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638|回复: 0

[习题] 广西教师招考冲刺测试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11 09: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一)教育学
1.学校教育的历史与发展。(约5分) (1)了解我国学校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 )中首先提出的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劝学篇》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臧息相辅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学不躐等” “不凌节而施” “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是( )。 A.论雄辩术 B.大教学论 C.雄辩术原理 D.普通教育学 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 在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学记》。 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倡导的“三中心”是( ) A.儿童、 教材、 活动 B.教师、 活动、 经验 C.儿童、 活动、 经验 D.教师、 经验、 教材 关于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 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教育无目的论 五步教学法: 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关于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 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四段教学法: 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关于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泛智教育”:把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 vs:孔子的“有教无类” 班级授课制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知者“,这句话体现的课程理念是( ) A.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收获 B.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 C.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判断 三级课程管理是学校、老师、学生三级共同管理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多选 2.教育现代化的特征表现在( ) A.构建多样性、开放性的教育大系统 B.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 C.在教学上表现出革命性、创造性、灵活性和个性化的特征 D. 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下列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说法正确的是( ) A.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B.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C.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教师提高的功能。 D.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大纲 2.教育学基本原理。(约15分) (1)了解教育的本质。 (2)理解教育目的的内涵与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 (3)了解教育的功能;理解教育的个体功能。 下列现象属于教育范畴的是( )。 A.爸爸针对小明懦弱的个性设法训练小明如何以牙还牙报复欺辱者 B.妈妈知道小明在与他人冲突中如何保护自己 C.老师严格管理以保护小明邓弱小学生不再受欺负 D.小明在与同学的多次冲突中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人和睦相处 所有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进行学习,可以由小学升入中学、大学,各级各类学校互相衔接,这反映的是( )的特点。 A.双规学制 B.单轨学制 C.混合学制 D.分支型学制 我国实行的第一个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戊学制 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是由( )决定的。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教育的规模 教育目的要回答的一个根本问题是( ) A.教育的方向
B.教育为谁服务 C.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D.教育怎样培养人 教育目的的结构层次有上下位次之分,依次为( )。 A.教学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育目的等 B.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课程目标等 C.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 D.培养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的( )。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 C.教育制度 D.教育目标 判断 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3.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多选 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教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政治决定着教育发展的速度 C、经济发展为教育提供物质保障 D、教育与人口有密切关系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 )来实现的。 A.教育促进社会改革 B.教育促进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 C.教育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 D.教育可以提高人的修养 教育对提高人口素质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 ) A. 教育能够控制人口增长 B.教育能够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C. 教育能够保障人的身体健康 D.教育能够提高人口质量 大纲 中小学教育相关知识。(约15分) (1)了解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依据此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2)了解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3)理解教师职业特点与教师专业发展过程。 (4)了解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运用相关理论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按照教师的( )要求,教师应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 A.教育专业素养 B.人格培养 C.学科专业素养 D.职业素养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指的是教师应具备的( ) A.教育理论知识素养 B.学科专业知识素养 C.广博科学文化知识素养
