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2396|回复: 6

[历史] 2010年初中历史专题内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5 23: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专题一、历史年代计算
一、 世纪与具体年代的换算
方法一:推导法。
即首先明白一个世纪为一百年,然后进行推算。
即:1――100年为1世纪         101――200年为2世纪
然后,看所要换算的年代在哪个百年中,这个年代即为哪个世纪。
    如:公元30年,在1――100年中,所以它是属于1世纪。
      公元202年,在201――300年中,所以它是属于3世纪。
      公元1640年,在1601――1700年中,所以它是属于17世纪。
公元前的年代换算成世纪,方法与公元后的算法一样,只需要在公元后的时间前加上公元前即可。
如:公元前30年,属于公元前1世纪  公元前202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
 方法二:计算法。
   即:用所要换算的这个年代的百位或百位、千位的数字,加上1,所得的差即为这个所需换算年代所在的世纪。公元前的年代算法也是如此,只需加上公元前即可。
例:秦始皇统一中国是在哪个世纪?
解析:秦始皇统一中国是在公元前221年,百位数字是2,所以,2+1=3,因此,秦始皇统一中国是在公元前3世纪。
需要注意的是:整百的年份所在的世纪数,即是它数字本身的百位或百位、千位的数字。
 例:1600年,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成为征服印度的重要工具。东印度公司成立是在哪个世纪?
 解析: 1600年是个整百的年份,所以,它所在的世纪即是16世纪。
二、 周年的计算
1、 需要计算的两个年份同在公元前或同在公元后。
此时的算法是:用后一个年份减去前一个年份,所得差即为周年的时间。
2、 需要计算的两个年份一个在公元前一个在公元后。
此时的算法是:用公元后年份的数字加上公元前年份的数字,然后再减去1,即是所求的周年数。
三、 特殊年代的计算
初中历史课本上有两个特殊的年代,一个是关于中华民国的年代――1912年,一个是
关于伊=斯=兰教的年代――622年。
 例7、2008年是中华民国多少年?又是伊=斯=兰教多少年?
解析:这两个年代是特殊的年代,在解答的过程中,要注意到它们本身也是一个年头。因此正确的算法是:用2008减去起始年份,还必须加上1。即:
2008-1912+1=97(年)             2008-622+1=1387(年)
或者用2008减去两个特殊时间的前面一个年份亦可。即:
2008-1911=97 (年)              2008-621=1387(年)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问题和下面的两个问题不同。
2008年是中华民国成立多少周年?     2008年是伊=斯=兰纪元多少周年?
针对以上问题,只需用2008减去前面一个时间即可。即:
2008-1912=96(周年)              2008-622=1386(周年)
专题二、中国古代政治
一、 朝代沿革
→→国家的产生――夏、商、周
→→社会变革――春秋、战国
→→统一国家的建立――秦、汉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
→→封建社会的繁荣与开放――隋、唐
→→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明、清
二、 政治制度
1、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建立――秦朝(统治机构:皇帝→中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郡县制
巩固措施:焚书坑儒、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巩固――西汉(“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立太学)
→完善――隋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加强――宋元(“杯酒释兵权”、行省制度)
→强化――明清(明废丞相,清设南书房、军机处,大兴文字狱,设特*务*机构)【顶峰】
2、其它制度
禅让制、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
三、 变法改革
春秋战国时期:管仲改革(齐国) ―― 助齐桓公最先称霸。
商鞅变法(秦国) ―― 促进社会性质变化。
南北朝时期:  北魏孝文帝改革   ―― 促使少数民族封建化,加强了民族大融合。
四、 盛世局面
西汉――文景之治 (西汉文帝、景帝)
东汉――光武中兴 (东汉光武帝)
隋朝――开皇之治 (隋朝文帝)
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唐朝唐太宗、唐玄宗)
清朝――康乾盛世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
五、 战争战役
战争:炎黄战蚩尤、武王伐纣、秦末农民战争(陈胜吴广起义)、楚汉战争、隋末农民战争、明末农民战争(李自成起义)、反侵略战争(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平定大小和卓木叛乱。
战役:牧野之战、长平之战、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以少胜多)
六、 封建社会几次重要的统一
1、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 (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
2、西晋的短期统一        280年  (结束了三国时期的分裂局面。)
3、隋的统一          58*9年  (结束了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
4、元的统一          1276年 (结束了辽宋夏金的对峙局面。)

