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6098|回复: 0

[音乐] 基础音乐教育的教学法原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16 12: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新颁布的基础音乐教育的教学大纲,确立了新世纪新的音乐教育观,它不再以单纯传授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为主要目的,代之以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为核心,在音乐创作、表演、欣赏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学会与人合作与共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享受成功,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与专业音乐教育相区别。

这些新理念对音乐教学的方式方法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发现式、情景学习式、合作学习式、角色扮演式、探索情感和解决矛盾式、愉快教学法、成功教学法等新的方式、方法己开始运用于教学实践,融入新的音乐教育理念。

如果将这些新理念上升为新的音乐教学法原则的话,它将在更广泛的范围指导和规范音乐教学。这是因为:第一、音乐教学法自从音乐教育学和音乐教学论中独立出来以后,其原则条目,己越来越丰富,它们揭示了音乐教学的一般规律,对教师的教学操作起到了指导作用,对音乐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音乐教学法原则作为音乐教学法理论中的一个基础概念,随着音乐教学实践的发展,它必然也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内容,以丰富自己的原则体系。第二、近几年,各地的音乐教师针对音乐教学的实际问题(如为什么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上音乐课?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教学改革,在很多方面达成了共识,而形成了新的理念,将其上升为新的教学法原则以后,对构建新的教学法,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第三、音乐教育的新理念是在深化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逐渐形成的。首先,它符合音乐艺术的特征,音乐艺术的主要特征是情感表现,通过情感体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这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其次,它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方向。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是高素质的人才不可缺少的方面。因此,它奠定了新原则的基础。

本文根据新的音乐教育理念,提出如下四项音乐教学法原则:

一、情感体验与审美原则
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因此音乐教学都应围绕这个核心进行,所有教学客体都应成为审美的对象,它不仅包括教学内容,而且包括教学方式、方法。
中小学生几乎都喜欢音乐,其原因就是音乐能带给他们审美愉悦,这种愉悦感是由音乐的情感内容引发的美感,当学生从中获得了美感体验,他们的审美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审美教育的目标就实现了。
审美的主体是学生,审美的过程是在情感体验中完成的,人的情感活动与音乐运动有着多方面的共性,格式塔心理学把这种共性称之为“同构关系”正是由于这种“同构关系”,才使得音乐能够表现人类的思想感情(通过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实现),同时人们也能在聆听音乐中得到情感的体验(在音乐欣赏中实现)因此,教学活动中的唱、奏、演、听、跳,都能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听觉感知、视觉感知、运动觉感知是情感体验的有效途径。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感知是情感体验的主要渠道,学生在多次反复地倾听音乐中从感性愉悦的层面上升到理性的情感共鸣、审美升华层面,在想象与联想中,加深情感体验。
由于听觉与视觉艺术同属形象思维的范畴,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借助具有视象性、具体性的画面,帮助学生体验音乐的情感,画面展示的方式多用挂图、多媒体手段。
运动觉感知音乐的方式,是通过身体的运动和动作来完成的,随音乐作体态律动、舞蹈、表演,是将身体运动与音乐融为一体的方式,这种形式表现的是音乐的意境和情绪,它能调动学生更深刻的情感体验。

二、创造意识与创新原则
创造性可以认为是音乐的基本属性,作曲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无论是一首短小的歌曲,还是一部大型的交响乐,都同样渗透着创造力。表演,是二度创作,是音乐创作与音乐欣赏的中间环节,任何音乐作品只有被演奏(唱)出来以后,我们才能听到其音响,这才是有生命的音乐,它包括了表演者的创造性劳动,音乐欣赏是人的审美体验活动,是一个积极的创造过程,因为当人们在聆听音乐的时候,听觉的客体,会触动自己内心的某些感受,唤起某种情感,引发某种回忆,通过想象和联想,确立各人头脑中的音乐形象。
因此,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欣赏都属于创造性的音乐实践活动,其中最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当属音乐欣赏,尽管音乐具有非语义性和非具象性,但是,它能够通过一种中介因素来引导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这个中介因素即是音乐表现.它包括雖錄、暗示和表演。而正是这些特性,才提供给了学生广阔的最自由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良好契机。
音乐教学中的创新与创造,不等于科学发明,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中小学生来说“创新”
与“创造’的含义,即只要是本人从未经历的事情,涉足过的领域,凭自己的勇气,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就可认为是创新或创造。
在音乐教学中,中小学生的创新与创造性的活动主要体现在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在欣赏教学中进行想象与联想。
想象
例如对李焕之《春节序曲》的A段主题,可从下述三方面进行想象教学:
(1)情绪式想象
热烈、欢快的基本情绪,一般的学生都会有相同的体验,对回答其它情绪,并能说出理由的学生应特别鼓励。
情景式想象
春节期间的北方秧歌表演是大致的情景,如果有学生说仿佛看到的是南方的舞狮、舞龙等,老师也应加以赞赏。
情节式想象
这属于具体场面的想象,该音乐中没有十分明确情节,如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细节。
除叙事性音乐作品(如《歌唱英雄王小二》)外,多数音乐作品都没有具体的情节。这是由于音乐的非语义性和非具象性决定的,然而这正是充分发挥学生想象的良好契机,无论学生的答案如何老师都应予以充分肯定。

