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目标指出:
一、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三、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四、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五、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从总目标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科学领域的关键能力就是探究能力。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幼儿园科学活动要让孩子在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不仅要使幼儿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同时,《指南》中也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在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践行《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今天,幼儿科学活动的设计要通过创设科学启蒙活动,结合幼儿的兴趣和身心发展特点等帮助幼儿在探索中获得成长。那么到底该如何设计一次精彩的科学活动呢?
活动导入:科学活动充满了新奇,所以在导入时吸引幼儿的眼球激发幼儿的兴趣就尤为重要。针对于科学活动本身的特点,实验导入、魔术导入、实物导入和情景导入是在面试中较有特色的导入方法。所以广大考生在备考时可以结合具体活动去设计自己的活动导入。
活动展开:本环节是整个活动的核心部分。所以作为教师要把某一科学活动教授给幼儿,要求教师自身必须要严谨的语言表述机准确、博大的知识储备。
1. 猜测环节:通过猜测可以把幼儿带入探索之门。
2. 实际操作:通过亲身体验发现实验结果
3. 交流讨论:猜测育操作的结果的不同与原因。
4. 小结:
5. 拓展提升:设置启发性问题,提高探索的难度。
在基本部分中,教师的提问要多以鼓励性、发散性、矛盾性等提问,这样才能更好的给孩子思考的空间。
1.鼓励性提问:面向全体,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不同的想法。
2.发散性提问:问题不限定答案。
3.矛盾性提问: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在幼儿探索中很难捕捉到问题的矛盾,这时需要老师通过提问引起幼儿的注意,进而进行深入的探究。比如:在“尽快让冰融化”的科学活动中,两个幼儿都认为倒入热水会很快融化,但在实际操作中,两个孩子方法一样所用的时间却不同,教师及时抓住了孩子间的认知矛盾提出问题:“你们都用了倒热水的办法,为什么用的时间一个短一个长呢?”这个问题在幼儿的认识中引起了已知与未知之间的矛盾,从而激发幼儿更进一步的去探究欲望,在反复的尝试中,孩子们发现同样是热水,倒得越多冰就会融化得快些,所以时间就短!
活动结束:
在结束环节可以带领幼儿谈一下科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现符合现实需要的特点,体现教育内容生活化。
总之,在整个科学活动设计中围绕探索展开,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探索态度,养成乐于探索的习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