相关帖子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23: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专题三、中国古代经济

一、           农业

1、 生产技术与工具

石器(原始社会)――新石器、旧石器

→青铜器(西周)

→铁农具、牛耕(春秋战国时期)

→水排(东汉,杜诗发明)

→曲辕犁、筒车(唐朝)

2、 水利兴修

大禹治水

→战国时期李冰兴修修都江堰。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3、 农业政策

西汉――休养生息

三国――垦荒耕田――诸葛亮开发西南。

          吴国开发江南经济。

4、 土地政策

三国时期――曹操屯田

北魏时期――均田制

5、 农作物的栽培和引进

原始社会――半坡人培植粟

      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两宋时期――向北方扩展推广占城稻、棉花的种植。

二、           手工业

1、 冶金业

上古三代――青铜铸造业(乳丁文平底爵、司母戊大方鼎、大盂鼎、大克鼎)

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器

两汉时期――冶铁业发展――用煤用燃料、东汉杜诗发明水排鼓风冶铁。

2、 纺织业

原始社会――相传黄帝的妻子嫘祖教人养蚕缫丝。

北宋时期――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

南宋时期――棉纺织业兴起。

3、 陶瓷业

原始社会――半坡人的彩陶

唐朝――唐三彩

宋朝――景德镇瓷器

4、 造船业

两宋时期――造船业发达,并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三、           商业

唐朝――都城长安的繁荣。

北宋――四川出现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出现会子。

元朝――都城元大都的繁荣。

四、           交通运输业

秦朝――驰道,灵渠连通长江珠江。

隋朝――大运河贯通南北(以中心洛阳,南到余杭,北到涿郡,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元朝――大运河(会通河、通惠河)

五、           对外贸易

西汉丝绸之路

→唐都长安

→宋朝的海外贸易(泉州港)

→元朝的泉州城

→明朝的海禁政策、郑和下西洋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专题四、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及对外关系

一、           民族关系

1、 两汉经营西域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标志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东汉――班超出使西域,密切了西域和内地的关系。

2、 北朝民族大融合――为隋唐时期的统一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北魏孝文帝改革

3、 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蕃“和同为一家”

唐太宗时,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唐中宗时,将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唐蕃“和同为一家”

4、 宋、辽、夏、金、蒙古

宋辽澶渊之盟;金灭辽、北宋;蒙古灭西夏、金;元灭南宋

5、 明朝

设乌斯藏管辖西藏。(奴尔干都司管辖东北)

6、 清朝

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平定大小和卓木叛乱;西南地区改土归流;对西藏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天山南北。

二、           对外关系

1、  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后开通,加强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2、  玄奘西行――沟通中外文化。

3、  鉴真东渡――传播中国文化,加强中日之间交流。

4、  郑和下西洋――展示明朝国威,加强了中国同西方亚、非国家的交流。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23:26:1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专题五、中国古代文化

一、           科学技术

1、 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
出现时间
发展
外传时间
意义

造纸术
西汉前期
东汉

蔡伦改进
唐朝

(怛罗斯之战)
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指南针
战国时期
北宋时期

应用在航海上
12世纪后期

(南宋)
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

 的发展和新航路的开辟。

印刷术
唐朝

(雕版)

  
北宋毕升

发明活字印刷术
10世纪开始外传
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火药
战国时期
唐朝末年开始应用在军事上,

宋元时期广泛应用在军事上
元朝(蒙古西征)
促进了世界军事科技的发展,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条件。

  

2、 医学――战国扁鹊,“望、闻、问、切”

东汉:名医华佗,五禽戏,麻沸散。 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被称为“东方医典”。

3、科技专著――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综合性地理专著。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是我国现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

4、 数学――

东汉:《九章算术》

南朝:祖冲之,首次将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比欧洲早                                                                                       1100多年。

二、           史学双璧

1、  西汉司马迁和《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时间――从黄帝到汉武帝。

2、  北宋司马光和《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时间――从战国到五代。

三、           思想文学

1、  孔子的“仁”的思想,儒家学派创始人。

2、  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思想。

3、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道、墨、法、兵)

4、  屈原的《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楚辞体。

5、  唐朝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6、  宋代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7、  元曲关汉卿《窦娥冤》。