D.马列主义理论素养 人的抽象思维的发展总是先于感知运动的发展,这体现了心理发展特点的( ) A.连续性与阶段性 B.定向性与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段话是我国古代思想家( ) A.关于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成长的作用的论述 B.关于强调学习的重要性的论述 C.关于强调积极思考和刻苦专研的论述 D.关于学习要循序渐进的论述 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中,“性相近,习相远”是指影响因素中的( ) A.遗传因素B.生物因素C.教育因素D.个体实际活动因素 教师的威信可以分为( )两种 A.权利威信和人格威信 B.人格威信和学识威信 C.学识威信和情感威信 D.人格威信和情感威信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一说法说明儿童身心发展特征具有( )的特征 A. 顺序性 B.不均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判断 1.学生由于知识等方面缺乏,具有天然的向师性和对教师的依赖性,因此是被动的教育对象。 2.个体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个别差异群体的反映。 3.在遗传决定论者看来,人的遗传素质决定着一切。洛克就是其代表人物。 多选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的价值,但也具有延时的价值。 B.教育者不仅要注意为受教育者的发展提供较有利的条件,更要培养受教育者认识、利用和超越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C.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D.在教育中,影响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个体,起决定作用的是学校教育。 下列属于学生的本质特点的是( )。 A.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B.生理成熟期提前 C.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 D.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授受关系,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 B.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C.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D.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教学相长的关系 作为一个教师,需要掌握教育理论的基本课程主要有( ) A.教育学 B.心理学 C.学科教学法 D.社会学 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 ) A.身心发展的平衡性 B.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C.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D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大纲 班级管理的原理与组织。(约15分) (1)了解中小学班级管理的一般原理。 (2)了解中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3)了解中小学班队、共青团活动的基本类型。 (4)掌握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5)掌握组织中小学班队活动、共青团活动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6)能够针对中小学生特点,分析和解决班级日常管理中的现象和问题。 王老师中途接手小学三年级8班的班主任,有几个学生经常缺交数学作业经过了解,发现只要题目难一点或运算量大一点,这几个同学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仅如此,在各项活动中会有一些同学叫苦叫累,如果你是班主任的话,可在全班进行( ) A.积极的情感教育 B.意志品质的培养 C.人际交往教育 D.良好性格的教育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个别教育 B.建立学生档案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组织培养班集体 班主任对班级领导管理的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二是班主任的( )。 A.个性影响力 B.形象影响力 C.服务影响力 D.经济影响力 在领导班级的过程中,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属于班主任领导方式的哪一种?( ) A.权威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迁就型 学生兴趣小组的纪律主要属于( ) A. 教师促成纪律 B. 群体促成纪律 C. 任务促成纪律 D. 自我促成纪律 判断 1.一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级组织,就标志着班集体的形成。 2.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班主任了解学生。 多选 班主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有( )责任。 A.教育 B.培养 C.发展 D.激活 E.夯实 班级教育管理的内容包括( )。 A.明确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B.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 C.建立有效的班级教学秩序 D.建立班级管理指挥系统 E.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班级的基本特征是( )。 A.明确的共同目标 B.一定的组织结构 C.共同的生活准则 D. 心理相容的氛围 材料分析题
