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547|回复: 0

[习题] 2015年教师招考《教育心理学》论述题强化练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21 09:4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1.试述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要点】
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问题,目前有三种观点:一是两因素论,即先天的遗传素质和后天的环境因素;二是三因素论,即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三是四因素论,即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的自身努力。
我们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学校教育。
第一、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提高可能性。就是说,个体没有良好的遗传素质,就会影响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因为缺乏遗传这个物质基础。同时,个体具有良好的遗传素质,心理发展不一定是良好的,因为,个体心理发展必然会受到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的制约。
第二、社会环境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促使个体心理发展的可能性成为现实性。就是说,良好的遗传素质只是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提供可能性,如果离开正常的社会环境,个体的心理就不能正常的发展,只有良好社会环境影响下,才能把可能性成为现实性。
第三、学校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首先,学校教育对个体施加的影响是有选择的,是积极主动的。其次,学校教育对个体的影响是系统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再次,学校教育有专业的人,对个体施加影响。
2.论述四种常用的记忆策略。
【答案要点】
四种常用的记忆策略是:
第一、教师应根据遗忘规律安排复习时间,让学生进行及时复习。
第二、做到积极遗忘。就是主动忘记一些细节,记住概括性高的概念与原理,加强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记忆。减轻记忆的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进行过度学习。过度学习指对学习的材料达到能背诵的程度之后,再继续学习,增加学习的次数,达到熟记不忘的程度。一般讲以刚刚达到能背诵的学习的1.5倍最好。
第四、注重精细加工。为了提高记忆能力和记忆效果就要对学习材料进行精细加工,把它们重新编码,分类组织,纳入过去的知识结构之中,建立多样联系,形成新的信息网络。
3.什么是概念学习?小学生概念的学习发展趋势特点有哪些?
【答案要点】
(1)概念学习:就是指人获得和掌握概念的心理过程,即获得和掌握被认知事物关键属性的过程。
(2)根据小学生概念学习认知发展特点(过渡性、直观性),其概念学习发展趋势有以下特点:
第一、概念的具体性减少,抽象性增加。由于知识的增加,抽象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小学生概念学习对具体实例的依赖减少。
第二、概念的模糊性减少,精确性增加。因为概念同化水平的提高,随之概念掌握的精确性的提高。
第三、概念形成减少,概念同化增加。就是说小学生概念学习的方式向概念同化过渡,很快转到概念同化为主。
第四、概念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小学生随着概念同化水平的提高,抽象性和精确性提高,自发性就有所下降,自觉性就不断提高。
4.试述学习迁移发生的条件。
【答案要点】
实践表明,学习迁移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生,它会受到一系列的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第一、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因素(共同点)。这是学习迁移发生的基本条件之一。共同因素:指学习对象在知识、技能等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成分。两种学习材料具有共同性,学习是在心理上的反应具有共同要求,可以产生正迁移。
第二、产生学习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能否概括出两种学习存在的共同原理。也就是已有经验的泛化水平。因为学习迁移本身就是一种学习中获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就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识别或理解当前的事物和问题。如果已有知识经验泛化水平低,不能反映事物的实质,新课题就难以纳入到已有经验中去,对于新的学习就不能产生积极的影响,迁移就困难。
第三、学习的理解与巩固程度。学生只有在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产生迁移。如果进行两种学习,某种学习还没有达到全面深刻地理解和巩固时,在头脑就缺乏可利用可辨别和稳定的认知结构,难于同化新的知识,这样进行另一种学习,就容易产生负迁移。
第四、智力水平。智力水平是影响迁移主观条件。学习智力水平越高,迁移就越大,因为智力水平高分析能力强、记忆力好,所以,直接影响对知识经验的理解和巩固。同时,智力水平不仅影响学习的迁移,而且影响学习的质量。
第五、定势。它在思维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易于以习用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定势在问题解决中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当问题情境不变时,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当问题情境发生了变化,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消极影响,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5.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在运用表扬与批评时,要考虑到哪些条件?