8、  明清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四、           艺术

1、  三大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甘肃敦煌的莫高窟。

2、  秦始皇陵的兵马俑。

3、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五、           教育

1、  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兴办私学。

2、汉武帝推行儒家教育,兴办太学。

六、           建筑――

1、 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防洪灌溉工程。

2、秦长城,东起辽东,西到临洮;

 3、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4、大运河。(如前)

 5、赵州桥,隋朝李春主持修建,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

 6、故宫,明清时期的建筑,现存中国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专题六、近代列强侵华史

一、           近代列强的侵华战争

1、        鸦片战争(1840-1842年)

目的――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的殖民地,夺取市场和原料产地。)

结果――签订《南京条约》。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目的――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结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影响――进一步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目的――日本侵略扩张,企图吞并中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结果――签订《马关条约》

影响――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

目的――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在维护本国利益的前提下与其他列强瓜分中国,获得更大利益。

结果――签订《辛丑条约》

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5、        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1931-1945年)

抗日战争(1937-1945年)

   目的――侵略中国,将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以摆脱经济危机。

   结果――经过中国人民的八年抗战,日本战败。

   影响――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二、           近代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三大不平等条约

战 争
条  约
主  要  内  容
影    响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1842年签订
割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五口通商;中英协定关税等

使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1895年签订
割台湾、澎湖列岛;赔款白银2亿两;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为通商口岸,允许在通商口岸投资厂。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

半殖民地化程度。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1901年签订
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偿清。

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运动。

拆毁大沽等炮台,允许沿线驻兵。

划东交民巷为使馆区。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使中国完全沦入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专题七、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

一、           反侵略战争的抗争

1、 鸦片战争 (1840-1842年)

(1)、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显示了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关天培等爱国将领为国捐躯。

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太平天国运动中,打死洋枪队头目华尔。

3、   左宗棠收复新疆。

1865年,英、俄支持下,中亚浩罕国的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

1871年,沙俄以代管名义出兵占领了伊犁。

1875年,左宗棠为钦差大臣,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境。

4、    甲午战争

邓世昌驾驶“致远”舰,殉国。

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打击侵略者。

6、 抗日战争中的抗战。

二、           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

1、  太平天国运动――建立政权,与清王朝对峙。

2、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三、           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1、  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

2、  国民革命运动――打倒帝国主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北伐战争)

四、           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

1、  土地革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武装起义、建立根据地、建立红色政权。

2、  解放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重庆谈判、战略反攻、三大战役。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23:26: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专题八、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

(中国的近代化过程)

内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探索)

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器物)        口号:自强、求富。

                方式:创办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器物(资本主义生产)

               (内容)

                性质:封建统治阶级(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代表:中央――奕䜣

                      地方――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

                影响: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的探索)(资产阶级改良派)

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制度)        方式(内容):和平改良。――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领导:康有为、梁启超。――资产阶级改良派

                序幕:公车上书。

                影响:在经济、文化、思想上有一定的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的探索)(资产阶级革命派)

组织基础:兴中会、中国同盟会。

(制度)        思想基础:三民主义。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运动。

                目的:反帝反封建。

                结果:胜利――推翻了清政府,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

                      失败――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影响: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的探索)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性质:思想解放运动。

(文化)      口号:     前期――――民主与科学(资产阶级思想)。(旗帜)

(内容)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领导: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

                影响:解放了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动摇了封建

思想的统治地位,掀起了思想解放潮流。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的探索)     

1、  维新派――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

2、  革命派――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无产阶级的探索

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专题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

一、           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会议

1、  中共一大:

时间――1921年7月。        

主要内容――宣告中共的成立。

历史意义――中共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2、  中共二大:

时间――1922年7月。

主要内容――制定中共的奋斗目标――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民主主义共和国。

3、  八七会议:

时间――1927年8月1日

主要内容――确立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发展发动武装起义。

4、  遵义会议:

时间――1935年1月,

主要内容――纠正“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历史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的影响,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新的党中央领导,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5、  中共七大:

时间――1945年,

主要内容――在中共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历史意义――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6、  中共八大:

时间――1956年,

主要内容――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等。

历史意义――这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7、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1978年12月

主要内容――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历史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8、  中共十二大:

时间――1982年,

主要内容――提出: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历史意义――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

9、  中共十三大:

时间――1987年,

主要内容――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并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历史意义――邓小平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10、       中共十四大:

时间――1992年

主要内容――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

历史意义――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11、       中共十五大:

时间――1997年,

主要内容――确立中共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

历史意义――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共的指导思想。

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

时      间
主要斗争内容
备           注

十年内战时期
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

秋收起义
向农村进军,建立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
平型关大捷
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捷。

百团大战
抗战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
转战陕北
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挺进大别山
局部反攻的开始。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三大战役
全面战略大反攻,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军队。

渡江战役
解放南京,标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新中国成立初期
抗美援朝
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胜利。



三、           土地政策的演变

1、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颁布。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2、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走集体化道路。

3、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23: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专题十、新中国政权的建立与巩固

一、           开国大典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二、           新政权的巩固

 措施:

1、  政治上――土地改革,195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了中国两千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镇压反革命)

2、  经济上――整顿经济秩序,( 打击银元投机,平抑物价,统一财经 )

3、  军事上――抗美援朝  (外交上)


专题十一、新中国探索中的成就与失误

一、           主要成就

1、“一五”计划:1953-1957年。

2、“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3、1954年宪法: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中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5、“文革”期间的成就。

二、           失误

1、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2、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


专题十二、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

一、           科技

1、  近代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京张铁路与青藏铁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2、  徐寿、华蘅芳等研制成功第一艘木质蒸汽轮船――“黄鹄号”

3、  冯如制成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飞机。

4、  侯德榜的新式制碱法――联合制碱法(侯氏制碱法)

5、  李四光的地质力学。

6、  两弹一星及邓稼先(神州六号2006年与嫦娥一号卫星2007年11月)

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6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

7、  袁隆平与1973年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8、  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9、  863计划。

二、           教育

1、  清朝沿用明朝的教育制度,以四书五经为教材,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2、  洋务运动时创办京师同文馆。

3、  戊戌变法时,创办京师大学堂。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4、  《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清政府颁布,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5、  科举制的废除,1905年废除,沿袭1300多年 。

6、  蔡元培改革北大,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7、  邓小平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8、  “科教兴国”战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三、           社会生活

1、  中国第一部影片――《定军山》。2、就业制度与就业观念的改变。

四、           文学与艺术

1、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

2、  音乐家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

3、  体育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

专题十三、台湾问题与国共合作

   (一)、历史上的台湾相关知识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三国时期,孙权派卫温带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即今天的台湾)【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大陆和台湾有史实记载的交往】

         2、元朝时,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列岛和琉球。(琉球即今天的台湾)

         3、清朝初期,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4、1684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5、1895年的中日《马关条约》,割台湾岛给日本。

         6、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

         7、二战期间,1941年,中美英三国发表《开罗宣言》,声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必须归还给中国。

         8、1945年《波茨坦公告》,再次重申《开罗宣言》精神,敦促日本尽快归还台湾。

    (二)、今天台湾问题形成的历史:

           1949年,国民政府撤离大陆时,占据台湾,美国派出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历史问题遗留至今。

    (三)、台湾现状:

           国民党重新执政,“台*独”分子活动猖獗,台湾地区迫切需要与大陆发展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

    (四)、台湾回归的前景:

           “台*独”分子的活动是分裂祖国的行径,是不得人心的,我们要坚决反对。

           由于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实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态度)(原则)

         1  我们坚持“一国两制”的原则,和平统一台湾,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2、目前,我们可以和台湾的国民党加强交流,争取实现第三次合作,争取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

时 间
1924年1月――1927年5月
1937年9月―-1946年6月

标 志
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
中共改编自己领导的武装

成 果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抗日战争的胜利

挫 折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国民党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事 件
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马日事件
皖南事变

破 裂
七一五政变
全面内战爆发

    (六)、历史上的两次国共合作:

专题十四、西藏问题

(一)、历史上西藏相关知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唐朝: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和亲松赞干布;

              唐高宗时期,金城公主入藏和亲尺带珠丹。

     2、元朝:在中央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事务,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3、清朝:册封班禅和达赖,设置驻藏大臣。

(二)、新中国政府对西藏的关注:

     1、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

     2、西藏建设的相关项目――“一五”计划建设项目: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新藏公路、修缮布达拉宫、青藏公路等。

  (三)、对达赖在美国支持下分裂中国,叫嚣西藏“自治独立”的认识评价。(拉萨骚乱)

         这是分裂祖国的行径,是不得人心的,我们要坚决反对,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祖国的统一。


专题十五、“三农”问题

――(中国共产党关注农民的政策措施)

新中国成立之前:

1、  土地革命时期――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2、  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3、  解放战争后期――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新中国成立之后:

1、1951年,颁布《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2、1953年起,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变农业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共产风”为主要标志,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

4、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解放了富余劳动力,为乡镇企业提供了人员、原料和市场,为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和政府对三农的关注:

1、  减免农业税。2、对粮农实行种粮补贴。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23:26: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专题十六、中日关系

历史上中日之间的关系:

(一)、友好往来:

唐朝时期:

1、鉴真东渡,向日本传播中国的文化。

2、日本派遣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制度。

3、日本大化改新,参照中国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

(二)、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1、明朝:日本倭寇侵略中国东南沿海,戚继光抗倭。

2、清朝:

1)19世纪6、70年代,日本入犯中国台湾。

2)1894年,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并于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3)1898年,日本参与列强的瓜分中国,强占胶东半岛为租借地,占福建为势力范围。

4)1900年,日本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5)20世纪30年代,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发动了多次的侵华行动,并于1937年,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日本在二战后对待战争罪行的态度:

1、日本政府多任首相,参拜供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

2、日本文部省,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战争罪行。

3、日本右翼分子搞各种形式的军国主义活动。

我国政府和人民对日本的态度:

一方面,我们坚决反对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参拜靖国神社等否认战争罪行的行为,要防止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另一方面:我们保持和发展同日本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专题十七、中苏(俄)关系

(一)、清朝历史上的中俄关系:

1、康熙皇帝两次组织雅克萨之战,战胜沙俄,并签订《尼布楚条约》。―――古代史

2、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通过多个不平等条约,先后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3、沙俄支持中亚浩罕国阿古柏建立哲德沙尔国,并亲自出兵占领新疆伊犁,左宗棠收复新疆,曾纪泽代表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伊犁条约》。

4、沙俄参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划长城以北、新疆为其势力范围,强租旅顺、大连。

5、沙俄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签订。

(二)、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的主要内容。

2、1921年,在苏俄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建立。

3、苏联的指导帮助中国革命,但也给中国革命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三)、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对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都造成了很多不良影响。

使中国建立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和专权的政治体制。

(四)、中苏社会主义改革成败原因的比较。

1、中国改革成功的因素:

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苏联改革失败的因素:

经济改革受阻后,仓促转向政治体制改革,确认“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放弃党的领导,倡导“民主化”、“公开性”。


专题十八、中印关系

历史上的中印关系:

 1、玄奘西行,去天竺学习佛教。

 2、1857年,印度人民反英大起义时,中国人民正在反抗英法对中国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抽调前往中国的军队去镇压印度人民的起义)

 3、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印度、缅甸等国的积极响应。




专题十九、世界古代文化

一、文字

古代埃及――象形文字(为以后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

古代西亚――楔形文字

腓尼基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

古代中国――甲骨文

二、历法

埃及: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  两河流域:七天一星期制度。

印度:历法精确

中国:农历(西汉《太初历》、元朝《授时历》、清朝《大清时宪历》)

三、三大宗教 

宗 教
创 立 人
创立时间
创立地点
传    播
经 典

佛 教
乔达摩·悉达多

(释迦牟尼)
公元前6世纪
古印度
两汉之际传入中国
《金刚经》



基督教
耶酥
公元1世纪
巴勒斯坦

地区
从西亚扩展到欧洲、392年定为罗马国教

北非及其它地区
《圣经》

*****教
穆罕默德
公元7世纪
阿拉伯

半岛
随着阿拉伯的扩张

传播到三大洲
《古兰经》



四、戏剧 (希腊)

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 《鸟》

五、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但丁(《神曲》)、彼特拉克(《歌集》)、卜伽丘(《十日谈》)

六、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米开朗琪罗(《大卫》)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专题二十、自上而下的改革

(一)、日本的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

共同点:

1、形式上都是由最高统治者领导的自上而下的改革的。

2、都改变了日本的社会性质:

