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823|回复: 0

[习题] 2015年小学教招考试教育学考前押题测试及解析(共3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12 10:4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的相应位置。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应该是( )。

A.神学和哲学

B.哲学和心理学

C.哲学和伦理学

D.伦理学和心理学

2.狼孩的故事说明了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的

4.教师的个人效能感随教师教龄的增长呈现出( )。

A.上升趋势

B.下降趋势

C.先升后降趋势

D.先降后升趋势

5.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6.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

A.练习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发现法

7.对个别学生的教育( )。

A.就是要靠班主任

B.就是要靠集体活动来教育

C.是同集体教育相辅相成的

D.主要是对较差学生的教育工作

8.课外活动不包括( )。

A.社会活动

B.科技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选修课

9.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10.德国至今从小学到大学仍把宗教课列为必修课,这是教育内容受( )制约的标志。

A.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B.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C.文化传统

D.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水平

11.我国于1862年在北京的( )首先采用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

A.奏定学堂

B.南洋公学

C.乡学

D.京师同文馆

12.教师职业最大的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

A.系统化

B.专门化

C.复杂化

D.多样化

13.允许成绩优秀的学生跳级,体现了( )原则。

A.启发性

B.直观性

C.因材施教

D.巩固性

14.明代以后使科举考试形成固定格式的是( )。

A.八股文

B.程朱理学

C.“四书”、“五经”

D.六艺

15.实施义务教育需要一系列的办法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 )。

A.办学经费和设备

B.办学经费和师资

C.基础设施和师资

D.经费和设施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至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题干的相应位置。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 )。

A.社会性

B.生产性

C.实践性

D.意识性

E.科学性

2.小学教育目的的作用表现在( )。

A.导向作用

B.激励作用

C.指向作用

D.评价作用

3.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A.内容的丰富

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C.课程结构的更新

D.为课程改革提供的物质基础

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4.小学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是(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德育内容

D.德育方法

5.下列说法中反映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是( )。

A.方法科学

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

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

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

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小学教育的对象是__________。

2.__________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__________作用。

4.德育过程是__________社会化与__________个体化的统一。

5.课外活动是__________的特定范畴。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教育

2.课程计划

3.科技活动

4.研究能力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近代中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特征。

2.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3.简述课外小组活动的特点和组织。

4.简述当代教育学发展的特点。

5.学生学习的特殊性有哪些?

六、案例分析(15分)

某小学五年级一女生把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于是在班会上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该男生的休学。

请用所学的德育规律、德育原则分析该案例。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的是赫尔巴特。他于1806年出版了代表作《普通教育学》,1835年又出版了另一部重要著作《教育学讲授纲要》。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2.C

【解析】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狼孩的故事正是违背了个体发展的阶段性。由此可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发展的阶段性。

3.C

【解析】该句是教师在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

4.A

【解析】教师的个人效能感随教师教龄的增长呈现出上升趋势,因为随着教师经验的不断丰富,教师的自信心也在不断增强。

5.C

【解析】略。

6.B

【解析】主要的教学方法有练习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是讲授法。

7.C

【解析】对个别学生的教育也包括了对先进生和后进生的教育,需要和集体教育结合起来。

8.D

【解析】选修课不属于课外活动,它属于课堂教学。

9.C

【解析】考查教育体制的含义。

10.C

【解析】略。

11.D

【解析】我国于1862年在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

12.D

【解析】职业角色是相对单一的,而教师职业却具有多种角色的特点。他们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要扮演不同的角色。

13.C

【解析】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有差别地教学。

14.A

【解析】明代以后规定八股文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

15.B

【解析】经费影响着教育基础设施的改善,师资影响教学质量,所以二者是实施义务教育最重要的条件。

二、多项选择题

1.AD

【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故其本质区别是社会性和意识性。

2.ABD

【解析】小学教育目的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1)导向作用;(2)激励作用;(3)评价作用。

3.AC

【解析】文化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对学校课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内容的丰富和课程结构的更新。

4.ABCD

【解析】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5.BCD

【解析】略。

三、填空题

1.六七岁至十一二岁的儿童

2.语言

3.主导

4.个体品德、社会思想道德

5.教育学理论

四、名词解释

1.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

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是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3.科技活动:这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进行各种科技实践性作业的活动。

4.研究能力:是综合地、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的活动的能力,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性的、发现性的心智、情感主动投入的过程。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840年以后,我国的小学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发展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1)逐步明确了小学教育为普通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

