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416|回复: 0

[资料] 2015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学》综合试题及答案(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3 09: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是(  )。
A.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B.促进新旧知识联系
C.促进新知识长期保存
D.促进短时记忆
2.负有中小学生受教育权实现义务的主体不包括(  )。
A.教师
B.学校
C.国家
D.企业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愤”与“悱”的意思(  )。
A.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悱:口欲言而未能其貌
B.愤:愤怒。悱:想说而说不出来
C.愤:感觉不满足,努力地去做。悱:感觉心情不舒畅
D.愤:因不满意而心情激动。悱:感觉心情不舒畅
4.疏导原则就是(  )原则。
A.导向性
B.因材施教
C.循循善诱
D.有的放矢
5.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
A.建立班集体
B.评定学生操行
C.抓好学生学习
D.组织学生活动
6.属于非测验的评价手段的是(  )。
A.观察
B.判断
C.反思
D.分析
7.属于自编测验的类型的是(  )
A.工作日记
B.客观题
C.等级评价量表
D.行为检查单
8.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  )。
A.道德情感异常
B.道德行为不良
C.道德意志薄弱
D.道德认识缺乏
9.(  )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
A.教学方法
B.教学原则
C.教学任务
D.教学目的
10.提出“化民成俗,其必有学”的论著是(  )。
A.《理想国》
B.《学记》
C.《政治学》
D.《大学》
11.“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  )。
A.先导性
B.感染性
C.权威性
D.针对性
12.据记载,我国的小学最早出现于(  )。
A.殷周时代
B.秦代
C.唐代
D.明代
13.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
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春期
14.小学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最重要的是要考虑(  )。
A.形象性与兴趣性
B.娱乐性与生活性
C.科学性与思想性
D.知识性与个性
15.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  )
A.引导性
B.间接性
C.简洁性
D.交往性
16.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  )。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观念
D.道德行为
17.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是(  )统一的过程。
A.个体与环境
B.个体与社会
C.个体与教育
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18.小学班主任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学生
B.班会活动
C.建立学生档案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9.课外活动不包括(  )。
A.社会活动
B.科技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选修课
20.属于主题班会形式的是(  )。
A.主题报告会
B.学科小组
C.科技活动
D.社会公益活动
二、填空题
21.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__________教育。
22.根据课程的组织方式,可把课程分为:分科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__________。
23.主题班会应以_________为主,教师不能包办。
24.教学大纲即_________,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25.课外活动计划实施的终结性环节是_________。
26.小学毕业考试在县级教育部门的指导下,一般由__________命题,农村也可由乡、镇教育管理机构组织命题。
27.课程设计要强调_________、探索性、实践性,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亲身实践,注重学生的探索、获得各种直接经验
28.教育技术的_________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工艺、设备、程序、手段等)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29.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年限通常有: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的“_________”;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五四学制”;小学和初中“九年一贯制”。
30.__________的教育目的决定了全面发展教育的整体内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三、判断题
31.阶段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
3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的需要。(  )
33.外铄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
34.课程设计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  )
35.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这是学生学习与从事学习活动的其他社会成员的区别之一。(  )
36.学校教师要贯彻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和下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参加各类实现教育目的的活动等。( )
37.教学计划规定了各学科的基本要求、各种活动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等,还设置了“地方安排课程”。(  )
38.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  )
39.运用知识的目的在于使教师及时获得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进程与要求。(  )
40.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
四、简答题
41.简述课程计划编制的原则。
42.什么叫“义务教育”?它与“普及教育”有什么不同?
43.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哪些?
44.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依据是什么?
45.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的目的是什么?
五、论述题
46.下面是三个小学生的对话:
学生甲:“我觉得我爸爸最伟大,爸爸对我影响最大,学校教育可有可无。”学生乙:“当然老师的作用最大了,没老师的教育,你能识字吗?”
学生丙:“我觉得社会最伟大,警察叔叔很辛苦,能抓坏人。”
请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角度,结合案例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A 4.C 5.A 6.A 7.B 8. C 9.A 10. B
11.D 12.A 13.C 14.C 15.B 16.B 17.D 18.D 19.D 20.A
二、填空题
21.劳动技术
22.核心课程
23.学生
24.学科课程标准
25.总结
26.学校
27.自主性
28.现代化
29.六三学制
30.全面发展
三、判断题
31.×32.√33.×34.×35.√36.√37.×38.√39.×40.√
四、简答题
41.【答案要点】课程计划编制的原则是:
第一,保证实现教育目的与任务,体现课程结构的完整性。既要体现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又要保证各类学科之间的协调平衡。
第二,以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要充分考虑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经验与技能,科学把握知识的衔接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正确处理好学生的现实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三,依据科学的课程理论,处理好课程系统内部范畴的几个基本关系,体现知识的基础性和多样性。这些基本关系包括:基础课与提高课,分科课与综合课,理论知识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
第四,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要精简课程,加强课程的基础性并且要发展学生特长;知识体系要相对完整,保证学科间的合理关系;要做到统一性与灵活性、稳定与变革相结合。
42.【答案要点】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有不少国家或地区又称这种教育为“强迫教育”。
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普及教育;但当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及教育的义务形式时,称为普及义务教育。也有的国家把义务教育称为公民教育。
43.【答案要点】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主要有:(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每一堂课都有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也不同;(3)学生年龄特征。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不同,他们的知识准备程度和个性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水平。因此,必须根据不同年龄特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有些方法需要较长的时间,有些方法对教学设备的要求较高;(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6)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也制约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
44.【答案要点】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依据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首先,我国《宪法》中有关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以及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原则的规定是制定《义务教育法》的法律依据。
其次,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实际需要、现阶段发展教育的现实条件是制定《义务教育法》的现实依据。从根本上说,经济的振兴、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合格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基础教育。因此,国家需要制定《义务教育法》,才能更快、更有效地发展基础教育。《义务教育法》正是在总结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经验、普及教育过程中的教训的基础上制定的。
45.【答案要点】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表现所做出的小结与评价,主要由班主任负责。
操行评定的目的在于:(1)教育儿童奋发向上,肯定优点,找出缺点,指出努力的方向,鼓励儿童上进;(2)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情况以便与老师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儿童;(3)有利于班主任总结工作经验,找出问题,以改进工作。
五、论述题
46.【答案要点】
(1)学校、家庭、社会构成了儿童的成长环境,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整个社会都要担负起教育的责任。案例中学生甲、乙、丙三人通过各自的观点分别说明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各自的影响,其实只有三方面形成合力、达到对学生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2)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机构,学校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起主导作用。但是,学校能否发挥其积极影响,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学校只有保持同社会、家庭的联系,依靠各方面力量对学生共同施加影响,才能对他们的身心发展起促进作用。案例中学生乙认为老师的作用最大,其实正是学校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主导作用的表现。
(3)家庭是影响儿童发展最初的因素。家庭结构、家庭关系以及父母的思想意识、文化素养、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会极大地影响孩子。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案例中学生甲认为爸爸对他的影响最大,学校教育可有可无是不对的。家庭中父母的言行举止、行为方式以及思想观念等固然会对孩子产生影响,但是学校仍起到主导作用,因为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因此不能认为学校教育可有可无。
(4)在社会因素中,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是社会群体、社会道德、大众传媒、社区等。学校和家庭应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案例中学生丙认为社会对他影响最大,实际上他只是从个人角度认为警察叔叔能抓坏人给自己深刻的影响,因此忽视学校的主导作用。
(5)总之,影响个体的身心发展因素是多方面的,只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配合,形成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致和连贯的合力才能真正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5-22 00:20 , Processed in 0.089343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