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844|回复: 0

[资料] 2018教师招聘教育学资料完整版(最全-看后必过)|第四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6 11: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    教师及其职业素养
教师: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一、 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
非职业化阶段、职业化阶段、专门化阶段(最早师范,法国,基督教兄弟会,我国,清末)、专业化阶段
二、教师职业的性质
   1.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 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二、 教师的职业角色(最大的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
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角色;
(强硬专断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民主管理型)
5.家长代理人、父母&朋友、知己角色;
6.研究者&学习者角色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A 复杂性。表现:
1教师劳动性质的复杂性;(2劳动任务的复杂性
   (3)劳动对象的的复杂性4)劳动过程的复杂性 (5)劳动手段的复杂性
   B. 创造性。表现:
   (1)因材施教;(2)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
   (3)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名词解释) 教育机智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娴熟的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可以用四个词概括: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1. 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2. 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4……………主体性和示范性。
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Ps:教师劳动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三、 教师的权力和义务
教师的权力 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
教师的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四、教师的职业素养
(一)职业道德素养
1. 概念:师德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2. 内容:(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职业道德核心)
3)团结协作;(4)为人师表
3.(加强)师德建设的意义
   (1)师德对于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
   (2)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师范;
   (3)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Ps:慎独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最高层次。
   2008.9《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2.爱岗敬业——……………本质……
   3.关爱学生——师德灵魂;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内在要求;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知识素养(教师必备的知识结构)
1. 政治理论修养;
2. 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A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B、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学科体系
C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脉络     D、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3.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4. 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及各科教材教法是教师首先要掌握的最为基本的教育学科知识。5.丰富的实践知识
(三)能力素养(教师的能力素养)……简答题
   1. 语言表达能力;2. 组织教育教学能力;3. 组织管理能力;
   4. 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5. 运用教育机智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新课改对教师的能力要求);
   6.研究能力;7.学习能力 8.创新能力;9.教育教学交往能力;
   10.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四)职业心理健康
   1. 高尚的师德。包括:忠于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团结协作。
   2. 愉悦的情感;
   3. 良好的人际关系;
   4. 健康的人格。
五、教师的专业发
(一)概念:
   教师专业发展,又称教师专业成长,是指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训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 包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核心)。
   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理想、思想、知识、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专业新手逐渐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二)内容1. 专业理想的建立;2. 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
      3. 专业能力的提高;4. 专业自我的形成
5.教师的专业人格   6.专业态度和动机完善

(三)教师专业的发展的途径:师范教育、入职培训、在职培训、自我教育(最直接普遍)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新教师)、“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五)教师专业化的实现
   从客观上看,需要国家和政府法律、政策&资金的支持;从主观上看,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
   1.国家&政府对教师专业化的保障:强教师教育;制定法律法规;提供经济保障。
   2.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的努力:善于学习、恒于研究、勤于反思、勇于实践。
   