(2)学制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靠近,采用修业年限为6年的“4—2”学制。

(3)逐步明确小学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

(4)从小学堂到小学校都有了公立和私立两类。

2.【答案要点】

(1)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设置综合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整合,有利于课程的综合化、多样化。

(2)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学习。强调小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发展中心,突出学校学习与学生经验的联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强化课程的弹性,给地方和学校一定的自主性。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给地方和学校一定的自由空间,依据本地区和本校实际情况决定校本课程方案。

3.【答案要点】

(1)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2)小组活动的特点是:小型分散,便于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能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3)小组活动在层次上有校级的和年级或班级的。小组人数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参加者的愿望而定,一般10~20人为宜。小组成员应为对该项活动有兴趣的学生。小组活动要制定活动计划,有固定的活动日和活动时间,有辅导员的具体指导,有严格的纪律制度。小组活动的成绩可以通过汇报、展览形式展示出来,以巩固成果和推动活动的发展。

4.【答案要点】

(1)教育科学体系逐步形成。

(2)教育理论异彩纷呈。

(3)教育理论与教育实际的结合日益紧密。

5.【答案要点】

与环境对个体自发的、零碎的、偶然的影响相比,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主导作用。由此也决定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具有特殊性。具体表现在:

(1)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这是学生与从事学习活动的其他社会成员的区别之一。

(3)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是由一定的教育制度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所规定了的活动。

六、案例分析

【答案要点】

(1)这一案例中的班主任违背了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2)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①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

②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教育者既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

③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

(3)德育过程要坚持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①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含义,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②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及时检查,坚持不懈,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的相应位置,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 )。

A.国家教育

B.民主教育

C.制度化教育

D.非制度化教育

2.( )会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结构中的比例。

A.人口的性别结构

B.人口的年龄结构

C.人口的文化结构

D.人口的阶级结构

3.17世纪英国的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认为,“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是( )。

A.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B.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的观点

D.基因决定论的观点

4.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

A.杜威

B.华虚朋

C.伯克赫斯特

D.克伯屈

5.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

A.发展智力

B.培养思想品德

C.传授知识

D.发展个性

6.实施小学德育的出发点和检验小学德育是否达标的质量标准是( )。

A.小学德育目标

B.小学德育的内容

C.小学德育的原则

D.小学德育的方法

7.“拔苗助长”违背了人发展的( )。

A.平衡性

B.顺序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8.标志着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的转变的是( )。

A.文化

B.教育

C.学校

D.知识

9.对被评价对象做出鉴定,区分等级,了解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这属于(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10.教学研究的第一步是( )。

A.研究方法的设计

B.研究课题的选择

C.研究方案的实施

D.论文和报告的撰写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至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题干的相应位置。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5分)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经历的过程有( )。

A.前制度化教育

B.义务教育

C.普及教育

D.制度化教育

E.非制度化教育

2.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

A.观察

B.注意

C.记忆

D.思维

E.情感

3.下列属于教学活动的是( )。

A.课前准备

B.上课

C.练习

D.评定

E.作业

4.班集体的特征有( )。

A.明确的共同目标

B.一定的组织结构

C.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D.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5.教师职业道德与道德所共有的特征是( )。

A.内容的统一性

B.相对的独立性

C.本质的阶级性

D.历史的继承性

E.现象的一致性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9分)

1.操行评定一般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议、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四个步骤。

2.潜在课程也称__________,其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测验的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__________。

4.常用的记分法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

5.基础性课程是一种注重学生__________能力培养的课程。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2分)

1.遗传

2.小学德育内容

3.发现学习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简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2.确立小学德育目标的依据有哪些?

3.简述义务教育的意义。

4.国家如何实施对中小学的管理和监督?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的关系。

2.结合实际谈谈目前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许多多专业课程和机构。

2.B

【解析】略。

3.A

【解析】“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故注重教育的价值。

4.D

【解析】设计教学法是由美国教育家克伯屈1918年首先提出的。

5.C

【解析】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

6.A

【解析】小学德育目标是实施小学德育的出发点,也是检验小学德育是否达标的质量标准。

7.B

【解析】拔苗助长故事的寓意是批评了违背植物生长规律的行为,教学中“拔苗助长”违背了人发展的顺序性。

8.A

【解析】康德认为,文化是在公民社会形成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文化标志着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的转变。

9.D

【解析】相对性评价是对被评价对象做出鉴定,区分等级,了解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