一天下午,我正讲着课,突然“哇”的一声,小明同学吐了一地。时值盛夏,一股难闻的气味立刻充满整个教室。小明同学脸色苍白,汗珠从额上渗出来,痛苦地趴在桌子上。 见他这样,我的心紧紧地缩在一起。同学们的表现呢?有的捏鼻子,有的扇着书驱赶气味,有的竟然起哄:“熏死了,熏死了!面对这一场面,我心里“腾”地一下子就火了:“同学生病了,这么多同学就没有一个能 主动站出来帮忙,还幸灾乐祸,你们还有点儿人情味吗?”我真想狠狠地教训他们一顿,刹刹他们的歪风邪气。但经验告诉我:这可是全校有名的乱班啊,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新鲜。有的学生怕脏,不愿帮忙;有的学生怕讽刺,主动出来帮忙怕其他同学说他“装好人”。对于这样的班集体,粗暴的责备和训斥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即使我的责罚暂时生效,也不会维持几天,反倒拉大师生之间的距离,给以后的工作造成障碍。 我疾步来到小明面前,掏出自己的手帕,一边为他擦汗,一边询问病情,确认是因感冒所致,我的心才稍微放松了点儿。于是,我拿起笤帚和撮子,从外面取来沙子,清扫呕吐物。“身教重于言教”,教室里很快静了下来,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有的惊讶,有的满脸羞色……班长和另外两个班干部连忙接过我手中的工具接着打扫。我布置学生们上自习,马上带小明同学去了医院。从此,班级里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蔚然成风。 1.案例中的教师为了教育学生,采用了榜样来进行教育,这一榜样属于( ) A.示范 B.典型 C.典范 2.教师采用这种方式教育学生,主要是借用了( ) A.社会发展理论 B.认知发展理论 C.平行影响思想 D.体谅模式 3.请指出一下说法正确的有( ) A.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贯彻了德育中的疏导原则 B.教师把集体中的核心当作重要的教育力量 C.教师采用了自然惩罚的方式来教育学生 D.教师运用了陶冶法教育学生 大纲 教育科学研究基础知识。(约5分) (1)了解中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2)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 在教育调查研究中,为获取相关资料而对一所学校或一个学生进行的调查属于( ) A全面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个案调查 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 A. 调查法 B. 访谈法 C. 历史法 D. 实验法 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称为( )。 A.实验法 B.测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大纲 (二)教学法。 1.教学目标。(约5分) (1)掌握教学目标的含义、特点和价值取向。 (2)了解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3)掌握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陈述的三维表述方式。
(4)能运用相关理论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陈述和评价。 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中,最低水平的理解是( ) A.知识 B.评价 C.领会 D. 分析 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课程目标具有三个维度,它们是( ) ①知识与技能 ②知识与兴趣 ③过程与方法 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判断 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形成由高到低的阶梯。 多选 1.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 )。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学策略 D.教学评价 E.教学质量 2.分析教学对象的主要内容是分析( ) A. 学生的起始能力 B. 学生的背景知识 C. 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兴趣 D. 学生的家庭背景 大纲 2.教学过程。(约5分) (1)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 (2)了解教学过程的各种本质观。 根据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下列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 A.学生以直接经验为主,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B.学生以间接经验为主,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基础 C.学生以间接经验为主,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D.学生以直接经验为主,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理论是( ) A.形式教育论 B.实质教育论 C.传统教育论 D.现代教育论 明确提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赞可夫 孔子主张学习过程应包含四个基本环节,它们是( ) A.知、情、意、行 B.导、学、习、行 C.闻、行、忠、信 D.学、思、习、行 判断 1. 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就是去个性化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过程是通过教学过程把人类总结的经验,人类经过几年,几十年乃至几百年创造,发明的经验接收下来,而不是往未知领域的进军。 3.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包括: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分析、设计教学课程、实施教学和教学评价五个方面。 多选
教学工作一般包括( )几个环节 A.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课外辅导 E.学生学业成绩考核与评定 大纲 3.教学内容。(约10分) (1)掌握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 (2)了解教学内容的特性。 (3)掌握课程标准的意义、性质和内容。 (4)了解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及学生生活的关系。 (5)掌握教学内容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6)了解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背景下的综合性学习。 (7)掌握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编写教材(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目标 C.课程标准 D.课程说明 新课程改革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主要以( )。 A.以分科课程为主 B. 以综合课程为主,分科为辅 C.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分科为主,综合为辅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其基本内容范围主要有( ) ① 研究性学习 ②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③信息技术教育④劳动技术教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课程资源指的是( ) A.教师和学生 B.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C.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D.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 我国小学低年段开设的《品德与生活》在课程性质上属于( ) A.活动型综合课程 B.分科课程 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D.校本课程 材料分析题 新版高中数学教材在编写中大胆创新,每册的章节都有引人注目的引导材料,例如,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的引导材料以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升空作为主题,展示了飞船升空的画面,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观察和剖析,对教材中插入引导材料的目的,下列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活学生的思维个性 B.使教材内容更加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C.鼓励教师与学生多交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D.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敢于“放”,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大纲 4.教学行为。(约10分)