【答案要点】
教师在运用表扬与批评手段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学生受表扬与批评的历史状况。对经常受表扬的学生,要适当地指出他的缺点,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不足。对批评较多的学生,当他们有了一些进步就要及时肯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促使自尊和自爱的需要得到满足。
第二、学生本人对表扬与批评的重视程度。如果学生对表扬与批评持冷漠的态度,我们更需要耐心的做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引起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有针对性进行表扬与批评。
第三、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程度和相互尊重的情况。这对表扬与批评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教师要努力建立融洽的师升关系,提高表扬与批评的效果。
第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如果教师对评价不客观公正,不实事求是,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强烈反感,产生障碍。
第五、表扬与批评的作用与一定年龄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科学运用表扬与批评的手段。


1.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案要点】
教师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努力做到:
第一、保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首先,教学内容丰富、新异、逻辑性、系统性强。因为新异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究反应和学习兴趣。其次,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不断更新。这样,就能吸引学生,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第二、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一定难度有富于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感到熟悉又不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这时就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一是言语提问;二是活动方式。
第三、从内部动机入手,培养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驱使学生学习的强大的内部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主动愉快的去努力学习和探索、发现。所以,教师了解学生的内部动机,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及时反馈学习的结果。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结果进步要快,学习积极性要高。首先,因为学生都有了解学习结果的强烈愿望,对学习结果的了解使学生的心理得到满足。其次,看到自己辛苦劳动有回报,看到自己的进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起进一步努力学习愿望。再次,使学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激起克服自己不足的信心和勇气。
第五、正确运用表扬和批评。要了解学生表扬与批评的历史情况,有的放矢地运用表扬与批评;把握学生本人对表扬与批评的态度,有针对性进行表扬与批评;努力建立融洽的师升关系,提高表扬与批评的效果;对学生的评价力求客观,表扬与批评力求公正;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采取不同表扬与批评的手段。
第六、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成功。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设立不同的目标,对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要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能取得成功。
第七、恰当地运用竞争和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历来被当作激发学习积极性、争取优良成绩的有效手段之一,但过度地强调竞争会给学生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合作会增强学生的安全感,要科学地运用竞争和合作的手段。
2.试述规则发现学习的特点与条件。
【答案要点】
(1)规则发现学习的特点是:规则的发现学习方式与概念的发现学习方式,相比更带有问题解决的性质,由于他发现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事物之间的关系。所以,规则的发现学习,比概念的形成的发现学习更为复杂,需要更多的创造性思维参与,更需要策略,也更有利于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
(2)规则发现学习的条件分为: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
内部条件:就是学生完全掌握了构成某规则的全部概念。如,饭前要洗手。
外部条件:主要体现在教师为讲授规则而给学生呈现的例证和言语指导上。如,小学数学中过程问题。一个要提供直观的图例,要有直观形象的语言。
3.教学中如何创造条件,积极主动地促进学习的正向迁移?
【答案要点】
教学中创造条件,积极主动地促进学习的正向迁移,要做到:
(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教材内容体系的确定,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好教材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智力的状况和年龄特征,还要考虑教材的系统性和教学的循序渐进。同时,教材必须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包容性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保证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巩固,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2)从教材的呈现程序方面促进迁移。就是要在教材在体系组织上应体现如下要求:
第一、从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根据学生认识过程,教材的呈现或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应符合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细节,由浅入深的顺序。如:小学数学教材的呈现遵循此顺序,先教一般三角形,然后,按角的大小顺序进行。
第二、做到综合贯通,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教材在纵向方面要遵循由一般到具体,原则之外,在横的方面要加强概念、原理、课题乃至章节之间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外,还要引导加强对教材的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对知识的掌握达到融会贯通水平。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使学生做到横向联系和融会贯通,就会出现许多不良后果。
