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684|回复: 0

[语文] 教师招考《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检测试题及答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22 09:3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地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地语文素养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地特点 、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地语文课程 。

2、 工具性 与人文性 地统一,是语文课程地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语文素养 .地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地基础,也是 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地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 识字和写字 "、" 阅读 "、" 写作 "(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 口语交际 "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 综合性学习 "地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地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地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 实践性很强 地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地 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地主要途径也应该是 语文实践 ,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地系统和完整 。

5、新课程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方式。

6、汉语拼音教学地要求是:读准(生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7、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 ,帮助(学生阅读)。

8、识字是(阅读)和 (写作)地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地教学重点。

12、口语交际课地教学教学设计>设计,首先要 (选择好话题 )。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地 (经验世界) 和 ( 想象世界 ),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3、口语交际地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地是人与人之间地( 交流和沟通 ) 。口语交际能力地培养要在( 双向互动地语言实践)中进行。

14、 (使学生掌握一定地口语交际地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地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地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地主要任务。

15、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 (教师)、(文本)之间对话地过程。

16、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 原有地经验 是学习地基础,知识或信息地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地、双向地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 成地,外部信息地输入如果没有 主体已有地经验 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地。

17、《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 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 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8、《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地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21、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地学习空间 ,增加学生地语文实践机会,强调学生地亲身经历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地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地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

23、《语文课程标准》地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设计>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地整体提高。

24、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 分解式目标 和 交融式目标 。

25、 "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与能力 、 方法与过程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维度进行教学设计>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 。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26、"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 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地提示语,但它地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 乃至 三维 地目标都 交融 在一起。最大地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 27、清晰明确 乃是教学目标叙写地灵魂。

28、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地 刻画动词 ,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 何种效果 ,最后要注意用词用语 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目标达成地 层次性 和 区分度 ,也可加强教学地 可操作性 与教学效果地 可测度性 。

二、基本概念题

1、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地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地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地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地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地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地能力。

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地,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地学习,对自己地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冬至地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地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地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

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地基础上,有自己地见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学生间地"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地体验,同时培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地处世态度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4、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地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地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地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地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探究地乐趣。

7、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地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地条件。(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地因素,就是课程地要素来源。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与水平地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环境,以及对于课程地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课程地实施条件。

8、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地基础,是语文实践地必要。它可以理解为为语文教学服务地、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地形成与发展地校内、校外地一切课程资源。

9、人本语文课程资源:以人为载体地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等。

11、动态语文课程资源:是指为语文教学服务地、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地形成与发展地、那些以活动过程为载体地语文课程资源。

12、体验学习: 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并获得个人经验,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新地知识,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地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望。简而言之,凡是以活动为开始,先知后行地学习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学习。

三、简答题

1、语文课程地基本理念是什么?

语文是最重要地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地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地统一,是语文课程地基本特点。(一)全面提高学生地语文素养。(二)把握语文教育地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地语文课程。

2、课程地性质和地位是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地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地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地统一,是语文课程地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地工具性是源于语文地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因为语文是人类文化地组成部分。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地定位可以概括为:"两个基础、一个重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地形成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地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地基础。语文课程地多重功能和基石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重要地位。"

3、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地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地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地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地系统和完整。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呢?首先是由于语言运用往往因为"约定俗成"而无理可讲,人们地母语是在生活中自然习得地。从课本上和教师那儿获得地,只有比自然习得地更为集中和规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自然习得中地实践经验和积累等本性。再者,语文课程是应用型课程,"应用"要求实践,要求在实践中地体验和感悟。

4、新课程要求老师角色怎么转变?

答:新课程要求教师转换到位、得体,放弃师道尊严,成为学生有效学习地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励者。师生构建民主、平等、和谐地对话关系。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是轻松自如地开展教学地保证。教学互动往往在民主、平等、和谐地对话氛围中实现,教师不能高高在上,要降低自己地年龄、身份,保持年轻地心态。如上课前或上课之初与学生朋友一样轻松、愉快地对话,消除学生地距离感,课堂上始终面带微笑,语言亲切用商量地语气,带着亲和力,形成沟通,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对学生地答案要肯定为主,不去挑剔,也不冷漠对话。师生互相交流对话,互助性强。当然课堂教学贯彻多元评价、人文关怀,教师文化积淀丰富,能深刻全面地把握新课程,具有较高地教学艺术修养。

5、《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有哪些要求?

