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570|回复: 0

[政治] 2015教师招聘政治复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7 09: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1.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①德国的黑格尔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体系的“合理内核”(也称绝对内核),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不彻底的。②德国的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作为哲学的出发点,大胆的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提出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观念而存在的,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这种思想是费尔巴哈的“基本内核”。

3. 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继承了前人的结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4.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地革命性和自觉的实验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活力的根本原因。

5.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6. 旧唯物主义哲学包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7. 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做了全面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8.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9.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10.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使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是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而根据上述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回答,哲学又可以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③有神论和无神论,反映了哲学思想中唯心论和唯物论的对立。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关键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的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11.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12.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13.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延续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14. 时间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试验等。

15.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16. 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总之,全部社会的本质是实践的。

17.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

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18.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是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①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存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③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的。

④事物发展过程中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按照否定之否定规律办事,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19. 意识的作用:①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⑤总之,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20.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体现的四个方面:①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②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③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1. 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一切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一切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

22.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23.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24.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①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②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③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5. 社会实践与社会认识

(一)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一种是唯物史观,一种是唯心史观。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它的主要缺陷是: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察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活动思想根源,因而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根本否认人名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二)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① 社会存在也称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其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

② 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③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④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4-29 18:49 , Processed in 0.095267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