第三、教材组织系列化,确保从已知到未知。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教材的组织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已知到未知。实现迁移的重要条件是已有知识与新学习内容之间的相同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次序尽量要在回忆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也有利于促进概念和原理的学习迁移作用。
(3)改进教学方法促进迁移。教学方法是获得迁移的主要手段,所以,教学方法的改进就显得非常重要。
第一、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在教学中切不要面面俱到,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双基”的落实上。这是因为:首先,基本知识已经把有关的经验概括化,比个别经验和事实更具普遍性,更有实现迁移的可能。所以,一个人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越多,就越容易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其次,教学实际表明:基础知识掌握好学生,在学习中能触类旁通,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迁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结实的基础。
第二、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运用。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目的在于应用,应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一方面使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实践的检验;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巩固,能力得到锻炼。
第三、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重视良好学习方法培的指导,注重良好学习习惯训练,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更有效实现学习迁移。
4.联系教学实际分析,影响小学生概念学习的教学与辅导因素。
【答案要点】
在小学生概念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和辅导方法对小学生概念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在具体的教学与辅导实践中影响小学生概念学习的因素有:
第一、能否多运用变式:变式是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组织感性材料,非关键特征发生变化,关键特征保持不变的方法。在学生学习概念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运用变式,同时在辅导学生学习概念时也要引导学生多运用变式。这样使学生学习的概念更精确,更容易迁移。
第二、是否多运用比较。教师在教学和辅导学生概念学习中,要重视将概念实例的有关和无关特征进行比较,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如:掌握“雪山”的概念,常年特征和季节特征。
第三、是否正确使用肯定实例和否定实例。教师在讲解概念时,不但要多运用变式,也就是使用肯定实例突出关键信息,还要使用否定实例加以鉴别。
5.试述概念的形成要经过三个阶段。
【答案要点】
概念的形成要经过的三个阶段分别是:
第一、抽象化阶段。了解事物的属性是概念形成的第一步,要了解事物的属性就需要对具体事物的各种特征进行抽象。如:儿童对积木进行分类时,必需先确认积木的各种属性(大小、颜色、形状)然后按照属性进行分类。如果问儿童如何将积木进行大小分类时,儿童说:这些大一些,这些小一些。说明儿童发现发现了大小属性,这是以大小属性来抽象概括的。
第二、类化阶段。如儿童对积木属性进行抽象,并对类似的属性加以认同,称大一些的为大积木,小一些的为小积木。这就是类化。只考虑这些的相似性。
第三、辨别。儿童发现某一属性(抽象),认同这一属性(类化),同时也认识到这些属性间的差异性,以便分类,这就是辨别。

1.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谈谈促进学习策略教学的有效措施。
【答案要点】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促进学习策略教学通常采取以下几种有效措施:
(1)创设、确定学习策略。在教学中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教学确立一些具体有效的策略,一方面可以直接促进、改善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第一、分析具体的教学任务,确定完成该任务所必须的学习策略及其执行方案。这是学习策略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最困难的一步。
第二、教师应关注、反省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解题思路、构思过程等。并对这些活动加以整理、概括,然后以外显的程序性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第三、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合理地选择、利用现成的学习策略,同时又能够有针对性地提炼自己的思路,并教给学生。这样就会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2)科学教授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策略内容本身,而且也取决于如何教授策略。一般应注意下面几点:
第一、根据学习内容、学习者的特点、学习阶段等各种因素的不同,来选择恰当的学习策略进行教授。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妨结合某一门具体的学科内容,教授某种学习策略,不要脱离学习实际而孤立地教授学习策略。
第二、学习策略教学应该给学生提供一套外显的、可操作性的训练程序。首先,在开始阶段给学生提供明确的、可模仿的操作的操作步骤、并要求学生进行大声的言语复述和实际练习。然后,引导学生将外部的大声言语转化为不出声的内部言语,并用内部言语来调节策略活动。最后,逐步掌握和熟悉使用学习策略。
第三、要真正达到熟悉、正确地使用学习策略,还必须给学生提供多种联系机会。只有进行充分的练习,才能使策略的使用达到熟练化与自动化。
(3)提供元认知指导。事实表明,许多学生不能有效应用学习策略,就是元认知的缺乏,因此,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元认知的指导和训练。
第一、教会学生学会自我提问。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提问,以促进其反思。
第二、对学生进行元认知训练、指导,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只有乐于应用学习策略的学生才有可能主动选择应用学习策略,所以,要设置情境鼓励学生使用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4)丰富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第一、教育学生努力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经验,认真钻研构建自己的合理的知识结构。
第二、教育学生科学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注重掌握应用某种知识的相应的元认知知识。
第三、教材的组织要体现学科的内在逻辑联系,同时应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以及可迁移性。
2.影响小学生概念学习的因素有哪些?教师应如何促进小学生的概念学习?