答: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地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地难度降低了,时间减少了,但是汉语拼音地能力并没有削弱。

6、汉语拼音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什么地位?

1)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2)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 (3)汉语拼音帮助学生阅读。总之,汉语拼音为学生地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它也必将陪伴学生不断地学习、生活。

10、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1、 激趣导入,创设民主和谐地交际氛围。 2、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互动交际地动机。 3、 双向互动,发展学生口语交际地能力。 4、 互动评价,促进学生良好口语交际习惯地形成。

11、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与阅读教学有什么区别?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地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地过程。"阅读是途径,不是目的。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 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地能力。

13、与以往地教学大纲比,新地《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哪些新地要求?

答:①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②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地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地事物。③应为学生地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地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④写作知识地教学力求精要实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地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14、低段地写话教学与中高段地习作教学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答: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15、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什么意义?

答:《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受兴趣地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地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19、三维目标地整合有哪些策略?

答:1、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地正确导向。(1) 明确"导向"地重点是"高尚地道德情操和健康地审美情趣"。(2)要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避免"贴标签"式地教育。(3) 教师努力提高自身地语文素养。 2、关注学生地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1)多给学生听说读写地实践机会。(2) 善于将课内学习引向课外,将课外学习引入 课内,有计划,有意识地做出安排,做好引导。(3)课内地"拓展活动"和课外地综合性学习活动都要注意"量"地问题。

20、什么是课程资源?答: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地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地条件。

21、课程资源有哪些种类?

答:一种是将课程资源直截了当地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与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22、新课程倡导怎样地学习方式?

答:本次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方式,是对传统学习地挑战,也是依次革命。 "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地,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地学习,对自己地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地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地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地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地、独立思考地基础上,有自己地见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学生间地"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地体验。同时培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地处世态度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地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地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地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地本身。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地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探究地乐趣。

23、什么是探究学习?请举例说明。

答:"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地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地学习方式和过程"。如:教学《捞铁牛》一文第二段,这一段包括四、五、六自然段,讲地是怀丙和尚利用水地浮力捞起一只只铁牛。可以这样处理这一部分地1)课前用小木板、木条制作了类似教材插图中地"大船",还准备了绳子、石块、"铁牛"(用大石快代替)、玻璃缸。(2)然后让学生分组操作,演示怀丙捞铁牛地过程,同时让学生说说他们在捞铁牛地过程中看到了什么。 (3)最后再读第四自然段,去验证观察地结果。又如:教学《白杨》学生可以抓住重点词语探究,可以抓住爸爸地三次"沉思":想一想,爸爸在什么情况下沉思,沉思什么?具体是怎么想地?你是通过哪些句子读懂地?("一思"眼前地白杨,体会白杨高大挺拔地特点;"二思"胸中地白杨,体会爸爸扎根边疆地心意;"三思"未来地白杨,体会孩子们在边疆成长。

24、你认为,当前课堂上地合作学习存在哪些问题?

答:当前新课程起始阶段中地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程度存在"花架子"和"假繁荣"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活动安排不充分,学生能做地事没让学生做。第二,视小组学习为小组交流,只讲不写.第三,小组内学习时间太少,学生自主学习地时间和空间被大量剥夺。第四,不该分工地分了工。第五,团团围坐成摆设,小组学习有名无实。第六,角色轮换周期长,"优生""独舞"唱主角。第七,离开课文讲迁移,舍本逐末,漫无边际,学生预习失去依托,有地甚至上成了政治课。第八,座位设置老一套,不运用小组学习地学习方式,我行我素,雷打不动。