(1)了解有效教学行为的标准和特征。(方法、原则) (2)掌握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行为、教学实施行为和教学评价行为的转变。 (3)掌握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和具体要求。 (4)能运用相关理论对课堂教学实施进行恰当评价。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有( )。 ①自主学习 ②讨论学习 ③合作学习 ④探究学习 ⑤自由学习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 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当做到( )。 A.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 B.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C. 充分的传授知识 D. 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一直是教育史上争论的重大问题,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其中一种是( ),它把学生看成是可以随意涂改的一张白纸,一个可以任意填充的装知识的容器,对教室来说,学生处于一种从属地位。 A.社会本位论 B.个体本位论 C.教师中心论 D.学生中心论 我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这体现了教学应遵循( ) 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教施材原则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数学的实地测算、地理的地形测绘、生物的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属于下列哪一种教学方法( ) A.实验法 B.参观法 C.演示法 D.实习作业法 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教师运用实物与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教《新型玻璃》时, 为了丰富小学生对玻璃的认识,张老师带领学生去玻璃厂观看玻璃的生产流程,这种教学方法是( ) A.实验法 B.参观法 C.演示法 D.实习法 判断 1.讲授法也叫答问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解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2.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因为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与领导者,会对学生的学习方向、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产生重大影响。 多选 1.新课程改革中课程功能转变的目标是引导学生( )
A.学会学习 B.学会合作 C.学会生存 D.学会做人 E.学会包容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它主要包括( )等具体方式。 A.讲解 B.讨论 C.讲述 D. 讲读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堂好课的特点有( ) A. 内容正确 B. 方法得当 C. 师生积极性高 D. 目的明确 E. 组织有效 材料分析题 1.王老师正在上课,学生F突然站起来,指出王老师讲解中的错误,王老师板着脸说:“F,老师不如你,以后就由你来上课好了”。说完,王老师不再理会F,若无其事地继续上课。下列选项中,对该教师行为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维护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B.漠视了学生的主导地位 C.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D.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2.一只蝴蝶在学生面前飞来飞去,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齐老师首先让学生驱赶蝴蝶,然后突然说:“下面请同学们以我们刚才的情景打一个词牌名。”学生们面面相觑,不知所措,这时齐老师把答案告诉了他们——“蝶恋花”,然后解释道,“你们就好像祖国的花朵,蝴蝶在你们面前飞来飞去,不就是这种意思吗?” 学生们哈哈大笑,于是齐老师接着开始讲新课。对齐老师的做法,正确评价是( )。 A.齐老师如果采取发动学生赶蝴蝶,赏蝴蝶,写蝴蝶等做法,更能体现课堂改革重视实践的要求,也许会更好。 B.在学生的注意力被蝴蝶吸引,无法集中精神上课时,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利用学生的积极思考,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回课堂中,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C.面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能灵活应变,体现了齐老师的教育机智 D.齐老师对事件的随机处理,分散了学生的注意,游离了课堂教学任务,她的讲新课不会取得应有效果 E.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比喻成花朵,引导学生去体验“蝶恋花”的意境,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中,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培养的理念。 大纲 教学组织形式。(约5分) (1)了解班级授课制的含义、特点、优势和局限。 (2)掌握合作学习的内涵、形式和具体要求。 (3)了解当代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 古代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大都采用( ) A.班级授课制B.分组教学制C.道尔顿制D.个别教学制 我国的班级授课制最早始于( )。 A.唐代 B.宋代 C.清末 D.新中国成立后 外部分组是按照学生的( )来分组的 A.发展水平 B.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 C.知识经验 D.年龄 把两个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A.分层教学 B.合作教学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多选 以下属于班级授课制优越性的有: A. 高效性 B. 循序渐进性 C. 实践性强 D.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大纲 6.教学媒体。(约5分) (1)了解教学媒体对课程教学领域的影响。 (2)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 教学媒体选择依据主要有教学目标和( ) A.教学任务,教学对象,教学方法 B.教学任务,教学条件,教学内容 C.