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462|回复: 0

[资料] 教师资格考试试讲策略指导: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0 10:4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一、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行为的导向系统,对于教学认识活动设计具有指导性作用。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也是进行教学过程设计的依据。只有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可能设计出合适的教学过程,也才能使教学实践活动更为有效。

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具体行为的陈述,是指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制订的,希望学生从课堂中应该学到的东西。

(一)化学教学目标的构成

1.知识与技能
人总是以已有的知识作为基础和背景,去认识、构建新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新的学习活动。离开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话。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指向的“知识与技能”是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那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其他课程目标的落实只有通过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一重要载体,才能得以顺利、有效地展开。

2.过程与方法
任何科学知识、概念和原理的获得都依赖于一定的探究过程和方法。科学不仅是科学知识和结论的堆积,还表征着特定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是结论与过程的统一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是现代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期望学生在化学学习中能获得深刻的内心体验,培养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化学教学目标的陈述

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陈述
从陈述来看,一个相对完整的化学教学目标一般主要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即ABCD法),即主体、行为、条件和程度(适合于结果性目标)。

(1)主体
它是指化学教学目标陈述的主语。由于化学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经过化学学习后的行为、感受的变化,因此,目标陈述的主语是学生,并不是教师。

【例如】:
“了解活性炭和木炭的吸附性及其用途”-学生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这一陈述不能作为化学教学目标,只能作为教师实施化学课程的一项任务)。
(2)行为
这是目标陈述中的最基本成分,也是不可缺少的成分,当然也就不能省略。陈述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短语,动词说明动作,宾语说明动作的对象。

【例如】:
“了解活性炭和木炭的吸附性”-“了解……吸附性”
行为表述是否合适决定了化学教学目标的陈述是否正确。在表述行为时,一定要注意:
①行为动词要准确。例如,如果将“了解活性炭和木炭的吸附性”这一目标中的“了解”改为“理解”,那么,这个要求对初中学生来说就过高了,因为只有明白了活性炭和木炭的结构才能理解它们具有吸附性的原因。因此,用“理解”就是一个不准确的行为动词。

②行为对象不具体。例如,“了解碳的性质”。这一目标中的“碳的性质”就非常不明确,是指碳的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还是二者都有;碳的化学性质指碳的什么化学性质,是碳跟氧气的反应,还是碳跟氧化物的反应。
③行为动词不可行。例如,“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这一目标中的“形成”就不可行。因为,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整个中学化学课程的目标,作为具体一课时的目标,根本不可能实现。如果改为“体会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观点”,则具有可行性。

(3)条件
它是指对行为对象的限定。例如,“了解活性炭和木炭的吸附性”-“活性炭和木炭”;“(学生)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行为对象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现象”,条件是“常见的”、“与日常生活有关的”、“一些”。

(4)程度
它是指作为学习结果的行为的最低标准,是对行为动词的限定,具有可操作性。例如,“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这一目标中的行为动词是“认识”,对行为动词的限定词是“初步”,它表示作为学习结果的行为的最低标准是“初步认识”,如果学生能够达到“认识”,也是可以的。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陈述

由于学生的认识和情感的变化是一个长期教育影响的结果,教师很难预料在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的内在情感会出现哪些变化。因此,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常只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而不具体规定学生应从这些活动中获得什么。

同时,要注意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与老师们所采用的教学过程有很大关系。例如,对于同一知识内容,若通过实验活动来实现,就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实验设计能力等;若通过提供资料的形式来实现,其目标也就变成了发展学生分析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可以先制订初步的教学目标,再根据对教学过程的分析对目标进行修正,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学目标更为完善,也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事实上,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相关帖子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6-11 22:54 , Processed in 0.161095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