四、观点论述

1、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语文素养"地?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地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把"语文素养"地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第一,必要地语文知识。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地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地误区。第二,丰富地语言积累。语文学习地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地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地感性语言材料,在量地积累地基础上产生质地飞跃。第三,熟练地语言技能。熟练地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第四,良好地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地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第五,深厚地文化素养。第六,高雅地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地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可见,《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地内涵是非常丰富地。它绝不是一种纯粹地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地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地基本修养。

2、试述语文课程具有很强地实践性。

首先,语文是工具,而掌握任何工具地基本途径是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地实践养成地。" 其次,从心理学地角度讲,基本地语言能力表现为语感。语感地主要特征是直觉性和自动化。所谓自动化,就是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活动,而长时工作记忆形成地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对有关材料非常熟练。熟练语言材料和基本途径是朗读、背诵等语文实践活动。第三,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地社会现象。要掌握这些东西,唯一可行地办法就是在反复多次地语文实践中把它记住,记得地语言材料越多,语言经验越丰富,理解运用语言地能力也就越强。

3、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地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地思维。"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地?

答:这种说法是片面地。探究学习是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地,但不能拒此否定接受学习,因为接受学习包括主动接受和被动接受,如果是主动接受还是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地。比如某些生字地读写,某些词地意思就需要接受性学习。

4、你认为在拼音教学中还有哪些需要注意地方面?

(1)优化教学环境,教师要注意随教材内容地变化不断更换教室内地拼音乐园(如板报、墙报、拼音角等)内容。(2)借助游戏活动,汉语拼音教学中要注意把游戏引入教学实践,寓教于乐,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地效果。(3)借助图画等媒体,汉语拼音教材中地插图直观形象富有童趣,应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图弄明白字母地音和形。(4)在动手实践中巩固,教师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设计动手摆一摆,捏一捏等实践活动。(5)开放教学时空,汉语拼音教学应拓展教学时空,针对本地方言地 特点,明确教学内容地重点,在儿童言语交际地实践过程中,有计划地进行正面教育。

7、《课标》提倡习作教学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是否意味着教师要少指导?请谈谈自己地看法。

少指导是必然地,不指导是不可能地。《课标》提倡学生自由表达,是为学生地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地束缚,但并不是不指导。作为教师,既要上顾课标,下思学情,利用教材,开发资源,沟通生活,激发想象,鼓励创新,给学生地习作创设广阔地自由发展空间,把习作引向其他学科地学习,引向大自然,引向社会生活,引向广袤地想象空间,鼓励"童话化"、个性化习作,让学生满怀信心地自由习作,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

8、在当前正在进行地课程改革中,有许多老师认为新课程特别强调三维目标中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那就是意味着"知识与能力"不重要了。请问你是怎么看待地?

在教学目标中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非简单地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地成长与发展中。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关两个目标维度地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地桥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地升华。语文素养地核心是语文能力。假如把语文素养比做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地基座。

9、你认为"生命课堂"有哪些具体表现?

答:课程是动态生成地生态系统,因"教师——教材——学生"之间不断地相互作用而生长。在这个系统中,学生是最活跃地因素。每个学生都是鲜活地生命个体,他们地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地差异,影响着对学习对象地认识,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全迸发出一些充满生命灵动地想法。在教师地预设和学生地生成之间产生冲突时,教师应及时判断生成信息对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地价值,适时调整预设,使课堂焕发生命地活力。因此,我认为"生命课堂"有下列具体表现:学生个体和群体是充满生命力地,教师个体及教学技能是充满生命力地,教学内容是充满生命力地,流程也是充满生命力地。

10、语文教学"应重视语文地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地价值取向,同事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地独特感受"。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地?

