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440|回复: 0

[资料] 这些教育综合必考考点,招教必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28 16: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一、教育评价
(一)教育评价及其作用(了解)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的收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1导向功能:引导控制被评价者的行为方向,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
2鉴定功能:衡量教育活动是否达到合格标准或目标;
3改进功能:找问题,原因改进教育工作;
4激励功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教师的期望,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5管理功能:放映评价对象的水平,为决策提供依据;
6研究功能:评价过程资料收集、分析整理与教育研究一致;
7调节功能: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对教学设计做出必要的、适当的及时的调整;
8诊断功能: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为采取有效的补偿措施提供信息;
9发展功能:促进学生个性品质和自我意识的发展。

(二)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和方法
1.主要类型

1根据评价作用:诊断性评价(事先评价)、形成性评价(过程评价)、总结性评价(事后评价)
2根据参照物的基准: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3根据评价主体划分: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

2.方法

1客观题评价法与主观题评价法
2表现性测验评价法
3评定量表评价法
4行为检核表评价法
5同伴评定法与轶事记录评价法
6成长记录评价法

(三)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评价

1.现代教育评价的理念是发展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多种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2.特点: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1评价目的不是为了甄别和选拔,是为了促进评价对象发展
2评价主体、内容多元化(自评与他评)
3 评价方式多样化(定性与定量)
4更注重评价过程(形成性与终结性)
5关注评价对象的个体差异(如成长记录袋、表现性评价法、案例分析法、交流评议法)

二、思想品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

(一)德育及其意义
1.德育:
广义: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专指学校德育,即教育者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内对青少年学生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所施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

2.意义:
1.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是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是我国教育目的实现的条件和保证
4.是培养具有道德发展性的人的条件和保证

(二)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1.德育目标:教育者依据教育目的,通过德育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亦即德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是实施德育的出发点(教育目的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检验德育是否达标的质量标准。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的基本过程。
中小学德育目标的总要求:
“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小学德育目标:
1培养儿童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识         
2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和道德评价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2.内容:
(1)政治教育  
(2)思想教育  
(3)道德教育   
(4)心理健康教育

(三)德育过程的规律
1.学生在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四)德育原则及其运用
1、导向性原则:
1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疏导原则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3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4、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1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学力量;
2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3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5、因材施教原则: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的进行教育
(根据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6、知行统一原则
1加强理论教育,提高学生认识水平;
2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促使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3观察了解学生坚持“听其言、观其行”,适时指导,要求他们知行合一;
4倡导学生善待生命,以真诚的思考、言说和行为积极影响周围的人;
5教育者要博学深刻,率先垂范。
(思想行为并行不悖,完美融合)

7、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1建立健全的学生集体;
2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3通过个别教育影响集体。
(马卡连柯——平行教育原则)

8、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
1教育者要以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方式,全面分析、了解并理解学生,正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教育者要善于观察学生,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因势利导;
3教育者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能力,启发他们自觉地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五)德育方法及其运用
一、说服法

1明确目的性
2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3注意时机
4以诚待人

(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最基本

二、榜样法
1选好学习的榜样   
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  

三、锻炼法

1坚持严格要求
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3注意检查和坚持

(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最有效

四、陶冶法
1创设良好的情境   
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3引导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  

(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   

五、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1公平、正确、合情合理
2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
3注重宣传和教育

(还有品德评价法、心理咨询法、生活指导法)

(六)德育的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社会实践(劳动)
4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5班主任工作
6各种集会(班会、晨会、校会等)

(七)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班主任的影响力分为职权影响力和个性影响力)
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2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教育者
3班主任是班级人际的协调者
4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
5班主任是联系班级各任课教师的纽带
6班主任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桥梁
7班主任是学校领导实施教学、教育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

(八)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一、积极了解和研究学生(前提和基础工作)

群体—班级成员基本构成、学业情况、发展状况、班级日常行为表现      
个体—学生基本情况、社会关系、学业和品德状况、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1查阅法2谈话法3调查法4观察法)

二、有效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三、做好个别教育

优秀生  
心理特征:
1.自尊心强,非常自信
2.有极强的荣誉感
3.有极高的超群意识和竞争意识

作法
1.严格要求,防止自满
2.不断激励,弥补不足
3.消除嫉妒,公平竞争
4.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后进生(相对概念,慎用)

心理特征:
  • 不适度的自尊心  
  • 学习动机不高
  • 意志力薄弱


作法:
  • 关心和爱护后进生,充分尊重其人格  
  •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1充分发挥本班任课老师的作用
2协助和指导班级团队活动
3争取和运用家庭、社会的教育力量

五、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六、学生操行评定  

1要实事求是,抓主要问题,评定要准确反映学生思想品德的全面表现和发展趋势
2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并适当指出他们的不足
3评语要简明、具体、贴切,严防用词不当,伤害学生的情感

十三、课外活动

(一)课外活动及其意义、任务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重要的教育途径,也是培养人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途径。

1.意义:
1陶冶情操,培养思想品德
2开阔眼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发挥创性                           
3适应学生的多种需要,愉悦身心,增进健康                           
4有利于个性的形成和培养  
5能促进教育者及早发现人才,促进人才的早期培养            
4丰富精神生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6能训练社会交往能力,是培养良好公民的一种手段
7是训练学生善于利用闲暇时间的一种有效方式

  2.任务:
1巩固、扩大、加深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个人兴趣、才能,从而培养自主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3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高尚的情操和文明行为

总之,要通过课外活动,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

(二)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1.内容
1科技活动
2学科活动
3文体活动
4游戏活动
5课外阅读活动
6社会公益活动
7主题活动
8劳动工艺活动

2.形式
一、群众性活动

1报告和讲座
2各种竞赛
3各种集会活动
4参观、访问、调查、游览
5社会实践、公益活动

二、小组活动(基本组织形式)
1学科小组
2劳动技术小组
3艺术小组
4体育小组

三、个人活动
(三)课外活动的组织

基本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
2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3活动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
4注意发挥学生集体和个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5注重学生的平衡发展,兼顾全面发展与特殊能力的养成
6重视游戏和自由活动

活动组织
1学校直接组织和领导的活动
2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3校外教育机构组织与领导的教育活动
4家庭配合学校进行的教育活动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4-19 01:15 , Processed in 0.121746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