忆的种类:

1、根据记忆的内容和经验的对象分类: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

2、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分类: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3、根据信息加工与存储的内容不同分类: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

4、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分类:外显记忆、内隐记忆。


(3)记忆过程:识记、保持、再现(再认或回忆)

识记:首要环节。影响识记的因素:

识记的目的与任务识记的态度与情绪状态活动任务的性质


材料的数量和性质识记的方法

  保持: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吴负加速


系列位置效应:中间和结尾的记忆好于中间部分


过渡学习:达到150%时,效果最好。


遗忘的原因:干扰说:前摄抑制(先学习对后学习的影响)、倒摄抑制


提取失败说:舌尖现象或话到嘴边现象,知道某件事,却不能回忆出来


同化说:奥苏伯尔,用高级概念代替低级概念


  再认:呈现时,仍能认识    回忆:过去的事物不在面前,把它重新呈现出来


(4)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依据记忆规律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

①合理安排教学                           

②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识记任务

③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情绪和注意状态         

④充分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教学

使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并把它系统化

⑥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提高其记忆能力


二、依据记忆规律有效土组织复习

①复习时机要得当   

②复习方法要合理           

③复习次数要适宜


4、想象及想象力的培养【识记】、【理解】

定义:想象是人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途径:

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获得感性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表象,使想象活动的发展有坚实的基础,表象贫乏,想象也会枯竭。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在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多问“为什么”,大胆探索。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立体几何为例,使学生建立在正确的空间概念,正确理解空间图形的性质,了解空间元素的位置关系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结合学科教材,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技、文艺、体育等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发展想象力创设良好的条件。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4-18 20:46 , Processed in 0.083786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