10.B

【解析】教学研究的第一步是研究课题的选择。

二、多项选择题

1.ADE

【解析】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2.ABCDE

【解析】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情感和自我意识。

3.ABCDE

【解析】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课前准备、上课、作业、练习、辅导、评定等都属于教学活动。

4.ABCD

【解析】ABCD四项均为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特征。

5.ABD

【解析】教师职业道德与道德所共有的特征是内容的统一性、相对的独立性、历史的继承性。

三、填空题

1.班主任评价、信息反馈

2.隐性课程、潜在性、非预期性

3.难易程度

4.分制、等级制

5.基础

四、名词解释

1.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

2.小学德育内容:教育者依据小学德育目标所选择的、用以形成儿童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原理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3.发现学习: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学生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法。所谓发现法,就是教师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搜集有关资料,通过积极思考,自己体会、“发现”概念和原理。它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基本材料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来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

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如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对整个机体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这个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暂时落后或某些方面有缺陷的学生,通过其他方面的补偿性发展,都会达到与一般正常学生一样的发展水平;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性。

2.【答案要点】

确立小学德育目标的依据有:

(1)我国社会发展对小学生政治、思想与道德提出的新的要求。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德育,其目标要体现一定社会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社会思想道德行为准则,德育目标的确立要考虑社会发展的新的要求。

(2)教育目的对学校德育所要达到的结果做出的总的规定。德育目标的确立必须依据教育目的中对学校德育要达到的结果的总的规定。

(3)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只有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确立的德育目标,才是与其主体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目标,在这样的目标指导下的德育工作才能被学生自觉接受。

3.【答案要点】

(1)义务教育既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2)义务教育既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

(3)义务教育既可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

4.【答案要点】

在我国,中小学是教育行政的重要对象,其内容之广泛远胜于其他教育领域。由于教育工作是教师与学生间的一种教与学的智力活动,很难以统一的标准来加以规范,因此国家对学校的管理和监督具有某些不同于其他领域的特点,主要通过宏观的政策、法律、经费、督导等方法来进行控制和监督。

(1)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和颁行制度。

(2)教科书的编写;审订和使用制度。

(3)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

(4)教师人事管理制度。

六、论述题

1.【答案要点】

课外活动是学校组织的在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形式以外进行的教育活动。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有以下特点:

(1)自愿参加。

(2)自主活动。

(3)形式多样。

(4)内容开放。

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辩证关系是:课外活动是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教育形式,它与课堂教学相互补充、互相促进,不应有主次之分;课外活动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可代替的教育组织形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必将在学生个性发展、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培养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2.【答案要点】

家庭教育是指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它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补充。目前我国的家庭教育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对孩子限制保护太多,忽视对孩子主动探求新事物能力的培养。家长大多不习惯把孩子当成一个能动的、有独立意识的个体来看待。这一问题在学龄前的家长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和突出。第二,着重对孩子的智力培养,忽视了孩子性格和情感的培养。第三,正确的鼓励不够,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和创造力。第四,游戏时对孩子限制太多,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家长总爱给孩子买那些形象逼真的玩具。这些玩具不利于改造创新,不能与别的玩具联系起来一起玩,因而,在玩的过程中无益于孩子展开想象。第五,不重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使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善。缺乏负责精神。第六,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不够。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的相应位置,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映了封建社会教育具有( )的特点。

A.等级性

B.专制性

C.刻板性

D.象征性功能

2.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是( )。

A.明朝

B.“中华民国”

C.中华人民共和国

D.清朝

3.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4.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 )的问题。

A.现代化

B.综合化

C.系统化

D.理论化

5.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 )。

A.孔子

B.昆体良

C.杜威

D.夸美纽斯

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锻炼法

C.陶冶法

D.榜样法

7.实行双轨制的国家以( )为代表。

A.英国

B.美国

C.苏联

D.中国

8.教育学中所研究的教育,主要是( )的教育。

A.内涵式

B.广泛

C.狭义

D.广义

9.主张“弃圣绝智”、“弃仁绝义”是( )的主张。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老子

10.把人分为哲学家、军人、劳动者三种集团或三个等级的代表人物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孔子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至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题干的相应位置。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5分)