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 D.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 教科书被称为()媒体。 A.传统教学 B.现代教学 C.传统与现代结合 D.结合 大纲 7.教学评价。(约5分) (1)了解教学评价的含义和基本类型。 (2)掌握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 从教学评价的时机出发,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 A. 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B.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C. 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D.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驾驶执照考试、体育达标测验都属于( )。 A.诊断性测验 B.安置性测验 C.常模参照性测验 D.标准参照性测验 反映了学生在群体中的地位的测验是( ) A.学能测验 B.成就测验 C.常模参照测验 D.标准参照测验 判断 诊断性评价是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及时评价。 多选 根据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学评价可分为( ) A.诊断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 大纲 (一)教育心理学。 1.绪论。(约5分) (1)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2)明确教育心理学的含义。 (3)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步骤并加以应用。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B.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 D.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西方的一本《教育心理学》出版于( ) A.1903年 B.1913年 C.1914年 D.1900年 在西方,被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是( ) A、梅伊曼 B、桑代克 C、推孟 D、贾德 多选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由( )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A. 学习过程 B. 反馈过程 C. 教学过程 D. 评价/反思过程 大纲 2.学生心理。(约10分) (1)了解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2)理解心理发展、最近发展区、流体智力、晶体智力的内涵。 (3)掌握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并加以应用。 (4)阐述学生常见的学习风格差异,并分析其对教师的教学的影响。 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来看,青春期个体面对的最大冲突是( ) A.勤奋感与自卑感 B.自主对羞怯 C.角色统一与角色混乱 D.友爱亲密与孤独 关键期是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提出的概念,说明教育者抓住关键期的有力时机,及时对受教育者进行适当的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2岁是( )发展的关键期 A.书面语言 B.形状知觉 C.肢体语言 D.口语 大量的研究表明,人们的智力水平是呈常态分布(又称钟形分布),他们的聪明程度属中等,智商分数极高与极低的人很少,一般认为,IQ超过( )的人属天才 A.100 B.120 C.140 D.70 以守恒观念的形成为标志的认知发展阶段是( )阶段。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 )。 A. 场依存型 B. 场独立型 C. 冲动型 D. 沉思型 判断 1..学生具有认知发展差异,具有场依存方式的人,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 ) 2.一名学生回答问题时反应比较快,但由于急于求成,因此精确性差。该生的认知方式属于冲动型。( ) 多选 1.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在: A. 智力型与早晚型 B. 场独立与场依存 C. 沉思型与冲动型 D. 幅合型与发散型
2.维果斯基对教学与发展关系的主要观点包括( )。 A.最近发展区 B.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C.环境决定论 D.学习的最佳期 3.皮亚杰所说的适应机能包括哪些过程? A、同化 B、顺应 C、异化 D、内化 大纲 3.教师心理。(约15分) (1)阐述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角色与特征。 (2)理解教学效能感、教师控制点、罗森塔尔效应、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3)了解师生的相互作用。 (4)掌握教师成长和培养的途径以及进行教学反思训练的途径。 (5)理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并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与学生以足够的关注与照顾,学生因此会更加注意自己的的学习行为,教师的这种期望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效应称为( )。 A.罗森塔尔效应 B.马太效应 C.刻板效应 D. 晕轮效应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 ) A. 专家教师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 B. 专家教师有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 C.专家教师往往较注意课堂的细节 D.专家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 福勒和布朗认为.如果一个教师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 “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等问题,那么这位教师就可能处于( )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任务阶段 C.关注内容阶段 D.关注学生发展阶段 判断 1.新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区别主要在于二者的知识量不同。( ) 2. 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老师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 ( ) 3.布鲁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í) 多选 1.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有: A. 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B. 微格教学 C. 教学反思 D. 关注自身 2.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学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分为哪几个阶段( )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自我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 4.学习心理。(约25分) (1)了解学习的概念及其作用。
