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700|回复: 0

[资料] 精心整理|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考重点 (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3 12:0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191、学习动机的分类:

①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②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分为高尚的学习动机和低级的学习动机。

③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时间的长短,可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④根据动机在活动中作用的大小,可分为主导性学习动机和辅助性学习动机。

⑤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奥苏贝尔将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192、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

(1)动机的最佳水平随着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2)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

(3)动机水平与行为效率呈倒U型曲线。

193、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

(1)主观因素:

①需要与目标结构

②成熟与年龄特点

③性格特征与个别差异

④志向水平与价值观

⑤焦虑程度

(2)客观因素:

①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

②学校教育

194、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他把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避免失败者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者非常困难的任务。

195、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维纳认为每个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控制点维度与个体成败的情绪体验有关。稳定性维度与个体对未来成败的期望有关。可控性维度既与情绪体验有关,又与未来成败预期有关。

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对实际教学的作用:

归因理论的理论价值与实际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二是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三是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正因为如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归因理论来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196、自我效能感:

是由班杜拉首次提出,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197、培养学习动机的原则:

①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习动机

②先求满足学生的缺失性动机

③让学生确切了解学习的性质

④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⑤善于利用反馈激发学生士气。

198、学习动机的培养:

①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

②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③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④培养学生努力获得成功的归因观。

199、学习动机的激发:

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②设置合适的目标,控制作业难度。

③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及时的反馈。

④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

⑤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200、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①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②设置合适的目标

③训练归因

④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201、学习策略可分为三种: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学业求助策略。

202、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

①主体性原则

②内化性原则

③特定性原则

④生成性原则

⑤有效监控原则

⑥个人效能感原则

203、学习迁移的类型:

①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可分为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

②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③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不同,可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④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⑤根据迁移范围的不同,可分为自迁移,近迁移和远迁移。

⑥根据迁移的路径,可分为低路迁移和高路迁移。

⑦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可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

204、学习过程的作用:

①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②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③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05、早期的迁移理论:

①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关于迁移的理论,它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主张迁移要经历一个形式训练过程才能产生,迁移的发生是无条件的自发的。

②相同要素说:桑代克认为迁移是非常具体的,有条件的,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有相同要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会改变另一个机能的习得。

③概括化理论:贾德在1908年所做的水下击靶实验,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

206、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①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

②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知识背景,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迁移前提条件)

③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④学习的定势和态度(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⑤认知结构的特点

⑥学习策略的水平

207、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①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

②改进教材呈现形式

③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

④加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训练

⑤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⑥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208、陈述性知识主要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进行表征,表象和图式也是其表征的重要形式;程序性知识主要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进行表征。

所谓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里的知识结构。

209、知识学习的类型:

(1)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可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210、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过程包括获得、保持和提取三个阶段。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包括陈述性阶段、程序化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211、技能的分类:

按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操作技能具有客观性、外显性和展开性。心智技能具有观念性、内潜性和简缩性。

212、高原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

原因:

①学习方法固定化

②学习任务复杂化

③学习动机减弱

④兴趣降低

⑤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疲劳

⑥意志品质不够顽强。

213、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包括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和操作熟练。

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包括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214、问题解决的策略主要分为两大类:算法和启发法。

算法策略就是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一尝试,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启发法策略有手段—目的分析法、爬山法、逆推法。

215、问题解决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关键)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216、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①问题情境

②定势和功能固着

③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④已有知识经验

⑤情绪与动机

217、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①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②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③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④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⑤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218、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①环境

②智力

③个性

智力和创造性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在整体上呈现正相关趋势,其基本关系表现在:低智商不可能具有高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219、创造性的培养:

①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②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③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220、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采用以下具体措施:

①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②培养学生将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相结合。

③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④组织创造性的活动⑤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性。

221、态度的结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其中态度的核心成分是情感。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核心)、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222、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并总结出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即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从他律到自律的认识转化发展过程。10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皮亚杰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①自我中心阶段(2—5岁)是从儿童能够接受外界的准则开始的。

②权威阶段,这时期儿童能够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

③可逆性阶段,这一阶段儿童已不把准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做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

④公平阶段,在这一阶段他们开始倾向于主持公平公正。

223、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包含两个阶段,六个阶段按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

(1)前习俗水平,大概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中低年级。该时期的特征是个体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认为道德的价值不决定于人及准则,而是决定于外在的要求。包括两个阶段:

