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725|回复: 0

[习题]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练习试题及答案(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7 12: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选择题

  1.在教学目标表述中,“使用知识并进行理解”的要求属于认知领域的( D )层次。

  A.领会

  B.综合

  C.分析

  D.应用

  2.2000年10月25日,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召开。陈至立同志作了题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报告。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C)、信息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A.“全国学习网工程”

  B.“2016战略”

  C.“校校通工程”

  D.“人—机—路—网”工程

  3.在Frontpage中,通过(B)可随时查看制作的网页在浏览器中的效果。

  A.普通窗口

  B.预览窗口

  C.HTML窗口

  D.视图窗口

  4.下面(A)不属于社会科学

  A.物理

  B.地理

  C.历史

  D.思想与品德

  5.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传感器觉察和比较各种声音,来讲授(C)

  A.热现象

  B.光的传播

  C.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D.简单电路

  6.在授新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演示文稿呈现重要单词和句型,单词可以配上图片和建立热连接,这是信息技术在英语学科中(D)的表现。

  A.创设英语学习环境

  B.扩大和紧密英语学习共同体

  C.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的英语学习

  D.为教师的演示教学提供新方式

  7.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对各内容领域的数学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其具体体现包括新课标中的四个(C)领域。

  A.数与代数;平面几何;导数和微分;综合应用

  B.数与代数;函数;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

  C.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

  D.数与代数;直线和圆;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考试大收集

  8、在作文教学方面,小学语文“四结合”试验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采用由(D)六个教学环节所组成的教学模式。

  A.创设情境—个别观察—整体总说—局部分说—打字表达—评议批改

  B.创设情境—指导观察—局部分说—整体总说—讲演—小组批改

  C.创设情境—小组观察—整体总说—局部分说—写作—评议批改

  D.创设情境—指导观察—局部分说—整体总说—打字表达—评议批改

  9.直接教学的教学流程是(A)

  A.定向、讲解、有组织的练习、有指导的练习、独立练习

  B.讲解、定向、有指导的练习、有组织的练习、独立练习

  C.定向、讲解、独立练习、有指导的练习、有组织的练习

  D.讲解、定向、有指导的练习、独立练习、有组织的练习

  10.发现学习是由(C)提出来的,是指学习者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学习结果的教学模式。

  A.奥苏贝尔

  B.维果斯基

  C.布鲁纳

  D.斯金纳

  11.(C)是学习者为了成功而高效的达到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积极的计划、监视、检查、评价、反馈、调整和控制的过程,也是学习者激励自己适当使用学习策略的过程。

  A.研究型学习

  B.个别化学

  C.自我调节学习

  D.自我反思学习

  12.下面的(D)不能说明模拟在教育中应用的优越性。

  A.激发学习动机

  B.真实性和迁移性

  C.安全性和经济性

  D.适用面窄 考试大收集

  13.在“知识点之间逐层递进深入”的教学信息组织结构相对应的软件导航是(B)

  A.有线性的横向导航

  B.线性的纵向导航

  C.非线性的树状导航

  D.非线性的网状导航

  14.在交流与讨论中,(D)的目的是小组学生解决共同的问题。

  A.头脑风暴

  B.同步讨论

  C.辩论

  D.合作性讨论

  15.教学环境中的社会环境包括(D)

  A.硬件摆放、座位安排、交流合作形式

  B.课堂氛围、课堂管理、硬件摆放

  C.课堂氛围、座位安排、交流合作形式

  D.课堂氛围、课堂管理、交流合作形式

  16.美国对新教师的学科知识要求中描述一个学科领域的主要逻辑框架与概念框架的是(D )

  A. 实践知识

  B. 理论知识

  C. 内容知识

  D. 实质知识

  17.在信息社会里,以文字课本为主要教学传媒的教学模式,必将为以( B )为教育传媒的新型教育模式所取代。

  A. 教育技术

  B. 信息技术

  C. 多媒体技术

  D. 网络技术

  18.( B )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效果

  A.环境变量、学校变量与学生变量

  B.环境变量、学生变量与教师变量

  C.学校变量、学生变量与教师变量

  D.家庭变量、学生变量与教师变量

  19.( B )指理解计算机的特性、性能和应用,能够应用熟练、高效的使用计算机完成自己在社会上的工作。

  A. 信息素养

  B. 计算机素养

  C. 计算机教育

  D. 信息技术教育

  20.( A )是指由一些具有相同知识经验背景、兴趣爱好、学习目标的人所组成的社会春体。

  A. 学习共同体

  B. 学习网

  C. 信息高速公路

  D. 信息网

  21.美国信息素养国家标准的( D )内容描述的是利用技术资源解决问题,做出决定,在真实世界利用技术做出决策,解决问题。

  A. 技术效能工具

  B. 技术通信

工具

  C. 技术研究工具 考试大收集

  D. 技术问题解决和决策工具

  22.在实施教学评价时,相对标准对应的评价方式是( B )

  A. 标准参照评价

  B. 常模参照标准

  C. 综合评价

  D. 直接评价

  23.( C )是以学生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实际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A. 信息技术课程

  B. 直接教学活动

  C. 综合实践活动

  D. 抛锚式教学活动

  24.插入自选图形时要注意三点,下面( C )说法是错误的。

  A. 往自选图形中填充颜色

  B. 重视组合功能的应用

  C. 不必关心自选图形间的“层”次性

  D. 注意自选图形间的“层”次性

  25.反思性教学的第一步是( B ),第二步是思考,第三步是解决问题。

  A. 观察

  B. 自我觉察

  C. 制定计划

  D. 创设情景 考试大收集

  26.舒尔曼关于教师专业知识的看法是( D )