六、校长
1、地位和作用
地位:学校的法人代表地位、学校行政领导的中心地位、学校管理的决策地位、学校工作的指挥地位
2、作用:代表作用、引导作用、组织作用、协调作用、教育作用
3、校长的素质要求:政治素质、品德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
七、教师威信
(一)概念:是指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望和信誉。有两种:一种是权利威信,一种是信服威信。应追求后者而非前者。 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威信的结构:人格威信、学识……、情感……
(二)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1. 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素质(基本条件)
   2. 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必须的心理品质)
   3. 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 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 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
······新课程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1.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对待教学关系上,新工厂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新课程倡导的师生角色教师角色
   1)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4)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第二节        学生
..学生的本质特点
一)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
(二)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表现:1.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选择性、调控性、自我意识性);
2.学生可以进行自我教育。
(三)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1. 学生具有和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
2. 学生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
3. 学生有发展的需要。
4.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仁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又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启示:人的发展顺序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育工作要尊重顺序性,循序渐进的促进人的发展。
2.………………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和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此为阶段性。
   启示:不能“一刀切、一锅煮”“成人化”的教育,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同时应注意前后相邻阶段的衔接。
     教育必须不断地向学生提出他们能接受但又高于其现有水平的要求,以促进他们的发展。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即由一定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如果学生的发展处于最近发展区,那么这正是最能敏感地接受教育的时候。(跳一跳,摘个桃)
3.………………不平衡性:
   表现:一方面是指身心发展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例如身高发展经历两个高峰期)。其次,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段就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相反。……
心理学家劳伦兹据此提出了发展关键期的概念:人的某种身心潜能在人的某一年龄段有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教育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2-3口语,4-5书面语言)
4.…………………互补性:
   互补性首先,是指机体某一方面机能受损甚至缺失之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其次,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
   启示: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长善救失、扬长避短
5.…………………个别差异性
   概念: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
   表现:1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少年得志VS大器晚成);
2不同儿童不同方面的发展存在差异(有的会画画,有的会数学
   3不同儿童所具有的不同个性心理倾向上(如同年龄的儿童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性格);
4也表现在群体之间(男女性别差异)。
   启示:据个体差异性规律,教育必须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
6.学生身心发展的整体性
     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以其整个身心投入教学生活,并以整个身心来感知、体验、享受和创造这种教学生活。
      启示:A教学应该面对学生整体身心
B 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性,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论述题:
1.联系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谈谈当前对中学生的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中学生的教育应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坚持面向全体中学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全面地得到发展。
(1)学校、社会、家庭应该为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2)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生活要有节奏;
(3)培养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4)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性道德、性法制的教育;
(5)重视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伤亡事故;
(6)加强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7)重视人生观教育。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一)内发论(遗传决定论):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理论之一,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孟子(性本善)、佛洛依德、格塞尓(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霍尔(一辆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二)外铄论(环境决定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荀子(性恶论);洛克(白板说);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填空题
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共同作用论
四、小学生学习的规律
小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特点:直接---操作性、指导---模仿性、基础----再现性。
1、 学习态度:低年级儿童难以理解学习的意义
2、 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
3、 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
五、现代学生观(学生的本质属性)
(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1.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1. 是完整的人;
2.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
3.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三) 学生是有独立意义的人。
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A 学生是具有一定主体性的人,这是他作为主体的基本条件。
        B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C教学在于构建学生主体
        3学生是权责主体。
   把学生作为权责主体来对待,是现代教育区别与古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教育民主的重要标志。
   在教育实践中,一方面我们要承认学生的权利主体地位,学校和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另一方面,学校负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责任,必然要对学生权力有所制约。
六.学生的权力和义务
学生的权力1.享有参加教育活动并使用教育资源的权力
            2.享有国家给与的物质帮助的权力
            3.享有公正评价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的权力
            4.享受申诉权
            5.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力
学生的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学生群体分为:正式的学生群体(班级、年级、少先队、团支部)和非正式的学生群体。
第三节    师生关系   
一、概念: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互相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
地位、作用和态度等。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二、师生关系的理论
1教师中心论,传统社会(代表:赫尔巴特&凯洛夫)
2儿童中心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代表:美国杜威&法卢梭
3、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师生关系,20世纪80年代,我国教育界

三、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
1、 社会关系
2、 教育关系
3、 心理关系
4、 伦理关系
A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B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C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对立型、依赖型自由放任型、民主型。
    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源于教师的民主意识、平等观念及较高的业务素质&强大的人格力量是,是理想的师生关系。
五、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的途径和方法
一)教师方面
1、 了解和研究学生
2、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4、 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5、 发扬教育民主
6、 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7、 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8、 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9、 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二)学生方面: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老师
三) 环境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风教育
六、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
一)理想师生关系(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对新型师生关系的认识)
   1. 尊师爱生。尊师与爱生是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
   2. 民主平等。(师生平等的要义在于理解学生)
   3. 教学相长。
含义:一是教师的教可以促进学生的学;
二是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
三是学生可以超越教师。
   4. 心理相容。指的是师生之间在心理上协调一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为师生关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
  ··· Ps新型师生关系具备以下属性:平等性、互动性、教育学。
二)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1.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
2.课程改革需要建立一种以师生个性全面交往为基础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4-23 22:20 , Processed in 0.103155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