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478|回复: 0

[经验] 教师资格证面试中,语言沟通技巧很重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17 11: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教师资格面试中,应试者和考官之间的沟通主要是靠语言来进行的,因此语言沟通技巧在面试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这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巧妙展示语言“亮点”

语言表达能力是面试的重要测评要素,面试中语言技巧使用的优劣,直接反映了面试者的知识和修养。


1、“我”字使用要巧妙

  1.减少“我”字的使用频率。在教师面试中,应试者极力向考官推销自己:“我”适合这份工作;“我”毕业于某某学校等等。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多数人既有展示自我的欲望又有不愿意做别人的观众的心态,因此在应试者痛快地使用“我”字的时候,考官可能已经厌烦了。

  2.变单指的“我”为泛指的“我们”。

  3.用较有弹性的“我觉得”、“我想”来代替强调意味很浓的“我认为”、“我建议”等词语,以起到缓冲作用。
  4.使用“我们”的替代语,如“大家”等,以转移“我们”的语义积累作用。
  5.对“我”字作修饰和限定,如,“我的拙见”、“我个人的看法”等。

  6.在符合语法的情况下省略主语“我”,如将“我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运作”省略主语变为“这是一次成功的运作”。

  总之,除了在明确主体、承担责任的语义环境下,应慎用和巧用“我”字。

2、发表意见的技巧

    教师资格面试中,针对某一教育问题,应试者能否发表合理的、深刻的、有建设性的观点,是面试中的一项常规的而且是重要的测评项目。

       1.考官提问时请应试者注意听,抓住考官提问的要点,同时合理组织自己的语言,考官未说完,绝不能打断其话头,静待考官说完后再从容不迫地发言。
  2.保持与考官的及时沟通。发言时,一定要密切观察考官的反应;考官未听清楚,要及时重复;考官表示困惑,要加以解释或补充说明;如果考官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自己要主动结束话题,而不要等到被打断。
  3.不要固执己见,应该允许考官提出相反意见,并且虚心倾听,真诚请教。若经过讨论仍坚持自己的观点,也要记住不要明确否定考官的意见(尽管实质上已经这样做了),同时尊重考官的意见。

  4.当问题属于中性或不易引起争论时,可直接坦率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5.当自己的观点不易被接受时,可以使用“层层递推法”和“反证法”。

3、做恰当的解释

在面试中解释是常用的表达方式。解释的目的是将考官不明白或不了解的事实、观点说清楚,或者是阐释某件事的原因,还或者是将考官的误解及时澄清。
1.解释的态度应端正。2.应适时收尾。3.有理有据。4.实事求是。5.承担责任。

4、不断提升面试语言的逻辑性

  应试者的发言需简洁、精练,谈吐流利、清楚,以中心内容为线索,展开发挥。应试者不要东拉西扯,将主题漫无边际地外延。为了突出自己的中心论点,应试者可采用结构化的语言。回答问题时,开宗明义,先做结论,然后再做叙述和论证,条理清晰地展开主要内容。当然也要避免议论冗长。
1.避免表达模糊不清和前后歧义。
2.前后指代清楚。
3.情节叙述需提供确切信息。
4.避免使用语义含糊的词语或句式。有些词语本身就语义含糊,一些句式也是这样,如:“可能”、“也许”,“如果必须做出结论的话……”等。
5.不要随意省略主语。
6.可以在话题末尾做一个小结。
7.增强谈话的逻辑性。 

5、借“口”说话

  面试时的很多问题是直接针对应试者提的,需要应试者正面做出回答。而其中的有些问题如果应试者借“口”说话可能效果会更好。例如考官询问:“你认为自己大学期间的成绩优秀吗?”应试者如果正面回答:“我想应该是不错的吧!”就很难有说服力。而如果应试者借用他人的“口”来证实自己,就会有效得多。例如,“我本科四年,有三年拿到了一等奖学金,毕业时被评为优秀毕业生”。
  借“口”说话在具体应用时,要注意借的“口”——选择的人或事物应该是考官能接受、能认可的。如果应试者说:“我母亲一直认为我很聪慧……”就似乎不太合适,因为自己的亲人对自己的评价不够客观和权威。此外,应试者还应尽量将这种方法表达得委婉含蓄一些。

  借“口”说话,既不能大张旗鼓、盛气凌人,又不能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只要避免了这几点,借“口”说话的技巧就能恰当地运用。

6、(六)面试用语的“禁忌”

  1.自己和自己抢话也不让别人插话。有些应试者前一句话刚完马上又抢着说下一句话,并在话题连接的部分插入无意义的“所以……”、“而……”等连接词,让自己的语言密不透风,难以让考官插话以做出适当的响应,例如某应试者这样说:“我要说的就是这些……所以……换句话说……”。

  2.语言的反复追加。当应试者说话时反复重复某一句话或经常补充前面的话,就会令考官烦躁了。

  3.确定性的两个极端。语义的确定性应适时而定,有些应试者形成一种语言习惯,经常使用绝对肯定或很不确定的词语。例如一些应试者总是说:“肯定是……绝对是……当然了……”,另一些应试者却老把“也许、可能、大概、差不多、还可以吧”等挂在嘴边。这两种情况都应该避免。

  4.语言呆板,重复使用某种句式或词语。如果应试者回答每一个问题都像小学生解问答题一样:“因为……所以……”那么即使其内容再精彩,也会令考官乏味。应试者应尽可能地变换句式,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等。如“因为”就可以在不同的地方换用:“因此、由于、由于这个原因、之所以……是由于……”等等。

  5.不要随便扩大指代范围。有的应试者经常使用“众所周知……”、“正如每一个人了解的那样……”等话语,似乎面试考场应该加入更多人。这样的说话易造成考官逆反心理:“我就不知道……”。

  6.去掉口头禅和伴随动作。一个人的“语言形象”也可能带着一些反复使用的口头禅“那个、然后”等以及诸如扬眉、歪嘴角、搔头发、抹鼻子的伴随动作。这些都是应该去掉的。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6-11 16:59 , Processed in 0.195719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