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728|回复: 0

[资料] 2018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笔记整理|第一、二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6 14: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1.新增考点
教育心理学不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简单应用,它拥有独特的研究课题。
2.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既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狭义的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
学科性质:从学科范畴看,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以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而产生的交叉学科;从学科作用看,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并以应用为主。
研究对象: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人的心理。
          从研究层面看包括客观描述主体心理活动的现象;‚揭示主体心理活动的运行机制和规律;ƒ为促进主体有效掌握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及主体的心理健康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和提供方法指导。
          从研究领域看,包括基本理论、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和教育社会心理。
研究内容: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组成。其中学生从两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无论哪种差异,都影响着学习与教学的过程,都成了教育心理学要研究的范畴。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教学环境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教育学研究的是以教育事实为基础的教育中的一般问题,目的在于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的规律,服务于教育实践。而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并利用现有的心理学规律来指导教育。
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个性与共性。普通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原理在教育领域的体现。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表现: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ƒ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④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瑞士 裴斯泰洛齐 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的思想;
    德国 赫尔巴特 首次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心理学之上;
    1868 俄国 乌申斯基 《人是教育的对象》 “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苏联“教育心理学之父”
    1877 俄国 卡普捷列夫 《教育心理学》 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1903 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1913~1914 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大纲》,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因此,桑也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
科学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
心理学之父:冯特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
     我国出版的第一本心理学著作:190房东岳《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3)成熟时期(20世纪60~70)  
布鲁纳 课程改革运动
罗杰斯 “以学生为中心”
奥苏贝尔 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阐述了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加涅对人类的学习进行了系统分类。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基本形成。
   4)完善时期(20世纪80以后)  
     布鲁纳: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ƒ合作性研究;④社会文化研究。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原则:


实验法: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现场试验和实验室实验。
②观察法:最基本最普遍。
③调查法:问卷法和访谈法
个案法
④测验法
⑤教育经验总结法
⑥产品分析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①客观性原则(前提条件)②教育性原则(促进良性发展,基本伦理道德原则);③发展性原则;④理论联系实际原则;⑥系统性原则。
第二章 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1.新增考点
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
2.心理发展概述
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个体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


乳儿期(01
婴儿期(13
幼儿期或学龄前期(367
童年期或学龄初期(671112
少年期或学龄中期(11121415
青年期(141525
成年期(2565
老年期(65—  )


人生全程发展的观点:①个体心理发展是整个生命历程中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由若干发展阶段构成;②发展是多维度、多侧面、多层次的;③个体发展由多种因素决定,且存在极大的可塑性。
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不平衡性表现:①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发展的起止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的不同进程;②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D712.tmp.jpg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
闭锁性: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相对于人的外部行为表现与内部心理活动之间的一致性而言。“内心的秘密”
心理发展的基本模式: ⑴反应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
                     ⑵反应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演变;
                     ⑶从认识客体的外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演变;
                     ⑷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不系统化向稳定、系统化演变。
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
教育必须以一定的心理发展特点为依据:⑴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注意学生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⑵注意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⑶抓住关键期。
教育对心理发展的主导作用:⑴学生心理的发展依赖于教育提出的要求和方向;⑵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⑶教育可以加速或者延缓学生心理发展的进程;⑷教育能够使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
学习准备:准备状态,或准备性,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者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遵循学习的准备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①了解学生学习准备的具体程度;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校也适应学生的具体实际水平,不应只强调学生适应学校。
·劳伦兹 “关键期”


2岁        口头语言发展
2~3岁      计数能力发展
2.5~3.5岁  遵守行为规范
3岁      独立生活能力
4岁      形状知觉形成
4~5岁    学习书面语言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⑴建构主义的发展观
皮亚杰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和原因就是主体通过动作完成对客体的适应。适应分为同化和顺应。
图式: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
同化:在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
顺应: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
平衡: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均衡。平衡是相对的。
⑵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构建的过程,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a.感知运动阶段(0~2)①感觉和动作的分化;②客体永久性;③问题解决能力开始得到发展;④延迟模仿的产生。
客体永久性:知道某人或某物虽然现在看不见,但仍然是存在的。
延迟模仿:榜样已经离开了现场,婴儿也能够表现出榜样的行为。            
b.前运算阶段(2~7)①早期的信号功能;②自我中心性;③不可逆运算;④不能够推断事实;⑤泛灵论;⑥不合逻辑的推理;⑦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即缺乏层级类概念;⑧认知活动具有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思维运算。
自我中心性:儿童往往只注意主观的观点,不能向客观事物集中,只能考虑自己的观点,无法接受别人的观点,也不能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协调。
c.具体运算阶段(7~11)①去自我中心性;②可逆性;③守恒;④分类;⑤序列化。
守恒: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特有的属性不变。
分类:在具体运算阶段之前,大多数儿童不具有类包含的概念,不能够理解某一特定的人或物可以从属于不同的类别,形成分类系统。   
d.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①命题之间的关系;②假设-演绎推理;③类比推理;④抽象逻辑思维;⑤可逆与补偿;⑥反思能力;⑦思维的灵活性;⑧形式运算思维的逐渐发展。      
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平衡(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水平滞差:在某种形式运算任务中通过的学生,在其他形式运算任务上可能回失败。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⑴“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强调社会文化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区分两种心理技能: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
由低级机能向高级机能转化的四个表现:①随意机能不断发展;②抽象-概括机能提高;③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④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内化:个体将外在的事物或他人的心智运作转变成自己内在的表征。
⑵心理发展的实质与“内化说”
心理发展的实质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个体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内化说是维果斯基心理发展观的核心思想。
⑶最近发展区
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①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②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⑷“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
含义:①教学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它决定着儿童的发展,决定着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及智力作用的特点。②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教学的最佳效果产生于最近发展区。
⑸适时辅导学生是教学的必由之路——教学支架
支架式教学:在学生试图解决超出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给予支持和指导,帮助其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使之最终能够独立完成任务。
支架式教学采用的方式:①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分割成许多便于掌握的片段;②向学生示范要掌握的技能;③提供有提示的练习。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a.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0~1.5)       发展任务: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
b. 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 2~3)                 发展任务:培养自主性。
c. 主动感对内疚感( 4~5)                       发展任务:培养主动性。
d. 勤奋感对自卑感( 6~11)                      发展任务:培养勤奋感。
e.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2~18)               发展任务:培养自我同一性(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
f.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                    g.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
h.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3.学生的个别差异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D713.tmp.jpg
智力类型差异:构成智力的各种因素存在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的类型和品质方面。智力类型差异只影响人们学习的过程和获取知识经验的方式,不代表智力水平的高低。
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个体之间或个体内部智力水平高低不同的程度,呈正态分布、常态分布,或钟形曲线。
心理学家根据智力发展水平将儿童分成三个等级:超常儿童、常态儿童、低常儿童。
超常儿童特点:接受能力强,记得牢;感知敏锐,辨别力强;思维能力强,有丰富的想象力;稳定的注意力和积极地探索精神;自信好胜,能坚持。
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性别差异表现:①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②男女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男女性别差异主要反应在特殊智力因素中,包括数学能力、言语能力和空间能力。
智力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迁移。
科尔勃的两维坐标理论,四种学习风格:顺应者方式、发散者方式、聚合者方式和同化者方式。
认知方式,即认知风格,是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它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冲动与沉思的标准是反应时间和精确性。一般认为冲动型学生学业成绩差,因为学校里的测验往往注重对细节的分析,而他们擅长的是从整体上分析问题。
学生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①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③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D724.tmp.jpg
学生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①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②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4-19 18:01 , Processed in 0.111217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