(2)理解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3)理解学习动机的含义及其特点;掌握需要层次理论和归因理论并加以应用;掌握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方法。 (4)了解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技能的含义。 (5)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并明确教学实际中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6)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本质与特点;结合实际分析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7)了解学习策略、元认知的概念。 下列选项中,属于学习策略中的精细加工策略的是( )。 A.纲要法 B.重复、抄写 C.记忆术 D.适当过度学习 解题、心算、阅读等技能属于( ) A.动作技能 B.认知技能 C.心智机能 D.识记技能 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称之为( ) A.动作技能 B.言语信息 C.智慧技能 D.认知策略 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 )。 A.顺向正迁移 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迁移 掌握了“蔬菜”这个概念,再学习“萝卜、白菜”等概念属于(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强化学习 孩子哭闹要买玩具,母亲对其不予理睬,这是(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小风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每次妈妈都要说他不如对门同班的小云,小风总提不起精神。后来,妈妈不再拿他跟别人比了,小风的成绩反而渐渐有了好转。这个过程是(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奖励 D.惩罚 利用图片、模型、幻灯片及教学电影电视等进行的直观教学形式称为( ) A.言语直观 B.形象直观 C.模象直观 D.实物直观 学生如果在学习活动中得到好成绩、教师和家长的赞扬等,他们就会有较强的学习动机,用以下哪一种学习动机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较为恰当( ) A.行为主义强化理论 B.人本主义理论 C.归因理论 D.自我效能感理论 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解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如果他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暂时停下来去做别的事情,几个小时、几天或几周后,他可能会突然想到解决的办法,这就是( ) A.心理定势 B.功能固着 C.酝酿效应 D原型启发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被称为( ) A.原型启发 B.酝酿效应 C.假设 D. 表征 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 ) A. 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B. 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 C. 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 D. 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 学生张明在英语四级考试中取得高分,他将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运气,这属于( )因素。 A. 内部—稳定—可控 B.内部—不稳定—不可控 C.外部—稳定—可控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
( )是有关“怎么办”的知识,是关于方法和应用的知识,语文中的句子规则,数学、物理、化学中的大部分知识,体育中的动作技能等,都属于此类知识。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D.策略性知识 D.描述性知识 材料分析 小宇是某中学的学生,在学校体育与健康进行选项学习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网球,开始学练时,他的动作僵硬、不协调,球发不出去,球拍经常打不到球,在学习班上,教练详细地讲解了网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要领,对网球动作进行分解,形成了对网球运动的初步认识,接着教练要求小宇跟着他,从接发球一个一个动作学习,按照教练讲解示范正确,在球拍触及球的瞬间要握紧球拍,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教练要求小宇把 网球运动的握拍,步伐,挥臂,一个一个动作组合起来,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此时,小宇对运动技术虽有了初步的李洁,但是一到比赛场上他又紧张起来,接发球总是不顺利,整个人又僵硬了,错失了许多时机,致使对方连续得分,从而导致自己更加紧张焦虑,赛后,教练和小宇一期总结了经验教训,教练纠正了小宇的一些错误姿势,教练还特别提醒小宇,在做动作的过程中,要仔细体会动作感觉,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练习,小 宇不仅动作娴熟,而且在比赛中能比较熟练,轻松地进攻防守,很少失误,最初参加比赛时的紧张感逐渐消失了,请结合情景并根据技能形成理论回答下列问题 1.网球运动技能的形成经历了哪些阶段( ) A操作熟练阶段 B 操作定向阶段 C 操作整合阶段 D操作模仿阶段 E操作内化阶段 2.教练详细地讲解了网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要领,你认为这是教练意图使小宇获得( ) A陈述性知识 B定向映象 C动觉练习 D程序性知识 3.你认为教练在训练网球技能时,应该注意哪些培训要求() A建立稳定清晰地动觉 B充分有效的反馈 C必要而适当的联系 D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判断 1.奥苏贝尔认为成就动机的内驱力包括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2.桑代克的联结论主要包括准备律、练习律和反射律。 3.识记一段较长的材料,一般容易记住首尾,中间部分最容易遗忘,这是由于识记材料前面部分只受前摄抑制的影响,识记后面部分只受倒摄抑制的影响,而在识记中间部分时则同时受这两种抑制的作用。 4.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5.做笔记属于复述策略。 6.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属于陈述性知识。 7.创造力应该是所有人都共同具有的一种能力品质,并非天才和伟人所独有。 8.总体而言,学习动机越强,有机体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就越高,从而学习效果越佳。 多选