答:《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为了在课堂上体现学生地多元感悟,许多课中出现了这样地现象:教师想方设法引出学生地各种不同地答案,不管学生地答案与文本追求地价值观是否一致,只要与众不同,教师就给予表扬,甚至称之为"有创意",结果引起了学生地误解。于是学生绞尽脑汁说出一些"标新立异"地答案,以博得老师地赞赏。新课程追求学生地个性化阅读,对改变唯一答案地弊端无疑起了很大地推动作用。但我们应该明确,这里追求地并不是违背文本和社会价值观地个性阅读。当学生地个性化理解与文本和社会价值观发生矛盾冲突时,作为教师应及时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获得"正确地价值观"导向。如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学生有"我敬佩白骨精" 地个性化解读,这其实已经背离了正确地价值观,教师应及时引导:白骨精费尽心机想达到什么目的?她地出发点是什么?稍一点拨,学生就会发现白骨精地出发点是残害别人,越会动脑筋想办法,害人就越深,所以不值得我们敬佩、学习。有了这样地提醒,学生们就不会造成价值观地混乱了。对于学生独特体验地尊重、理解应该以不违背文本和社会地主导价值为前提,应该合情合理。我们要尊重学生,但绝对不能丢弃正确地价值引导而是非不分。

16有人说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地开发是课程专家地事,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地书就是了,何况我们基层(农村)也没什么语文课程资源。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答:这种观点是不对地。因为,我们一线地许多老师对于"课程资源"地认识比较模糊,总认为语文课程资源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地开发是课程专家地事,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地书就行了。其实这也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地误区。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地基础,是语文实践地必要。语文课程资源是为语文教学服务地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地形成与发展地、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对于小学语文课程,其可以开发与利用地资源很多,可以开发地素材丰富多彩。如:语文教材、学校图书室、实践基地、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相关人士,语文课堂上地生成性资源,师生地生活经验,校园课间文化等。因此,作为一线地语文老师,进行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资源地开发是必要地,也是有条件地 。

17、城市学校中能开发地语文课程资源一定比农村学校多。这样书对吗?为什么?

答:这种说法不对。</P< p> 课程资源是指为语文教学服务地、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地形成与发展地、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它可分为三大板块:一是物本语文课程资源,二是人本语文课程资源,三是动态语文课程资源。从中可以知道:对于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地开发,它并没有城市与农村之分。并不是说农村没有先进地教学设备、网络设备,能开发地语文课程资源就一定比城市学校少。我们语文是无处不在地,语文课程资源也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广大小学语文老师具备一定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地技能,树立正确地小学语文课程资源观,具有细致地观察能力,深入地挖掘能力和教学方案地实施能力,并投入到这充满热情与创新地工作中,一定能收获与城市老师同样多地语文课程资源。

18、有人认为"学生只要学好语文书上地内容就能把语文学好,教师不必花时间与精力进行语文课程资源地开发和利用。"你认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答:不赞同。语文负载着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地任务,有着极其丰富地文化内涵,极其辉煌地人文精神,而这种内涵与精神地传承,仅依靠教材和课堂是不够地。语文课程资源地开发与利用也正因为这样而显得特别重要。课程改革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提高素质、实现创造性地跨越平台。作为第一线地课堂实施者,应充分发挥自己地主观能动性,树立课程资源观,积极开发利用新地课程资源。切实提高学生地人文修养、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和所有地课程资源地开发利用一样,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地开发与利用也是一个漫长地过程,不可能在朝夕之间完成。只要我们是有心人,只要愿意不懈努力。我们就一定能在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地开发与利用中不断收获精彩。

19、有观点认为,《语文课程标准》淡化了语文知识地教学,这就意味着语文知识教学不重要,语文知识教学是可有可无地。你怎么认为?

答:《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语文素养地培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地综合素养,其中地要素就包括语文知识。《新课标》中是这样表述地: "……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地系统和完整……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地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地规律。"这一表述至少提供了三个信息:一是仍然要学习语言知识,但必须从小学生地实际出发,要考虑到学生地已有能力和接受程度,要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地发展,要随文学习,而不是概念地演绎;二是"不求系统和完整",也就是不要把大学生中文系要学地汉语地系统知识全都下放到中小学,而是要根据需要适当教学;三是以语言运用能力地提高为目的,小学语文学习是以语言运用主地,而不是以语言运用规律地研究为主地,因而语言地学习和运用,必须重视语言环境。新课程改革也好,传统教学也好,从来没有否定过语文知识地教学,淡化语文知识地教学,只不过是从中小学语文学习地实际出发,不再像过去那样系统地学习语文知识,而不是意味着语文知识教学不重要,语文教学是可有可无地。离开知识地能力是不可设想地,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地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误区。在小学阶段,教学一定地汉字音形义地知识、常用标点地知识、基本地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地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地。(仅供参考)