   大化改新后,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明治维新后,日本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二)、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

共同点:

1、形式上都是由最高统治者领导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2、性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都促进了本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

不同点:

日本、俄国在改革后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改变了本国的社会性质;而中国没有。

内容
中国洋务运动
中国戊戌变法
日本明治维新
俄国1861年改革

背景
都  有  民  族  危  机
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目的
维 护 封 建 专 制 统 治
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
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时间
都   发   生   在   19  世   纪

领导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改良派
资产阶级
封建统治阶级

性质
 资 产 阶 级 性 质 

形式
 自  上  而  下  

内容
都 是 在 学 习 西 方 的 先 进 文 化

结果
失       败
成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影响
都 对 本 国 资 本 主 义 的 发 展 起 到 推 动 作 用。


专题二十一、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表格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23: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专题二十二、两次世界大战

内 容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时 间
1914-1918年

1939-1945年

原 因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对外发动侵略扩张

性 质
帝 国 主 义 战 争
对法西斯国家而言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对反法西斯国家而言是正义的反法西斯侵略战争。

对峙双方
同盟国――协约国
反法西斯同盟―法西斯同盟(轴心国集团)

主要战役
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
欧洲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列宁格勒战   

役、柏林战役、诺曼底登陆战。

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

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战役


中国战场: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等。

转折点
凡 尔 登 战 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

阿拉曼战役、中途岛战役

影 响
都 给 世 界 人 民 带 来 了 巨 大 的 灾 难。

战 后

世界格局的变化
建立了维护资本主义秩序的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经过雅尔塔体制的过渡后,

形成苏美对峙冷战的两极格局。

对中国

的影响
一战中,日、德在中国的领土上作战争夺德国在中国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战后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又使日本夺取大量的中国权益。
二战中,中国作为主要战场之一,战争给中华民族和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损失和心灵创伤。




专题二十三、世界格局的变化

1、一战以前—-一战中: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政治军事同盟集团的对峙。

2、一战以后: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通过《凡尔赛条约》等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北非的新秩序。

    华盛顿会议通过《九国公约》、《五国公约》等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

1、  二战时期:

反法西斯同盟与法西斯集团的对峙。

2、  二战后——20世纪90年代

苏美冷战格局(苏美两极格局)

3、  20世纪90年代:

经过“一超多强”局面的过渡之后,向多极化格局发展。




部分观点认为:二十世纪,世界格局经历了三次重大变化,即:

1、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二战后的雅尔塔体制确定的苏美冷战的两极格局。

3、两极格局解体后的多极化格局。(或称之为“一超多强”格局)


专题二十四、科技革命

内    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时       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中期
19世纪下半期――

20世纪40年代
20世纪40年代

――今

标       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电机和内燃机的

发明和应用
核能、电子计算机、说来话长生物技术、航天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主 要 发 明
蒸汽机、火车、汽船
电机、内燃机、汽车电灯、电话、电报、飞机等。
电子计算机、克隆技术等。



主要成果及影响
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对中国的影响
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开始,列强侵略中国,

使中国开始沦入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使中国完全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给中国带来难得的机遇,也使中国面临巨大的挑战。







专题二十五、经济全球化

  详见世界历史考纲考点解析第四十六。

                                                                                                                                                                                       


专题二十六、世界和平与发展



一、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

二、二十世纪破坏人类和平与发展的事件――两次世界大战。

三、目前影响人类和平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民族主义、资源问题、人口问题、宗教问题等。

四、二战后破坏世界、地区和平与发展的事件――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巴以冲突、两伊战争、印巴冲突等。




专题二十七、历史图片



第一类:课本中的人物图片

  目标要求――认识图片中的人物;了解人物的主要成就、贡献或代表作品;学习体会人物的精神和品质。

第二类:课本中的战争形势示意图

  目标要求――通过战争形势示意图能够明确战争、战役的诸要素,即时间、地点、交战双方、主要人物、及战争、战役的影响、作用等。

第三类:课本中的其它图片

  目标要求――能够熟悉此类图片反映的历史内容,通过此类图片能够对相关的历史内容进行必要的知识分析与问题解答。

第四类:来自课本外的图片

  目标要求――要求同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5-6 02:14 , Processed in 0.111700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