1.下列关于创造性与智商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高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B.高智商可能具有高创造性 C.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D.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2.下列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有( )。 A.问题情境 B.思维方式 C.功能固着 D.个体性格 3.优生与差生的知识水平上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A. 知识量 B. 知识的理解程度 C. 知识结构 D. 知识的层次 4.认知策略包括 A.复述策略 B.计划策略 C.精析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5.下列哪些情绪和动机的状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 A.高度的情绪激动水平 B.较高强度的动机 C.中等强度的动机 D.相对适中的情绪激动水平 6.我国心理学界通常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分为一下几个阶段?( ) A.发现问题 B.提出假设 C.明确问题 D.检验假设 7.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主要有( )。 A.反复大量的练习 B.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C.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D.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大纲 5.教学心理。(约5分) (1)了解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 (2)了解布罗菲和伊伏特旬划分的课堂管理的四个阶段。 (3)了解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掌握行为矫正的原则及程序。 保加利亚学者洛扎若夫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一种利用联想、情景、音乐等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是( ) A.纲要信号教学法 B.探究发现教学法 C.暗示教学法 D.范例教学法 多选 1.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有( )。 A.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B.教师的情绪状态 C.教师的领导方式 D.教师的教学方法 2.对品德不良的学生进行纠正和教育方法主要有( )。 A.创设良好的交流环境,消除情绪障碍 B.提高道德认识,消除认知障碍 C.锻炼学生与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消除习惯惰性障碍
D.发现积极因素,多方协调同进行 大纲 (二)德育工作基础知识。 1.德育的内涵、目标与内容。(约10分) (1)了解和掌握德育(包括广义德育、狭义德育、道德、品德等)的含义以及学校德育的含义;掌握德育的意义或作用。 (2)了解德育目标的含义,懂得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 (3)掌握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 (4)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及其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学校教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学校德育的( )。 A.个体性功能 B.教育性功能 C.社会性功能 D.发展性功能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与人生观的教育。这是德育中的 ( )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道德教育 D.伦理教育 思想教育目标可以分为三层次,它们分别是____ A 世界观 人生观 道德教育 B 人生观 世界观 爱国主义 C 世界观 人生观 理想教育 D 世界观 人生观 心理教育 多选 1.以下属于广义的品德教育的是( )。 A.道德教育 B.思想教育 C.政治教育 D.人格教育 2.德育目标的确定受到( )制约。 A 社会发展因素中的政治思想道德对德育目标的确定的要求 B 教师的德育水平 C 社会发展因素中的生产力 D 德育对象的发展状况 3.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健康者的特征的是( ) A. 不受无意识力量的支配,也不受他人的支配 B. 有独立和自主的需要 C. 关心别人并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D. 了解自我的现状与特点,接受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材料分析题 班内学生小谭写作业的速度比较慢,做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而且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轻微刺激所吸引,妈妈为此非常苦恼。这时,我们定出的目标行为是:提高孩子做作业的速度和质量。我们在孩子做作业的地方放上一个钟,让孩子时刻注意到自己的作业速度,在孩子的手腕上套上一个皮筋,让孩子对自己做好自我督促和惩罚。第一周内每次提前十分钟,给予孩子喜好的增强物;第二周内要求必须在几点之前(十点)完成所有家庭作业,然后才给予强化;后面要求继续提高,直到孩子的作业速度达到普通学生作业的速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孩子的作业速度大大提高,而且一回家就专心地完成作业,不需要家长的督促和管理。 (1)我们采用的这种方法属于( )。 A.示范法 B.强化法 C.行为塑造法
D.自我控制法 (2)使用行为塑造方法应该注意的事项是( )。 A.确定所要达到的最终行为目标。 B.了解清楚孩子现在的行为特点和行为基础 C.目标的细化 D.选择适当的强化物 大纲 2.德育过程及其规律。(约10分) (1)掌握德育过程的含义,德育过程的基本要素。 (2)理解和掌握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3)熟悉学生品德的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4)理解和掌握德育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1.李明经常随地吐痰,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明,你为什么常常随地吐痰?你知道这是不好的行为吗?”李明说:“我也知道这样不对,但有时候就是忍不住。”教师应从 ( )入手对李明进行教育。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是遵循( )而提出来的。 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衡量学生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性要素是( ) A.道德情感 B.道德认识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 德育过程要“反复抓,抓反复”所依据的德育规律是 ( ) A.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 B.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C. 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D.在交往中形成品德规律 判断 1. 德育的过程也就是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 2.一般来说,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必须按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 多选 以下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的方式有( ) A. 