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858|回复: 0

[资料] 2015招考教育心理学考点集锦四:学习心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10 11: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一、学习动机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包括三个功能:激活功能,即动机会促使人产生某种活动;指向功能,即在动机的作用下,人的行为将指向某一目标;强化功能,即当活动产生以后,动机可以维持和调整活动。学习动机的种类有: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联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联的。

(一)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取决于两个要素:一是学习动机本身的强弱;二是学习者行为的质量。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率。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理论

1.人本主义的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他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并把强化分为三种:一是直接强化,即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如奖励与惩罚便是学习中常用的两种强化形式;二是替代性强化,即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三是自我强化,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班杜拉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个体成败的经验,二是个体的归因方式。个体成败的经验是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一般来说,成功的经验会提高自我效能感,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待。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

学习动机的培养要做到: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四)学习动机的激发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二、学习迁移

(一)学习迁移的含义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平时我们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都是典型的迁移形式。

(二)学习迁移的种类

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不同,可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不同,可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不同,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可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三)学习迁移的作用

首先,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其次,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最后,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早期的迁移理论

早期的迁移理论主要包括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经验类化理论与关系转换理论等。

(五)现代的迁移理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曾在有意义言语学习研究中提出了以有意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其基本观点是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之上进行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有意义的学习中一定有迁移。

(六)学习迁移与教学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学习的心向与定势。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方法有: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三、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或步骤。

(一)学习策略的特点

学习策略的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1)操作性与监控性的有机统一;

(2)外显性和内隐性的有机统一;

(3)主动性和迁移性的有机统一。

(二)学习策略的分类

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种。认知策略包含: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它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三)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

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有: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监控原则、自我效能感原则。

(四)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

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有:指导教学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形训练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

四、知识学习和技能形成

(一)知识的获得

知识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和知识的保持两个阶段。知识的获得是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与来自长时记忆系统的原有知识建立一定的联系,并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从而获得对新信息意义的理解。而要理解新信息的意义,要通过直观和概括两个环节来实现。

(二)知识概括的方法

知识概括的方法有: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确运用变式;科学地进行比较;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正确运用遗忘的理论。


(三)知识保持的方法

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有:深度加工材料;有效运用记忆术;进行组块化编码;适当过度学习;合理进行复习。

(四)技能的种类

1.心智技能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心智技能的特点有: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2.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除了具有上面所列举的技能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与心智技能不同的其他一些特点。

首先,就动作的对象而言,操作技能的活动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具有客观性。其次,就动作的进行而言,操作动作的执行是通过肌体运动实现的,具有外显性。再次,就动作的结构而言,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一般来说,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操作技能的培养要求:准确的示范与讲解;必要而适当的练习;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4-29 21:15 , Processed in 0.355964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