【答案要点】
(1)影响小学生概念学习的因素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小学生个体的自身因素。分别是:一是年龄和年级。在正常情况下,年龄和年级与概念学习水平的关系是一致的,年级反映学生受小学教育的程度。事实证明,小学生概念学习水平与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二使智力。智力正常是小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前提,小学生智力发展程度不同,达到相应的概念学习水平和速度就不一样;三是经验。小学生的概念学习有明显的认知直观性,需要有具体的经验作支持。
第二、概念本身的因素。分别是:一是概念的类别:具体概念容易,抽象概念比较困难。二是概念的属性:可观察实例的概念学习起来容易,不好观察实例的概念学习起来难度较大。
(2)教师促进小学生的概念学习要做到:
第一、多运用变式。在学生学习概念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运用变式,同时在辅导学生学习概念时也要引导学生多运用变式。这样使学生学习的概念更精确,更容易迁移。
第二、多运用比较。教师在教学和辅导学生概念学习中,要重视将概念实例的有关和无关特征进行比较,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
第三、正确使用肯定实例和否定实例。教师在讲解概念时,不但要运用变式,使用肯定实例突出关键特征,还要使用否定实例加以鉴别。
3.试述奥苏伯尔的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的三个主要变量及其作用。
【答案要点】
奥苏伯尔提出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的三个主要变量,分别是: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
它们的作用表现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可利用性及其作用。在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是影响学习与保持的第一个重要的认知结构变量。也就是说,当学习者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他的认知结构中应具有吸收并固定新观念的原有观念。认知结构中处于较高抽象水平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对于新的学习能提供最佳联系和固着点。
第二、可辨别性及其作用。新的学习任务与同化它的原有的观念系统的可辨别的程度,是影响学习和保持的第二个重要的认知结构变量。也就是说,当学习者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原有起固定作用的观念与要学习的新观念的差异应清晰可辨,分辨越清晰,越有助于新的学习与保持。
第三、稳定性与清晰性及其作用。
原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性,是影响学习与保持的第三个主要认知结构变量。也就是说,学习者面临新的学习任务时,他的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越稳定、清晰就越有助于新的学习和保持。
4.试述知识应用与学习迁移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要点】
知识应用与学习迁移的区别和联系。
(1)知识应用与学习迁移的区别,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第一、知识应用是用学过知识解决作业中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习迁移是先前获得的某一类知识或技能对新的知识或技能的学习所产生的影响。
第二、掌握的知识技能在新的情境中的运用就是迁移,但不是应用。只是对知识技能运用产生影响。
(2)知识应用与学习迁移的联系,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知识的应用可以促进迁移的发生,提高迁移的鲜果,加强“双基”的实际运用是促进学习迁移的有效条件。同时,迁移在知识的应用中也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知识的应用是抽象知识具体化过程,在这一过程存在着广泛的迁移。学生不管是完成课堂作业还是解决实际都需要迁移的发生才能完成。
第三、学生在审题、重现有关知识、课题类化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广泛的迁移。如,学生在课题类化中,找出新课题与已有知识内容的关联,把课题纳入同类事物的知识系统中去,运用推理的技巧进行广泛迁移,从而找到解决这个课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就是知识迁移。
5.影响学习策略掌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要点】
影响学习策略掌握的主要因素包括两个方面:
(1)内部因素。
第一、学习者的动机 。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影响着学习策略的掌握与应用。首先,学生对学习结果的期望不同,动机归因不同,则学习策略的掌握与使用的水平也不同。其次,具有不同的学习动机的学生,他们在选择策略方面也有所不同。具有较强外部动机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应用机械的学习策略;具有较强内部动机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有意义的学习策略。
第二、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丰富的知识经验为学习策略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同时又促进学习策略的应用。首先,林德伯格的记忆策略研究表明,原有的知识经验影响着记忆时所使用的策略。其次,原有的知识经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解决问题时所使用的策略。知识背景越丰富,越易于采用有效的策略去解决问题。
第三、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学习策略的掌握、使用受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的制约。首先,如果小学生尚未形成有关事物类别的概念,则很难使用群集等策略来进行记忆。其次,如果小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尚未发展到一定水平的话,则也难以主动、有效地使用学习学习策略。
(2)外部因素。
第一、教师的有关特征。首先,是教师的知识经验及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技能、策略。同时,最关键的是教师能否将这些丰富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技能和策略升华到一定的高度,并以恰当的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其次,是教师拥有的合理知识结构、对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的能力、元认知能力、教学策略都决定着学生能否达到最终的学习目标。再次,是教师的教学思想、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对学习策略的传授重视程度和方法。
第二、学习策略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学习策略的教学方式比较典型有三种:首先,通用的学习策略教学方式。就是说学习策略的训练不涉及特定的学科内容,只单独开设学习策略训练课,以教授一般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其次,学科学习策略教学方式。就是根据具体的学科而教授适合特定领域的方法和技巧,如应用题的解题策略等。再次,交叉式学习策略教学方式。就是前两种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先教授通用的学习策略,然后与具体学科结合,要求学生把所学策略用于具体的学习中。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5-16 22:46 , Processed in 0.107933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