通过集体舆论对学生的行为做出评价 B. 组织观看爱国主义影片 C. 听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 D. 教师使学生学会对情感自我调节 大纲 3.德育的原则、方法与途径。(约10分) (1)掌握德育原则、德育方法、德育途径的含义。 (2)理解和掌握德育的主要原则及其基本要求。 (3)理解和掌握德育的主要方法及其在德育工作实践中的运用,理解选择和运用德育方法的依据。 (4)了解和熟悉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 言传重于身教 B. 严慈相济 C. 以身作则 D. 公平公正 与换位思考、角色互验相似的道德理论是( ) A.认知理论 B.体谅关心理论 C.价值澄清理论 D.社会学习理论 由于学生正处在品德形成阶段,可塑性强,这就要求学校德育要坚持( ),为学校的思想道德发展指明方向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一致性原则 D.连贯性原则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是下列哪种教学方法所具有的特点? A.探究法 B. 发现法 C. 情境陶冶法 D.实践活动法 针对我国目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品德要求出现差异甚至对立现象应强调贯彻的德育原则是( ) 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B.理论联系实际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D.正面启发积极引导 在德育过程中体现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认识学生的德育原则是( ) A 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B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C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D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榜样示范法 B. 说服教育法 C.品德评价法 D. 情感陶冶法 判断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不会学习的学生,只要老师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多选 1.德育工作的途径主要有( ) A.班主任工作 B.共青团活动 C.课外活动 D.劳动 E.政治课教学 我国德育基本方法中的说服法包括( ) A.讲解 B. 谈话 C. 报告 D.讨论 E.参观 大纲 4.师德规范与法规教育。(约10分) (1)了解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理解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2)了解和掌握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颁布的时间(2008年)、主要内容及其基本
要求。 (3)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对教师考核、聘用、评价的主要要求。 (4)了解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2012〕1号)的主要内容,理解《标准》提出的四个基本理念。 (5)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新颁)等法律中关于 “教师”、“学生”、“教育教学”的规定和要求。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是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的( )。 A.爱国守法 B.爱岗敬业 C.教书育人 D.为人师表 吴某担任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吴某服务期未满,学校数学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吴某在职学习,吴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 ) A.当地县教育局 B.当地县人民政府 C. 省教育厅 D.省人民政府 我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是( ) A.师德为先、学生为本、知识为重、终身学习 B.德育为先、教师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C.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D.德育为先、教师为本、知识为重、终身学习 多选 1.从学科理论体系结构来看,教师职业道德体系是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A.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B.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C.教师职业道德内容 D.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2.学校应当履行的义务包括( ) A. 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B. 遵守法律、法规,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依法接受监督。 C.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D.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 3.关于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责,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落实的体制。 B.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 C. 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低于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D.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判断 1.某中学初二年级2名学生因盗窃一辆摩托车而被刑事拘留,学校因此立即作出取消这2名学生学籍的处分决定。 2.《教师法》的适用对象是教师,遵守《教师法》的主体也仅仅是教师。
3.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就等于把子女的监护权交给学校,因此,学校在上课期间应对学生承
讲 义 教师资格考试
担监护责任。 材料分析题 1.某校有一间空置的教室,很多学生喜欢在课间休息时到这间废弃的教室里玩耍。某日下午,这间教室的房顸突然坍塌,造成1人死亡,3人重伤,18人轻伤。事故发生后。受伤的学生得到及时救治。 对此案例,说法正确的是( )。 A.学校对存在明显安全隐患的设施没有争取有效安全措施,致使学生伤亡 B.学生对存在明显安全隐患的校舍没有足够的重视,应负主要的责任 C.学校应对受害学生及其家属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D.教师没有尽到教育管理责任,学校的教师应该负有完全法律责任 E.上级部门对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学校设施没有及时更新,应负完全法律责任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5-16 18:13 , Processed in 0.353819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