①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②相对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这是在小学中年级出现的,一直到青年、成年。这一阶段的特征是个体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能够从社会成员的角度去思考道德问题,开始意识到人的行为必须符合群体或社会的准则。包括两个阶段: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和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该时期的特点是个体不只是自觉遵守某些行为规则,还认识到法律的人为性,并在考虑全人类的正义和个人尊严的基础上形成某些超越法律的普遍原则。包括两个阶段: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和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224、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从外向内的转化过程,是社会规范的接受和内化,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①依从

②认同

③内化

225、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①有效地说服

②树立良好的榜样

③利用群体约定

④价值辨析

⑤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

226、学生不良行为矫正的基本过程: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227、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常用方法:

①头脑风暴法

②直觉思维训练

③发散思维训练

④推测与假设训练

⑤自我设计训练

228、如何进行程序性知识的教学:

①注意课题的选择与设计

②注重示范和讲解

③运用变式与比较

④大量练习与适时反馈

⑤明确程序性知识的使用条件

⑥分解程序的操作过程。

229、教学目标:

是指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

作用:

①教学目标是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②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

③教学目标具有指引学生学习的作用。

230、教学目标的分类:

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加涅将教学目标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231、教学策略:

(1)教师中心取向的教学策略:

①直接教学

②接受教学

(2)学生中心取向的教学策略:

①发现学习

②程序教学

③掌握学习

(3)学习共同体取向的教学策略:合作学习

232、按照对教学评价的处理方式不同,教学评价分为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学校一般都采用标准参照评价,

233、课堂管理及其功能:

定义:是指教师为有效利用时间,创造愉快的和富有建设性的学习环境以及减少问题行为,而采取的组织教学、设计学习环境,处理课堂行为等一系列活动和措施。

其功能体现为维持功能、促进功能和发展功能。

234、课堂管理的目标:

①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

②增加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

③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

235、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①教师的领导风格

②班级规模

③班级的性质

④对教师的期望

236、课堂氛围是指在课堂上占优势地位的态度和情感的综合状态。

为了营造积极地课堂氛围,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建立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这是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

②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③采用民主的领导方式。

④给予学生合理的期望。

课堂气氛一般有三种类型:积极地、消极的和对抗的。

237、课堂纪律一般分为四类:

①教师促成的纪律

②集体促成的纪律

③自我促成的纪律

④任务促成的纪律

238、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

分配学生座位时,最值得教师关注的应该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239、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①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

②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③做好课堂监控

④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240、导致学生问题行为的原因有三点:

①学生的人格特点、生理因素和挫折经历。

②教师的教学技能、管理方式和威信。

③校内外的环境。

241、关于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教师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运用积极的言语和非言语手段调控

②合理运用惩罚

③进行心理辅导。

242、心理健康的标准:

标准:

①自我意识正确

②人际关系协调

③性别角色分化

④社会适应良好

⑤情绪积极稳定

⑥人格结构完整。

243、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①是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②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③是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244、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

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②学科渗透

③班主任工作

④学校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

⑤家庭教育

⑥环境教育

⑦社会磨砺

⑧校报、少先队、广播。

24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和心理辅导的活动课。

②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③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④个别心理辅导

⑤小组辅导

246、学校心理咨询的原则:

①平等性原则

②发展性原则

③保密性原则

④预防重于治疗原则

247、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

248、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生理因素

②家庭因素

③社会因素

④学校因素

⑤心理因素

249、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①学生个体进行积极的自我调适

②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③与家长合作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250、在教师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

251、试述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的差异:

①课前计划的差异

②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

③课后评价的差异

252、教师的成长可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准。

253、教师成长的途径: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二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素质。

教师的成长途径有以下几个:

①观察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②开展微格教学③进行专门训练④反思教学经验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254、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①能积极地悦纳自己

②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

③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

④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

⑤能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

⑥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

⑦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

职业倦怠是个体在长期的职业压力下,缺乏应对资源和应对能力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①情绪耗竭

②去人性化

③个人成就感低

255、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①适用的针对性(基本特点)

②要求的双重性

③内容的全面性

④功能的多样性

⑤行为的典范性和示范性

⑥影响的广泛性

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

256、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①对教师工作的促进作用

②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

③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

④对教师修养的引导功能。

257、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1)职业道德意识修养

(2)职业道德行为修养具体包括六个方面:

①树立远大的职业道德理想

②掌握正确的职业道德知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首要环节和最初阶段)

③陶冶真诚的职业道德情感

④磨砺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

⑤确立坚定地职业道德信念

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是否具备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是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258、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①加强学习(必要途径)

②树立榜样

③躬身实践(关键)

④学会反思

⑤努力做到慎独

259、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具有指挥定向、教育发展、督促激励与问题诊断等功能。

应遵循的原则有方向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和民主性原则。

260、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

①自我评价法

②学生评价法

③社会评价法

④加减评分法

⑤模糊综合评判法

忠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261、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确立的依据:

①必须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利益的根本要求

②必须符合一般社会道德原则的基本要求

③必须反映教师职业活动的特点。

262、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要求:

①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目标。

③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素质

④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263、教师职业道德主要范畴:

(1)教师义务:

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

③创设一个良好的内部教育环境。

(2)教师良心。

(3)教师公平,公平合理地评价和对待每一个学生。

(4)教师荣誉。

264、1997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①依法执教

②爱岗敬业

③热爱学生

④严谨治学

⑤团结协作

⑥尊重家长

⑦廉洁从教

⑧为人师表

265、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①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②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③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④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⑤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⑥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般认为,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内容,关爱学生是最基本的内容。

266、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

①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②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③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⑤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⑥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267、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相结合。

②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促进课程科学性与人文性融合。

③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

④加强课程综合化。

⑤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加强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

⑥课程法制化。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6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①促进课程的适应性和管理的民主化,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②重建课程结构和倡导和谐发展的教育。

③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注重学生经验。

269、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基本含义:

①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②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

③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

270、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

①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来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②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来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来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④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271、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①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②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③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④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272、新的教学观:

(1)全面发展的教学观:

①教学重结论更重过程。

②教学关注学科更关注人。

(2)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与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273、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学生自主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

特点: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元认知监控的学习。

(2)探究学习:

特点:①问题性②过程性③开放性

过程: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3)合作学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方式。

特点:①互助性②互补性③自主性④互动性

意义:①它能激发创造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②有利于学生之间交流沟通,培养团队精神,凝聚人心,增进认识与理解。

      ③能够促使学生不断反省,不断提高。

274、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

①主动性(首要特征)

②独立性(核心特征)

③独特性

④体验性

⑤问题性

275、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3课时。

276、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①信息技术教育

②研究性学习

③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④劳动与技术教育

277、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①综合性

②实践性

③开放性

④生成性

⑤自主性

278、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必须遵循的原则:

①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②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开展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③课时集中使用和分散使用相结合。

④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⑤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⑥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279、上好多媒体课的方法:

①紧扣教材重点,有的放矢。

②个性突出鲜明,富有创意。

③适度的艺术性,激发情趣。

④讲究画龙点睛,适度动用。

⑤信息量适度,以学生为主。

⑥交互设计合理,智能性好。

280、教案的基本内容

①课题名称

②课型

③课时

④教学目标

⑤教学重难点

⑥教具

⑦教学方法

⑧教学过程

⑨作业设计

⑩板书设计

⑪课后反思

​

281、教案设计的要求:

①端正态度,高度重视

②切合实际,坚持五性

③优选教法,精设题型

④重视正本,关注附件

⑤认真备课,纠正背课

⑥内容全面,及时调整。

282、课堂导入的类型:

①直接导入

②温故导入

③直观导入

④问题导入

⑤实例导入

⑥情境导入

283、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

①导入要有针对性

②导入要有启发性,趣味性

③要恰当把握导入的度。

284、课堂提问的类型:

①回忆提问

②理解提问

③应用提问

④分析提问

⑤综合提问

⑥评价提问

285、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

①合理地设计问题

②面向全体学生提问

③目的明确,把握好时机

④提问的言语要准确,具有启发性

⑤提问的态度要温和自然。

⑥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286、课堂对话的基本要求:

①营造对话的氛围

②选择适当的对话话题

③真诚的倾听学生言说

④及时指导和修正对话。

287、教学强化的类型:

①言语强化

②标志强化

③动作强化

④活动强化

288、结课的方法:

①归纳结课

②比较结课

③活动结课

④悬念结课

⑤拓展延伸结课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4-25 22:07 , Processed in 0.123364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