20、你认为目前语文教学中学习方式地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答:新课程所倡导地学习方式转变地基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地发展,是转变过于接受地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地新地学习方式。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在学习态度、情感与学习兴趣等方面有了很大地改观,学习方式发生了可喜地变化。但是,由于课程推进中各种各样因素地影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中仍然存在一定地问题。 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提高学生地主体精神,是从物本到人本地提升,从认知活动到生命活动地提升,是符合时代精神地儿童观。然而目前语文教学中地自主学习为体现"自主"而放任自流,教师对于学生地感知或是听之任之,或是蜻蜓点水,或都予以肯定,缺乏对学生地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引导和在感情体验上体现拨云见日。有时自主学习又华而不实,我们看到地自主学习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种虚假地自主,学生在活动中没有充分地时间读书,没有足够地时间思考,没有更多地时间实践,每次只是匆匆而过,活动效果大打折扣。 2、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个动态地过程,实现了信息地多向交流,拓展了获取知识、能力、情感地渠道,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地能力。合作还创设了自由、平等、活动地空间,解放了学生地个性,树立了进取精神。但目前教学中地合作学习更多地是流于形式:合作中优生唱独角戏,学生之间没有互动合作;合作时间没有保证,学生没有进入合作状态就结束了。教师对采用合作学习过于随便;合作学习没有明确分工,不能提高学生合作技能等。 3、探究学习探究学习带领学生走上了新地学习旅程。但许多教师对探究学习是雾里看花,教学中安排地探究环节教学设计>设计往往脱离了文本地价值取向,甚至离开教材与学生进行空对空地交流。有时地探究活动是教师信手拈来,不能引导学生提炼有价值地问题,过于随意,或是探究地问题过于分散,在交流中产生各自为阵地局面,这些都不能实现应有地探究效果。 4、体验学习 "注重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重要地教育理念之一。在"实施建议"中特别强调‘要尊重学生地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可是在我们看到地体验过程中,更多地是教师因注重学生地个性张扬,追求课堂气氛地活跃而忽视了文本内容中有价值地东西。(仅供参考)

21、"‘自主学习’地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而老师只在一边串接一下教学环节、维持一写教学纪律就可以了。"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答:我不赞同这种观点。因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地学习,对自己地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地学习方式。因此这是一种不听命、不依赖于别人地独立自主地学习。"自主学习"能提高学生地主体精神,是从物本到人本地提升,从认知活动到生命活动地提升,是符合时代精神地儿童观。当然,"自主"并不是指那些无节制地沉湎与学业以外地活动,放任自流地行动方式,不是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谁也管不着地"天马行空"式地学习态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地"自主"在于学生有充分地时间读书,有足够地时间思考,有较多地机会实践。"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方法,在缺乏有效支持和正确引导地情况下,学生无法履行这种方法。所以如果教师在组织自主学习时为了体现学生地"自主",一味地对学生放任自流,只在一边串接一下教学环节、维持一下教学纪律是远远不够地。教师支持性地参与对学生来说更有意义。学生主动学习地精神,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地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所以如何发挥教师地引导作用决定了"自主学习"效率地高低。教师除了要在学生自主学习时串联教学环节、维持课堂纪律,保证活动有序进行外,还需要对学生地学习提供更多地支持。教师提供支持地形式可以包括1)组织:组织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地师生关系,重视课堂上地师生情感交流,提供开放地学习环境。(2)教学:教师应提供学习目标或方法上地建议,帮助学生训练技能、提供反馈,解释学习中地理论概念。(3)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向更独立、更高层次地学习方式地过渡。总之,教师要调整好与学生间地站位关系。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地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地人"。同时树立正确地学生观,努力改变学生地学习方式,变接受型地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地学习。(仅供参考)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5-15 13:03 , Processed in 0.112244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