联想
例如对法国作曲家圣。桑于1886年创作的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一首《狮王进行曲》、第十三首《天鹅〉,可从下述三方面进行联想教学:
(1)类比式联想
狮王与天鹅的主题比较:旋律、节奏、音色各自的特点?狮王与天鹅的形态、生活方式比较:体形、色彩、活动方式各自的特点?大型猛兽(如狮)的音乐表现是低沉而粗犷,此外,还适合表现哪些动物?
小型野禽(如天鹅)的音乐表现是优美而舒展,此外,还适合表现哪些动物?
《动物狂欢节》里描写的是原始森林的动物。“唐老伯”的农场里有哪些动物呢?哪些是凶猛的,哪些是温顺的呢?你能为这些动物创作音乐(也可只创作节奏)吗?
(3)发散式联想
狮王与天鹅的音乐主题,使你还想到了什么形象(除动物外)?经过怎样的改变(如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狮王与天鹅的主题可以互换?
狮王与天鹅的主题还能表现人物吗?如果能表现的是怎样的人物?
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除欣赏教学外,还适合中小学生的音乐创作、音乐表演的教学。
三、群体合作与和谐原则
“学会求知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被认为是新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音乐艺术的情感性特征和其集体表演形式是培养人的群体与合作精神的最佳方式。音乐的情感性特点,是人与人之间共处与合作的基础。音乐艺术的存在方式是音响,而它表现的却是人类的情感,由于音乐运动与人类情感活动的“同构关系”,使人们在音乐活动中能获得相似的情感体验,比如:同是二胡独奏曲,《江河7水〉与《赛马》,当我们给不同年龄的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欣赏的时候,对《江河水》表现出的悲凉、凄切的情绪和《赛马》表现出的欢快、明朗还有一点紧张的情绪,没有谁会认为他们的情绪是一样的,由此引起的个体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大致也是一致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己。相似的情感体验奠定了人与人之间情感上交流和沟通的基础,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语言’,也就奠定了共处与合作的基础。
音乐表演中的集体形式是浓缩的与社会共处的形式。齐唱(奏)合唱(奏),作为群体的工作,需要彼此之间相互配合,通力合作,个体的作用要发挥到恰到好处,既不能强化,也不可弱化,否则将破坏整体的和谐。一个人不能完成所有的工作,群体更需要每个人的努力。中小学生通过集体形式的音乐活动,在潜移默化中,便能形成和谐意识与群体合作的精神。
四、培养兴趣与成功原则
于音乐审美的精神需要。了解学生兴趣的产生、发展和个体差异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的前提条件。音乐兴趣的发展有三个阶段:幼儿时期,对各种奇异的声音(包括非乐音)产生直接的兴趣,这种最初的兴趣属于有趣水平;童年时期,随着儿童心理的发展,他们会对表现音乐(唱、奏)有兴趣,从中他们能得到最大的快乐,此时的兴趣己发展到乐趣水平;青少年时期,他们的音乐心理进一步发展,对音乐的兴趣表现为多元化,社会生活也对他们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传媒的导向作用)伴随他们理性思维的发展,此时的兴趣己发展到最高水平即志趣水平.
当然,音乐的兴趣会存在个体的差异:如指向性(音乐类别)、广阔性(音乐范围)持久性(保持的时间)效能性(取得的成效)等方面存在差异。
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享受成功,是保持他们音乐兴趣的有效方法。音乐教学中的成功,不在于学生获得某级别的奖励,主要是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做出成绩,从而得到老师与同学的充分肯定。然而,难度过大的“双基”知识是难以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因此,把握知识的难度,让学生能够充分地享受成功的喜悦,不仅能使学生持久地保持音乐学习的兴趣,更是增加了音乐学习的动力,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激发和保持音乐兴趣,教师要注意以下问题:
1.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古今中外的音乐文化遗产,当然是最好的教材,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也不能忽视,与当今社会生活贴近的流行音乐中的精品也应纳入其中,除了在教材中要将各种内容把握恰当的比例外,对其应用的形式也应慎重考虑,如某些流行歌曲的歌词是中小学生难以理解或接受的,其曲调可作视唱曲或器乐合奏教学之用。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唱歌教学、欣赏教学等都有一些常用的教学模式,但如果一成不变地运用这些模式,将使学生感到厌烦,这也是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原因之一。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富有感染力,包括音量的大小、语调的抑扬、速度的快慢、节奏的张驰都要适中,特别要有丰富的表情。无声语言的运用要恰到好处,教态要自然、和蔼可亲。

相关帖子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3-29 10:19 , Processed in 0.197679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