1.小学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的发展水平。

A.我国的国情

B.社会政治

C.经济

D.文化

2.我国法律规定保护少年儿童的权利主要有( )。

A.生存的权利

B.受教育的权利

C.安全的权利

D.受尊重的权利

E.平等娱乐的权利

3.良好的师生交往关系应该是( )。

A.合作

B.友爱

C.民主

D.平等

4.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方法有( )。

A.观察法

B.谈话法

C.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法

D.调查访问

5.苏格拉底的教学法包括( )。

A.定义

B.思索

C.苏格拉底讽刺

D.助产术

E.启发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通过新教师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条途径来实现。

2.根据一节课所要完成任务的多少,我们把课分为__________课和综合课。

3.教学中还应培养学生自测和__________的能力。

4.小学课外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的确定主要依据的是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身心发展特点。

5.常见的教案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综合式三种。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2分)

1.教育理念

2.德育原则

3.教师文化

五、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一名合格教师所应具备的良好的个性品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2.小学德育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教学的含义有哪些?

4.简要评价“教育万能论”。

六、案例分析(15分)

某班老师回到办公室说“三年级×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啦。他们不会我又有什么办法。”

问题:如何理解教师主导作用,这位老师全面发挥主导作用了吗?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映了封建社会教育具有等级性的特点。

2.D【解析】清政府颁布《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设定初等小学,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

3.B【解析】“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华生是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注重教育的作用。

4.A【解析】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现代化问题。

5.A【解析】孔子是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的提出者。

6.D【解析】这句话体现的是榜样法。

7.A【解析】英国是实行双轨制国家的代表。

8.C【解析】教育学中所研究的教育,主要是狭义的教育。

9.C.【解析】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张“弃圣绝智”、“弃仁绝义”。

10.B【解析】柏拉图根据理性、意志、情感在德行中占主导地位的不同将人分为三等。

二、多项选择题

1.BCD【解析】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2.ABCD【解析】根据《宪法》规定少年儿童有生存的权利;《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中,未成年学生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和安全的权利。

3.ABCD【解析】教学过程中应该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师生交往关系。

4.ABCD【解析】ABCD四项均为班主任了解学生采用的一般方法。

5.ACD【解析】苏格拉底提倡争辩的教学法,教学过程分为三步: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

三、填空题

1.入职辅导在职培训

2.单一

3.自评

4.兴趣爱好

5.讲义式提纲式

四、名词解释

1.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本职工作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

2.德育原则: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学校和教师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3.教师文化:教师文化的内涵可以从文化内容和文化形式两个方面加以分析。所谓教师文化的内容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它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态度倾向与行为方式等。教师文化的形式,是指教师与同事之间关系的特定连接方式。哈格里夫斯把教师文化的形式划分为三种主要类型:个人主义文化,派别主义文化,自然合作文化。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

教师所应具备的良好的个性品质包括:

(1)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兴趣广泛。教师应该情绪乐观、稳定、兴趣广泛,对他人富有同情心和责任心。

(2)有较强的自信心、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进取精神。首先,教师应相信通过自己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提高教育质量,获得成功;其次,教师要有主动进取的精神,发挥自己的潜能。

(3)善于合作,兼容并包。教师工作是个体性和协作性的统一,教是要善于合作,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2.【答案要点】

小学德育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通过德育促进小学生的品德发展,以保证所培养的人的发展方向,为其全面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

(2)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时期,也是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儿童的可塑性更强,他们很容易受各种思想、道德的干扰和影响。因此,必须运用正确的思想和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以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促进他们沿着社会主义要求的方向健康成长。

(3)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奠基工程和未来保证。学校德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小学德育将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气、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3.【答案要点】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根本,教学水平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发展水平。

教学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4.【答案要点】

(1)“教育万能论”认为,教育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人的发展完全是由教育决定的。“教育万能论”对教育作用的高度评价、对认识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它把教育视为人发展的决定因素,夸大了教育的作用。

(2)教育对人的主导作用并不是无条件的。首先,教育的主导作用有一个范围限制,它是指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遗传、环境和教育中,教育相对于其他因素而言起主导作用。没有其他几个因素综合作用,教育是不可能发挥出主导作用的;其次,教育作为一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在一般情况下,是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员担任教育者,他们能够反映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自身的规律,因而能起主导作用。如果这些条件不具备,教育就不可能发挥主导作用。

(3)教育不是万能的,人的发展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教育万能论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因此,它是不科学的。

六、案例分析

【答案要点】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既要讲好课,会教学生,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会学习。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不会自发产生的,是需要靠教师调动的,教师只会讲课,而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还不能说全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4-28 00:04 , Processed in 0.241355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