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479|回复: 0

[新闻] 芈月时代的老师,竟然这样教学生!涨姿势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14 16:5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size=1em]导语
今天,让我们说说热播剧《芈月传》,虽然在小编心中,这部剧差了《甄嬛传》十万八千里,但谁让它火得不行不行呢。

芈月所处的先秦时代,非常值得一说的,就是涌现出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批好老师!


Q
老师这个称呼,是从明清才开始的,那么在芈月时代,老师都叫什么呢?


A
135编辑器
师傅:先秦时代国君的老师才敢这么叫

师资:先秦时代对老师的敬词

师保:古代担任教导贵族的学官

博士:先秦时代的国学老师

司业:古代教音乐的老师

教职:原是周礼小宰六职之一

孟子师从孔子,孔子拜过老子,墨子学过孔子,后来批判儒家自立学派......真是要晕了。算了,切入正题,快来看看那个时代的老师怎么教学生吧!

孔子:史上第一位职业教师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

教师职业的先驱者,经历了这三大探索阶段:

第一阶段:自开始办学,到去齐国求仕之前,约七八年时间。在这一时期,孔子的学生中有比他只小6岁的颜路(此人乃颜回他爸),有比他只小9岁的子路。

第二阶段:自37岁从齐国返回鲁国到55岁周游列国之前,共计18年的时间。这18年中,他的教育经验越来越丰富,名气越来越大,所收的弟子越来越多。除了鲁国的学生之外,他的学生中还有来自齐、楚、卫、晋、秦、陈、吴、宋等国的求学者。

第三阶段:自68岁周游列国结束回到鲁国,到他去世,共5年时间。孔子死后,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们以对父亲之礼仪对待孔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更是在孔子的坟前改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6年。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行者,第一位职业教师,得到了弟子们的衷心尊敬。

老子:史上最具神话传说色彩的老师
老子身上有太多的神话色彩。比如相传他母亲怀了九九八十一年身孕,从腋下将他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在道教中,老子还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

孔子曾拜访过两次的国家图书馆馆长。

孔子一生曾两次拜访老子。

老子至少要比孔子大十多岁,也比孔子出世出名的早,据说老子十六岁就在周朝为“国家图书馆馆长”了。老子自幼勤学好问,十三岁就被推荐去周首都太学深造,十六岁入朝为官。孔子这时在鲁也小有名气,招徒开坛,听说国都里有个大贤人老子,就带弟子一起去拜访他。

老子热情招待并教大道礼乐,孔子受益匪浅,数日后拜别。

墨子:史上第一位批判老师,另立门户的老师
鲁国人。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自称“鄙人”的布衣之士,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墨子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鲁班相比。但他很谦虚,自称为“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墨子曾做过宋国大夫,也曾师从儒学,学习孔子之术。但后来逐渐对儒家的繁琐礼乐感到厌烦,最终舍弃老师的思想,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

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广收弟子,积极宣传自己的学说,二是不遗余力的反对兼并战争。他的亲信弟子达数百人之多,行迹很广,东到齐鲁,北到郑卫,南到楚越。

荀子:开创教师从业标准先河的老师
荀子一反孟子的性善论,首倡性恶论。他以为,教育在“伪善”中有巨大作用,就是通过教育与受教育者的客观努力,积累德行。圣人就是“人之所积”。

教育注重积累和环境的影响,最终让人发生质变

他的教育主张中很重视“渐”,即环境对人的影响。通过长期的“积”和“渐”,就达到“君子学问,不时变化,如蝉蜕壳”,就是说教育可以使人发生质变。

荀子一方面看重教师,一方面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他认为做教师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 有尊严有威严

2. 有丰富的经验和高尚的信仰

3. 能循序渐进、不凌不乱地进行教学

4. 能了解精细的道理而且能加以发挥,此外还要有广博的学识和高深的学问。

鬼谷子:多才多艺,史上培养奇才最多的老师
春秋时代卫国人(今河南鹤壁)。他擅长持身养性和纵横术、精通兵法、武术、奇门八卦,著有《鬼谷子》兵书十四篇传世。民间称其为王禅老祖,也是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因隐居清溪鬼谷,就被称为鬼谷子。

不看数量看质量,我培养的学生都比我有名

鬼谷子被称为纵横家鼻祖的原因是,其下有苏秦和张仪两个叱咤战国时代的杰出弟子,另有孙膑与庞涓也是他弟子的说法。

在鬼谷子的500弟子中,最有名气的是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商鞅,剩下的李斯、毛遂、徐福、甘茂、司马错、乐毅、范雎、蔡泽、邹忌、李牧、黄石等,奈何没有确切而权威的文献记载,所以真实性还有待考证。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6-1 13:31 , Processed in 0.097644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