  A. 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条件性知识

  B. 广泛的普通教育;所要任教的学科内容;教育文献;反省的实践经验

  C. 学科内容知识;学习者和学习的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情景知识;自我的知识

  D. 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有关学生知识;有关教育情景知识;其他课程知识

  27.在美国的“进入下个千年”案例中,利用了学生能够获得的资源研究与时间有关的( A )科目

  A. 人、地点和事件

  B. 地图、记事年表、文献的数字化档案

  C. 文化、地形、教育

  D. 地点、记事年表、运输

  28.英语课程标准(二级)中的内容标准中的( A )包括厅、说、读、写、玩演视听。

  A. 语言技巧

  B. 语言知识

  C. 语言文化

  D. 学习策略 考试大收集

  29.[美]国际教育技术协会认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应该能够( C )

  A. 使用各种媒体和技术资源进行指导下的学习活动

  B. 使用各种媒体和技术资源进行独立的学习活动

  C. 使用各种媒体和技术资源进行指导下的和独立的学习活动

  D. 使用各种媒体和技术资源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

  30.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广度则可以划分为( D )

  A. 综合整合型和创新整合型

  B. 完善整合型和创新整合型

  C. 完程整合型和完善整合型

  D. 完程整合型和部分整合型

  判断题

  1、 在信息社会里,信息、知识是信息社会的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社会的竞争实际上是信息的竞争。(对)

  2、 教师是教学目标、内容、过程以及评价等教学因素的最终过滤者、决策者。(对) 考试大收集

  3、 互联网为社会课程提供了广阔、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真实性的主题情境,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平台和工具,有力地促进了社会课程中的社会探究过程,有助于社会课程的综合。(对)

  4、 PowerPoint的备注区是将本演示文稿的所有幻灯片按顺序排列并显示各帧幻灯片的标题。(错)

  5、 科学课程是一门基于实验的学科,实验的专题复习是科学复习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引入,仍然难以实现复习实验专题既省时又有好效果的目标。(错)

  6、 整合了信息技术的数学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没有任何优势。(错)

  7、 信息技术的整合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带来两方面的突破:一是便于教师或学生自己监控、调节问题解决过程;二是信息技术所创设的丰富情境以及提供的认知工具促进了问题的解决。(对)

  8、 PowerPoint文件不能直接在网上运行,也不能将PowerPoint文件格式转换成WEB文件格式在网上发布。(错)

  9、 科学探究几乎是适应所有年龄阶段学生的一个教学模式,其核心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基本程序和由此学到的知识。(对)

  10、 实性任务是一个结构良好的问题,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有章可循。(错)考试大收集

  11、 自然的学习应该是围绕主题进行的整体的学习,以整体的理解取代孤立事实的记忆。(对)

  12、 游戏最重要的特征是能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因而,如何充分利用游戏的特点,为教学服务,是游戏整合于课程的首要任务。(对)

  13、 图形、色彩和声响能增强操练和练习的吸引力。例如,当学生答错时,计算机程序随机放一段低沉的乐曲,或随机呈现一幅鬼脸图,这样能提高答题效率。(错)

  14、 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写作教学,会妨碍学生的写作能力。(错)

  15、 英国的ICT战略中的实践方面涉及学生、教师、学校和研究四个方面。(对)

  16、在信息技术整合的课堂中,全班活动是以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它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彼此间的合作交流促进学习并培养合作精神。(错)

  17、大学、中小学教师在科研上存在不同的合作方式:大学教师立项,小学教师配合实验或者提供数据;小学教师立项,大学教师来“指导”或作报告、讲座;大学教师、小学教师联合立项,大学教师规划,小学教师实施。(对) 考试大收集

  18、美国信息素养国家标准的技术效能工具内容描述的是利用工具从各种途径检索、评估和收集信息;利用技术工具处理数据、报告结果;对新的信息资源和技术创新进行评估和选择。(错)

  19、在信息社会中,社会文化的四大支柱是指读、写、算和文化素养。(错)

  20、多学科主题整合的特点是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地活动或形成所需的知识、技能、思考能力等。(错)

  21、信息技术的学习并非仅仅局限于信息技术课,而应当渗透到其他课程(无论是学科课程,还是其他综合课程)之中。(对)

  22、多媒体计算机能以生动活泼、声画并茂的方式呈现阅读材料,利用多媒体的这些优势进行阅读教学,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能够创造出优美的阅读情境,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对)

  23、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广度则可以划分为完善型和创新型。(错)

  24、信息技术的学习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对)

  25、案例是对教学过程的记录和分析,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困惑性、创新性等特点。(对)

  26、[美]国际教育技术协会认为小学3—5年级的学生应该能够使用电信技术和在线资源(电子邮件、在线讨论、网络环境)参与合作解决问题活动,为课堂内外的受众提出解决方案、创造知识产品。(对)

  27、我国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有关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明确要求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一切有条件的地方,科学课程的教学应尽可能地运用以下方面的现代教育技术“:各种音像资源;计算机软件;网络。(对)

  28、教师是整合的主体,对教师的评价是整合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对)

  29、把信息技术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可以把它分为三个时期:设计、管理、维持和完善。(对)

  30、大整合观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错)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6-17 20:26 , Processed in 0.096129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